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公共政策学 第9章 公共政策监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 格式:ppt
- 大小:517.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一、公共政策的稳定与维持(一)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公共政策稳定:就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政策稳定是相对而言的,这个相对性表现在两方面:①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②从空间上看,政策稳定是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二)政策稳定的意义从积极意义上来讲,主要有:①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②政策稳定有得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③政策稳定有得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效果。
④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成本。
(三)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
2、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3、政策本身的稳定。
①政策目标的长期性;②政策的有效性;③政策的合法性;④修改的复杂性;⑤接续政策的失败;⑥政策终结的失败。
4、政策环境的稳定。
(四)政策维持指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
1、政策主体的政策维持:①保持政策主体的稳定;②保持政策主体对政策目标一致和一贯的认同;③保持政策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④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和机制。
2、政策客体的政策维持:①明确具体地界定政策问题;②扩大政策受益群体或政策认同群体的范围;③积极推动政策观望群体的转化;④减少政策受损群体或抵触群体的数量。
3、政策环境创设。
4、提高政策绩效。
5、政策的法制化。
政策法制化需具备的条件:①该政策影响面广、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②是该政策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成为一项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成熟而又稳定的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一)政策变动: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二)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公共政策学》模拟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C)P2A.《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2、委托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属于( A )A、外部评估B、内部评估C、正式评估D、前评估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A )P73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4、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5、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D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 D. 确认目标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B)P206A. 预算B. 私人借贷C. 税收D. 财政补贴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10、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环境是( C )A、地理环境B、政治传统C、经济环境D、国际环境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A.《科技进步法》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C.《专利法》D.《专著法》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
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9.1复习笔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与模式1.政策评估的定义公共政策评估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政策方案规划、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及价值进行估计和评价的活动。
在一项政策付诸实施之后,通常人们都需要对这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以判断该项政策是应该继续执行还是需要调整,还是应该终结?政策评估将决定政策执行之后的基本走向。
2.政策评估的作用(1)检验政策运行效果。
政策执行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有时候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表面的观察与实际的状况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避免政策实施的盲目性,就有必要及时地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和判断。
(2)决定政策未来走向。
政策在执行以后,其发展走向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延续;二是调整;三是终结。
无论采取哪种走向,我们都不能只凭想当然,必须依赖于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科学合理的评估。
(3)合理配置政策资源。
政策评估一方面可以使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从整体和全局角度出发,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因过多考虑局部利益所带来的资源过度投入。
(4)促进政策制定科学化。
政策评估则是使政策制定迈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通过政策评估,用政策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去反思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失误,只有经过建立在严格政策评估基础上的政策学习,政策制定才能逐步走向科学化。
3.政策评估的演变与模式(1)政策评估的演变阶段美国学者古巴和林肯把政策评估模式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从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了第一代评估模式。
这种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测量”(Measurement),认为“政策评估即实验室实验”。
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63年,产生了第二代评估模式。
这种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描述”(Description),主张“政策评估即实地实验”,重视到现实中进行实地调查。
③从1963~1975年,产生了第三代评估模式。
这种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判断”,一反第二代评估模式的“客观描述”主张,该模式认为“政策评估即社会实验”,强调了评估中价值判断的功能,将评估的重点放在社会公平性议题上。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含义: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特点: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行为的能动性、手段的权威性。
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第一代: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在于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并指认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所谓的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但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1)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
(4)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
(5)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
(6)该研究路径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二代:优点在于:一方面它纠正了自上而下路径忽视其他行动者重要性的问题,强调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互动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去,有利于调动政策执行者的积极性,使公共政策更符合实际;而另一方面,自下而上路径要求给予基层组织和官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使其应对复杂的政策情景。
第九章政策监控一、概念题1.政策监控答:政策监控是指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
2.预防性监控答:预防性监控是指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
这种监控方式有助于避免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出现重大的法律问题和管理问题。
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
答: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运行状态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根据上述定义,了解政策监控的内涵还需要把握如下几点:(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政策监控的主体即从事监控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系统、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以及公众等类别。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3)政策监控是贯穿于整个政策运行首尾的过程,在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时就需要调控。
(4)政策监控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行动。
其目的性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二是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2.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作用。
答: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的制定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原则,并且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
它由有关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的程序和权限对立法活动所作的审查所构成,是政策取得合法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发现预期目标与实现效果之间的反差,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政策监控可以敏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以便帮助及时做出调整,使政策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