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1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两课时其妙。
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由品味此文的独特魅力及所包含的意蕴。
)课文内容。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赏花—忆花—悟花。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在描写时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赏析你最喜欢的句子。
(2)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设计意图:通过品读交流,进一步品味课文语言,引导学生从内容、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便于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运用。
)2.解析背景课文还写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朵的繁盛作对比,突出现在花的生机盎然。
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折射出人的不幸,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经历思考人生哲理。
)教师介绍相关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
而写作此文时她的小弟身患绝症。
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磨难,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到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美文,并从紫藤萝的盛开与衰败中领悟了人生哲理。
3.研读主旨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稀落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自然界的生命能这样战胜不幸,展示它的顽强和美好,人更应如此。
也许你遭遇了不幸,但你的生命还得继续,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设计意图:此句是全篇最富哲理、最有深意的句子,只有理解此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借此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4.课外引申(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挫折吗?你是怎么面对的?如果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遭遇不幸,你会对自己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面对不幸,要学会承受,而不应一味地抱怨!面对不幸,决不可以自暴自弃,不能被厄运压倒,不要把悲痛留在心头。
2021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人教版教案教案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语言,了解景物特点。
2.比较阅读,分析托物言志写法,体会文中哲理。
【教学重点】用精读的方法,品析文中语言,了解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用比较阅读方法,了解托物言志写法,体会文章蕴含哲理。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见过紫藤萝吗?见过瀑布吗?见过紫藤萝瀑布吗?教学预设:学生对前两个问题应该很好解决,关键是第三个问题学生应该会有疑问,通过追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迸溅仙露琼浆忍俊不禁笼罩盘虬卧龙遗憾2.默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到了哪些内容。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会答出文章写到了作者观赏紫藤萝的过程,或者写到了美丽壮观的紫藤萝,可能会忽略文中作者的情感,尤其是不能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再读课文,初识藤萝。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紫藤萝的。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整体到局部:一树花——一穗花——一朵花,也可能会回答时间顺序:见花——赏花——悟花,这是全文的写作思路,不能和作者写花的顺序混淆。
如果学生能从“现在——从前”这个时间来梳理作者写花的顺序,是值得肯定的,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能明白文章哪些部分写到了紫藤萝。
2.小组合作探究,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紫藤萝的。
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描写紫藤萝的句子,小组交流并归纳。
如:“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是从整体上写出了紫藤萝繁花倒垂,倾泻而下的状态,化静为动,十分繁盛、壮观。
(形态美)“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写出了紫藤萝的主色调“紫色”,“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紫藤萝瀑布的基本特征和背景知识;能够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的拼读、书写和含义;理解课文中描绘的紫藤萝瀑布的美丽和特征;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意识;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教师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知识点,并进行示范和演示。
3.经典篇目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篇目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
5.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教师提供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进行示范和演示。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指导。
3.朗读法:学生朗读课文,进行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自评和互评。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随堂练习:教师提供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3.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有效的词语累积,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脉。
2.推测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领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觉,感悟生命。
3.培育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启迪性的问题,指引学生思虑、议论,培育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过朗诵课文,梳理构造,品析语言,认识散文的写作手法。
3.课文解读和情境创造联合,课文情境和生活密切联合。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指引学生专心领会生活情境,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领会生命的美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崎岖,掌握生活。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学习本文如何写景状物,品尝推测语句,感悟生命真理。
教课难点:理解文章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确实地感觉课文包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课策略1.本课主要采纳朗诵法、赏读评论法、活动法等教课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足调换学生的踊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将自学中碰到的难词、难句圈出来下来怀疑问难,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加以解决,教师合时点拨。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踊跃思虑,指引鼓励学生勇敢沟通,培育学生的思辩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陶渊明用菊花表达辞官归隐的情怀,写下“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诗句;周敦颐用莲花表达高洁的质量,写下“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那宗璞对紫藤萝有何感情呢?一同读文章感觉吧。
【设计企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念书,并设计有关问题: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2.生生自读议论:紫藤萝让作者产生如何的感情?找出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
3.默读后,分组议论:环绕着这些感情是如何安排文章构造的?(教师辅助学生达成:求情楚文章构造脉络)课文分层,线索为:赏花──忆花──悟花。
一( 1~6 段):写作者看见的一树旺盛的紫藤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新课标教案设计第四课:紫藤萝瀑布教学想象:这是一篇典范的写景抒怀散文,不管是全体上的谋篇布局还是局部的景物描写都可以作为引导中先生学习写作此类文章的范例,因而本课应在浏览教学,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加强写作技巧的教学指点以引导先生了解写景抒怀散文的普通写作思绪。
教学目标:①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宗旨,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本文写景抒怀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③ 感悟生命的永久,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①写景抒怀的特点及其宗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①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②理解本文写景抒怀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预备:先生浏览课文并找出本人难以理解或有所感触的地方;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全体感知:(一)要求先生仔细观看紫藤萝(多媒体投影)并说说它的特点(二)自主探求:先生考虑并说说同学们对紫藤萝的观察、描绘与课文有何不同?(先生可以畅所欲言,但要限定工夫,对反复的发言要及时总结,并将先生的发言逐渐引导到以下成绩下去从而过度到教学的第二环节)本文写了甚么内容?(三)教师小结: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怒放,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
研读赏析(这个环节要紧扣上个环节先生的发言并将发言逐渐引导到文本下去)(一)教师导学:经过以上大家的发言,我们可见本文不仅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紫藤萝的抽象,展现了它蓬勃的生命力,还由花写到了人,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揭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考虑,大家浏览课文,考虑以下成绩:(大屏幕投影)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甚么变化?作者为甚么会有这样的感情?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作者为甚么会产生这类感悟?(二)合作探求(本阶段教师给先生留下几分钟的工夫要求先生仔细浏览文本并从中找出成绩的答案或能提示答案的语句,先生之间可以讨论,然后以抢答的方式发言,先生也能够对同学的发言置疑乃至互相辩论,教师要做好引导,使发言不致离题)(三)教师小结:(教师可以在先生发言的过程中及时对成绩加以总结,不必单列)1、作者的情感变化:焦虑、悲痛————(精神的)宁静、(生的)喜悦(要引导先生找出文中相关词、句,并进一步引导其考虑以下成绩)作者为甚么焦虑、悲痛?(引导先生从文中找线索),可能是她的兄弟死了(何以见得)——“生死迷、手足情”,“手足”比喻兄弟;——(死了?有何根据)——文中有“生死迷”——有无不赞同见,有甚么根据——(留意作者的情感:“焦虑”是焦急忧虑的意思。
《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2、体会作者含蓄地表达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的水平。
