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488.50 KB
- 文档页数:28
常见精神科急症诊疗规范目录一、急性精神药物中毒的处理 (3)(一)治疗原则 (3)(二)具体措施 (3)(三)对症治疗 (4)二、精神药物严重副作用的处理 (4)(一)粒细胞减少系造血系统受到药物抑制所致。
(4)1、粒细胞缺乏症定义: (4)2、病因: (4)3、临床表现: (5)4、处理 (5)5、预防措施: (5)(二)药源性癫痫大发作 (6)(三)麻痹性肠梗阻 (6)(四)恶性综合征(NMS) (7)1、原因 (7)2、发生时间 (7)3、临床表现 (7)4、治疗 (7)三、精神病人攻击性行为的处理 (8)四、精神病人自缢的处理 (9)五、精神病人噎食的处理 (10)六、精神病人吞食异物的处理 (11)七、意识障碍的急诊处理 (11)概念:精神科急诊系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
有可能对周围人群或病人本身造成生命威胁或财产损失,或其躯体情况处于危急状态,急需采取治疗防护措施。
一、急性精神药物中毒的处理(一)治疗原则1、立即中止机体与药物的再接触,避免再次服用。
2、尽快抢救,分秒必争。
对惊厥、休克、呼吸障碍、心律失常等,首先采取对症措施,以抢救生命。
3、尽快使用较为有效的解毒剂。
4、边抢救,边诊断。
(二)具体措施1、促进毒物排泄。
2、催吐。
3、洗胃。
4、导泻和吸附:洗胃后灌入硫酸钠或硫酸镁20—30g;或活性炭4—5g加水250—300ml经胃管灌入。
5、利尿:无尿时液体应限制在800ml以内。
6、解毒:一般解毒药:葡醛内酯(肝泰乐)600—800mg,VitC1—2g。
三环类抗抑郁药、抗震颤麻痹药中毒:毒扁豆碱,新斯的明。
7、维持生命体征最主要的是保持正常的呼吸,心率和血压,同时要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血钾的变化。
(三)对症治疗1、意识障碍、昏迷:利他灵20—100 mg 静脉滴注,纳络酮静推或静脉滴注。
2、休克:多巴胺,问羟胺,NE。
3、抽搐:安定静推或氯硝安定1—4mg肌肉注射。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及应对办法常用的抗抑郁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等,都是新型药物,副作用一般很小,大多数人服用后没有任何副作用出现,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一些副反应。
而精神疾病由于其通常伴有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下降的特殊性,使得当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后,更加容易乱了阵脚,出现恐慌,对治疗失去信心。
然而事实上,按正规医嘱规范吃药是吃不坏的,并且,药物的副作用通常多是可以控制的,绝不要断章取义,因为提到的某些副反应不敢服药,极个别出现的副作用不代表一定出现,出现了也能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副作用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减轻您心里的焦虑。
共通的副作用:由于可能存在潜在或显著的镇静作用,服用所有抗精神病的药物均避免开车,或从事高空作业等高危工作,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氟西汀(百优解)、度洛西汀(欣百达,奥思平)、舍曲林(左洛复):常见的是轻度恶心,腹泻。
在服药第一周明显,后可自然缓解。
如出现呕吐可服维生素B6,而且暂时减少药量,缓慢增量。
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百适可等):和上述反应相似,个别人困倦,可半个月内逐渐减轻消失,如持续不缓解,可晚饭后服药。
帕罗西汀(赛乐特,舒坦罗):除了上述的轻度胃肠反应,可能有一定镇静作用,如果白天困倦,可以晚上服药,长期服用个别人有可能体重增加,所以吃药期间需要监测体重,如发现增重倾向,及时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引起明显的体重增加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看看有无必要换药。
文拉法辛(怡诺思,博乐欣:除了早期的胃肠反应,可见多汗,如显著可找医生换药。
对于高血压患者剂量超过150mg 应监测血压是否轻度升高。
安非他酮(乐孚亭):可能轻微出汗,体重减轻,体重减轻的作用在抗抑郁药中独一无二,适合肥胖或服药后体重增加的患者。
米氮平(瑞美隆):食欲体重增加,对抑郁症食欲体重下降来说是好的作用,如体重有超出正常倾向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如果体重增加显著应及时汇报医生。
个别人白天嗜睡,一般1-2周可减轻,如长期不缓解可找医生换药。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目的总结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常见的副作用,并提出防治对策,达到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并正确对待和处理药物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方法以“抗精神病药物”为关键词检索2003~2009年期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筛取并总结除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相关论文。
结果除去常见报道过的心脏毒性、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和恶性综合征外,抗精神病药物临床还有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月经紊乱、尿潴留和血脂代谢异常等副作用。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病痛,医务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全面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掌握其防治对策,尽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带给患者的伤害,努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并使他们早日得到康复。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防治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负担也日益加重,长期严重的精神压力、心理应激引发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品也随之增多,但这些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影响。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文献报道中除去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个案报道做了总结,并对如何规避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在此类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引起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抗精神病药物概论1.1精神药品与抗精神病药品的区别精神药品和抗精神病药物虽皆为中枢神经系统药,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精神药品系指列入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长期用药后可产生精神依赖性和周期地或连续地使用某种药物的欲望,即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等,给用药者造成伤害[1]。
而抗精神病药品是指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心理性精神障碍和一部分情感性精神病及其他一些精神疾病的药物,除了发挥正常的药理作用外,长期用药不会产生精神依赖性。
1.2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抗精神病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吩噻嗪类。
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精神科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药物,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精神科药物,包括它们的作用、适应症、副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
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
1、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活动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影响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从而对大脑中的神经信号进行调节。
通过降低多巴胺活性,抗精神病药有助于减少异常的思维和感知,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2、抗精神病药的适应症抗精神病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相关的精神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3、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在控制精神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运动障碍、口干、体重增加等。
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心脏问题或代谢紊乱,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
4、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时,有如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耐受性进行调整,医生会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
其次,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患者和家属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另外,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合理使用、遵循医嘱以及定期复诊都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关键。
二、抗抑郁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精力下降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抗抑郁药是精神科常用药物中的一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相关的情感障碍。
常用药物有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米氮平、文拉法辛等。
精神科药物常见副作用及应对策略以下内容均来自我的一篇回答,链接放在文末,为了方便阅读和整理,转化为文章。
文章会跟随原回答持续更新。
我是精神科医生,持续分享有趣实用的精神病学知识,可以先关注我~~~为什么精神科医生总对副作用轻描淡写?心内科医生,给血压180/110mmHg的患者开了降压药。
患者问,这药对有什么副作用吗,能吃吗?医生答:对你没什么副作用,一天两次。
很多时候患者不觉得心内科医生说的有什么错,也知道有副作用,但是往往很安心的回家服药了。
甚至很多患者根本就不会问药物副反应。
但是,精神科有自知力的患者很少不会问,而患者的家属几乎都会问。
医生大多会耐心地讲,吃过这个药胃肠道会有反应,可能会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干,但是过两个周就能适应了,以后可能慢慢会消失,如果不舒服再来门诊调整,一个月复查一次心电图肝肾功能。
有的就直接说:对你没什么副作用,一天两次。
同样是图方便,同样没有尽告知义务,为什么精神科医生就是欺负患者了呢,不承认药物副反应了呢?是药三分毒都成了一句谚语,众人皆知。
精神科医生又不傻,自然不会冒着纠纷风险不承认药物副反应。
说实话,精神科医生太了解药物副作用了,整个职业生涯都要与副作用玩猫鼠游戏,患者出个皮疹医生比所有人都紧张。
