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乳牛的饲养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650.00 KB
- 文档页数:71
乳牛饲养管理的要点
1、棚材、用具清洁:应定期进行清洁,以防止病毒、细菌的传播;
2、健康管理:要按照既定的规范,对牛只进行健康检查,对产牛、病牛要积极治疗,减少疾病发生;
3、营养及饮水:营养和有质的饮水对于奶牛的饲养、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定期检查,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
4、草料管理:要定期检查草料质量、重量,给牛只提供绿色优质干鲜物料,营养科学饲养,使营养素均衡、有节制;
5、应及时调整个体体重:定期称重,在保证母体健康的同时,尽可能调整牛只到适当的体重;
6、病害防治:定期进行流行病防治检查,及时采取改善措施,控制重要病害的发生。
7、促进牛只生长发育:定期对牛只进行髋关节积量评价,局部精细配方饲料,使其保持合理的体重,促进牛只的生长发育;
8、精细免疫:应定期进行各类免疫,保证牛只及时免疫,以预防比较
常见的牛病及疫病;
9、卫生管理:定期检查及处理污水系统、死物及粪便,保证牛舍内室内清理卫生,改善空气质量,防治病害。
10、行为管理:定期检查牛只的行为,为防止牛群的混乱和冲突,及时加强行为控制,以改变牛只生活中的重复行为。
奶牛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的要点
育成期的牛群饲养时要将相近年龄的牛分为一群,严防牛只实际进食养分不均衡以致发育不整齐,一般情况下体重达成年牛体重的70%左右,即350-450千克时便可以初配。
这一阶段的奶牛不需要过多的优质蛋白质,以青粗饲料为主,多喂给优质的禾本科与豆科牧草,以及青贮、糟粕、块根饲料,适当搭配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确保7-11月龄时日增重达到500-700克,其余月龄日增重达到850-1000克,以便能在15-16月龄进行初配。
决定奶牛初配时间的主要指标是体重和体高,而不是年龄,要求青年母牛初配体重应达到成年牛体重的70%-75%。
在这一时期,由于瘤胃容积逐渐增大,产生更多的微生物蛋白质,可少量补充非蛋白氮如尿素、过瘤胃蛋白如酪蛋白等。
育成牛实行每天2次或3次饲喂制度,运动场上设立水槽和食槽,以便补饲干草、矿物质饲料和水。
初配后至初产青年牛应饲喂多样、全价日粮,特别是初配受孕5个月后要保证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
配种以后的母牛要喂给含干物质占体重2%的青粗料,并补喂3.0-3.5千克的精料,以满足母牛生长、怀孕积聚养分和初产后泌乳的需要。
同时还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发育中的育成母牛,要特别注意充分运动,以锻炼体质,晴天时尽可能外出运动,不仅可增强体质,还可接受阳光照射,促进钙、磷的吸收和沉积。
- 1 -。
乳牛饲养管理的要点把乳牛饲养好,是成功的牧场经营的基础。
乳牛饲养管理涉及到乳牛的体内外环境、饲养方式、饲料选择、疾病管理等诸多方面。
其中,有关乳牛饲养管理的要点如下:一、乳牛的体内外环境要符合乳牛的生理习性。
乳牛有较强的活动性,希望有充裕的空间环境以表现它们自我活动的能力。
建议为它们配备活动区和饲喂区,空间做到宽敞明亮,环境温暖,清洁易管理。
在饲喂区,还要提供适当的床草供乳牛躺卧。
平时,严禁把牛放在室内,采取把牛放在露天但设有遮雨太棚的方式。
二、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现代牧场常用的饲养方式有自然饲养和管理饲养两种。
自然饲养,乳牛可以随意活动,可以自由放牧,但需要牧场有相当多的草原面积和充足的水源,也需要内外牧工相继轮流看护。
管理饲养,乳牛须在室内或室外饲养,水草、饮水设备和其他饲养设施需要管理员根据情况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或修理,以确保乳牛的良好健康状态。
三、饲料选择。
乳牛饲料主要以草料和水为主,草料以牧草和粗饲两种形式供给。
粗饲一般由绿色的豆类、叶的残渣、玉米等组成,可以满足牛的营养需求;另外,还可以给乳牛添加少量的矿物质,以补充牛需要的矿物质元素,如磷、钙等。
四、疾病预防。
牛群比较集中,因此要确保牛群的健康,需采取以下措施:经常检查牛的状态,及时发现疾病的症状;采用割种、牛痘等方式接种预防疫苗;对新进牲畜要采取检疫和隔离措施,防止传播病毒;注意饲料草源来源,防止污染;控制蚊蝇,避免病毒的传播。
以上就是关于乳牛饲养管理的要点,正确的乳牛饲养管理手段可以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有助于保障牲畜的品质和产量。
在实施乳牛饲养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确保乳牛的良好营养和健康状态。
养殖与饲料2014年第8期成乳牛阶段的养殖技术要点刘华园1肖喜东21.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兽药饲料监察所,河南南阳473000收稿日期:2014-06-16刘华园,女,1979年生,本科,助理兽医师。
成乳牛阶段包括泌乳期和干奶期,母牛泌乳期又可分为围产期(产前产后各15d )、泌乳盛期(产后16~100d )、泌乳中期(产后101~200d )和泌乳后期(产后201d 至干奶);母牛干奶期为干奶至分娩的一段时间。
笔者现将上述各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1成乳牛阶段的饲养要求合理搭配日粮比例,以粗饲料作为牛日粮的主体且长度应控制在1.5~2.0cm ,饲喂量(以干物质计)不应超过乳牛体重的3.5%;要加强泌乳牛的运动、光照、乳房按摩和牛体刷拭,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泌乳质量和繁殖能力。
2围产期养殖技术要点围产期指产前产后各15d ,产前15d 称围产前期,产后15d 称围产后期(又称泌乳初期)。
在围产前期,应逐渐增加精料喂量,要实行低钙低盐日粮饲养法,使奶牛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有效防止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临产前应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等多种维生素,防止胎衣不下。
围产后期是母牛恢复体况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精心饲养、细心管理。
