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表示练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15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知识梳理一、线段、射线、直线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崩直线,可以量出长度。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无法量出长度。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也无法量出长度。
结论: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和直线的一部分。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端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射线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种: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端点要写在前面。
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3、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线段的比较线段的比较有叠合比较法和度量比较法。
5、线段公理连接两点的线段是最短的,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6、线段的中点如果线段上有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
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BC=1/2 AB或AB=2AC=2BC。
例题:1、如果线段AB=5cm,BC=3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解:无法确定A、B、C三点位置是否共线,无法确定答案,选D。
2、已知线段AB=20㎝,C为AB中点,D为CB上一点,E为DB的中点,且EB=3㎝,则CD= ________cm.解:BC=0.5AB=10cm,DB=2EB=6cm,CD=BC-DB=10-6=4cm。
3、平面上有三个点,可以确定直线的条数是()解:由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三个点可以确定三条直线,选C。
二、角1、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叫角的边,共同的端点叫角的顶点。
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方法角用“∠”符号表示,分别用两条边上的两个点和顶点来表示(顶点必须在中间),或在角的内部写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来表示。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无理数⎩⎨⎧⎪⎪⎪⎩⎪⎪⎪⎨⎧⎪⎩⎪⎨⎧--⎩⎨⎧---)()32,21()32,21()()3,2,1()3,2,1,0(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负分数正分数小数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实数第一章 勾股定理姓名 座号 班级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6,8,10);(9,12,15);(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第二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函数及其表示(一)知识梳理1.映射的概念设B A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x).2.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 任意数 x ,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确定 的数y 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关系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___y=f(x),x ∈A(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A x x f y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 对于的函数值的集合所有的集合构成值域。
(3)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 、 值域 和 对应法则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1).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3).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等式来表示。
4.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二)考点分析考点1: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考点2:求函数解析式方法总结:(1)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则用待定系数法;(2)若已知复合函数)]([x g f 的解析式,则可用换元法或配凑法;(3)若已知抽象函数的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x f1.2函数及其表示练习题(2)一、选择题1. 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⑴3)5)(3(1+-+=x x x y ,52-=x y ; ⑵111-+=x x y ,)1)(1(2-+=x x y ;⑶x x f =)(,2)(x x g =;⑷()f x =()F x = ⑸21)52()(-=x x f ,52)(2-=x x f .A. ⑴、⑵B. ⑵、⑶C. ⑷D. ⑶、⑸2. 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1x =的公共点数目是( )A. 1B. 0C. 0或1D. 1或23. 已知集合{}{}421,2,3,,4,7,,3A k B a a a ==+,且*,,a N x A y B ∈∈∈ 使B 中元素31y x =+和A 中的元素x 对应,则,a k 的值分别为( )A. 2,3B. 3,4C. 3,5D. 2,54. 已知22(1)()(12)2(2)x x f x x x x x +≤-⎧⎪=-<<⎨⎪≥⎩,若()3f x =,则x 的值是( )A. 1B. 1或32C. 1,32或 D.5. 为了得到函数(2)y f x =-的图象,可以把函数(12)y f x =-的图象适当平移, 这个平移是( )A. 沿x 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B. 沿x 轴向右平移12个单位 C. 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 D. 沿x 轴向左平移12个单位 6. 设⎩⎨⎧<+≥-=)10()],6([)10(,2)(x x f f x x x f 则)5(f 的值为( ) A. 10 B. 11 C. 12 D. 13二、填空题1. 设函数.)().0(1),0(121)(a a f x xx x x f >⎪⎪⎩⎪⎪⎨⎧<≥-=若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 函数422--=x x y 的定义域 . 3. 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2,0),(4,0)A B -,且函数的最大值为9,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4.函数0y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函数1)(2-+=x x x f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求函数()f x =.2. 求函数12++=x x y 的值域.3. 12,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0x m x m --++=的两个实根,又2212y x x =+,求()y f m =的解析式及此函数的定义域.4. 已知函数2()23(0)f x ax ax b a =-+->在[1,3]有最大值5和最小值2,求a 、b 的值.参考答案(2)一、选择题 1. C 2. C 3. D 4. D∴2()3,12,f x x x x ===-<<而∴ x =5. D 平移前的“1122()2x x -=--”,平移后的“2x -”, 用“x ”代替了“12x -”,即1122x x -+→,左移 6. B [][](5)(11)(9)(15)(13)11f f f f f f f =====.二、 1.(),1-∞- 当10,()1,22a f a a a a ≥=-><-时,这是矛盾的; 当10,(),1a f a a a a<=><-时; 2. {}|2,2x x x ≠-≠且 240x -≠3. (2)(4)y x x =-+- 设(2)(4)y a x x =+-,对称轴1x =, 当1x =时,max 99,1y a a =-==-4. (),0-∞ 10,00x x x x -≠⎧⎪<⎨->⎪⎩ 5. 54- 22155()1()244f x x x x =+-=+-≥-. 三、 1. 解:∵10,10,1x x x +≠+≠≠-,∴定义域为{}|1x x ≠-2. 解: ∵221331(),244x x x ++=++≥∴y ≥,∴值域为)+∞ 3. 解:24(1)4(1)0,30m m m m ∆=--+≥≥≤得或,222121212()2y x x x x x x =+=+-224(1)2(1)4102m m m m =--+=-+∴2()4102,(03)f m m m m m =-+≤≥或.4. 解:对称轴1x =,[]1,3是()f x 的递增区间,max ()(3)5,335f x f a b ==-+=即min ()(1)2,32,f x f a b ==--+=即∴3231,.144a b a b a b -=⎧==⎨--=-⎩得。
