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1
浅谈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摘要】小麦病虫害对产量影响重大,其发生原因复杂。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赤霉病等,主要虫害有麦蚜、蓟马等。
病虫害与气候密切相关,传播途径复杂。
预防控制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选种等。
在应加强田间管理措施,科学施肥、选种,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以上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的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产量、影响、原因、主要病害、主要虫害、气候、传播途径、预防控制、田间管理、施肥、选种、监测、预警。
1. 引言1.1 小麦病虫害对产量影响重大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产量的影响非常重大。
病害和虫害会导致小麦出苗率降低,生长迟缓,甚至会造成倒伏和减产。
在严重的情况下,病虫害还可能使小麦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有效地防治小麦病虫害是保障小麦产量稳定和提高农民收益的关键所在。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只有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研究和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病害和虫害对小麦生产的威胁,确保小麦产量稳定增长,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1.2 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复杂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虫害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是土壤条件,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小麦的健康生长,从而影响了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结构的单一性也是导致病虫害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因为同种植物容易受到同一类型的病虫害侵害。
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也使得病虫害在小麦上的发生和扩散更加严重。
人为因素如管理不善、疏于防治等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增多。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我们综合各种因素,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
2. 正文2.1 小麦病虫害的主要病害小麦病虫害的主要病害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赤霉病、叶枯病、白粉病、锈病等。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山东省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认真研究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叶锈病叶锈病是小麦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一般出现在小麦生长初期。
叶锈病主要以斑点和虫斑的形式出现在小麦叶片上,会逐渐蔓延,导致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防治方法:① 合理施肥,增强抗病能力。
适当提高小麦的肥料用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叶锈病的发生。
② 喷施化学药剂。
在小麦叶片出现病斑时,可以喷施合适的杀菌剂,及时控制叶锈病的蔓延。
③ 合理轮作,消灭病原。
在种植小麦前,可以适当轮作其他作物,消灭病原菌,减少叶锈病的发生。
2、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上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以白粉状的孢子堆聚在叶片上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① 及时清除病叶。
定期检查小麦叶片,发现有病叶时,要及时清除,减少病原的传播。
② 喷施药剂。
在小麦叶片出现白粉病时,可以喷施具有杀菌作用的药剂,控制病害的蔓延。
③ 加强排水,保持通风。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原在田间的传播。
3、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出现在小麦果实上,使小麦籽粒变黑,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小麦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小麦汁液为食,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小麦叶片卷曲、干枯。
2、小麦飞虱3、小麦种子螟小麦种子螟是小麦上的一种危害较大的害虫,主要以侵蚀小麦种子为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研工作。
只有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病虫害是导致小麦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有效地防治小麦病虫害对于维护小麦产量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麦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小麦病虫害种类多样,常见的有小麦秆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小麦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各有其特点,会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以保护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1. 农业防治方法(1)土壤管理:选用优质种子,选择病虫害少的农田进行种植。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翻耕,加强农田的整理和排水工作,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2)轮作休耕:通过轮作休耕来清除土壤中的病虫害,减少其滋生和繁殖的机会。
(3)合理施肥:科学合理地施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增加小麦的抗病性。
(1)保护性种植:选择耐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增加小麦的抗病性。
(2)利用天敌:培育和利用天敌来控制小麦的害虫,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蚜虫和飞虱的数量。
(1)喷洒杀虫剂:在发现小麦受到害虫侵袭时,及时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控制病虫害的扩散。
1.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农民朋友可以通过留意小麦生长的情况,及时发现小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生物传感器等设备,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合理施肥和排水小麦的良好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湿润的土壤环境。
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和排水,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
3. 种植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4. 调整种植结构和减少传播途径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减少小麦的密植和连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降低危害程度。
