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识别标志
- 格式:pdf
- 大小:289.91 KB
- 文档页数:7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
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
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
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 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
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 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 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 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 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
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 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 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
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
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
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
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
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
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断层是地壳中存在的岩石层面或岩石体之间的裂隙,通常与地震活动相关。
在野外勘察中,为了判别断层的存在和性质,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标志:
1. 地形标志:断层通常在地表上形成一系列的地形特征,如断崖、地裂、悬崖等。
这些标志可以帮助判断断层的位置和方向。
2. 岩石标志:断层两侧的岩石通常有不同的性质和结构。
例如,一侧的岩石可能被挤压或拉伸,形成瘤状或伸展结构,而另一侧则可能出现断块或断裂带。
3. 地球物理标志:断层会影响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
地震波传播速度、重力场、磁场和电性等都可以用来检测可能的断层。
4. 地质标志:断层的存在会改变岩石层面的相对位置和性质,如变形和变质。
通过观察岩石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变质程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性质。
以上是断层的一些野外判别标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1 -。
【煤矿地质学及贸易术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片理:指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层理: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一般为固体。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先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瓦斯——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一般以甲烷为主,其次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储量——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粘稠的、以硅酸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质,可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组分和金属硫化物物质。
陷落柱——是由于煤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而形成空洞,从而引起上覆岩层失稳,向溶蚀空间冒落、塌陷,形成的筒状或似锥状柱体,内部充填塌陷形成的角砾状岩石碎块,俗称无炭柱。
构造运动——造成地壳岩层位移、变形的内力地质作用。
1.摩氏硬度计:十种矿物作为相对硬度的是个级别,从1级到10级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2.解理与端口:解理: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端口:外力打击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端面的性质。
3,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运动、渗透起阻隔作用的岩层。
4,组合带:指所含化石的内容在整体上构成与相邻地层不同的自然组合的地层体。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的研究摘要:目前,在石油地质领域,对正逆断层的研究较为广泛,而对走滑断层的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走滑断层显著的三个标志,并分别从规范盆地的沉积体系、形成聚油气圈闭、方便油气运移以及优化储层的储集物性等方面,指出走滑断层在石油地质中的重要意义,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此来保证油田开发的高效性。
关键词:走滑断层;识别标志;石油地质前言按照断层规模的不同,可以把走滑断层划分为5大类,分别为显微级、圈闭级、盆地级、区带级和版块级。
我国把地质断层分为平移断层、逆断层、正断层三种,后两种断层在断层运动时,指挥进行上升盘运动或下降盘运动,不会出现扭动现象,走滑断层是平移断层的一种,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发生滑动和扭动,断层的内部常常积聚着大量的油气资源。
所以,熟练掌握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能够更好地开展油田勘探工作。
一、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在应力的作用下,走滑断层呈现出断面陡直,直插基底、剖面呈花状、断层形态多样等特点,可以将其作为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
(一)断面陡直,直插基底我们都知道,坡坪式断层和倾向断层的形状基本一致,总体呈现出上陡下缓的特点,走滑断层的结构与上述两种形式的断层结构刚好相反,走滑断层的断面上部较为平缓,而底部常常竖直存在,工作人员如果看见这种断面陡直、上缓下陡的断层,则可将其断定为走滑断层。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走滑断层不具有上述特点,如:继承性断层和调节断层这两种形式的走滑断层,其中,调节层的结构简单,直上直下,继承性断层的断层不会深入基底,与倾向性断层的断面结构类似,比较平缓。
(二)剖面呈花状剖面的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的显著标志之一,在走滑断层中,不论是主干断层还是分派断层,它们的剖面结构与花的形状相似。
