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方言中的“吤”和“哩”
- 格式:pdf
- 大小:217.33 KB
- 文档页数:3
湖南双峰县花门方言的副词作者:赵素轶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1期双峰县属湖南省娄底市,位于湖南中部。
东与湘潭相邻,南与衡阳接壤,西与邵阳毗邻,北与娄底交界,总面积1715平方公里,双峰方言属湘方言娄邵片。
花门镇位于双峰县南部边陲,本文讨论双峰花门镇方言的副词。
副词一般用来限制、修饰形容词或动词,通常充当句子的状语,少数作补语。
依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我们将现代汉语副词分为六个主要的小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
(张斌,2000)本文试图就花门镇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副词,分别讨论其意义和用法。
1.死[s1]“死”属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表示性状行为量的级次。
根据强弱关系,量的级次可分为顶级、强级、弱级。
(彭兰玉,2006)“死”表顶级,可以对译成“非常、很”,但程度比普通话中的“非常、很”更高。
1.1“死”用在谓词前,作状语1.1.1 死+动词(1)其死要面子,你莫讲哩。
(他很要面子,你别责备了。
)(2)你莫咯搞死吵子,冒哪个喜欢你。
(别这样不停地吵,没有人喜欢你。
)“死”在心理动词前表“很”义,如例(1)。
但从例(2)可知,当“死”用在一般动词前,后面带“子”,构成“死+V+子”格式时,“死”不再表“很”义,“很”的语义消失。
如“死”在“死吵子”“死哭子”“死吃子”“死灌子”等词语中,表示的是“吵、哭、吃、灌”的动作一直继续、不停止。
一般用于表劝阻的祈使句,含有说话人对对方极为不满的情绪,如:(3)莫咯搞死吃子,吃多哩唔好过别这样不停地吃,吃多了不舒服。
1.1.2 死+形容词(4)咯隻细人唧在屋里死犟子,要其俚娘把其去买汽水吃。
(这个小孩在家很犟,要他妈妈给他去买汽水喝。
)(5)其隻孙死蠢子,考试专门打鸭蛋。
(他的孙子很蠢,考试经常得零分。
)一般情况下,“死”用在消极形容词前,常与贬义词搭配,作句中状语,后面带“子”构成“死+A+子”格式,含有厌恶的感情色彩,如例(4)、(5)。
作者: 王畅
出版物刊名: 汉字文化
页码: 37-39页
主题词: 双峰话 见系 唇化 汉语方言概要 老湘语 阳去 湖南省中部 向熹 阴去 中古音
摘要: 双峰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山区,双峰话属于湘方言中的所谓老湘语层次。
该方言有29个声母,36个韵母,5个声调,五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23,上声21,阴去35,阳去33。
向熹先生撰有《湖南双峰县方言》一文,对比方言有很全面的介绍。
袁家骅等先生的《汉语方言概要》一书根据向熹先生的资料对此方言亦有概括的说明。
根据这两位先生所公布的资料,我们发。
广东话噶难打的字氹(dang,2/9)= 哄;例如:氹你开心=哄你开心氹氹廿(nian,0/9)= <数> 二十廿廿冇(mao,2/9)= 没有;例如:有冇钱?=有没有钱?冇冇甴曱(gad zad ,0/1)= 蟑螂佢(qu,3/8)= 他或她;例如:佢系边个?=他是谁?佢佢抦(bing,2/8)= 殴打;例如:我哋去抦果条友=我们去揍那个傢伙乸(na,0/3)= 雌性;例如:鸡乸=母鸡乸唓(che,1/5)= 语气助词,表示鄙夷 =切唓掟(ding,2/5) = 扔掟啫(ze,2/2)= 语气助词;例如:唔係啫=不是的啫唸(nian,1/7)= 想;例如:我唸咁做唔好嘎?=我想这样做不好吧?唸啖(dan,2/7)= 口;例如:咬一啖=咬一口啖嗮(sai,0/8)= 语气助词浪费嗮嘢(ye,4/7)= 东西;例如:有嘢睇=有东西看嘢嘢嗻(zhe,2/7)= 语气助词;例如:我先至23嗻=我才23呀~潎(pie,0/9)= 闪,走人潎嚟(li,9/7)= 来;例如:入嚟=进来嚟囖(lo,0/2)語氣助詞囖吤(ge,4/4)例:将啲橙搣开一吤吤(一片片)惗(nie,4/3)想例:成日惗埋晒啲衰嘢氽(tun,0/6)例:一氽水晏(yan,5/7)晏昼(下午);食晏(吃午饭)嗤(chi ,3/8)打乞嗤(打喷嚏)啋(cai,1/4)啋佢都傻(傻瓜才理他)啋嚿(huo,3/1)一嚿石头(一块石头)嚿啩(gua,1/9)你会应承啩?(你会答应吧?)啩掴(guo,1/4)掴几巴(打几个耳光)掴嚡(hai ,1/8)粗糙:条脷好嚡(舌头很粗糙)嚡悭(qian,3/2)悭钱(省钱)悭呷(xia ,1/7)呷醋(吃醋)呷喐(yu ,11/5)喐手(动手)踎(meo,0/1)近读某;即蹲;佢哋习惯踎住食嘅(他们习惯蹲着吃)奀(en,0/5)近读银;奀瘦(瘦弱)闩(shuan, 0/3)读山,闩门(关门)闩呔(dai,1/4)车呔(车胎)呔。
