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状况
- 格式:pdf
- 大小:309.11 KB
- 文档页数:4
内蒙古环境问题及媒体关注综述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而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与气候条件有关。
风调雨顺则国泰民安;而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灾害则直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能源等条件,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旱涝灾害常常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水资源和能源出现危机,经济失调,环境恶化,大片土地沙漠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气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多样化,引起土地退化,过度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也在整治,局部地区也确有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
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生产力在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
严重恶化的环境难以逆转。
土地荒漠化问题几百年前,内蒙古西部原来是良好的牧场,而今已成为荒漠戈壁滩了。
哲里木盟、乌兰察布盟、兴安盟、赤峰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也很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是一条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危急地带。
通过考察和调查,发现干旱趋势仍在加剧,其成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锡盟正兰旗境内的元代上都和伊盟乌审旗境内的赫连勃勃的流万城,曾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那时湖泊密布,牧草繁盛,而今湖泊干涸,草场萎缩了。
导致荒漠化在扩展,环境在恶化。
气候干旱化趋势东扩从近五百年的旱涝史料分析表明,自治区中西部存在着三年就有两年干旱,七年出现全区一次大旱的状况。
近四十年来出现更加频繁。
旱情加重,干旱区域界线不断东移。
由于气候变暖,地面蒸发量增多,致使下垫面土层越来越干燥,遇到大风天气就飞沙走石,形成风沙甚至出现黑沙暴。
据新浪网报道,1995年5月5日,阿拉善盟出现沙尘暴使工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816万平方公里。
流失坡耕地面积达15814万公顷,占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一。
nit 內壽古森棘面麹达3.92亿苗2019年9月23B,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秉荣发布了内蒙古生态建设发展成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牧远就荒漠化防治、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的成效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深入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认真执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釆伐,大力推进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3.92亿亩,增长1.9倍,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2.1%,提高了14.37%;草原生态状况明显好转,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较2000年提高14%。
今后,内蒙古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实行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
坚持以保护和增加沙区林草植被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为保障,实行统一规划,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
大力弘扬“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
努力构建沙区生态安全体系,改善沙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沙不成害、风不成灾、水土不流失。
融合林草生态保护修复,草灌乔合理搭配、种改保有机结合,着力促进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修复、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尽快形成人草畜和谐发展的新格局,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内蒙古自治区名词解释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中部西北地区,其边界临近俄罗斯、蒙古国和黑龙江省。
由于其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被称为“中国的西部门户”。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内陆区域。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指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部边陲,其边界临近俄罗斯、蒙古国和黑龙江省,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在的历史文化渊源非常深,它也是许多历史文物的所在地,这也丰富了它的文化传统。
2.内蒙古蒙古族: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族群,占该地区人口的绝大多数。
他们以牧民交流为生,并保留了大量的蒙古风俗,尤其是彩旗活动,服饰、舞蹈、音乐等。
蒙古族自治地方也保留着大量的建筑,如乌拉特后旗、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地区、赤峰市、呼伦贝尔市等。
3.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中部西北地区,西接青海湖、西藏和甘肃;东接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接俄罗斯;南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和兴安盟。
4.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森林覆盖率最高,森林资源达到了和国家大陆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还有煤炭、石油、煤层气、盐湖、建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特有的草原、冻土、湿地等环境资源也是资源缺乏的地方的珍宝。
5.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是国家政策重点。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表现卓著,经济总量位居各自治区之冠。
其内涵工业结构有核心企业和投资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了许多高新技术领域,以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在它的历史文化传统、族群特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正在朝着更加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在实施自治内容自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1. 引言1.1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意义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木林资源是该地区独特的生态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木林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灌木林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维护水源涵养功能,提高土壤的保肥保墒能力,保持良好的地表水质量,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
灌木林还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为人类提供清新的空气。
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木林资源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灌木林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支撑着当地的畜牧生产。
灌木林也是重要的蓝莓、杏仁等水果的主要产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灌木林还是当地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药材来源,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木林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保护和合理利用灌木林资源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灌木林资源。
灌木林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木林资源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木林主要分布在草原、荒漠、山地等生态系统中,覆盖面积广阔。
这些灌木林种类繁多,包括刺槐、柠条、柞树等,为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灌木林还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加快,一些灌木林地面临着过度开发、疫病虫害、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
部分地区的灌木林面积减少,植被退化严重,生态功能受到破坏。
一些非法采伐、滥伐、乱砍滥伐现象也对灌木林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内蒙古自治区的灌木林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推动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等。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主伐林龄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主伐林龄表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的主伐林龄表,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推动森林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的主伐林龄表进行深度探讨,并分享个人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简介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森林资源丰富,涵盖了多种主要树种。
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的简介:1. 樟子松樟子松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常见的树种之一,也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
