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蒲公英去旅行
- 格式:docx
- 大小:13.53 KB
- 文档页数:2
小班科学教案蒲公英去旅行【引言】小班科学教案:蒲公英去旅行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观察力和创造力。
针对小班幼儿,本文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科学教案,让幼儿通过亲身观察和实践,了解蒲公英的成长生态,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道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特点;2. 分辨蒲公英的不同部分和功能;3.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蒲公英的图片和生长过程;2. 蒲公英种子:足够每位幼儿分配一颗;3. 小卡片、彩色纸、颜料和毛笔等;4. 科学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1. 制作观察日记首先,老师向幼儿们介绍蒲公英,并告诉他们今天要和蒲公英一起旅行。
为了记录旅途中的内容,需要制作观察日记。
老师示范如何制作,幼儿们跟着操作,使用彩色纸、小卡片和绘画工具,装订成小本子。
2. 观察蒲公英接下来,教师给每个幼儿一颗蒲公英种子,并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和纹理。
幼儿们可以把种子放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然后用适当的用语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 种植蒲公英将种子放入小纸杯中的湿土中,然后将纸杯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教师引导幼儿务必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好让蒲公英种子顺利生长。
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 观察蒲公英发芽天天早上和下午,幼儿们都会拿着自己的观察日记,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发芽过程。
他们可以绘制蒲公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教师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并尽量给予解答。
5. 观察蒲公英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们会注意到蒲公英的叶子和根茎的生长。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叶子的结构和根茎的延伸情况。
通过这种观察,幼儿们能够了解蒲公英的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6. 探索蒲公英的种子传播当蒲公英的花朵变成了熟透的羽状种子,教师可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及教学反思《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含反思!活动目标1、用绘画来表现蒲公英种子飞翔的样子,体验绘画的乐趣。
2、能保持画面的整洁,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蒲公英2、范画:蒲公英3、幼儿用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一、出示蒲公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讲述)二、引导幼儿想象讲述。
1.教师: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被风一吹会怎么样呢?2.蒲公英非常喜欢旅行,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儿去旅行,它们在空中飞呀飞,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幼儿自由想象讲述)3.小朋友想不想把蒲公英的种子在旅行的时候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呢?三、示范画蒲公英种子教师:画的时候,蒲公英飞翔的种子画在纸的什么地方?看到的景色又要画在什么地方呢?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先画朝各个方向飞的种子,再画地面上的景色,注意画面的整洁。
合理安排画面。
五、展示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与同伴讲一讲自己画的蒲公英种子旅行的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画的故事。
教学反思:“蒲公英”这个名字说出来,孩子们都有点懵,但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有部分幼儿发现自己看过这种植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所知道的。
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很认真,但我发现,下载下来的视频不是很完整,没有风吹过后,蒲公英被吹散来,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大地的这一段,如果有这一段的话,孩子们可能对它的生长过程了解的更透彻。
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去创作,但在同伴之间进行合作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该去找谁进行合作,需要老师一个个的去帮助他找小伙伴,最后还是很不错的完成了《蒲公英》创作。
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一、活动目标】1、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和生长习惯;2、培养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锻炼小朋友的绘画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4、增强小朋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1、蒲公英的图画;2、红、黄、蓝、绿、黑、白颜料;3、颜料盘、水杯、画笔、画布等绘画用品;4、故事书《蒲公英旅行》。
【三、活动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蒲公英”,请学生先各自话几句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并互相交流,然后教师再给大家普及一下蒲公英的基本信息、特征以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等。
2、直观观察:教师拿出一副真实形态的蒲公英图画,将其悬挂放在班级墙上。
请大家一起来静静地观察这个图画,然后请几个学生逐项描述一下这幅图画的内容和形态特征。
3、情境讲述:根据故事书《蒲公英旅行》,让小朋友通过听故事和观看故事书的图片,了解蒲公英的生长、传播和繁殖过程,并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蒲公英的充满生命力的可爱形象。
4、绘制蒲公英:老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出蒲公英的形态特征、颜色以及飘散的细小绒毛辅助行星般的生存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多种色彩绘制一个立体、富有生命感的蒲公英图画。
5、展示作品:要求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蒲公英画布或纸张挂在班级中央,每名学生依次走到中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用最情感的语言表达出对蒲公英的喜爱和祝福,让大家感受到蒲公英的生命力和美丽。
