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拓展-王冕学画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2021年北师版二年级语文《王冕学画》课文及教案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北师版二年级语文《王冕学画》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王冕学画》原文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王冕。
因为家里穷,他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
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书来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
忽然下了一阵大雨。
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
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纸、笔和颜料,每天把牛赶到湖边吃草后,就专心地画起来。
开始怎么也画不好,可是他不灰心。
他仔细观察荷叶和荷花的形状,观察清晨傍晚、雨前雨后荷花的变化。
他天天跟荷花在一起,把荷花当成了好朋友。
这样练习画了很长时间,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王冕学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王冕小时候刻苦学画的事。
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肯下苦功夫。
2、继续学习记住先后顺序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学中学会并掌握按先后顺序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1、齐读课题,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能知道课文会写什么内容?2、那你认为课文会围绕着哪个字来写?(学)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
2、介绍王冕:王冕是我国元朝的一位的诗人和画家。
他从小刻苦自学,晚年隐居九翠山,以卖画为生。
他善画没骨梅花,题画的梅花诗也很有名。
他还写过不少反映无未社会现实的诗歌。
3、学习课文第1段: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的是什么?②“只读了三年书”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说明王冕家里很穷,条件差,上不起学。
王冕学画作者: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4年第03期元朝的时候,我国出了一位以画荷而著称于世的画家,他就是王冕。
王冕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
小时候,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刚刚6岁,他就开始在田野里放牛了,可这扑灭不了王冕好学的天性。
每天放牛回来,他从不出去和小朋友玩耍,总是缠着妈妈给他讲古代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
常常是很晚了,王冕还在油灯下眼睛一眨不眨地听妈妈讲故事。
就这样,从妈妈的故事里,王冕认识了“凿壁借光”的匡衡,也知道了“囊萤夜读”的车胤。
古人的事迹激励着王冕,他下定决心要向前人学习,成为一个世代受人尊敬的有学问的人。
在王冕10岁的时候,他的家乡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大瘟疫,许多乡亲家破人亡,王冕的父亲也在这场瘟疫中失去了生命。
父亲死后,王冕的生活更苦了,为了生存,他和母亲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衣物。
然而,破落的年景下,这点钱换来的米连肚子都不足以填饱,更别说买书买灯油了。
为了吃饱饭,王冕走上了给富人家放牛的路。
王冕白天放牛,夜里就到村中的寺庙里的长明灯下读书。
他常常是从夜里读到天明,有几次,因为太累了,他读着读着,趴在佛像脚上睡着了。
就这样,一晃就是两年。
两年中,王冕读了大量的书,明白了许多道理。
已是 12岁的孩子了,王冕还在给有钱的人家放着牛。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放了一天的牛,坐在湖边的草地上休息。
忽然,阴云密布,倾刻间下起了暴雨。
夏天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当王冕再次走出屋子的时候雨已经停了。
雨后的天空湛蓝湛蓝的,一道夺目的彩虹挂在天边,湖里的荷花更加鲜艳,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映射下,小水珠闪着亮光。
王冕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想:如果能把这景色画下来该多好啊!他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学习画画。
王冕从他很少的生活费中取出一部分,买来纸笔等绘画用品,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始学画了。
王冕从荷花开始画起。
刚开始时,总是画不好,画出来的荷叶时而扁时而圆,画出的荷花更是似荷非荷,身边的牧童都讥笑他。
王冕学画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王冕学画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画家王冕的作品,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技法。
3.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王冕的作品和中国画的特点。
2.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线条和色彩运用。
3. 创作一幅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中国画。
教学准备:1. 王冕的画作图片或幻灯片。
2.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3. 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王冕的画作图片或幻灯片,介绍王冕是中国画家,他的画作以自然景物为主题,以细腻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著称。
2. 引导幼儿观察王冕的画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画作的感受和想法。
探究:1. 让幼儿自由绘画,引导他们用线条勾勒出自然景物的形状。
2. 引导幼儿观察王冕的画作中线条的运用,鼓励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引导幼儿观察王冕的画作中的色彩运用,鼓励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
展示和分享:1. 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2. 在作品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鼓励其他幼儿欣赏和评论。
总结:1. 回顾王冕的画作和中国画的特点,强调线条和色彩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继续练习绘画,并尝试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自己的作品。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艺术家或画家来班级进行绘画示范和指导。
2. 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进一步拓宽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评估: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评估他们对王冕画作和中国画的理解程度。
《王冕学画》教案《王冕学画》教案1〔一〕情境导入,质疑激趣1.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
:大家看,你知道图画中的小朋友是谁吗?看他正在干什么?〔王冕――画荷花〕2.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例如:王冕是哪时候的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学画荷花;他是怎么学画荷花的;学的怎么样呢等等。
4.教师相机给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包括不认识的字、词和读不通顺的句子。
〕2.自己用各种方法解决朗读中的字音困难。
〔可以借助拼音或者顺着句子猜一猜;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小组内相互交流。
〕3.把解决了的困难反复读一读。
:谁现在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了?指三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看书,仔细听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4.指导学生相机。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5.认读生字,加深记忆。
:看来,要想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必须要把生字读准了,认熟了。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战胜它们的!〔先自由读,再将自己喜欢的词语领读。
〕课件出示:穷傍晚湖荷花花瓣滚来滚去节省不灰心〔三〕朗读课文,体验情感1.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来评评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
〔1〕自由读课文。
〔2〕指几名同学发言,教师相机。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指名读课文,相机。
〔2〕这段话中,哪一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给同学们听听吧。
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满湖通红――更鲜艳了――清水滴滴――滚来滚去――出神〕〔3〕观察一下列图中王冕的神态,你来说说怎样就是看得“出神〞了?〔4〕同桌一起读读这一段,感觉一下自己读得有没有进步。
〔5〕这段课文中这么多优美的词句你记住了哪些,赶快推荐吧。
3.联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你对王冕的印象,你认为王冕能把这么美的荷花画出来吗?大胆地谈谈你的看法。
4.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与我们想的一样吗。
王冕学画
明朝时候,浙江出了一个有名的画家,叫王冕。
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地主放牛。
乡里有一所学堂,王冕听到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心里很羡慕。
他常常把牛拴在树上,悄悄地走进学堂去听老师讲课,有时还向老师借书来读。
有一回,他从学堂听课出来的时候,牛不见了。
父亲听说他丢了地主的牛,又生气又害怕,拿起门闩就要打他。
王冕吓得逃了出来,躲在一所庙里过夜。
夜里,他就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挂在佛像前面的长明灯的光亮,读从学堂里借来的几本破书。
王冕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画画。
有一年初夏,在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王冕到湖边去放牛。
这时候,太阳透过白云,照得满湖通红。
湖边的山上,青一块,绿一块,十分好看。
树叶经雨水洗过,绿得更加可爱。
湖里的荷花也开得格外鲜艳,荷叶上的水珠像珍珠似地滚来滚去,真是美丽极了。
王冕心里想:要是能把这幅景象画下来,该多好啊!对,我先学着画荷花吧!
他向学生要了几枝破笔,把树叶捣烂,挤出汁水当作绿色的颜料;把红色的石头研成粉末,和水调匀,当作红色的颜料,就坐在湖边上画起荷花来。
起初,王冕画的荷花荷叶,都像长了翅膀要飞似的,一点也不像。
可他并不灰心,画一张不像,就再画一张。
他一边画,一边对着荷花仔细地琢磨。
这样画来画去,琢磨来琢磨去,他画的荷花简直跟湖里长出来的一样,好看极了。
画荷花成功了,他接着学习画山水,画牛马,画人物,到后来,不论画什么东西,他都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