赣语吉安横江话的两个完成体标记:哩、刮
温美姬
【期刊名称】《嘉应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5)009
【摘要】赣语吉安横江话有两个完成体标记(体助词):“哩”和“刮”.“哩”是横江话中最常用,也是使用最广的完成体标记.“刮”作为完成体标记只出现在后续的宾语或补语有数量或程度量的句子中,一些表结果的“刮”也可以算是完成体标记或表完成的准体标记, “刮”作为完成体标记的同时还是一个主观大量标记.另外,横江话“刮”与“哩”已经出现合并成双音节完成体标记“刮哩”的趋势.
【总页数】5页(P73-77)
【作者】温美姬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文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5
【相关文献】
1.赣语乐安(湖溪)话的完成体 [J], 刘辉明
2.赣语上高话完成体"刮" [J], 罗秀云;罗荣华
3.赣语吉安横江话的持续体 [J], 温美姬
4.赣语的“刮”(过)与客家话的“撇” [J], 温美姬
5.江西吉安县横江话表方式状态的“物=哩” [J], 温美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峰方言中的“吤”和“哩”作者:朱莉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6期摘要:作为高频助词,“哩”和“吤”在双峰方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普通话里的助词“了”相对应。
本文将对二者的分工与合作进行阐述,并归纳出“哩”“吤”之间的异同以及二者与“了”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吤” “哩” “了”双峰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全县为山区。
双峰方言属于湘语南片,是湘语南片的代表。
双峰境内向来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
本文以双峰县走马街镇方言①系统为主要语言背景,通过列举具体语料②对两个高频助词“吤”和“哩”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吤哩”和“X吤Y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哩[li3]“哩”在双峰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大致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助词“了”,其用法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哩1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中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完成。
如:(1)昨日落哩雨。
(昨天下了雨。
)——昨日落哩雨冇?(昨天下了雨吗?)(2)我硬是怕哩他。
(我真是怕了他。
)(3)她块面硬红哩好久!(她的脸真是红了好久!)参考《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为《词典》)中“了”的用法,例(1)和例(3)中“哩”的用法与“了(1a)”基本一致,表示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例(1)描述“昨日”“落雨”这一事实的发生,例(3)指“她的脸”在讲话时已经不红,较之前“红了好久”这一过去持续状态发生了变化。
而例(2)却有其特殊性,因为其谓语动词为心理动词,助词“哩”或“了”在句中并不表动作的完成与变化,但在形式用法上我们依然将其归纳为“哩1”和“了1”。
如果句中的谓词为形容词,“哩”后面的补语必须是程度副词,如“好久”,而不能是数量短语,不管这个数量短语是定量还是不定量。
如《词典》中的例句“水位已经低了两米”里的“了”在双峰方言中不能用“哩”来替换,即不能表达为“水位已经低哩两米”,而是要涉及到另外一个助词形式“X吤Y哩”,这将在下文提到。
