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常见结构例析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4
2020高考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模式一、解说合理的论证结构,是指要把握住全文的总体设计。
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来决定写作的先后顺序,即文章的结构准确把握论证结构,有利于我们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议论文的常见论证结构类型1.并列式2.对照式3.启感式4.递进式(一)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例1.题目:《谈意气》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分论点:(从意气的作用角度设置)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情感)2.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行动)3.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意志不衰(意志)例2.题目: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
”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品读人生》为题写篇作文。
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分论点:(从读的方法角度设置)1.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获取教训)3.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学会珍惜)例3.材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
”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请就以上材料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
第一个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第三个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然会成为有名的建筑师我们可以从工作态度、兴趣,热爱本职工作等方面提出论点结构示例: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三元关系作文高考模板一、引言。
在高考作文中,三元关系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模式。
三元关系作文要求考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手段,将三个相关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从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本文将从三元关系作文的结构、写作技巧和范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结构。
1. 引入,首先要明确三个相关的事物,并简要介绍它们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对比,接下来要分别对这三个事物进行对比,包括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分析,然后要对比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4. 归纳,最后要将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三、写作技巧。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三个相关的事物,并明确写作的主题,不要偏离主题。
2. 对比分析,在对比的过程中,要注意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3. 逻辑严谨,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避免出现跳跃性的论述。
4. 结论明确,最后要对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出明确的结论。
四、范例分析。
假如作文题目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写作:1. 引入,首先介绍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对比,然后分别对家庭、学校和社会进行对比,包括它们的教育方式、价值观念和影响力等方面。
3. 分析,接下来要对比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 归纳,最后要将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评价。
五、结论。
三元关系作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模式,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明确主题,对比分析要深入,逻辑要严谨,结论要明确。
通过对三元关系作文的探讨,相信考生们在高考作文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这种写作模式。
作文常见结构例析_---------------------------------------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三种根本形式: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局部总括提出所要表达事件的整体面貌、根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假设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局部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局部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范文]〔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如风在风、雨、雷、电中,我偏爱风。
喜爱风,是因为风的来无影、去无踪;喜爱风,是因为风的温馨,风的热烈,风的潇洒,风的狂暴。