5. 加强防治宣传和培训通过开展农技培训、科技示范等活动,提高农民朋友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科学防治措施的落实。
浅谈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从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对小麦的危害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各种病害和虫害,其中以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蚜虫和叶蝉为主要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的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 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主要由赤霉菌引起,其病害特征为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色霉斑,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
4. 蚜虫蚜虫是小麦的主要虫害之一,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传播病毒病害。
5. 叶蝉叶蝉是小麦的常见虫害之一,叶蝉吸食小麦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出现褐色病斑,并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
二、小麦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小麦病虫害会给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的绝收。
小麦病虫害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导致养分吸收和转运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会导致小麦体内激素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病虫害还会导致小麦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使得小麦更容易受到其他病虫害的侵害。
部分病虫害还会导致小麦受到毒素的影响,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我们已经培育了一些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通过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2. 定期病虫害调查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虫害的调查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通过优化施肥结构和施肥时间,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供应,从而增强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小麦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小麦虫害主要包括小麦蚜虫、小麦螟虫和小麦飞虱等。
以下是针对这些虫害的防治措施:
1. 小麦蚜虫: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引入天敌如瓢虫、食蚜小蜂等;或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
2. 小麦螟虫:进行田间清除杂草,减少虫源;定期巡查田间,发现虫害早期迅速处理,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引入寄生性天敌等;同时也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3. 小麦飞虱: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种小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削弱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同时使用嫁接和旋转免疫作物品种的方法进行防治。
此外,对于所有虫害,还可以采用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沃和水分平衡,提高作物的生长势;合理选择作物品种,选择抗病虫害性好的小麦品种等。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了解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小麦产量稳定的关键。
在病虫害发生规律方面,小麦一般在生长期间易受到叶锈病、秧螟等害虫的威胁,而在防治措施方面,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结论中,强调了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病虫害防治,才能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稳定不受影响。
同时也指出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必要性,只有不断完善防治技术和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通过对病虫害规律和防治措施的探讨,有助于农民科学种植小麦,提高产量。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重要性、必要性1. 引言1.1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大幅降低。
研究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主要受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作物生长期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叶斑病、锈病、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往往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发生,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密植、轮作种植、采用耐病虫品种、定期除草、喷洒农药等。
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处理发现的病虫害。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只有加强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
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施和必要性不可忽视。
2. 正文2.1 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一、季节性规律: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气温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虫害容易大量繁殖。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病虫害多发,尤其是叶斑病、锈病和蚜虫等。
浅谈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
科学防治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及对策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包括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蓟马、小麦螟等。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病害防治(1)种子消毒:选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小麦种子,防止病害从种子传播。
如在种子表面涂抹杀菌剂或种子粘粉剂。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特别是在病害较多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小麦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用量,增强小麦的抗病性能。
