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
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学习目标:一、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的散布。
二、从资料中熟悉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激发爱国情感。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硕的自然资源。
4、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民族、要紧城市及旅行点散布。
五、使学生明白台湾省的经济进展特色:出口导向型经济.二.预习导学:一、在P33页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①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福建省,并说出他们的地理方位.②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说出台湾岛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二、从哪些方面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①地缘关系: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③历史文化渊源:3、读“漂亮富裕的宝岛”这一节和图6.24,完成以下表格:你明白台湾还有哪些佳誉吗,说出与大伙儿分享。
4、台湾省“出口导向型经济”分析6.28图①台湾经济的特点是什么?②出口导向型经济进展的有利因素?③台湾的工业要紧散布在哪几个城市?有什么一起特点?要紧受哪些因素的阻碍?三、问题探讨一、阅读《新竹科技园区》,讨论总结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备的条件?3、读图6.26,分析台湾丛林树种十分丰硕的缘故?四、读“台湾地域略图”,完成以下问题:(1)图中字母C表示的岛屿是________,D表示的岛屿是________。
(2)台湾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地区相比较,有利于海盐生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澎湖列岛;钓鱼岛(2)西部平原;地形平坦(3)A;B处位于迎风坡,降水多;而A处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4)台湾省大部分工业原料和能源需要进口,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标要求“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教学策略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乡愁》。
一、不可分割的神呈领土小时侯乡愁是一校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股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夕2b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等基本概况,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2,查阅资料,明确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从地图上提取,加工信息获取简单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4,重点: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能够分析形成条件学法指导台湾的学习紧紧抓住标题“祖国宝岛”四个字,“祖国”,理解台湾省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借助热点“钓鱼岛”事件,证明台湾省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宝岛”,弄清楚台湾丰富的自然资源并能够分析其美称的由来。
预习导学祖国神圣的领土阅读课本32~33文字和图6,22,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省位于我国的海域,主体是,周围还有、、、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2,台湾的居民以为主,岛内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3,台湾省隔与大陆省相望,东临。
4,台湾省大部分位于带,南部有穿过,小部分位于带。
5,台湾省的地形以为主,资源丰富,地势特点是,台湾最高的山峰,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湖泊,最长的河流。
台湾山脉的走向是。
6,台湾大部分属于气候,小部分属于气候。
7,近几年,每年都有很多台湾同胞到大陆各地探亲,这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密切联系的()A历史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文化关系8,台湾省大多数居民的祖先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哪两个省()A浙、闽 B闽、粤 C浙、粤 D苏、粤9,下列美誉不属于台湾的是()A祖国东南盐仓 B东方甜岛 C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D购物天堂合作探究1,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请你从语言,人口,地质构造和历史渊源等角度证明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2,台湾资源丰富,有“祖国宝岛”之称,请你简要分析台湾系列美称的由来因。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省会等。
2. 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台湾省的人口和省会3. 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4.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5.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基本概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
2. 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介绍台湾省的面积、人口、省会等基本信息。
3. 分析台湾省的发展情况:讲解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4. 探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
5. 讲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有关台湾省的视频资料,增加对台湾省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3. 开展台湾省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台湾省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知识竞赛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1. 台湾省地图:用于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台湾省发展数据:用于支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2)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的,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部,南部地区位于带,北部是带。
(3)地形:西部是中东部是,最高峰是。
(4)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血缘关系:台湾省居民中,族约占97%,主要是、两省移民的后代。
合作探究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知识点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自然环境优越:台湾岛气候:南部地区是气候,北部是气候。
气候特点是:。
2.分析台湾山脉东侧和西侧降水量的不同,东部,西部。
原因是。
3.资源和物产丰富森林:占全岛面积的,主要分布在部。
树种繁多,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产量居世界一位。
农产品:稻米、甘蔗、茶叶、水果主要分布在地区,原因是。
台湾出产带的水果。
4.台湾省的美称,完成活动题1表格及题2。
知识点三、外向型经济1.读图,说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有哪些?2.完成课本P69页活动题。
答疑解惑盘点收获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疑惑和收获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外向型经济有利因素①②③④当堂测评成功体验1.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降水丰富,是主要水稻种植区B. 回归线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C. 河流源远流长D. 地势四周高中间低阅读我国某岛屿示意图,该岛屿是我国神圣的领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该岛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列入我国十大旅游胜地的是A.鼓浪屿 B.天涯海角 C.玉山 D.日月潭3.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岛直接面向太平洋,战略地位突出B.居民祖籍以福建、广东为主C.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D.该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4.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A.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B.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C.台北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D.因盛产甘蔗,被誉为“海上米仓”5.读图,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雄的年平均气温在24℃以下B.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呈闭合状态C.东部山区主要盛产菠萝和苹果D.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6.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湾省居民以高山族为主B.台湾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C.台湾岛内最高的山峰是阿里山D.台湾交通发达,旅游业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7.有关台湾主要城市说法错误的是()A、台湾的省会台北是最大城市B、台南市是台湾最大的海港城市C、高雄市是台湾第二大城市D、基隆是台湾第二大海港8.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A.“水果之乡” B.“东方甜岛”C.“东方明珠” D.“祖国东南盐仓”参考答案1-10:BDDAD DBCCC。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以及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地理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的了解。
2.探究活动一: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探究活动二: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1)展示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
(2)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结合地图,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2.简述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分析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思考: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台湾的地理位置:通过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同学们,你们能指出台湾在我国的哪个位置吗?”引导学生指出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你知道《乡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略提问:诗句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指什么海峡?学生齐答:台湾海峡。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一)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P65-66课文及图7.41,回答以下问题:●1.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2.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和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地理事物。
