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安定、氯丙嗪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03.04 KB
- 文档页数:1
氯丙嗪的安定作用实验报告
安定作用研究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了一种药物的安定作用实验,以揭示药物的活性。
本研究旨在研究甲氯丙嗪(trifluoperazin,TFP)的安定作用。
本实验用6种精确测定的TFP处方混合,分别采用酸化、碱化、氧化/邻碱、萃取法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品来检测甲氯丙嗪的安定性。
各混合物重新按照选定的分析方法,将甲氯丙嗪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及各种化学稳定剂的组合状态及特定pH状态下,进行长时间的稳定性研究,以检查其在不同环境的稳定性,及衰变的程度、发生的反应等信息。
根据实验结果,在设定的条件下,甲氯丙嗪的安定性良好。
在酸、碱、氢氧化物/邻碱作用下,TFP的活性稳定。
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TFP的稳定性依然很高,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的失活反应。
此外,在萃取剂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品的作用下,TFP保持稳定。
因此,从本实验来看,甲氯丙嗪在多种环境中保持安定性。
该药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使用性,可以作为有效的药物药效评价。
在今后的药效评价中,仍需对其具体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在药物开发研发过程中,尽量减少安全性争论和药效评价问题。
The results showed hepatic necrosis in83.33%of rats subjected to duble ligation and sec-tioning of the hepa tic ar teryand common bile duct.The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 is that when portal venous inflow decreased after biliary obstruction,the liver becomes critically de-pendent upon a n intact a rterial flow;resp iratory impairment of mitochondria and disturbance of energy metabolism of hepa tocytes a 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ding to hepatic necro-sis.This exberiment proves tha t inter ruption of hepatic ar teria l biood flow by embolism or lig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biliary obstruction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hepatic necrosis.So it is suggested that grea t a ttention should paid to ligation of embolization of hepatic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obstruction.Key words: cholestasis; hepatic ar tery; ligation; liver/pathology; mitochondr i-a,liver; animals,laboratory; r at(责任编辑 潘小玲)高压氧抢救大剂量中枢神经抑制药中毒成功一例报告张永安(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内科 丰城 331100) 我院采用高压氧抢救一例口服大剂量的中枢神经抑制药中毒病例,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一起氯丙嗪中毒抢救成功病例的报告摘要:目的:由一起氯丙嗪中毒抢救成功的病例探讨吩噻嗪类药物特征、药物过量的特点及其抢救方法。
方法:采取临床救治、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此起氯丙嗪中毒为姐妹二人,一人好转出院,另一人转其他医院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①用药应按规定剂量;②某些长期需应用镇静或催眠药物的病人最好与其他镇静药物交替作用;③平时注重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④一旦发生食品安全,服毒,投毒等事故时应及时救治,并向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公安部门汇报。
关键词:氯丙嗪药物中毒药理及药物过量的抢救方法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647【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98-01在苏州地区打工的刘氏两姐妹各自食用一瓶罐装“旺仔牛奶”后中毒,其中1人在我院就诊后好转出院,另1人转诊其他医院治疗后好转出院。
经过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和疾控、公安调查,证实是氯丙嗪中毒,报告如下:1病例回顾前段时间,在苏州地区打工的两姐妹各自食用一瓶罐装“旺仔牛奶”(事后患者证实为其姐夫提供)。