分娩后,应迅速让母牛站立,喂给足量温热的盐水麸皮汤(麸皮1.5kg ,食盐100g ,加37~40℃温水调制而成),并对乳房加强按摩以促进乳房消肿;产后3d 内以饲喂优质干草为主,每日补充精料1~3kg ;4d 以后逐渐增加精料,每日增加1kg 左右,至产后8d ,日粮可达到泌乳牛的饲养标准。
一般在产后15d 左右母牛身体即可康复,恢复旺盛的食欲、正常的消化功能,乳房消棑肿、恶露尽。
15d 以后可调出产房转入大群饲养。
3泌乳盛期的养殖技术要点泌乳盛期是指从母牛分娩后15d 到泌乳高峰期结束的一段时期,一般为产后16~100d 。
奶牛饲养管理奶牛是人类的重要家畜之一,其产出的牛奶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制作成各种乳制品。
因此,奶牛饲养管理对于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奶牛饲养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饲料管理奶牛的饲料主要包括粗饲料和浓饲料两种。
粗饲料包括青贮料、干草、饲料玉米等,浓饲料包括豆粕、玉米饼、麦麸等。
在饲料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搭配饲料。
不同阶段的奶牛需要不同的饲料,应根据奶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阶段来合理搭配饲料。
2.定时定量喂养。
奶牛需要定时定量的喂养,一般每天喂养2-3次,每次喂养的饲料量应该控制在奶牛体重的2%-3%之间。
3.保证饮水。
奶牛每天需要喝水20-30升,应保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
二、环境管理奶牛的生产效益和健康状况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环境管理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方面。
在环境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通风透气。
奶牛舒适的温度范围为5℃-25℃,应保持牛舍内的通风透气,避免过度拥挤。
2.保持清洁卫生。
奶牛舍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牛粪和尿液,避免疾病传播。
3.保持安静。
奶牛对噪音和惊吓非常敏感,应保持牛舍内的安静,避免对奶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三、疾病管理奶牛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如乳房炎、消化系统疾病等。
因此,疾病管理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方面。
在疾病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
应定期对奶牛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2.预防接种。
应按照规定对奶牛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3.合理用药。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四、生产管理奶牛的生产效益是饲养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生产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配种。
应根据奶牛的品种和生产性能,选择合适的公牛进行配种,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2.科学控制泌乳期。
应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身体状况,科学控制泌乳期,避免过度泌乳对奶牛身体造成伤害。
3.定期检测乳质。
育成奶牛饲养管理要点一、饲养方法1、1周龄~1周岁在此期间,牛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向高度和长度方面急剧生长,消化器官容积扩大1倍左右。
对这一时期的育成牛,在饲养上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除给予优良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
从9~10月龄开始,可掺喂一些秸秆和谷糠类饲料,其重量约占粗料总量的30%~40%。
2、12~18月龄此阶段奶牛消化器官容积增加更大。
为促进消化器官的进一步发育,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其重量约占日粮总量的75%,其余的25%为混合精料,用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的不足。
3、18~24月龄此期正是奶牛交配受胎阶段,其生长发育逐渐变得缓慢。
这阶段的育成母牛的营养水平要适当。
过高营养易导致牛体过肥造成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分娩;过低易使奶牛排卵紊乱,不易受胎。
这阶段应喂给奶牛品质优良的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块根类饲料,以精料为辅。
到妊娠后期,适当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可喂2~3千克,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育成牛应以放牧为主,并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对饲料喂量酌情增减。
二、管理措施1、分群管理犊牛满6月龄后转入育成牛舍时,公、母应分群饲养。
应尽量把年龄、体重相近的牛分在一起。
生产中一般按断奶至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进行分群,便于饲养管理。
2、加强运动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地区,应对拴系饲养的育成母牛,每天在运动场驱赶运动2小时以上,以增强体质、锻炼四肢,促进乳房、心血管及消化、呼吸器官的发育。
3、讲究卫生对育成牛,每天至少刷拭1~2次,每次5~8分钟。
舍饲期间,注意保持环境清洁。
晴天还要多让其接受日光照射,以促进机体吸收钙质和促进骨骼生长,严禁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
