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比例
- 格式:docx
- 大小:14.32 KB
- 文档页数:3
2023届一轮复习步步高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比例一、引言自由组合定律(法则)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排列组合相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比例,并对2023届高中一轮复习中与此内容相关的题目进行解析和讲解。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一组元素中,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任意取出若干个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C_n^m=\\frac{n!}{m!(n-m)!}$其中,C C C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所组成的组合数,即特殊比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性质如下: 1. C C0=1,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0个元素,只有一种可能,即空集。
2. C C C=1,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n个元素,只有一种可能,即全集。
3.C C1=C,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1个元素,共有n种可能。
4. C C C=C C C−C,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与取出n-m 个元素所得到的组合数相等。
三、自由组合定律特殊比例的应用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比例在高中数学中经常用于解决各类排列组合问题,下面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其应用。
例1:从ABCDE中任意挑选3个字母组成不同的三位数,求得到的三位数的个数。
由题意可知,我们需要从ABCDE中挑选3个字母组成不同的三位数。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个数: $C_5^3 = \\frac{5!}{3!(5-3)!} = 10$所以,从ABCDE中任意挑选3个字母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得到的个数为10个。
例2:一张长方形地图上,有6个城市A、B、C、D、E、F,要求从这6个城市中选择3个城市作为旅行的目的地,求一共有多少种选择方式。
根据题意,我们需要从6个城市中选择3个城市作为旅行的目的地。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选择方式的个数:$C_6^3 = \\frac{6!}{3!(6-3)!} = 20$所以,从这6个城市中选择3个城市作为旅行的目的地,共有20种选择方式。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五——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一、9∶3∶3∶1的变式(等于16和小于16)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 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 、b 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 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 使抗性减弱。
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 、rrbbB .F 2中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C .F 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 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审题关键(1)由遗传图解可知,F 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可推知F 1的基因型为RrBb 。
(2)由于BB 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 (抗病)×rrBB (易感病),F 1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Rr ×Rr →R_∶rr =3∶1,Bb ×Bb →BB ∶Bb ∶bb =1∶2∶1,F 2弱抗病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Bb ∶RrBb =1∶2。
(3)F 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bb ∶Rrbb =1∶2,若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则后代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23×14=16,抗病植株的比例为56。
(4)F 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rrBB 、rrBb 、rrbb 、RRBB 、RrBB ,其中rrBB 、rrBb 、rrBb 与rrbb 进行测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
答案 D“和”为16的由基因互作导致的特殊分离比(1)原因分析(2)解题技巧①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的变形,即4为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比例9:3:3:1变式应用一、基因互作的特殊分离比(导学案P14科学探究二)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在表达时,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比例,称为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常见的变式比——9:7形式例1: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白花甜豌豆间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B、 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C、若杂交后代性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D、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3:1或9:7或1:0例2:某豌豆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只有A和B同时存在时才是红花,已知两白花品种甲、乙杂交,F1都是红花,F1自交所得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是9:7。
试分析回答:(1)根据题意推断出两亲本白花的基因型:。
(2)F2代中红花的基因型有种。
纯种白花的基因型有种。
(3)从F1代开始要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红花品种应连续自交代。
2、常见的变式比——9:6:1形式例1:某种植物的花色有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现有纯合蓝色品种与纯合红色品种杂交,F1都是蓝色,F1自交所得F2为9蓝:6紫:1红。
请分析回答:(1)根据题意推断可知花色呈蓝色的条件是:。
(2)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3)F2代中纯种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F2代中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且是纯合子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例2:用南瓜中结球形果实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结果如下图:P:球形果实×球形果实↓F1:扁形果实↓F2:扁形果实球形果实长形果实9 : 6 : 1根据这一结果,可以认为南瓜果形是有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请分析:(1)纯种球形南瓜的亲本基因型是和(基因用A和a,B和b 表示)(2)F1扁形南瓜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是:(3)F2的球形南瓜的基因型有哪几种?其中有没有纯合体?3、常见的变式比——9:3:4(3+1)形式例1: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性情温顺,是一种鼠类宠物。
专题突破6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课标要求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考情分析自由组合比例的变式类型及应用2023·全国乙·T62023·新课标·T52022·山东·T172022·北京·T182021·湖北·T192021·辽宁·T25类型一和为16的自由组合定律特殊比例基本模型1.基因互作类型F1(AaBb)自交后代比例F1(AaBb)测交后代比例①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②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③当某一对隐性基因(如aa)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1∶2 ④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⑤双显和某一单显基因(如A)表现一致,双隐和另一单显基因分别表现一种性状12∶3∶1典例突破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
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图:选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项目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灰色物质B.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C.实验一的F1与乙杂交,后代中黑鼠的概率为1/4D.实验二的F1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2.(2023·新课标,5)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
遗传规律中的特殊比例在遗传的基本规律中,子二代的表现型通常具有一定的比例。
如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子二代中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3:1,测交后代的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1:1。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子二代的各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测交后代中的各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但是,除了这些有规律的比例外,我们通常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比例,如2:1、9:4:3、15:1、9:7等,其实,它们也是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的。