但是精神科患者实在太关注药物副反应了,每个患者都会纠结,这很好理解:药针对大脑,会不会影响我的脑子;我身上不疼,似乎好像不用吃药吧;我真的没病;听说,精神科药物使人变傻。
因为太在意,患者时常回家就不吃药了。
真•束之高阁。
但是血压180/110了,不吃药咋搞?医生索性就说,没什么副反应。
一方面节省精力图个巧,一方面想提高依从性(但是有时起了反作用),降低患者焦虑值。
并非真的没有副作用,大多是医生用脑子评估过了,权衡了利弊,默认可以耐受。
另外,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藏药吐药,是非住院患者家属的责任,所以,很多时候,医生更倾向于跟家属交待用药须知。
确实没尽告知义务。
但确实有时真的不想解释了,也确实有时是不能多解释了。
临床分析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与副作用精神疾病是一类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疾病,其中精神病是最为严重的一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将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与副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的功能来缓解精神病症状。
常见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等。
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能有效缓解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更广谱的疗效。
它们主要通过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受体调节来减少精神病症状。
氯氮平、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特别适用于治疗负性症状。
3. 辅助治疗药物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除了抗精神病药物外,辅助治疗药物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辅助治疗药物有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等,它们常用于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二、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1. 运动障碍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过程中,可引发运动障碍,如锥体外系症状和舞蹈样运动障碍。
患者会出现肌肉僵硬、震颤、舞蹈样不自主动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代谢紊乱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如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糖尿病等。
这些副作用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3. 内分泌障碍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长期、大剂量时,可引发内分泌障碍。
常见的内分泌障碍有垂体功能抑制、乳腺增生等,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和骨质疏松。
4. 心血管不良反应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损伤等心血管不良反应。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中风和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5. 神经系统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期间,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对患者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结: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效地缓解了精神疾病的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1、主要表现(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
病人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
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
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
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SSRI类左洛复、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SNRI类的度洛西汀。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
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
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1、主要表现(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
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
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
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脊柱侧弯、张口受限、扭转痉挛等。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类重要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像所有药物一样,抗精神病药物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了解这些副作用对于患者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进行科普,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不同的副作用。
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时作用机制不同,所以副作用也会有所差异。
下面我们将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1. 静坐不能:抗精神病药物中有一类被称为锥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这些副作用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一些药物可以引起这类副作用,但医生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来减轻这些症状,另外,医生还可以建议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或进行锻炼来帮助减轻锥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进行物理治疗以改善运动功能,或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来增强肌肉协调性。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反应,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干预。
2. 代谢改变:抗精神病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血脂升高、糖尿病风险增加等问题。
这是因为某些药物会对患者的代谢产生影响。
重要的是,医生通常会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血液指标,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变药物种类或联合其他药物来控制这些代谢副作用。
3. 心血管问题: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律失常和心脏瓣膜病变。
这种风险可能与药物的特定机制有关。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通常会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4. 神经系统问题:抗精神病药物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包括引起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障碍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与药物对大脑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来减轻这些副作用。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及其副作用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精神状态的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药物治疗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药物及其副作用,供读者参考。
一、抗抑郁药物1. 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等,能够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失眠、性功能障碍等。
2. TCAs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类药物如阿米替林、丙米嗪等,通过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浓度来减轻抑郁症状。
然而,这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多,包括嗜睡、口干、心律失常等。
二、抗焦虑药物1.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大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减轻焦虑症状。
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肌肉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2. SSRI类药物除了用于抗抑郁治疗,SSRI类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也可用于焦虑症状的缓解。
副作用与抗抑郁治疗时相似。
三、抗精神分裂症药物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减少多巴胺活性来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常见副作用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僵硬)、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等。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调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
常见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
需要说明的是,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是一把双刃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及时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
此外,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特定药物前应慎重考虑个体情况。
总之,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药物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