数轴知识练习试题及答案1.判断题(1)直线就是数轴()(2)数轴是直线()(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4)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5)数轴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2.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5,0,+3.2,-1.43.在下图中,表示数轴正确的是().4.思考题:①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②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5.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1){-5,2,-1,-3,0};(2){-4,2.5,-1.5,3.5};◆典例分析在数轴上,点A表示-1,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B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 解析:造成错解的原因是只考虑了点A右侧的情况,没考虑左侧,点B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在A点左侧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是-4,在右侧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是2.◆课下作业●拓展提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最小自然数是0B、最大的负整数是-1C、没有最小的负数D、最小的整数是02.在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3.有一只小蚂蚁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数轴上-4的点A出发向右爬行3秒到达B点,则B点表示的数是( )A、2B、-4C、6D、-64.数轴的三要素是指、、5.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北边20m处,玩具店位于书店南边100m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南走了40m,•接着又向南走了-60m,此时小明的位置在.6.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7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是.7.(1)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有理数:-2,-3,0,3,;(2)指出图所示的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的有理数.●体验中考1、(2009年贵阳)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为3个单位,且位于原点左侧,若将A向右移动4个单位,再向左移动1个单位,这时A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2、(2008年广州)所有大于-3的负整数是______________,所有小于4的非负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各版本通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练习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4.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
5.一个圆里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6.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d=2r。
半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r=d÷2。
7.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8.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9.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10.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π≈3.14.11.C圆=πd或C圆=2πr12.d=C÷π r=C÷π÷213.π≈3.14 1²π≈3.142π≈6.28 2²π≈12.563π≈9.42 3²π≈28.264π≈12.56 4²π≈50.245π≈15.7 5²π≈78.56π≈18.84 6²π≈113.047π≈21.98 7²π≈153.868π≈25.12 8²π≈200.969π≈28.26 9²π≈254.3410π≈31.4 10²π≈31414.半圆周长=圆周长×半径+直径C半圆=πr+d半圆面积=圆面积÷2 S半圆=π²÷215.把一个圆沿着半径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
四:小数乘法一、基础知识点:1、小数乘法的意义:a、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b、小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点搬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以此类推。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100倍……以此类推。
小数点右移,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小数点移动完后,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小数点左移,位数不够时,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若整数部分没有数,用“0”表示,若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应把末尾的“0”去掉。
3、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4、小数乘法的法则:a、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尾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b、小数乘法估算:先将两个因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然后再相乘。
c、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两级运算,先二后一;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d、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例如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等。
5、乘法的变化规律:①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m(m≠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n(n≠0)倍,积扩大到原来积的m×n倍。
②在乘法中,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m(m≠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n(n≠0)倍,积缩小到原来积的m×n倍。
③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n倍( n≠0)(或缩小到原来的n倍 ),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n倍(n≠0)(或扩大到原来的n倍),积不变。
6、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第二章知识表示习题参考解答2.3 练习题2.1 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有哪几种分类方法?2.2 何谓知识表示? 陈述性知识表示法与过程性知识表示法的区别是什么?2.3 在选择知识的表示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主要因素?2.4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适合于表示哪种类型的知识?它有哪些特点?2.5 请写出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表示知识的步骤。
2.6 设有下列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2)他每天下午都去玩足球。
(3)太原市的夏天既干燥又炎热。
(4)所有人都有饭吃。