另外,用于句中的“哩”不能像普通话里的“了(2b)”一样“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
莲花方言完成体标记呱和哩摘要:莲花方言是江苏省泰兴市一种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文主要探讨该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呱和哩。
首先介绍了莲花方言的基本特点及语音、词汇方面的特点;接着详细阐述了呱和哩的语义、用法和数学逻辑上的关系。
最后,分析了呱和哩也许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莲花方言;完成体标记;呱和哩Introduction莲花方言是位于江苏省泰兴市的一种方言,属于苏南方言的范畴。
该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与普通话、南京话等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探讨该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呱和哩。
Methodology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搜集和整理莲花方言的相关资料,然后以口头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原始语料,并分析呱和哩的语义、用法和数学逻辑上的关系。
Results1.莲花方言的基本特点莲花方言的基本特点是声调较平、轻声多用、语音较为简单。
例如,“不”在普通话中的发音是bù,在莲花方言中则是bue1。
2.词汇方面的特点语音的变化会影响到词汇的变化,莲花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一点”在普通话中是“yīdiǎn”,而莲花方言中则是“yīgon”。
3.呱和哩的语义和用法在莲花方言中,“呱”一般表示前面的事件已经完成,“哩”则表示后面的事件进行中。
例如,“我去过上海了,呱我买了一个苹果哩。
”4.呱和哩在数学逻辑上的关系呱和哩在数学逻辑上是符合条件语句的,其中“呱”是前提条件,“哩”是结论;此外,呱和哩也符合命题逻辑规则。
例如:“如果我有了一千元,呱我就会去买衣服哩。
”5.未来发展方向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莲花方言已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如果要维护和发扬莲花方言的独特魅力,应该加大方言保护的力度,鼓励当地人使用方言,并开展相应的语言文化活动,提高方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Conclusion本文主要介绍了莲花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呱和哩,深入剖析了该方言的语音、词汇方面的特点以及呱和哩在语义、用法和数学逻辑上的关系。
L(la-)垃:<la/>。
拉:<qla\>。
啦:<qla\>。
邋:<laq/>。
(la/)拉:<la/>。
剌:<laq/>。
(la\/)喇:<la/>。
(la\)辣:<laq/>。
剌:<laq/>。
癞:<laq/>。
落:<loq/>。
腊:<laq/>。
蜡:<laq/>。
镴:<laq/>。
(la·)啦:<qlaq\>。
(lai/)来:<le/>。
莱:<le/>。
(lai\)赖:<la/>。
癞:<la/>。
濑:<la/>。
籁:<la/>。
睐:<le/>。
赉:<le/>。
(lan/)兰:<le/>。
拦:<le/>。
栏:<le/>。
阑:<le/>。
斓:<le/>。
谰:<le/>。
澜:<le/>。
婪:<le/>。
岚:<le/>。
蓝:<le/>。
篮:<le/>。
(lan\/)览:<le/>。
揽:<le/>。
缆:<le/>。
榄:<le/>。
懒:<le/>。
(lan\)烂:<le/>。
滥:<le/>。
(lang-)誏:<qlagn\>;~碎:闲言碎语。
(lang/)郎:<lagn/>。
廊:<lagn/>。
榔:<lagn/>。
狼:<lagn/>。
琅:<lagn/>。