【四、拓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学到文字阅读和情感传递、语言表达等文化知识,还能认识蒲公英的生态特点和美好形象,进一步感受自然生态环境的珍贵和必要性。
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将学生手工制作的蒲公英图画制作成展板,参加学校的综合性活动,展示学生们的自然美感和想象创意。
小班美术:蒲公英的旅行记一、教学目标:1.尝试用丝瓜络、棉签、牙刷等材料进行作画,表现蒲公英的基本特征。
2.萌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体验不同绘画材料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丝瓜络、白色颜料、绿色颜料、小木棍、牙刷、雪糕棒、棉签、抹布、PPT课件。
三、教学重点:尝试用丝瓜络、棉签、牙刷等材料进行作画,表现蒲公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萌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体验不同绘画材料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示范讲解法、提问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位朋友来到我们班级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看!它是谁?(蒲公英)2.观察图片,讨论蒲公英的外形特征。
①蒲公英长什么样子呢?(毛茸茸、轻飘飘,像小降落伞)②这是蒲公英的什么部位?(花梗)③花梗是什么样子的呢?(直直的、绿色的)④这里有这么多的蒲公英,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⑤蒲公英的花长在花梗的哪里?(最顶端)师:哇,蒲公英漂亮吗?你们喜欢吗?想不想把它画下来?3.示范讲解,了解蒲公英的作画方法。
(1)丝瓜络印蒲公英花朵。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特别的工具(出示丝瓜络),让我们试试用丝瓜络拓印的方法画蒲公英好不好?儿歌:丝瓜络拿起来,放在盘中蘸一蘸,画板上面印一印,提一提,看,蒲公英画好啦!(2)棉签绘画蒲公英花梗。
咦,看下,蒲公英还缺了什么呀?(花梗)接下来要请小棉签来帮忙。
儿歌:小棉签手中拿,蘸蘸颜料,画一画,直直的线儿,长又长。
4.幼儿操作,体验动手作画的乐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清楚了吗?让我们去后面选择一个画板进行创作!画好后,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哦!5.巧妙敲打,添画蒲公英的漫天飞舞。
师:孩子们风儿一吹,我们的蒲公英要去旅行啦,我们用敲打的方法,画出一些在飞舞的蒲公英好不好?(教师示范拍打方法)儿歌:牙刷小棒来帮忙,敲一敲,打一打,蒲公英,飞呀飞!6.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感受,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3.通过绘画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细心观察和描绘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主题《蒲公英旅行》素材材料1.蒲公英图片;2.水彩笔、油画棒、彩笔、画纸、水杯;3.CD机、蒲公英背景音乐。
教学步骤第一步:情境营造播放蒲公英背景音乐,带领学生观察蒲公英的样子、颜色、形态,让学生感受蒲公英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美丽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步:讲解蒲公英的基本形态和结构让学生自由用笔观察和描绘蒲公英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教师可以示范,让学生模仿。
第三步:小班合作绘画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配备一张画纸、一组颜色工具;2.每组挑选一名成员为小班画家,其余成员观察并提供意见和建议;3.每名小班画家用自己的方式,在画纸上描绘蒲公英的形态和特点,其他成员跟随并提供合作意见;4.合作完成一幅画,让每名小班画家轮流参与其他小组的合作绘画,让每个小组都有参与感。
第四步:画作展示教师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张贴在墙上,一起欣赏、比较,体验小班合作和个体创作的不同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小班合作绘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合作的欢乐和创作的自由。
但是,由于小班画家只有一名,其他成员可能会感到无聊或闲散,需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监督,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能有所收获和进步。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探究的环节,例如带领学生实地观察采集蒲公英,并结合绘画技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蒲公英的结构和特点,提升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和探索欲。
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一、教学目标•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绘画技能和观察能力;•让孩子们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意义;•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蒲公英的图片或示意图;•绘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内容1.导入:观察蒲公英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2.介绍:向孩子们简单介绍蒲公英,如形状、颜色,以及它的特点和生长过程;3.创作: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张绘画纸和颜料,让孩子们利用画笔和颜料,自由创作蒲公英的画作,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不限制形式和颜色;4.分享:每组完成后,让孩子们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通过口头描述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感受;5.总结:让孩子们观察和讨论各个作品的不同之处,引导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思维方式;6.归纳:画在黑板上列出孩子们创作的共同点和亮点,鼓励和肯定每个孩子的努力和创造力;7.结束:表扬孩子的积极参与和优秀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美术兴趣。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呈现蒲公英的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散思维和自由表达,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创作;4.组织展示教学法:通过展示作品和分享创作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创作,评价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表达能力;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3.对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展美术兴趣,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支持。