3、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紫藤萝细致描绘的认识,感悟作者的细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1、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准备】1、配乐朗读磁带。
2、幻灯片投影字词、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方法】1、自读点拨法。
2、诵读法。
3、作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人,应当赶快生活。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学的这两篇短文就是谈生命问题,读后必将加深对生命意识的领悟的。
二、指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背景,释题"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三、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作者如何在花瀑前,将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宁静.感悟生命的永恒的,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因为学生对文章所写的紫藤萝花比较陌生,与作者所经历过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也非常遥远,所以他们对课文主旨的把握有一定难度。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短短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使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1、作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自主运用网络搜集有用的资料来帮助学习。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尝试在小组内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3、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语。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来品味语言。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方法:1、评析欣赏法。
2、美读感知法。
3、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五、教学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轻音乐《神思者》及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插入教学课件。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各种花的图片及“汶川地震”相关图片,运用于教学课件。
3、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作者宗璞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点出幻灯片1:图片展示:百花齐放;文字显示:“语文课堂欢迎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花朵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花朵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把它们认出来呢?学生自由回答。
(点出幻灯片2—7:图片展示:向日葵、荷花、蒲公英、康乃馨、菊花、紫藤萝)师:谁来描述一下你所见到的紫藤萝花?请2名学生描述。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课文及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如何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紫藤萝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瀑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找意思。
3.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的紫藤萝瀑布。
四、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
2.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1.学生收集其他关于瀑布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2.学生尝试创作一篇描绘瀑布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1.课文《紫藤萝瀑布》2.课文作者:宗璞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4.课文内容概括: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景,表现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人教版《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紫藤萝瀑布》。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紫藤萝瀑布》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分析课文主题及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2)学生对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的鉴赏能力。
1. 导入新课:(1)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
(2)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紫藤萝瀑布》。
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篇小作文。
3. 深入了解作者冰心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程序】教学方法1.自读点拨法。
2.诵读法。
3.作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媒体设计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
)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
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三、研习课文1.速读,整体感知①自由散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①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明确: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
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
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涸心田;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扬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
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3.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紫藤萝瀑布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教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面对自然的花朵,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宗璞就曾被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深深感动。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优美的《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是瀑布吗?不是的,因为,它是很多很多的紫藤萝花组成的,因为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以文章叫《紫藤萝瀑布》。
预习反馈: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1928年7月生于北京。
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沉淀(diàn) 伫(zhù)立忍俊不禁(jīn)穗(suì)酒酿(niàng)解释词语:(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整体感知: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动词。
———花———花———花a、本文主要从看花、忆花和悟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向前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思考品味*、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讨论并归纳:从三个方面写。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讨论并归纳: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
先写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
”然后写花的形状,“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讨论并归纳:这里运用了通感。
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
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1)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六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
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
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朗读第7段,然后提问讨论。
问: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这句话?〖作者睹物释怀,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紫藤萝花那繁茂的气势,灿烂的色彩,欢乐的情态,和蓬勃的无限生机,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所以作者觉得这流动着的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这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将失去小弟的悲伤。
因为她看到紫藤萝花虽然在十多年前也遭到不幸的遭遇,也曾零落过,但它现在依然开得蓬蓬勃勃。
她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所以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再请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这7、8、9段。
然后归纳各段的段意。
赏花的感受──花瀑带走了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忆花的劫难。
颂花的生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问:作者是怎样从眼前的喜悦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的?〖第8段开头一句就是过渡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就从眼前的喜悦过渡到了梦幻的境界,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问:过去紫藤萝为什么会遭劫难呢?从哪些词语可以反映出来的?〖因为文化大革命遭的劫难。
从“十多年前”说明正好是哪个年代,从“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问:为什么作者在第9段又说“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作者从紫藤萝的劫难和眼前的勃勃生机的变化中,对花瀑有了新的感受,对人生有了新的感受,所以说用“流向心底”来表达这种感受,表达这种认识的升华。
这种升华在第三段中表达了出来。
花瀑在心上“流过”,实为作者在心灵中感受花瀑的精神内涵。
由于花瀑表现出的生命力使她一点一点的从对弟弟的病的焦虑中平静下来。
这花不仅色彩,它的芳香也似乎是浅紫色,将作者笼罩在宁静的喜悦中。
实际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齐读10—11自然段。
让学生读课文后,找出表现认识升华和全文主旨的句子。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十多年前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花却开得这样盛,这样生机勃勃,表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
生命虽然短暂,也会有各种不幸,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
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
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