樟子松木材质地坚硬,耐久性强,是制作家具和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
2. 蒙古栎蒙古栎生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区和草原地带,是一种重要的防风固沙树种。
蒙古栎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木材坚硬、耐腐朽,适合制作家具和木制工艺品。
3. 四破油松四破油松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树种,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
四破油松生长快速,木材轻便、柔韧,是建筑、制造纸张和木材浆料的重要原料。
二、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的主伐林龄表了解树种的主伐林龄表,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的主伐林龄表:1. 樟子松主伐林龄表- 10年生:主要用于薪炭和石灰窑烧制。
- 20年生:主要用于造纸和纤维板制造。
- 30年生:主要用于胶合板和家具制造。
- 40年生:主要用于建筑结构材料和乡村建设。
2. 蒙古栎主伐林龄表- 30年生:主要用于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护。
- 50年生:主要用于木材制品和装饰材料。
- 70年生:主要用于高档家具和木制工艺品。
- 100年生:主要用于古建筑修缮和文化遗产保护。
3. 四破油松主伐林龄表- 20年生:主要用于造纸和纤维板制造。
- 30年生:主要用于建筑脚手架和建筑板材。
- 40年生:主要用于木质包装和木质容器制造。
- 50年生:主要用于工业原料和木制家具制造。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树种的主伐林龄表反映了树种的生长速度和木材的用途。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
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
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邮政编码:010098电话:网址: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
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
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源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草原野生植物2718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
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
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
主要有兽类138种、鸟类436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9种。
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
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99种。
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
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一、本文概述1、内蒙古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背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21′至126°04′,北纬37°24′至53°23′之间。
其总面积约为11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约12%,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温差大,风大沙多。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草原资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生态最完整的草原区。
然而,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过度放牧、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植被覆盖度及其时空变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特别是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成为了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也能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2、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植被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度对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度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护和改良。
茂密的植被可以减少风速,降低土壤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从而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同时,植被的根系还能固定土壤,增强土壤的稳定性,防止荒漠化和土地退化。
植被覆盖度对气候调节和微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同时,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区域气候,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再者,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还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丰富的植被类型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支持更多的物种生存和繁衍。
而植被覆盖度的下降会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特征
首先,内蒙古自治区以广袤的草原而闻名,占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为草原地带。
这里的
草原分为湿地草原、草甸草原、草原草甸和沙地草原四种类型。
湿地草原主要分布在呼伦
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长有水草丰盈,落日时分草原上泛起的金色光辉连绵起伏,十
分漂亮。
而沙地草原则生长在呼和浩特草原和赤峰草原,因地势平坦故而大视野,举目所
及皆是黄绿相间的草原与蓝天白云。
其次,内蒙古自治区还有大片的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和响沙湾沙漠。
其中
最为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这片神奇的沙漠以其神秘的风貌和神奇的沙
漠湖而闻名。
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位。
这里的森林主要
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锡林郭勒以及呼伦贝尔地区。
这些森林资源丰富,包括桦木、松木、冷杉木等,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
最后,内蒙古自治区还拥有众多湖泊,最为著名的是呼伦湖和鄂尔多斯湖。
呼伦湖位于呼
伦贝尔草原中,湖水清澈而且丰富多彩,是鸟类的天堂,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停驻,形成了独特的湖泊生态系统。
而鄂尔多斯湖则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湖泊水质清澈,湖面积
广阔,被誉为草原明珠。
总的来说,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丰富多样,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等地貌相互
交织,构成了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自然景观,无论是秋日的金黄色草原、还是夏
日的碧绿色湖泊,都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美景。
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征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
的奇妙和神奇,是一片值得一游的宝地。
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与利用措施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的重要林业区和乡土树种资源富集地。
本文通过对赤峰市乡土树种资源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其分布、保护现状以及利用措施。
赤峰市地处森林草原交错带,气候寒冷干燥,地形复杂,土壤瘠薄。
但由于该区域的土地资源多种多样,所以乡土树种资源也十分丰富。
1. 林木资源赤峰市的森林面积广阔,主要分布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山区和元宝山区等地。
其森林主要由松树和阔叶树组成,其中以云杉、落叶松、黑松、柞树和白桦树为主。
乡村地区分布较多的是松树,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沙漠松和马尾松。
赤峰市的灌木资源主要分布于赞皇县、松山区和宁城县等地。
主要包括红柳、桃花柳、五加、梭梭、荆条、灰刺草和柴胡等。
3. 其他资源除了森林和灌木资源外,赤峰市的乡土树种资源还包括果树和草本植物等。
主要果树有苹果、梨、桃、杏、葡萄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绿萝、老鼠草、土黄连、毛地黄等。
赤峰市的乡土树种资源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破坏威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滥砍滥伐长期以来,赤峰市的乡土树种资源受到滥砍滥伐的威胁。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的生计需要和无序的自然资源开发导致的。
2. 森林火灾赤峰市干旱气候,森林火灾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
森林火灾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还会带来生命财产上的损失,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青藏高速公路建设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赤峰市一些区域的乡土树种资源面临着青藏高速公路建设的威胁。
公路的修建不仅会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将造成生态破坏和物种的迁移和灭绝。
1. 加强立法和执法赤峰市应该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禁止滥砍滥伐。
同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对于破坏乡土树种资源的行为进行打击,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 做好防火工作赤峰市应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做到防范,防患于未然。
同时,制定有效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做好火场治理和储备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