4、按摩乳房为促进育成牛特别是妊娠后期育成牛乳腺组织的发育,应在给予良好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乳房按摩的办法,效果十分明显。
对6~18月龄的育成母牛每天可按摩1次,18月龄以后每天按摩2次。
奶牛的饲养管理奶牛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奶牛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要点。
1. 饮食管理奶牛的饮食管理对于其健康和牛奶质量至关重要。
奶牛的饮食应该包括足够的草料、饲料和饮水。
它们的食物应该是新鲜的,且保持干燥。
奶牛的食物应该提供足够的营养,以确保它们的身体和产奶量的健康。
2.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确保奶牛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的重要因素。
奶牛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特别是它们的舍堂、饮水设施和食具。
奶牛的身体也应该保持清洁,以防止疾病和感染。
3. 健康管理奶牛的健康管理是确保它们生产高质量牛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奶牛应该接受定期的体检和检疫,以确保它们没有感染疾病。
如果奶牛生病了,应该及时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播和影响产奶量。
4.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对于奶牛的健康和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的舍堂应该保持舒适和干燥,以防止它们生病。
舍堂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风,以确保奶牛有足够的空间和新鲜空气。
奶牛的舍堂也应该保持整洁和干净,以防止疾病和感染。
5. 养殖管理奶牛的养殖管理包括繁殖、配种和产犊。
奶牛的繁殖周期应该被监测,以确保它们生产的是高质量的牛奶。
配种也应该通过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健康和高品质的后代。
当牛犊出生时,应该给予适当的护理和营养,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生长。
6. 饲养记录饲养记录是监测奶牛健康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记录应该包括奶牛的产奶量、饮食和疾病历史。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奶牛的饲养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记录还可以用于监测奶牛的生产效率和健康状况。
奶牛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奶牛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饮食、卫生、健康、环境和繁殖管理都是确保奶牛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的关键。
同时,饲养记录也是监测奶牛健康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乳牛饲养与管理技术要点成年乳牛的饲喂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乳牛饲养养殖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作为畜牧业生产部门的重要一环,深受人们重视,今天我们谈谈乳牛饲养与管理技术的几个要点。
一、合理配合日粮粗饲料是乳牛的主要饲料,应以优质干草、调制农作物秸秆、青贮(或黄贮)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其次给予适量的精料和糟粕类饲料。
这样的日粮配合,对奶牛的健康、生产和繁殖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精饲料的喂量要适当(一般产1.5-2千克奶给0.5千克料),过多地喂给蛋白质和磷,会使牛体对胡萝卜素及钙质吸收不良,造成体内酸性反应增强、生殖机能代谢紊乱,过早地失去繁殖能力。
许多高产牛的配种中出现难配的现象,多是由于大量饲喂精料的结果。
二、要给予乳牛充足饮水水是乳牛机能代谢及生乳不可缺少的物质,每头泌乳牛每昼夜耗水量为7-12千克。
采食1千克干物质饲料,需饮水4-6千克。
这么大量的水,只靠母牛渴觉饮水是不够的,必须采用诱导饮水的方法,即夏季可用凉水泡料,冬季可用煮热粥料,效果很好。
三、乳牛的饲喂方法一般采用先粗后精,以精带粗的原则,少添勤给不空槽的方法进行饲喂。
一般情况下,每头每日采食干草不少于4千克,块根喂给量要在不影响干草喂量前提下酌情增减,不可过多,否则易引起消化机能失调。
严禁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以防引起消化不良、中毒等疾病。
四、要保持牛体卫生每天保持对牛体0.5小时的全身刷拭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缓解热应激措施。
若需给牛体喷淋时最好选择在每日的12:00~14:00,而且不可使用过凉的水,以免对奶牛造成冷应激。
并且保持牛舍、牛栏及料槽清洁,定期消毒,减少蚊蝇骚扰,以利奶牛安全过夏。
乳牛饲养与管理技术要点1. 饮水饮水是乳牛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之一。
乳牛需要每天饮用足够的水量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水的供应必须稳定,如此才能确保乳牛会喝足量的水。
乳牛每天大约需要饮用3-4升的水,并且需要放置在室温下的水。
2. 饲料乳牛需要均衡的饮食来赋予它们保持身体健康、良好的采食习惯并产出高质量的乳制品。
乳牛的肠胃结构、饮食习惯和能力时刻都在变化。
因此,乳牛需要不断变化的饲料来满足其不同的饮食需求。
•粗饲料:牧草和青贮料是乳牛的重要饲料。
青贮料是牧草的一种保存方法,包括干草和青草。
在使用粗饲料时,一定要注意饲料的干燥度。
过湿的饲料会导致发霉和细菌侵袭,使得乳牛的健康受到威胁。
•浓饲料:乳牛普通饲料包含大麦、玉米、麦麸、豆腐渣等。
浓饲料提供了大量的能量,可以满足母乳的需求并保证乳牛的健康。
乳牛的饮食需求因季节变化会有所不同,饮食调整会因供应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所以,每个农民必须了解这些变化并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3. 环境乳牛的居住环境对其健康和产品品质影响显著。