(3)病害监测与预测:定期巡查小麦田,观察病害的发生情况,并根据病害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利用生物学或气象学等手段,预测病害的发生时间和程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4)防治剂的使用:可选用有效的杀菌剂、杀虫剂等,对受害植株进行喷雾或土壤处理,减轻病害的发展。
2.虫害防治(1)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田间杂草可以消除虫害的滋生地,减少虫害的发生。
(2)推广防虫网的使用:铺设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止虫害的进入,避免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3)引入天敌:可引入鸟类、植物附生昆虫等天敌,控制虫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可利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进行喷雾,对虫害进行防治。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1.科学合理选择种子:选用健壮无病小麦种子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抵抗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定期巡视:定期巡视并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及时清理杂草: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5.合理轮作:合理进行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科学使用防治剂:在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防治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污染。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山东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大省,每年都要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小麦是山东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因其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高产量,一旦受到病虫害的威胁,不仅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粮食安全。
了解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保障山东省小麦产量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1. 病害(1)赤霉病赤霉病是山东省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发生。
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斑点,随着发病的加剧,斑点变成灰褐色,最终整片叶片被病斑所覆盖,造成叶片枯黄、卷曲,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减产。
赤霉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湿度、温度和土壤养分等有关。
2. 害虫(1)蚜虫小麦长势旺盛时,蚜虫会大量繁殖并聚集在小麦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弯曲、卷曲,减少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减产。
蚜虫的传播主要依靠风力,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其繁殖。
(2)螟虫螟虫主要发生在小麦的拔节至吐丝期,对小麦的危害很大。
螟虫幼虫以小麦叶片、叶鞘和穗部为食,造成叶片条纹状病斑、叶片弯曲和穗部被啃食,导致小麦减产。
螟虫的传播主要依靠飞行,而气温和湿度是其繁殖的关键因素。
二、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病害防治(1)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间,尤其是拔节以后,及时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料,并加强追肥,保证小麦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其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早期防治在小麦生长的拔节期前后,及时利用农药喷洒对赤霉病和条锈病进行防治,以减少其发生和扩散,提高小麦的免疫力。
(3)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2. 害虫防治(1)提高田间卫生在小麦生长期间及收获后,及时清理麦田周围、茬场等垃圾和杂草,减少害虫的栖息和繁殖地,降低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采用生物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推广使用对蚜虫和螟虫有一定控制作用的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减轻化学农药的使用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需要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抽穗、抽穗前和灌浆期。
这种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防治此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依靠品种抗病性进行防治。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可以在种植时选择这些品种,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注意灌溉和风机通风。
小麦赤霉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需要注意灌溉和通风情况。
同时,可以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风机进行通风,以减少气温和湿度。
(3)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多菌灵、异菌酰胺等,但是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以避免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和穗部,会导致小麦的生长受到阻碍,产量减少。
预防和治疗此病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小麦叶霉病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1. 玉米螟玉米螟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吞食小麦苗期的幼苗,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预防和治疗此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清理种植区域周围的废弃物和杂草。
废弃物和杂草会为玉米螟提供一个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注意清理种植区域周围的废弃物和杂草。
(2)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不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生物农药,如苏云金、吡虫啉等。
2.小麦条缘螟(2)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化学农药。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来防治小麦条缘螟,如敌螨隆等。
(3)定期进行虫害监测和防治。