2人食用3-5分钟后出现神志不清,四肢阵发性抽搐,无恶心呕吐,无二便失禁,无口吐白沫,由同事及亲戚送至当地镇卫生院后予“吸氧、纳洛酮、速尿”等处理后,转至我院急诊。
入院时评分GCS 4’(M1V2E1),神志深昏迷,呼吸急促,四肢阵发性不自主抽动。
查体:BP 80/55mmHg,SPO2 97%。
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mm,对光反应消失。
心率110次/分,律齐。
四肢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反射均强阳性。
急诊予吸氧、洗胃、心电监护等处理后收住入院。
入院诊断:昏迷原因待查,中毒?入院后立即心电监护、吸氧、告病危,并完善相关检查、留取胃液及血液标本,同时予促醒、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处理,汇报上级医师及医务科,院内会诊,通知疾控中心,并报警。
大剂量氯丙嗪、安坦中毒抢救体会(附1例报告)刘甲兴;芮磊【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2001(23)6【摘要】@@ 1 病历简介rn患者,男,50岁.因自服氯丙嗪70片、安坦70片后12小时入院(氯丙嗪25mg/片、安坦2mg/片),有"精神分裂症"病史8年.查体:体温36.5 C,脉搏13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4/10kPa.深昏迷,双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干燥,口腔无异常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3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肌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常规正常.生化:谷丙转氨酶(ALT)141.0IU/L,谷草转氨酶(AST)764.0IU/L,γ-羟丁酸(HBDH)493IU/L,乳酸脱氢酶(LDH)1007 IU/L,肌酸激酶(CK)632IU/L,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466.1IU/L,血清钾3.19mmol/L,血清钠(NA)129mmol/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总页数】1页(P82)【作者】刘甲兴;芮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362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相关文献】1.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抢救体会(附98例报告) [J], 刘静;董恩英2.超大剂量安坦合并氯氮平中毒1例抢救报告 [J], 余俊玲;张玉娟;冯爱桥3.小儿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体会(附35例报告) [J], 张平如4.大剂量安定、氯丙嗪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 [J], 邱乃炘;刘泽成5.急性氯中毒合并中毒性肺水肿的抢救体会(附13例临床报告) [J], 孙旭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定中毒病历模板病例回顾:患者于 XX年 XX月 XX日因“腹痛2小时”就诊于 XX医院,诊断:(1)腹腔大量积液;(2)胃镜检查:双侧空肠乙状结肠有一条息肉样小肠,直径约2 cm,质地脆,局部有触痛。
患儿平素嗜睡,不愿活动,精神抑郁。
(3) X线片示患者腹部膨隆,腹壁厚出皮下脂肪层。
诊断: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大量积液、腹腔积液。
一、既往史及病史既往有癫痫病史,在外院治疗时使用过安定,后又发生过癫痫发作,故患者病情不稳定,曾就诊于上级医院。
目前正在接受抗癫痫治疗。
既往病史及体格检查:身高165 cm,体重80 kg (男),面色青灰,无胸闷、心悸、头晕、出汗等症状。
四肢肌张力正常、睡眠尚可者5-10 min内恢复正常;神志清稳、嗜睡不醒、睡眠不安者10 min内恢复正常;头痛、头晕、四肢肌肉及关节酸麻酸痛者睡意朦胧者10 min内恢复正常;精神抑郁无障碍者10 min内恢复正常。
1、使用过的药物名称及剂量安定:为乙酰甲胺啡,每日剂量为200 mg,分2次口服。
在本病例中,由于患者服用后有不良反应,故其使用剂量与停药前一致。
本例中患者使用过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为5 mg/kg。
甲基苯丙胺为5 mg/kg,1天2次,每次5 mg,连续4天,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30 mg/kg,每天3次,连续4天。
2、药物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分析在癫痫治疗中,头痛与癫痫发作呈显著正相关,与用药后头痛的发作次数呈显著负相关,用药后头痛的发作次数呈显著正相关,用药后头痛的发作次数呈显著负相关。
因此,可以认为,用药后头痛发作与癫痫发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认为,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患者头痛为癫痫的主要症状,而癫痫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多于前者,因此可以认为,癫痫患者头痛是应用安定后癫痫发作的主要症状之一,而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主要症状为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所致,两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研究中发现,应用安眠酮类药物治疗后颅内压升高和颅内炎症性改变是癫痫发作的常见因素。