下面对这些特殊比例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1、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之一——2:1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如果子二代的胚胎显性纯合的基因型致死,则能存活的就只有Aa、aa,故后代会出现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2:1。
2、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之二——1:2: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的是完全显性,有的是不完全显示。
对完全显性的基因如碗豆子叶黄色和绿色,显性纯合体与杂合体表现出来的颜色是一致的,所以子二代的表现型只有两种,黄色:绿色=3:1。
对于不完全显性来说,如紫茉莉的红花和白花,显性纯合体AA与杂合体Aa的表现型不相同,AA为红色,Aa 为粉红色,因此,子二代的表现型有3种,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之一——9:3:4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子二代的表现型一般有4种,比例为9:3:3:1,但如果某一相对性状为隐性则会影响另一对相对性状的表达时,后代的表现型会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比例为9:3:4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之二——9:7如果某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才表现出该性状,而只要有一对相对性状为隐性时就不出现该性状表现,则F2的表现型只有2种,比例为9:7。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之三——12:3:1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时,如果某一对基因为显性时,则另一对基因就不能正常表达,则F2的表现型就可能只有3种,比例为12:3: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比例问题、9 : 3 : 3 :1比例变式问题表1特殊比例 特 点 表现型种类9 : 6: 1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新性状,用。
F2表现为 9 : 4 : 3 (9 : 3+ 1 : 3)9: 7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纯合或杂合)共同决定新 性状;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或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某一亲本的性 状。
F2 表现为 9 : 7 (9 : 3+ 3+ 1) 2 种15: 1 不同对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影响, 有两种显性基因 时与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型相同。
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隐 性性状。
F2表现为15 : 1 ( 9+ 3 + 3 : 1)13: 3 某一种显性基因抑制了另一对基因的显性效应, 基因本身并不决定性状。
F2表现为13 : 3 ( 9 +3+ 1 : 3)正常比例 9: 3: 3: 1 4 种例1,某植物的花色有两对等位基因(A , a 与B , b )控制, 单独存 在时表现相同性状,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F2表现 为 9: 6: 1 ( 9: 3+ 3: 1 ) 3 种12 : 3 : 1 一种显性基因 A 抑制了另一种显性基因B 的表现。
F2 表现为 12 : 3 : 1 ( 9 + 3 : 3 : 1)9 : 4: 3 一对基因中的隐性基因 a 对另一对基因起抑制作但该现有纯合蓝色品种与纯合红色品种杂交, F1 都是蓝色, F1 自交 所得F2为9蓝:6紫:1红。
请分析回答:1)根据题意推断可知花色呈蓝色的条件是:。
2)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3)F2 代中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且是纯合子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答案:( 1)A 和 B 显性基因同时存在;( 2)4; 例2,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 F2的分离比分 别为 15: 1,9: 4:3 和 13: 3,那么 F1 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 A .1: 3,1:1 和 1: 2: 1 B .3: 1,1: 2:1 和 1: 1C .1: 2: 1,3:1 和 1: 3D .3: 1,4:1 和 1: 2: 1 答案: B二、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某一代谢过程的问题例 3,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
高中生物
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几种特殊比例
一、9∶6∶1的变形
特点∶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新性状,单独存在时表现相似性状,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这种情况下9∶3∶3∶1分离比变形为9∶6∶1。
二、9∶3∶4的变形
特点:一对基因中的隐性基因制约了其他对基因的作用,既某对隐性基因纯合时,使其他基因不能表达。
这种情况下分离比变形为9∶3∶4。
三、12∶3∶1的变形
特点: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
四、13∶3的变形
特点:一种显性基因本身并不直接控制性状的发育,但可抑制其他显性基因的表现,只有在抑制基因不存在时,被抑制的基因才能得到表现。
这种情况下9∶3∶3∶1分离比变化为13∶3。
五、9∶7的变形
特点: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六、4:2:2:1的变形
特点: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个体死亡。
七、9:3:3的变形
特点:隐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两对隐性基因纯合,个体死亡。
八、9:1的变形
特点:单隐性致死(aa或bb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只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个体死亡。
例题1:假设家鼠的毛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有基因型为AaBb个体与AaBb个体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白色家鼠=9∶6∶1,则子代的浅黄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1/16 (B)3/16 (C)1/8 (D)1/3
解析:由题意可知,黑色家鼠的基因型为A _ B_,浅黄色家鼠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白色家鼠的基因型aabb,AaBbAaBb得到的浅黄色家鼠有1/16AAbb、1/8Aabb 1/16aaBB、1/8aabb,其中子代的浅黄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占(1/16+1/16)/6/16=1/3。
答案:D
例题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
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
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2)如图
(3)9紫∶3红∶4白
例题3: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
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
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基因B 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
请分析回答:1)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B(b)与Y(y)存在于,
染色体上。
(2)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黄颖的基因型有中。
解析: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9+3)∶3∶1,可以推知基因B (b)与Y(y)存在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据题干“只要基因B 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可知:B Y 、B yy表现黑色,bbY 表现黄色,bbyy表现白色。
答案:(1)非同源(2)bbyy 2(bbYY)和bbYy
例题4: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杂合白茧(YyIi)相互交配,后代中的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为。
A 3∶1
B 13∶1
C 1∶1
D 15∶1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黄色茧性状的出现是由黄色茧基因和黄色出现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具有Y ii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黄色茧。
基因型为YyIi的蚕相互交配,后代有16种组合,其中基因型为Y ii占3份,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为白色茧占13份,图解如下∶P 杂合白茧YyIi YyIi
↑
F 13白茧(9Y I +3yyI +1yyii)∶3 黄色(Y ii)
例题5: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
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
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由图解可知,紫色素是否合成与酶A、酶B有关,而酶AB分别由基因AB控制,故A对。
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不能合成酶A,也就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故B对。
AaBb aabb的子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只有AaBb
基因型的个体才能合成紫色素,故C对。
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故D错。
答案:D
根据对以上特殊情况的遗传分析可以归纳出∶对于两队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通过对F2代9∶3∶3∶1作适当合并与拆分,就能得出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是遗传规律;相反,如果F2代各种性状分离比的代数和为16,就可以判断该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只要找准具体基因型和表现性的对应关系就可以顺利解决相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