有人问我:“四季之风,你最偏爱哪种?”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怎能惟一?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的风都有一种人生境界。
春风,太温柔太温柔,宛如婴儿的小手,亲抚你的脸。
她默默送来梅的清香,捎来春的绿意。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寒是假的,微寒总有吧?正是这丝丝微寒,使人不至于在这阳光灿烂的春日陶然睡去,而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哦,春风,你拂去冬的寒意,吹来了满眼的勃勃生机。
这样美好的春风,教我怎能不爱?夏天亮丽而生动的色彩造就了夏风的热烈。
这热烈的夏风使人觉得胸襟开阔,使人想起遥远的海边踏浪,想去险峻的顶峰歌唱,想在月明风清的夏夜里乘风揽月。
朋友,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夏风赠给你的这份清爽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叶落的时候,秋风早来了。
“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秋风并不为人们所青睐,况且它还曾大胆地吹破过杜甫的茅屋,怎能不叫人记恨?但不管怎样,我爱秋风,而且偏偏是爱了那伤人而人避犹不及的萧瑟。
高考作文议论文八段式写作模板例析温馨提示:模板仅为你提供写作框架,一定要用鲜活的事例和中肯的道理加真挚的感情,才能写出打动人的高分作文。
一、如何审题1.话题作文:抓住给的话题,围绕话题作文。
(例如:以“坚强”为话题,写题目时不能直接以坚强作为题目!要另外起题目意思就是“坚强”)2.材料作文:抓住材料重点,以主人公的身份看重点,最好不要标新立异,写不好就变成0分作文。
(例一:一个食堂的大汤勺总是掉进锅里,无论锅改大改小,勺子还是掉进锅里,最后把勺子加了一个弯的把子,就再也不掉进锅里了。
→主人公是勺子,勺子改变了自己,才能很好的生存。
重点是:我们人应该自己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自己。
)(例二:师傅让小和尚们到山下河对岸砍柴,可是洪水来袭,别的小和尚都回去了,只有一个小和尚摘了河旁苹果树上的唯一一个苹果回去,得到了师傅的赞赏。
→主人公是小和尚,虽然没有得到对岸的成功,他回首时却得到了另一种成功。
重点就是学会回首,也能成功。
)(例三:游客把出巡的小海龟从老鹰爪下救下,出巡海龟平安会巢,却给了众海龟错误的信号,以为外面是安全的,众海龟却被后来更多的老鹰捕食。
→主人公是游客,他错误的好心办了坏事,自以为是却错伤了他人,要学会听从他人意见。
重点是不要封闭自己,不要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去一意孤行。
)(例四:妈妈叫孩子去菜地浇水!孩子走在田埂上晃晃悠悠,水撒了一地。
妈妈叫孩子把衣服鞋子脱了。
孩子挑水却平平稳稳。
妈妈说这是因为孩子怕把衣服鞋子弄脏,顾虑的太多造成的。
→主人公是孩子,孩子顾虑太多,或者不能专心致志所以开始失败了,后来放下顾虑,一心一意所以成功。
重点是做事要用心,或者放弃不该属于自己的事情,学会舍弃,才有得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重点就是抓住文章想表达的意思!!!立意要明确!!!不要模模糊糊表达不清!!!3.命题作文:抓住题目,学会点题,不要脱题!4.半命题作文:找一个好写的内容,题目最好新颖,表达清楚,学会点题,不要脱题!二、材料作文拟标题方法: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作文结构框架篇一:高中作文结构架构高考结构架构(一)议论文、哲理散文类一.横式总分结构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其特点是观点明确,层次分明,从不同的侧面阐述或证明中心论点。
三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
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上服从或服务于中心论点。
三个分论点连缀起来可构成一个排比句。
比如,2007年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朱虹璇的满分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变式一:“三三三”式开头三个排比句,中间三个事例(或抒情,或描写,或论述),最后三个排比句,前后一一对应。
开头三个排比句,或议论,或抒情,起统领或起兴作用;,最后三个排比句,或议论,或抒情,起总结或升华作用。
比如,2006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做真正的自我》。
变式二:小标题式开头一段总领全文,然后用三个小标题分别统领一个部分,最后简要总结,回扣开头。
比如,2007年江西省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就分别加了三个小标题“抚慰心灵之痛”“陶冶心灵的情操”“心的清泉”。
二.纵式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各个分论点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
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有一篇就添加了三个小标题:“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
这三个小标题呈递进式展开,逐层深入地论述了“用爱点亮天空”的主题。
其变式与横式总分结构类同。
三.一事一议式结构这种结构模式由一件具体事件入题,对事例的叙述较为详细,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简要,重在显“理”,最后得出结论。
或者,简要引述事例,然后,从不同角度或方面展开论述。
比如,2006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抓住根本看轻其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在结构上属于“一事一议式”。
四.正反对比论述结构这是比较传统的结构样式,优点是简洁鲜明,作为应试作文来说,具有较好的第一观感,容易较快得到阅卷人的认同。
(二)记叙文、抒情散文类一.画面组合式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连续将几个不同场景下的画面排列在一起,给人以电影蒙太奇式的感觉,结构层次简单,如同一组图片连接在一起。
高考作文的常见框架结构模板一、引言。
随着高考的临近,作文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大焦点。
而作文的框架结构模板,更是备受考生们关注和追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作文的常见框架结构模板,并分析其优缺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