六、教学扩展1.可以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和了解真实的蒲公英生长过程;2.可以邀请美术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给孩子们讲解美术知识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3.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让他们接触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绘画作品,开阔他们的美术视野。
小班美术蒲公英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美术课程,依据蒲公英旅行主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有趣的植物世界》中的第2节“奇妙的蒲公英”。
详细内容涉及蒲公英的观察、描绘和想象,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运用绘画、手工等方法表现蒲公英。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生长特点,运用绘画、手工表现蒲公英。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大自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蒲公英实物、图片、PPT、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蒲公英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结合PPT,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自己的蒲公英作品。
3. 示范(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蒲公英作品,强调创作要点。
4. 实践(20分钟):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独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蒲公英》2. 内容:a. 蒲公英的生长过程b. 绘画、手工表现方法c.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关于蒲公英的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中的其他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为下一节课的美术创作积累素材。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生长特点,运用绘画、手工表现蒲公英。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大自然的能力。
教案
课题:蒲公英的旅行
课次1课次课程分类绘声绘色
授课对象 3 班级发现A
关键词渐变色、内心力量、阅读
重点:多元化媒材的运用
难点:场景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点目标:
①阅读绘本《蒲公英的旅行》,了解关于蒲公英的故事,理解“经历过困难和磨难才能更好的成长”
②认识蒲公英的生长
2.技能目标:
①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进行多元媒材创作
②初步学习绿色家族渐变色
3.智慧目标:
①通过阅读绘本,感受绘本带给我们内心的力量
②感受绘本的创作风格
课前准备
1、材料准备:酒精、水粉颜料、清洁球、彩色卡纸、中性笔油
2、教学ppt;
上课流程
第一阶段:开场引导
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蒲公英的旅行》
绘本阅读、讲解、感受绘本的创作风格
老师:有一颗种子,随着风爷爷去找新家,蒲公英把根扎进土里,努力的成长。
面对冬天寒风的考验他毫不畏惧,鼓励自己努力成长,终于在温暖的春天开出黄灿灿的花。
蒲公英是由无数朵小。
美术远行的蒲公英教案教案标题:美术远行的蒲公英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蒲公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的介绍。
2. 观察和分析蒲公英的形态和细节。
3. 绘制蒲公英的素描。
4. 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完成一幅蒲公英的彩绘作品。
5. 分享和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评价。
教学准备:1. 蒲公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素描纸、铅笔、橡皮擦等绘画工具。
3. 彩绘纸、颜料、画笔等彩绘工具。
4. 展示学生作品的空间或展板。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幅蒲公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蒲公英的认知和兴趣。
2. 介绍蒲公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观察与分析:1. 让学生观察蒲公英的形态和细节,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蒲公英的外观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蒲公英的象征意义,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素描绘制:1. 给学生分发素描纸、铅笔和橡皮擦,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蒲公英形态,进行素描绘制。
2. 引导学生注意线条、比例和细节的表达,鼓励他们尽量还原蒲公英的外观。
彩绘创作:1. 提供彩绘纸、颜料和画笔等彩绘工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技巧,完成一幅蒲公英的彩绘作品。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和构图等元素,表达自己对蒲公英的理解和感受。
分享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绘制蒲公英,培养他们的持续创作兴趣。
2. 探索其他植物或自然元素的美术创作,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其对蒲公英特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评价学生的素描和彩绘作品,包括线条表达、比例准确性、色彩运用等方面。
3. 分析学生在分享和评价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互动参与度。
小班美术活动:蒲公英去旅行
活动目标:
1、用绘画来表现蒲公英种子飞翔的样子,体验绘画的乐趣。
2、能保持画面的整洁,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蒲公英
2、范画:蒲公英
3、幼儿用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蒲公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二、引导幼儿想象讲述。
1.教师: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被风一吹会怎么样呢?
2.蒲公英非常喜欢旅行,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儿去旅行,
它们在空中飞呀飞,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3.小朋友想不想把蒲公英的种子在旅行的时候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呢?
三、示范画蒲公英种子
教师:画的时候,蒲公英飞翔的种子画在纸的什么地方?
看到的景色又要画在什么地方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先画朝各个方向飞的种子,再画地面上的景色,注意画面的整洁。
合理安排画面。
五、展示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与同伴讲一讲自己画的蒲公英种子旅行的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