(5)喜欢玩篮球的人必喜欢玩排球。
(6)要想出国留学,必须通过外语考试。
2.7 房内有一只猴子、一个箱子,天花板上挂了一串香蕉,其位置关系如图2. 11所示,猴子为了拿到香蕉,它必须把箱子推到香蕉下面,然后再爬到箱子上。
请定义必要的谓词,写出问题的初始状态(即图2.16所示的状态)、目标状态(猴子拿到了香蕉,站在箱子上,箱子位于位置b)。
图2.11 猴子摘香蕉问题2.8 对习题2.7中的猴子摘香蕉问题,利用一阶谓词逻辑表述一个行动规划,使问题从初始状态变化到目标状态。
2.9 产生式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它与谓词逻辑中的蕴含式有什么共同处及不同处?2.10 何谓产生式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11 产生式系统中,推理机的推理方式有哪几种?在产生式推理过程中,如果发生策略冲突,如何解决?2.12 设有下列八数码难题:在一个3×3的方框内放有8个编号的小方块,紧邻空位的小方块可以移入到空位上,通过平移小方块可将某一布局变换为另一布局(如图2.12所示)。
请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移动小方块的操作。
2831231684754765S0S g图2.12 习题2.12的图图2.13 习题2.13的图2.13 推销员旅行问题:设有五个相互可直达且距离已知的城市A、B、C、D、E,如图2.13所示,推销员从城市A出发,去其它四城市各旅行一次,最后再回到城市A,请找出一条最短的旅行路线。
第一部分:基础计算知识点:1.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背诵)2. 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背诵)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差+减数被除数=商×除数3. 0的运算(默写)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除,要商“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一、填空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二、口算二、口算24+0= 13-13= 0×8= 0÷9= 0+2.8=70-0= 0+504= 0÷36= 392×0= 7.8-0=8×125= 4×25= 24×5= 25×8= 125×4=三、笔算(每行的最后一个要验算)46×24= 104×35= 940×34= 13×124=2550÷25=414÷23=816÷51=640÷16=计算过关检测一、填空。
(7分)1、一个数和0相乘,得()。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
时间/秒 3 13路程/km 84 192700-169= 511+479= 4.2-0.359= 738+1.17=36×27= 108×25= 124×31= 18×930=88÷14= 119÷15 =2134÷24=396÷12=364÷70= 64÷22 = 952÷28= 3276÷84=三、解决问题(29分)1.蜗牛每天可爬行120m,21天能爬行多少米?2.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新- 课 -标 -第 -一- 网3.蜗牛每天爬120m,平均每小时爬多少米?(1天=24小时)4.一头大象的题中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体重的8倍,这头牛有多重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小数的基本知识一、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二、小数的组成: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
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三、小数的计数单位: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小数部分的最高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四、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如果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零”,再读小数点,读作“点”,最后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0,整数部分就写0,然后写小数点,小数点要写成圆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五、小数的分类一是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1)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2)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一般说来,纯小数都小于1,而带小数却都大于1。
二是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
(3)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0.23 都是有限小数。
(4)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3.1415926 ……(5)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3.1415926535897932384626……(6)无限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7)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要点】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用来表示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互相转。
3、表示非常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4、小数的读写法。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4、0.006读作〔〕,60.56读作〔〕。
15、六点零四二写作〔〕,零点零零零八五写作〔〕。
16、有一个数十位上和百分位上都是6,个位和非常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17、一个数由3个一、7个百分之一和9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18、小红在读一个小数时,没有看到小数点,结果读成了七万零四,原来的小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19、小淘气读数时把小数点的位置读错了,结果读成了三万八千点二,原来的小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20、用2、0、5、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两位小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1、用0、2、3、8这几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大于8的三位小数,要求每个数字在每个数中只能出现一次,符合条件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5、借助计数器,介绍小数局部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6、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7、理解小数的组成: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1、用来表示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
2、小数计数单位是非常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3、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局部,最低位是〔〕,〔〕最高位;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局部,最高位是〔〕,〔〕最低位。
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5、小数的计数单位,和〔〕一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6、在6.47这个数中,6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7、0.6里面有〔〕个0.1;0.23里面有〔〕个0.1和〔〕个0.01组成;0.85里面有个0.01;0.64里面有〔〕个;100个0.01是〔〕。
圆知识点总结一、圆的意义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
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 r =d÷2)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边长=直径;圆的面积=78.5%正方形的面积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宽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π>3.14二、圆的基本公式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πr = C÷π÷2=C÷2π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5.14r C半圆= πd÷2+d=2.57d15、常用的3.14的倍数:3.14×2=6.28 3.14×3=9.42 3.14×4=12.56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16、圆的面积公式:S=πr2。