二、常见框架结构模板。
1. 五段式结构。
这是最为常见的作文结构模板,包括引言、论据1、论据2、论据3和结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用来引出文章主题,三个论据部分分别展开论述,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
这种结构模板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容易让读者理解。
但也容易陷入刻板化的表达,缺乏灵活性。
2. 对比式结构。
这种结构模板适合于对比性的议论文,包括对比两种不同观点或事物的优缺点。
首先介绍两种不同的观点或事物,然后分别进行论述,最后给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结构模板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对比的结果,但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三段式结构。
这种结构模板包括引言、论据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引出文章主题,论据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
这种结构模板简洁明了,适合于短文或者议论文的写作,但也容易显得简单粗糙。
4. 时间顺序结构。
这种结构模板适合于叙事性的作文,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首先介绍事件的发生,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详细叙述,最后给出总结。
这种结构模板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事件的发展过程,但需要考生有较强的叙述能力。
三、分析优缺点。
高考作文的常见框架结构模板各有其优缺点。
五段式结构逻辑清晰,但缺乏灵活性;对比式结构能够清晰地展现对比结果,但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段式结构简洁明了,适合短文写作,但容易显得简单粗糙;时间顺序结构能够清晰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但需要较强的叙述能力。
四、总结。
针对高考作文的常见框架结构模板,考生们应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和自己的写作风格选择合适的结构模板,灵活运用,避免刻板化的表达。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叙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常见的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横列式分层论证结构,纵贯式分层论证结构,正反对比论证结构,变式论证结构,推迭式论证结构,激情评述式论证结构。
(1)横列式分层论证结构“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①引论(开头)与结论(结尾)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
②本论部分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呈分列式布局,从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精彩例文谈坚持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展开论述有理有据)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
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
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
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
语文:高考作文常见结构例析(教案)张泽新一、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范文](2003年话题“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给感情一把尺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一)给感情一把尺,给理智一条路。
生活给了我们无数路口,让我们用心去选择,当面临亲与疏的判断之时,该给心灵一把尺,去警示自己凭正义作出选择;该给感情一把尺,别让亲切阻断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途,让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长途,才会使心更轻松,才会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么让唐太宗不以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二)给感情一把尺,给民族一个振兴。
林则徐给感情一把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背景下,发起了爱国思想运动,使中华民族的认知向世界迈进;邓小平给感情一把尺,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提出了祖国统一的新思路,让中国社会的发展选择了理智;战争中一位位母亲给感情一把尺,为了全民族的胜利,毅然献出了孩儿们的生命,让苦难的民族在鲜血的力量下奋起!而今啊!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也给心灵一把尺,这把尺需要的不仅仅是奉献与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许的大勇,勇于奉献的大义和这悲天悯人的大爱,他们不仅给理智一条路,更给民族精神一个完美的展现,他们无论感情的亲疏,为每一个病人送去了同样的爱!目光可以忘却感情之尺,蒲公英也可以忘却这把尺,但你千万别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为中国民族的振兴需要你用理智思维开辟一条成功之路![结构点评]主体部分以(一)(二)列小标题,从两个方面论述,全文浑然一体。
[范文](2001年话题“诚信”)五颗亮亮的心故事甲风雨中,三位老人正挤在一把伞里冻得脸色苍白。
尽管他们坐在屋檐下,可是雨还是不停地打在他们的脸上、身上。
此时他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然而他们并没有在意自己,三双眼睛正盯着前面的广场,那儿停着两辆自行车,上面盖着他们唯一的雨衣。
车子的主人到现在还没有来取。
“也许是被雨困住了吧?”他们说,可谁都不愿意先走。
冷风一阵阵地吹来,雨点一次次地打来,然而他们谁也没有起身,三双眼睛仍然盯着不远处的两辆自行车。