●3.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海域上),台湾岛大致位于22°N-25°N,120°E-122°E,(省境四至点:大致位于21°N-26°N,120°-125°E)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由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
人口2300多万,人口密度达639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案知识要点介绍进行课前(看书)自主学习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一、祖国神圣的领土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1、领土组成:台湾省包括________、以及附近的 __________ 、 _______ 等许多小岛。
2、位置:(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 ________ 位置,3、读图6、22,自主完成在图上找到下列地理事物并记住其位置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
4、完成P34,活动2,体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对照课本P36,活动1,记住台湾的美称,并说出它们的含义2、对照图6.24、图6.25及图6.22,分析地形、气候因素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1)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分布在什么地方?(2)说说这里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3)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4)观察图6.26,分析台湾树种丰富的原因三、出口导向型经济1、阅读课文和图6.28,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主,60年代以后,台湾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型经济。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3.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4.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台湾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
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三、课前准备学生在旅行社或网上查阅并下载关于台湾省的地理风情图片资料,了解台湾省出口的商品类型。
到大型超市查找台湾省出口的食品。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台湾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教学反馈:课件资料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台湾风光图片,个人经常吃的和用的超市商品,学生感觉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初步形象直观感受到台湾省和我们联系紧密。
活动一:认识台湾省——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教师提问:台湾省在哪儿?范围组成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快速查找,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5-67.并将对应内容在书上和图中找出。
结合课本p66-67页图7.41-7.42独立完成P67活动1、2。
教学反馈:学生小组内能互相抽记,强化巩固。
小组合作抽查的优势显现出来。
反馈检测:学生代表指图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组成:台湾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____、岛等许多小岛。
台湾岛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是我国最的岛屿。
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部位。
2.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读图时注意到台湾岛的轮廓像什么?3.师生互动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形象引导,如果像树叶,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像孤舟,终将有回归港湾的那一刻(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岛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2.了解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知道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过程。
重点:知道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难点:知道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一水相连的美丽宝岛1.台湾省包括及、、 ______等许多小岛。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北临海,东临,南临海,西隔与我国省相望。
2. 台湾岛上的地势___________,东部地形以______为主。
西部地形以______为主,台湾岛上的河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流向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河流______,最大的湖泊_________.台湾岛属于和气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3.台湾三分之二是______。
其中最高峰是,______面积广阔,台湾岛____平原土地肥沃,盛产、、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此外,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4.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________,台湾南部山地有“ ____”的美誉。
5.读61页活动,台湾的美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誉。
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_____,主要的糖类作物________。
合作探究:台湾岛上的河流流向和地形、气候有怎样的关系?(二)富有特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1.台湾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重要的工业城市。
2.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_________;60年代后,台湾重点发展了_____________;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
台湾的“硅谷”__________________。
近些年来,以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增长。
莱西市实验中学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
学习课题: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编写人: 使用学生姓名:
温馨寄语:学好地理,享受精彩人生!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重点】
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难点】
台湾省自然环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
1、将预习时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做以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大胆质疑,交流分享。
【知识链接】
中国政区、自然环境 【自主学习】
1、位置和范围:台湾省包括 岛,以及附近的 岛、 岛等许多小岛,北临 海,东临 洋,南临 海,西隔 海峡(属于 海)与 省相望, 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
(将上述地名在图7.41中标出)
2、地形:台湾岛多 ,山地面积约占2/3。
山脉纵贯南北,主峰 ,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 。
(将上述地名在图7.41中标出)
3、气候、河流:台湾岛属于 气候,特征 。
岛上河流 , 资源丰富,最大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4、资源:台湾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 、 和 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土地肥沃,气候湿热,盛产 、 、 、 。
岛上森林面积广阔, 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各种美称以及美称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人口:97%是 ,主要少数民族是 。
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山区人口稀疏,西部平原人口密集。
6、经济:(1)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 和 为主,出口蔗糖、水果、稻米、樟脑等,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 工业,形成“ — — ”型的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 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 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台湾硅谷”是 科学园区。
(3) 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
【合作探究】
1、台湾多火山地震和台风,原因是什么?
2、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工业城市分布有何特点?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完成课本P67活动。
(答案写在书上)
4、完成课本P69活动。
(答案写在书上)
5、完成课本P70活动。
(答案写在书上) 【课堂小结】
【目标检测】
1、台湾省包括 、 、 等许多小岛,距台湾省最近的省 。
2、台湾最长的河流是 ,最高的山峰 ,旅游圣地是 。
3、台湾岛属 、 气候,温暖湿润。
4、台湾分布很广的著名树种是 , 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5、台湾省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
A 、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
B 、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
C 、中部有高大的台湾山脉
D 、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6、台湾居民的祖先绝大部分来源于( )
A 、闽粤
B 、江浙
C 、浙赣
D 、桂粤 7、台湾经济类型类似于下列哪个国家的经济( ) A 、巴西 B 、俄罗斯 C 、日本 D 、澳大利亚 8、读图:
海峡:A
海洋:B G H 岛屿:C D 河流:E 山峰:F
城市:① 是台湾省的省会和人口最多的城市,② 是台湾最大的海港和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③是距②最近的海港,是 省的 市。
台湾岛东部主要是 (地形),西部主要是 (地形),所以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地区。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台湾
省
1、范围、位置、面积、人口
2、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3、美丽富饶的宝岛
4、出口导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