第二章知识表示方法2-1 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和语义网络法的要点是什么?它们有何本质上的联系及异同点?2-2 设有3 个传教士和3 个野人来到河边,打算乘一只船从右岸渡到左岸去。
该船的负载能力为两人。
在任何时候,如果野人人数超过传教士人数,那么野人就会把传教士吃掉。
他们怎样才能用这条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用S i(nc, nY)表示第i次渡河后,河对岸的状态,nC表示传教士的数目,nY表示野人的数目,由于总人数的确定的,河对岸的状态确定了,河这边的状态也即确定了。
考虑到题目的限制条件,要同时保证,河两岸的传教士数目不少于野人数目,故在整个渡河的过程中,允许出现的状态为以下 3 种情况:1. nC=02. nC=33. nC=nY>=0 ( 当nC 不等于0 或3)用d i(dC, dY)表示渡河过程中,对岸状态的变化,dC表示,第i次渡河后,对岸传教士数目的变化,dY 表示,第i 次渡河后,对岸野人数目的变化。
当i 为偶数时,dC,dY 同时为非负数,表示船驶向对岸,i 为奇数时,dC, dY 同时为非正数,表示船驶回岸边。
初始状态为S0(0, 0),目标状态为S0(3, 3),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可寻找渡河方案。
在此,用图求法该问题,令横坐标为nY,纵坐标为nC,可行状态为空心点表示,每次可以在格子上,沿对角线移动一格,也可以沿坐标轴方向移动1格,或沿坐标轴方向移动 2 格。
第奇数次数状态转移, 沿右方, 上方, 或右上方移动, 第偶数次数状态转移, 沿左方, 下方, 或左下方移动。
从(0,0)开始,依次沿箭头方向改变状态,经过11步之后,即可以到达目标状态 (3,3),相应 的渡河方案为:d1(1,1)-- d2(-1,0)--d3(0,2)-- d4(0,-1)-- d5(2,0)-- d6(-1,-1)-- d7(2,0)-- d8(0,-1)-- d9(0,2)-- d10(-1,0)-- d11(1,1) 2-3利用图2.3,用状态空间法规划一个最短的旅行路程:此旅程从城市A 开始,访问其 他城市不多于一次,并返回 A 。
第一章集合§1.1集合基础知识点:⒈集合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5.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 2},而不是{1, 1, 2}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⑶非负奇数;⑷方程x2+1=0的解;⑸徐州艺校校2011级新生;⑹血压很高的人;⑺著名的数学家;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6.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1)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2)A={2,4,8,16},则4∈A,8∈A,32∉A.典型例题例1.用“∈”或“∉”符号填空:⑴8 N ; ⑵0 N ; ⑶-3 Z ; ;⑸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A 。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一讲正数、负、0【引入】欧洲人的盲目: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刘徽的先见与德∙摩根的固执:1、1831年英国数学家德∙摩根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2、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
(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ºC,10ºC,零下10ºC,零下30ºC。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3、最早的负教定义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在负数概念的建立上贡献最大.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就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讲解】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
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2.正数和负数: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
小学代数知识练习题一、填空题。
1. 学校买来a个足球,每个b元;又买来9个篮球,每个45元。
ab表示;ab+9×45表示。
2. 一本故事书有a页,小华每天看8页,看了b天,还剩页未看。
. 如果a=3b,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 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需要7根小棒,摆3个需要10根小棒,摆n个正方形需要根小棒。
5. 小红比小刚多a元,那么小红给小刚元,两人的钱数相等。
6. m千克油菜子可以榨出n千克菜子油,每榨出1千克菜子油需要千克油菜子,1千克油菜子可以榨出千克菜子油。
. 列式表示下面各数。
⑴比80大x的数是;⑵一件衬衣a元,一件毛衣的价格比它的3倍少b元,毛衣的价格是元;⑶b的4倍与c 的和是。
8. M与N是两种相关联的量,a、b、c、d是它们其中的两组相对应的值。
如下表:⑴如果a:c=b:d⑵如果a×c=b×d,那么M、N成比例。
9. 若a:b=2:3,b:c=1:2,且a+b+c=66,则a=,b=。
10.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比a的2倍多8的数”是。
当a=1.2时,这个式子的值是。
11. 如果y=8x,那么x和y成比例,比值是。
12..5:1.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13.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和丹顶鹤数量的比是4:1。
已知丹顶鹤和天鹅共105只,天鹅有只。
14. 五年级向希望工程捐款x元,比四年级多45元,四年级和五年级共捐款多少元?列式为。
15. 一堆化肥共6吨,按1:3:4分给甲、乙、丙三个村,甲村分得这堆化肥的,乙村分得吨。
16. 在地图上,如果用1厘米代表60千米的话,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7. 上虞市南北长约60千米,在比1250000的地图上长度约是厘米。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上虞市东西长18厘米,东西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18.50千克:0.5吨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19. 14:=30=0。
7=7÷= %。
物态变化知识点第一节:温度一.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二.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三.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最小单位: 0.1℃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四.温度使用应注意: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选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2看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4 壁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读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
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B.18.1℃C.19℃D.20℃2.图2-1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4.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C和0o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C 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5.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6.夏季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5C B.10C C.20C D.40C7.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8.常用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液体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不宜用它直接测量固体物块或颗粒的温度,而宜于用测液体、气体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