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课多样的天气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教学设计1、多样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了解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记录表,喜羊羊头饰或者手偶,等。
三、教学重点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四、教学难点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今天是什么天气?你觉得这种天气怎么样?(若学生说“天气好”或“天气不好”,师追问“具体的,你觉得今天天气体哪里好/不好?”)2.讲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
板书“天气”。
二、活动一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师准备一个“喜羊羊”手偶或者头饰,教师扮演喜羊。
1、创设情境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从中国海南三亚回来,三亚是天然的温室,每天天气都非常的温暖,太阳高照,还有微微的海风吹拂,你看我拍回来的照片(课件出示海南风景图)。
请学生谈谈看到图片你觉得这种天气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初步认识晴天的天气现象)认识雪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像这种阳光明媚的天气,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的名字吧。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它的名字。
3、师:(出示图片晴天),我们可以在记录表上写上“晴天”。
记录时除了可以写字,还可以用画符号的方式来记录天气,小朋友们那你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晴天?4、师:小朋友想象力可真丰富,设计了这么多形象直观的天气符号。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喜羊羊”环游中国时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晴天的。
展示天气符号。
5、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和你设计的一样?仔细观察,找出差异。
6、师: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你的爸爸妈妈是通过什么知道天气情况呢?(生各抒己见)现场播放天气预报,我们一起聆听,除了晴天还会有哪些天气呢?7、师:你们都听到哪些天气呢?(生把听到的各类天气说出来后,教师总结:阴天、雨天、风、雪天、雾)出示五张不同图片的天气,请学生分别说说每张图片你看到什么?知道了哪些天气的信息,引导学生找出五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多变的天气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起着一个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学习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学习了地理知识,就能运用于生活,就能为生活服务。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与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懂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学习预报天气。
2、根据自己的观察与体验,描述当时的天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1、分析天气的特征。
2、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观看草船借箭,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大雾天气)这说明天气与战争有着重要的关系,其实,天气还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变的天气。
第一篇:探----天气特征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天气,生活中你所经历的一次难忘的天气是什么?它为什么令你如此难忘?这几位同学们描述的天气有晴天,阴天等。
根据这几位同学的描述,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经常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天气?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哪些词语可以描述天气?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
这是什么天气?这些词语也可以描述天气。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阅读、讨论、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师:电脑演示打开图片的路径。
这里有五幅图片,老师演示第一幅图片,剩下的四幅图片学生来做,做到第五幅图片停止。
说明:前面四幅图:a------晴,阴,多云;b------雨;c-----雪;d-----霜冻,雾,沙尘暴。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多样的天气》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1.多样的天气》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包括晴、雨、雪等不同天气现象。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天气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天气、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总结天气的多样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的多样性,知道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关注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能够进行观察和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不同的天气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天气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3.实例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如晴、雨、雪等,让学生观察和总结。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5.成果展示: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小组讨论成果。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气的多样性,强调关注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7.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天气的观察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各种各样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天气》是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天气的观察和体验,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各种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天气名称,如晴天、雨天等。
但是,他们对天气的特点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天气的名称,知道天气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通过体验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心天气,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天气的名称,知道天气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通过体验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结合游戏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
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各种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天气的名称,引出本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学生分小组观察和讨论不同天气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
3.体验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户外体验,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单元第1课多样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
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1)这是什么天气?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
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 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1)明确任务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2)领取任务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
及时记录和交流。
注意安全。
3. 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1)亲自观察、测量(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三)整理,下课。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 多样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样的天气》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的观察和描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天气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天气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观察和描述事物充满热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天气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的定义,知道天气的多样性,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2.教学难点:天气的多样性,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探究新知:a.介绍天气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天气的概念。
b.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天气,如晴天、阴天、雨天等,使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c.讨论天气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或家里的天气,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天气的认识。
5.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自然界大气层的变化•多样性:晴天、阴天、雨天等•观察描述:观察-记录-描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天气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三单元第1课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
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
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
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
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 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
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
及时记录和交流。
注意安全。
3. 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