昭通⽅⾔的(dei)(们):我(们)⼀⼿:要是、如果么么(mei mei):(象声词)了、克(ke):去给怕:可能不是得(bu shi de):不是移(yi)撇(pie)捂(wu):把硬的条形物体弄弯给是嘛(ge shi ma):是吗恶呢起绿杠霞(wo ni qi lv gang xia):⾮常霸道杂个说:怎么说嫩格(nei ge)、字格(zi ge):这样背时了、背格喽:糟糕上负了:告饶冒:别⾮空空:⽆缘⽆故噶是真呢:是真的吗?⽇眯胎眼哩:(形容⼈)草包,憨⾄塔点:这⼉怪⼉古董喱:⾮常奇怪的扶累:让您受累了你孑(jie):您⽼⼈家咯噔拌⽼:忑忑拌拌热头:太阳⼀倒家⼦:(骂⼈的话)⼀家⼈(动词后⾯加上)的将起:(动词)着(例如睡的将起:睡着)丁公:经常克哪塘点克:去哪⼉咋个:怎么愣个:那么⾹⾳:便宜给是了:好吗是喽:好的想的将起:向着锅锅家俬:锅碗瓢盆冒嫩个整:别这样⽼逼⼋早哩:(不⽂明的)很早硬多求了:(不⽂明的)很多找⽇捡、讨嘈哩嘴脸:(不⽂明的)找骂的听着(zhuo):听到医万(wan)、法万(wan):医院、法院⼀照pong⼗下克,按哩灰pong:意思就是⽤⼒扑下去,灰都扑起来了⿊(he)我⼀⼤坐嘟了:吓得我⼀屁股坐到地上⿊⼈:吓⼈撒(sa)⼦:什么给是:是么制灰只:现在制歌:这样正⼆⼋⽄哩:正规⼀低低:⼀丁点⼉⽇龙:憨憨不怒粗:憨憨苞:憨⼿闲机吧痒,肯吃不肯长:(骂⼈的话)多⼿多脚,只会吃饭不会长个闷的:闭嘴⼆天:过⼏天不⽽识你:不理你矮地得螺⾥:(骂⼈的话)形容矮得象陀螺⼀样乃个:那个硬是:⼀直是认不得:不知道啥⼦:什么⾃⼰(ji ji)以为⾃⼰(ji ji)册:⾃⼰认为⾃⼰很了不起册(ce):很了不起雀(qio)包往到:形容经常搞恶作剧的⼈吭拽拽,脏⼋拉丝,龙⿐拿桶,拖孩杀娃,,吭古垃圾:很脏三天不打上房接⽡:应该好好教育了⽪⼦痒拉,要跟你松哈你这个贱⽪⼦:讨打的意思跳脚(jio)⽶线,斑⽵抄⽕腿:⽤细棍⼦打⼈男⼦汉⼋叉哩,达个婆娘样得哩:⼤男⼦汉,就象婆娘⼀样达个:就象样得哩:⼀样烧拌烂拌哩,拌盘⼦:形容话很多啥⼦:什么偷功落户:做事不诚实,偷⼯减料贼尖及滑哩:奸诈。
娄底湘语“公”“牯”“婆”“娘”后缀研究古汉语中,“公”“牯”“婆”“娘”本为名词,而在娄底方言中均有作后缀的虚化用法。
文章拟详述“公”“牯”“婆”“娘”在娄底湘语中的分布及功能,阐释它们从泛化到虚化的具体过程,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标签:娄底湘语后缀性别标记虚化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娄底湘语属湘语娄邵片。
本文涉及的娄底湘语是广义上的,即包括娄底市(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和双峰县的方言。
①性别标记虚化为后缀的现象,在汉语方言中较为常见,亦备受关注。
如伍巍、王媛媛《南方方言性别标记的虚化现象研究》(2006)、邵宜《客赣方言“名词+雌/雄语素”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2006)等,均曾对相关方言性别标记的虚化现象和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和阐释。
娄底湘语亦存在“公”“牯”“婆”“娘”性别标记虚化为后缀的现象。
下文拟详细描写其分布和功能,并阐述它们在娄底湘语中的虚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一、“公”“牯”“婆”“娘”的分布及功能(一)“公”后缀1.“公”的分布与读音“公”在娄底湘语中可以用作名词性中心语素,如“阿公”(爷爷)、“外公”(外祖父),表示老年男性,读本调。
”公”也可以作性别标记,表示雄性动物,如“鸡公”“狗公”,语音开始弱化,在涟源等地读为轻声。
除以上实义用法外,“公”在娄底湘语中还是一个常用后缀,可以用来表示无性别的动物,也可以用来构成事物名称名词。
作为后缀,“公”在新化、冷水江、涟源部分地方读为高调,在娄星区、双峰县方言中读为轻声,不能重读。
2.“公”后缀的功能“公”常置于名词性语素之后,表示某种附加义,主要语法功能是成词。
(1)构成无性别动物名称名词蚱蜢公(蚱蜢)——涟源灶鸡公(蟋蟀)——涟源粪蛇公(蚯蚓)——冷水江虾公(子)(虾)——涟源、娄星区、双峰这里的“公”不再具有实义,也不再标志自然性别,只是用来表示动物的某种附加特征,所以在娄底湘语中也没有“蚱蜢婆”“虾婆”等对应的名称。
(2)构成事物名称名词A.蔸公(植物的根部)根公(植物的细根)壳公(外壳或皮)眼公(窟窿、小裂口)凼公(小水坑)叉公(叉子)钩公(钩子)袋公(袋子)B.白皮公(头皮屑)——娄星区大科花苞公(花苞)——冷水江硬皮公(老茧)——娄星区A组由后缀“公”构成的词全是双音节词,在娄底湘语各方言点都有这种用法,在这些词前面往往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限定性的语素或词来构成新的词或短语,如“树蔸公”“菜根公”“花生壳公”“扣子眼公”“水凼公”“竹叉公”“铁钩公”等等,这种构词方式使方言中带“公”后缀的词语大大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