居住环境可以分为舒适性和卫生两个方面。
舒适性指的是保持温度、湿度和通风,并提供舒适的卧床,并让乳牛可以自由活动。
卫生指的是保持清洁,搜集粪便,及时清理。
•室温:乳牛需要在舒适的温度下生活。
这也是它们可以正常采食、消化和产奶。
室温推荐不低于10°C。
•适应性:乳牛需要适应环境。
新环境和食物变化会导致乳牛疾病,而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他们所受到的环境不适应有关。
•居住空间:乳牛需要有充足的居住空间。
太小的空间会导致乳牛之间的闹事和不良行为。
4. 健康管理乳牛的健康对于乳制品的产出和质量至关重要。
当乳牛患有疾病或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时,其身体会产生各种反应,这也会影响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
特别是对于乳类产品生产商来说,必须进行健康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若有疾病发现,也需间断供应其乳制品。
常见疾病:乳牛会患有蹄角病、肠胃问题、乳房炎等疾病。
养殖奶牛日常管理制度一、养殖环境管理1. 牲畜舍的建设与管理(1)选择合适的场地牲畜舍应选在离水源、饲料储藏地和农作物储藏地近的地方,并要有便于通风的地形。
另外,也要考虑到保护牲畜不受恶劣气候影响。
(2)合理设计牲畜舍牲畜舍要配备隔间,根据不同牲畜的性别、年龄和用途分区,确保每个牲畜都有足够的空间。
此外,还需保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牲畜粪便,保持牲畜舍干净卫生。
另外,还需定期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2. 饲料管理(1)合理配饲根据不同牲畜的需求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合适的饲料,确保牲畜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生产效率。
(2)饲料贮存饲料储存要避免潮湿和霉变,避免牲畜进食发霉变质的饲料。
此外,还需定期清理饲料储存地,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3. 疾病预防与防治(1)定期检查定期对牲畜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2)疫苗接种根据季节和地区的疫情情况,及时为牲畜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
4. 饮水管理(1)保持清洁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避免水质受污染。
另外,还需定期清洗水贮存设施,防止细菌滋生。
(2)定时补水定时为牲畜补充新鲜水源,确保牲畜喝水的时间和量符合需求。
5. 日常管理(1)定时观察定时观察牲畜的状态,包括外表和行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制定日常管理表制定牲畜的日常管理表,记录日常饲养和健康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二、牧场管理1. 牧场规模管理(1)合理规模根据场地条件和养殖技术,确定合理的牧场规模,避免人畜密集导致交叉感染。
(2)分区管理将牧场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养殖牲畜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分区管理,确保牲畜获得良好的饲养环境。
2. 经济管理(1)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养殖成本,包括饲料、药品、劳动力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销售管理规范销售渠道,确保牲畜的销售价格和质量。
3. 人员管理(1)饲养员培训对饲养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是对奶牛生长、产奶、妊娠、维持等活动所需养分的总体要求的描述或推算值,它代表了奶牛一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或有关养分的浓度。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1奶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1.1选址1.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地势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水源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1.1.4土质沙壤土、沙土较适宜,黏土不适宜。
1.1.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1.1.6交通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米。
1.1.7周边环境应位于距居民点1000米以上的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2布局奶牛场(小区)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
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2.1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
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1.2.2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
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2.3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
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1.2.4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禽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