需要定期对小麦进行虫害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浅谈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病虫害则是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对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掌握,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蚜虫、纹胸夜蛾、小麦长管蚜等。
这些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威胁着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使小麦叶片出现黄斑、枯黄,最终导致叶片枯死,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特点是在小麦叶片上形成白色的粉末状物质,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叶锈病和赤霉病同样是小麦常见的真菌病害,它们会使小麦叶片受损,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而在小麦的害虫中,蚜虫是其中之一,它会吸取小麦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干枯。
小麦长管蚜在穗期发生,主要侵害小麦的籽粒和叶片,严重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纹胸夜蛾则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会啃食小麦叶片,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
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针对小麦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农业专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技术,其中包括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引进或培育一些天敌、捕食者或寄生者,来控制或减少害虫和病原菌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可以通过黄颈长蜂、瓢虫等天敌,对抗小麦上的蚜虫,达到控制蚜虫数量的目的。
也可利用一些真菌等微生物,利用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来减少小麦的真菌病害。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利用人为手段,改变环境条件,以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采取种植抗病虫害品种、良种育种、合理的密植、高垄密植、及时深翻土壤等方法,来改变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农药、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农药,来控制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种植与养殖 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22127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浅析
黄旭晓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农业局,河北邢台 055450)
摘 要:小麦既属于粮食作物,又属于经济作物,在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实际生产中,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如果不对其采取防治措施最终会减产,和种植者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所以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小麦种植者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08
小麦病虫害类型有好几种,发生的时间不同,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但都有对应的防治措施,种植者要在某种病虫害发生时间段前期,对其采取防治措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小麦锈病的特点
这种病害发生位置除了根系,其他部位都会发生,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叶片。
当5—6月份慢慢进入夏季时,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会增加,再加上降水量变多,病害诱发病菌就会侵蚀小麦身体,最开始出现的是小斑点,小斑点会变大,成为孢子,最后一直蔓延到麦穗以下的全部身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小麦不能保持原部位的颜色。
最终小麦减产。
1.2 小麦白杆病的特点
病害发生原因是种子带菌,发生部位是叶器官以及麦穗,在叶器官上病症主要表现为出现色斑,在病害蔓延过程中,色斑颜色会发生由黄色转为白色的渐变,叶器官上除色斑之外,其他地方都会失去生机,变为灰色,直至干枯,使叶片没有韧度,能轻易被撕碎。
麦穗最终有可能颗粒无收。
1.3 小麦根腐病的特点
这种病害诱发菌类,在低温、高湿环境中,土质差、播种早条件下,滋生速度最快,它是小麦发生病害时间最早的1种,主要从根源开始腐蚀。
这种病害持续时间长,在小麦成株时,其症状表现最为明显,作用位置主要在根部,麦穗和胚胎也会受到影响,会在发生部位形成斑点,斑点颜色由中心的白色向四周渐变为褐色或黑色。
作用在麦穗的病害,会使小麦颗粒无收。
1.4 麦茎蜂的特点
麦茎蜂是一种虫害,主要作用位置是茎部,其作用时间比较早,从幼虫到成虫均对小麦茎部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幼虫时,主要损害位置是茎节处还未成长起来的组织,在变为成虫的这段时间,要经历寒冬,幼虫的生存手段便是在根茬部作茧自缚,既抵御了低温,又给了自己破茧成蛹的时间和机会。
春天就是其变为成虫的时间,这时,它会损害整条茎的内壁组织,使麦穗支撑没有了抵抗力,最终麦穗也会深受其害,变成白穗,小麦减产是必然的。
1.5 麦穗夜蛾的特点
这种虫子顾名思义就知道其作用时间是在黄昏后,作用位置是麦穗。
所以麦穗深受其害,麦穗粒不再饱满,严重情况下,接近50%的麦粒丧失在虫口中。
这会使小麦大量减产。
这种虫子的生长周期是1a,潜伏时间是在冬季,第2年的五月份羽化成虫。
2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3种:改变品种,选择抗病害强的;从源头入手,增强种子抵抗力,主要通过拌和药物,可以选择一定浓度的粉锈宁;在病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用药物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药物浓度、药物喷洒时间、喷洒频率都要对小麦防治病害有效。
2.2 小麦白杆病的防治措施
切除病源,从一开始就要选择健康的种子,在种之前对种子进行病菌携带检测,并采用药物增加其抵抗力,可以选择的药物有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要控制种子与药物的结合时间,确保种子具有抗病害能力。
2.3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根据该病害菌类滋生的环境和条件,对其进行控制,该菌类适宜低温、高湿环境,在冬末入春之际,最佳方式就是轮作,对于土质差,可以使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环境。
2.4 麦茎蜂的防治措施
这种虫子最开始实际存在土壤中,所以可以通过对土壤采取措施来杀灭,比如翻土、喷洒药剂,但时间一定是在还未播种之前[1]。
在成虫出现的时候,可以采取药效比较高的药剂来防治,喷洒时间和频率要控制住。
2.5 麦穗夜蛾的防治措施
采用轮作和药剂的农业防治方法,主要使用的药剂是一定浓度的敌敌畏,将其与其他同季节作物种植在同一片麦田里,然后在小麦灌浆时,喷洒农药,控制次数,使其满足防治要求。
还可以采用物理以及药剂的防治方法,这种虫子主要活动时间是在晚上,所以其必然会受到光线的限制,可以使用黑光灯。
3结语
小麦病虫害对其生长危害如此大,种植者一定要对这些病虫害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最好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马文武.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 (21):157-158.
作者简介:黄旭晓(1989-),女,河北邢台人,本科,研究方向:植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