多种安眠药中毒死亡鉴定1例【关键词】安眠药;中毒;鉴定【中图分类号】d919.1;r97。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224—02毒物剂量往往是决定能否引起毒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毒物未达致死量也能够致人死亡,如多种毒物共同作用。
作者曾遇1例多种安眠药物中毒致死案,现报道如下。
案例资料20__年11月20日下午,某女(26岁)在吃了酒酿蛋后,又服他人投放的苯巴比妥、安定、氯丙嗪(据犯罪嫌疑人李某交待各投放了七八支)后约半小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于当晚9时许被送至医院抢救,入院后检查,患者已呈昏迷状态,瞳孔缩小,诊断为脑干损伤,经过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4时许死亡。
检验情况:死者上身外穿黑色西装,内为白色衬衣,戴白色胸罩;下身外穿黑色西裤,内为白色短裤;脚穿紫色短袜。
衣着完好、整齐,无破损。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
尸斑位于尸体背侧未受压区,呈暗红色,指压不退色。
尸僵开始部分缓解。
头发黑色,散发,长为30cm。
头皮无损伤。
眼睑闭合,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直径为2mm,双眼睑球结膜无出血点。
鼻腔、耳腔未见异物,口唇紫绀,牙关紧闭,口腔内未见异物,口唇及口腔无损伤。
颈部、胸部、背部、腰部、阴部均未见损伤。
右上臂有2个注射针孔,右手背有1个注射针孔,左前臂有3个注射针孔,左手背有2个注射针孔,左腕部有1个注射针孔,右臀部有2个注射针孔。
双手指端显著紫绀,肢体未见损伤。
处女膜陈旧性破裂。
头皮无血肿,颅骨无骨折,脑组织淤血、肿胀,未见损伤及出血,脑干也未见损伤及出血。
颈部皮下、肌肉及甲状腺无出血,舌骨及喉部软骨无骨折。
胸腔无异常积液,心肺未见损伤及出血。
腹腔脏器位置正常,胃内有约200g内容物,呈糊状,略呈黄色,未闻及明显的特殊气味,胃粘膜有少许出血点。
肝脏、脾脏、胰腺、肾脏、大小肠等未见损伤、出血。
膀胱内空虚,粘膜无出血。
子宫呈未孕状态,子宫腔内有一“t”形节育环。
大剂量阿米替林中毒抢救成功1例体会阿米替林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作用在于抑制5-HT和NE的再摄取,对5-HT再摄取的抑制更强,镇静和抗胆碱作用也较强,一次吞服剂量1.2 g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吞服2.5 g则难以抢救。
我科成功救治1例服阿米替林2.5 g的重度中毒病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王某,女,30岁。
2010年10月10日晚8时因“失眠”服用阿米替林片2片(每片25mg),至2010年10月11日凌晨3时仍未入睡,患者认为效果不佳,再次服阿米替林98片(25 mg/片),大量服药5小时后,于2010年10月11日早晨8时被家人发现后立即送入住我院。
入院查体:患者口吐白沫,双目紧闭,四肢时有抽搐,躁动不安,意识不清,语言不利,呈瞻妄状态。
双侧瞳孔散大,直径6 mm左右,对光反射迟钝,心音低而弱,心律不齐,心率110-140次/min,呼吸浅慢,双肺呼吸音弱而不规则。
T 35.9℃,P 138次/分,R 12次/分,BP 70/40mm Hg,入院后约20分钟出现全身抽搐一次,持续约1分钟。
抽搐后患者进入深昏迷,鼾声呼吸,呼吸深慢,眼球固定,双瞳直径6 mm,所有反射消失,四肢弛缓性瘫痪,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
救治如下:1、保持呼吸通畅:入院后因患者呼吸浅慢,出现呼吸抑制,急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用SIM模式。
入院后30分钟,自主呼吸停止,改为AC模式,使患者血氧保和度保持在95%以上。
2、清除胃肠道内毒物:予反复洗胃,每隔1小时洗胃一次,共洗胃4次,每次洗胃后均给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活性碳30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混合后经胃管注入导泻。
注药4次后仍未出现解大便,又给聚乙二醇4000散2袋(20克),硫酸镁30g兑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经胃管注入,每隔6小时一次,共3次,仍未解大便,又给大黄粉20克兑冷开水100ml经胃管注入,每隔6小时一次,共3次,患者出现解大便,并出现腹泻十余次,停用泻药。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化学名为N-(2-二甲氨基乙基)-2-氯-1-苯基-1-丙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障碍。
为了评估氯丙嗪的药效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选择体重约20g的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药物处理:实验组小鼠给予氯丙嗪溶液灌胃,剂量为20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行为学观察: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如活动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等,评估氯丙嗪的药效。