难道他们只是为了那几毛钱吗?故事乙他,坐在电视机前,手里拿着两张彩票。
这是他今天下午买的,不过其中的一张是替他们科长代买的。
他已经做好了记号。
开奖的时间到了。
他全神贯注地看着手里的彩票:“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啊,一个号码都不差!”可是,顷刻间他又沉默了,因为,中奖的是作过记号的那一张。
他低下头,脸深深地埋在了双手里。
他想到了自己的家:妻子下岗,儿子正读高三,手头并不宽裕,甚至可以用贫困来形容;他又想到了科长,他们家可谓是富丽堂皇;他还想到了自己如果有了这笔钱该怎么花……然而最终,他拿起了彩票,坚定地走出了家门……故事丙到了批发站,他熟练地停好摩托车,进了大门。
来到烟酒柜,迎着批发商的笑脸,他笑了笑:“老规矩,给我拿一批货吧。
”批发商仍然笑着:“不是我说你,老李,上次那批货一到就被抢购一空,我特意留了些给你,你却偏不要。
唉,不过是加了些水,你怕什么呢?现在我这儿又新到了一批。
你要不要?”“谢了,我还是不要的。
”他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批发商摇摇头,一副无奈状。
三个故事,五颗诚信的心,不感人,情却很真。
人活着不就是要坚持这么个理吗?二、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
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
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范文](2001年)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
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
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
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
”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
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
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
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
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结构点评]本文以分论点列述式结构,分别将诚信与美貌、金钱、荣誉等一一对照说理,层次井然。
三、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对比的优点正在于此。
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范文](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选择心灵。
一个人一路走下来,不知要经过多少个分岔路口,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痛苦的选择,不要参与多少次灵魂的斗争,可是,往往是那短短的一瞬,有时成全了你,有时毁灭了你,你的路途也在那一刻决定了它的光明与黑暗。
有一个逃犯,在火车开进山区时准备跳车,这时,车尾的一个孩子被跌落的酒瓶扎伤了双眼,这节车厢一个乘客也没有,而警察的叫喊声渐渐逼进,逃犯左右为难,经过一番痛苦的斗争,他毅然抱起孩子向车前跑去,孩子得救了,警察告诉他:“你救了孩子,也救了你自己,因为你刚才要跳车的地方是万丈深渊。
”心灵的选择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它往往使你的灵魂得到升华。
有一个乡村小旅店来了一位客人,大方阔绰,谈吐不凡。
老板娘与自己的女儿便起了歹心,想独吞那位富商的钱财,于是她们绞尽脑汁;选择了最狠毒的方法:毒死他!后来,她们得手了,正当母女俩沉浸在金钱的狂喜中不能自禁的时候,蒙在那人脸上的面纱被风吹掉了,原来那是她们多年前出门闯荡一直未归的儿子和哥哥,本想第二天再表明身份给母女俩一个惊喜的男孩,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心灵的选择需要心中的一秆天平去称量,任何大的偏失和差错都会给你的心灵留下永不消褪的污渍和伤痕。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毫不设防的用真心对待别人,而别人却早已设起屏障,没有关系,只要我们选择了无愧我心的道路,那么就感铭自己的博大吧!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立刻回头吧,上帝塑造了人,也给了人犯错的机会,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否则你将在黑暗中越陷越深,以至于黑暗把你无情地吞没。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选择小溪的幽雅;没有雄鹰的矫健,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绿。
心灵的选择,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就让我们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洗涤我们的心灵,上它们放出永恒的光芒![结构点评]本文主体部分列举了两个对比强烈的故事,文章的主题在对比中凸现出来。
开头与结尾的语言文采斐然。
[范文](2002年)登山人的心灵选择有一座山,高耸入云,飞鸟难越,矗不知其几千万米。
山前山后有两条路供攀登顶峰,一览天下大观。
前山大路石级铺就,笔直坦荡;后山小路,荆榛丛生,蜿蜒曲折。
一天,父子三人到山脚。
父亲举手遮阳,眺望峰顶,声如洪钟:“你俩比赛爬上这山;上山有两条路,大路夷以近,小路险而远——选择拿条路,你们自己裁夺。
”哥俩思忖再三,各自凭着自己的选择,踏上征程。
时间过去了两个月,一个西装革履的身影出现在峰顶,哥哥走来了。
他面色潮红,略显发福,油光可鉴的额头下眼神明亮。
他神采飞扬地掸了一下笔挺的襟袖,走向充满期待的父亲,气宇轩昂地朗声说:“我赢了,我赢了!这一路真是春风得意。
在坦荡的大路上我只需向前,向前!舒缓的坡度让我走得从容,平整的石砌供我心旷神怡。
这里没有岔道让我伤神,这里更有浓荫为我遮阳。
我的心灵没有欺骗我,是英明的选择助我胜利。
实践证明:在平坦和崎岖间,只有傻瓜才会放弃平坦,选择崎岖。
聪明的选择使我有了多么得意的旅程啊。
我获得了胜利,我理当获得胜利!”父亲慈祥地看着他:“你选择得的确聪明,一路走得也十足风光——我的好儿子……”这之后不知过了多久,再一个身影出现了:他步伐稳健,全身透出不尽的活力;尽管黑瘦削,衣衫褴楼,但双目炯炯有神,映射着青春光采。
弟弟微笑着走向父亲和哥哥,从从容容地讲起路上的故事:“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旅程!感谢您,父亲,感谢您给我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