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奶牛饲养管理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奶牛的生长发育、生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
在进行奶牛饲养管理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奶牛健康、生产高质量的奶制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饲料管理1. 合理的饲料配方:奶牛需要在饲料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长和产奶。
要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阶段,科学调配饲料配方,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
2. 定时定量喂养:要保证奶牛定时定量的喂养,不要过量或者断断续续地喂养,以免影响奶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造成饲料浪费和营养不良。
二、环境管理1. 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奶牛的生活环境直接关系到它们的健康和安全。
牛舍内通风、避风、保温设施要齐全,地面要保持干燥卫生,以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2. 合理的饮水管理:奶牛需要充足的清洁饮用水来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
水源要保持清洁,水质要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注意水的供给量,以免造成浪费或者奶牛缺水的情况发生。
三、健康管理1.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请兽医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保证奶牛的健康状况。
2. 注重防疫工作: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以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生殖管理1. 合理的繁殖控制:根据奶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生殖能力,制定合理的繁殖控制计划,避免奶牛因过早或延迟配种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2. 定期进行产后恢复检查:奶牛产犊后要进行产后恢复检查,保证奶牛身体恢复正常,并能够顺利投入到下一轮的生产中。
奶牛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细心呵护,注意细节。
只有做好了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质量。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重视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为养殖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搞好奶牛的饲养管理奶牛是乳用品种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产奶量很高,牛奶是营养全面,是适合饮用和现代乳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奶牛的饲养管理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奶牛的饲养管理的方法1、提早检查奶牛场的各类棚舍。
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开展展饲养棚舍安全检查,牛场负责人要组织组织人员对牛舍、产房、贮草库、贮料库、挤奶台、牛场围墙、办公室和职工宿舍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加固,防患于未然。
对居住在有危险性棚舍内的人员和奶牛要及时转移,严防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2、认真做好动物疫病防控。
强对流天气成灾后,往往是畜禽疫病多发时期,要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免疫消毒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疫情监测,强化应急准备,及时处置突发疫情。
3、做好防风、防疫、防雷电准备,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4、做好应对连阴雨的准备。
强降降雨时,特别是连阴雨,要及时驱赶奶牛进棚,使奶牛避免遭受雨水侵袭。
要及时排除圈舍、运动场的积水,避免奶牛在恶劣环境下生活,给奶牛创造舒适环境。
5、合理调整日粮,提高日粮营养成浓度。
适当增加一些优质精料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根据采食量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的比例,提高日粮营养浓度。
饲喂日粮要做到体积小、质量、易消化,并适当增加高能量高蛋白饲料。
6、做好奶牛乳房炎预防。
雨季是奶牛乳房炎的高发季节,要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一是对产奶牛应时行隐性乳房炎监测,及早防治;二是搞好奶牛牧场环境及牛体卫生,减少病源;三是做好挤奶机械的检修维护,对易损件及时更换,防止机械损伤奶牛乳房;四是加大对挤奶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按挤奶程序时行规范操作;五是勤观察,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已患乳房炎的牛只最好时行人工挤奶,防止机械传染和病情加剧。
7、做好青贮玉米生产加工。
8月下旬,北方地区容易出现连续暴雨,对玉米生产和加工制作带来严重影响,各牛场要注意天气预报。
组织好人力、加工机械及生产物资,衔接好收割和加工环节,加紧玉米青贮加工制作,注意铡短、压实、密封、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