4. 生化指标检测: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清中的皮质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评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5.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
三、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结果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行为学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值|| ------------ | ---------------- | ---------------- | -------- | -------- || 活动度| 100±15 | 150±20 | 2.346 | 0.023 || 焦虑程度| 60±10 | 80±15 | 2.032 | 0.049 || 睡眠质量| 80±15 | 60±10 | 2.032 | 0.049 |表1显示,实验组小鼠的活动度、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抗焦虑、改善睡眠和降低活动度的作用。
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生化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 值 || -------------- | ---------------- | ---------------- | -------- | -------- || 皮质醇| 10.2±1.8 | 20.1±2.9 | 2.346 | 0.023 || 多巴胺| 0.8±0.2 | 1.5±0.3 | 2.032 | 0.049 || 去甲肾上腺素| 0.6±0.1 | 1.2±0.2 | 2.032 | 0.049 |表2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
高强度血液灌流术抢救药物中毒患者1例护理报告发表时间:2019-11-19T15:37:48.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9期作者:王梅林1 黄萍丽1 王红梅2[导读] 我院血液透析室利用血液灌流术成功抢救了1例服用千片药物中毒患者。
(1福建武警总队医院风湿肾内科血透室福建福州 350000)(2福建武警总队医院机关门诊部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目的:总结高强度血液灌流术抢救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健帆HA330型树脂灌流器行床边高强度血液灌流术并进行针对性护理。
结果:患者意识恢复,神志转清,生命体征维持正常。
结论:高强度血液灌流术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重度药物中毒患者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尤其是对危重病例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血液灌流药物中毒急诊抢救【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84-02我院血液透析室利用血液灌流术成功抢救了1例服用千片药物中毒患者。
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武警福建总队医院于2019年4月5日17:09接收一名药物中毒患者,男性,19岁,家人诉患者因失恋,一时想不开吃多种药物自杀,中毒药物分别为氯丙嗪200片、硝苯地平片300片,地芬尼多210片、甲硝唑200片,头孢拉定约72粒,曲唑酮10粒。
入院时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恶心、呕吐,口吐白沫。
查体发现:血压88/36mmHg,心率111次/分,昏迷状态,对光反射迟钝。
急查血常规:119g/L,血小板255×109/L,白细胞15.4×109/L,粒细胞百分比64.94%;电解质:血钾:2.86mmol/L,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心肌酶谱、CRP、胆碱酯酶大致正常。
即时给予温开水洗胃,直至洗出液为澄清,无味为止。
半小时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大剂量异烟肼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
林鹏洲
【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1
【摘要】大剂量异烟肼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林鹏洲患者女性,21岁。
因自服异烟肼20g,昏迷、抽搐半小时于1994年11月15日下午3时由家人急送来诊。
入院体查:T35.8℃,R30次/min,P150次/min,BP13.3/8kPa。
神志不清,呈深昏迷状,呼...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异烟肼中毒;抢救;病例报告
【作者】林鹏洲
【作者单位】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4
【相关文献】
1.大剂量异烟肼中毒抢救成功1例 [J], 于甫
2.中西医结合抢救成功大剂量异烟肼中毒致呼吸骤停1例 [J], 康根良
3.大剂量维生素B6抢救口服过量异烟肼中毒2例报告 [J], 李伟
4.大剂量维生素B_6抢救口服过量异烟肼中毒2例报告 [J], 李伟
5.大剂量异烟肼急性中毒抢救成功2例分析 [J], 王以炳;高永友;刘莉敏;张天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