通常情况下,主干断层的倾角较大,逐渐向上延伸,派生断层向主干断层靠拢时,由于二者之间皱褶的宽度相差较大,从整体上看,主干断层就好比花蕊,而派生断层则属于花瓣。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系的解释论文提要大家都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组成地壳的岩层不断发生变形和变位,使这些岩层的原始产状改变,形成一定的地质形态,岩层变动后形成各式各样的几何形体。
岩层受力后发生断裂,两盘岩层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时,这种构造成为断层。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等。
断层的主要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断层的组合形式。
地壳受力是比较复杂的,再加上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因此断层不是想象中那么的规则,我们要根据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解释。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的形成和油气的运移以及其重要控制作用。
因此,对断层的解释是地震解释的重要内容。
一下就对各种断层的形成机理和各种断层的特征与识别作出阐述。
希望读者通过此文能对断层有个更生的了解。
正文一、张性断裂系在断层复杂地区,经常遇到断层切割问题。
采用地震剖面分析断层切割问题时,因从地质角度出发,根据本区各组断层发育的历史,结合地震剖面特征,按照各断层特点及其规模大小,确定出各组断层间的相互顺序及主次关系是解释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主要断裂和次要断裂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剖面上合理的解释断层间的相互切割问题。
比如,根据一般地质规律,只断深层不断浅层的,是较老断层;深浅层都断,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是长期发育的断层。
图一 Y字形断裂系剖面特征在张性为主的各类盆地中,地震剖面上常见的断层相互切割关系,大体上有“Y”字形,“X”形、“人”字形、包心菜形和阶梯状断裂系等各种样式;其中,“Y”字形断裂系中,向深层延伸较长断层一般是长期发育且规模较大的主断层,而延伸较短的是伴生断层(图一)。
阶梯状断裂系有反向阶梯状断裂系和正向阶梯状断裂系,前者断层倾向于地层倾向相反;后者断层倾向于地层走向一致这类断裂系多发育在盆地缓坡,一般规模较小,不断入盆地基地(图二)。
这类断裂的形成主要与盆地沉降过程中缓坡翘倾产生的滑落或隆张等作用有关。
怎样判识断层我们是煤田地质工作者,经常在野外与岩石地层打交道,其实这些岩石地层是存在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惯称为地壳。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作旋转运动,宇宙星际之间相互引力也存在,因此地壳也在不停的运动,当地壳内在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条件改变后岩石圈的岩石岩层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弹性、塑性蠕变等现象,在长期的地应力作用下,当超过岩石岩层的弹性力度时,岩石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形变发生位移,导致断层的形成。
一、断层的一般特性断层是一个断裂面,相对的两盘(上盘、下盘)曾沿该面相互地移动过。
断层走向是断层面上水平线的方向就是断层走向。
断层倾向是垂直断层走向线的方向即断层倾向。
断层倾角是水平面与断层面的交角,但必须在垂直走向的直立面上量得。
上盘——指断层面上边的岩块;下盘——指断层面下边的岩块。
很明显如果断层面直立,是无法分清上、下盘的。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作断层迹线亦称断层线或断层露头线。
有的断裂面相当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或它由数条或多条断层交织在一起,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的杂乱的一个带,可统称断裂带。
断层有大有小,大者可延绵数十、数百公里,甚者上千公里,小的仅数米、数十米长。
二、识别断层的标志如果断层出露在悬崖上或因人为的剥露,是能容易观察断层的。
但工作区地表浮土的掩埋,农作物、植被的覆盖及人类活动(修筑大坝水库、市镇建筑物)的结果,往往使断层证据不连续不完善,但只要发生过断裂位移,仍可通过一些标志去判识断层的。
1、构造迹线、地层界线不连续或突然错位;2、出现地层重复或缺失;3、发现断层面或断层带的一些特征,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擦痕、阶步、节理等;4、沉积岩相及地层产状突然改变;5、地形地貌的改变:如出现水系突然转折、错脊、三角面、断层崖、断层壁、断层沟、断层泉等。
6、硅化作用、矿化作用:深大断裂带是地壳碎弱的地方,地球地幔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极易沿断裂带喷发和溢出使围岩变质硅化和矿化。
三、断层的分类1、按断层的错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a.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b.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c.旋转断层:顺断层走向由正变逆或由逆变正;d.平移断层:平面上两盘平移、有一定距离,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很小;e.张开断层:平面上两盘分开,不连在一起;f.波动断层:两盘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或时张时合反复变化。
1、非纵测线上辨别断层比较明显,往往能看到波的走时跳跃。
在断层附近能看到能量的明显衰减。
有的断层记录上看不到波的跳跃,但和纵测线一样,也能产生回转现象。
在断层附近由于岩石吸收系数增大,不管设计何种观测系统,断层点附近的能量都会减弱或消失。
地震同相轴错断,间断,扭曲等,都可能是断层特征。
2、岩层破碎带判识准则为:深度偏移图像中正负反射波组较明显且杂乱,正负反射波能量相当或正反射能量略强;纵波波速下降,在岩性图中,各曲线都呈较明显、密集的起伏变化;二维、三维图像中反射面较多,较集中,且相互重叠。
3、含水岩体、水体及夹泥带判识准则为:深度偏移图中P波反射较S波弱,且S 波负反射能量较正反射强;速度图中P波处于高速区,S波处于低速区;反射层提取图中S波出现较明显的负反射面;岩性图中S波曲线明显下降,纵横波波速比V/s 和泊松比显著增大,岩体密度p和动态杨氏模量E等明显下降。
4、断层破碎带地震波反射特性:纵波遇断层破碎带反射较强,若岩层富水横波反射也较强,深度偏移多以强烈的负反射开始,以强烈的正反射结束,反射带内正负反射层多而杂乱,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窄、延伸性差。
断层破碎带内岩体纵横波速总体下降,但高低变化频繁。
5、泥夹石充填型溶洞地震波反射特性:纵横波在泥夹石充填型溶洞内的传播和反射特性与断层破碎带内基本一致,但泥夹石充填型溶洞深度偏移图反射带内正负反射层数量视充填物内块石粒径和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块石粒径和含量大则正负反射层较多而杂乱,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窄、延伸性差;块石粒径和含量小则正负反射层少,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宽、延伸性好。
泥夹石充填型溶洞内纵横波速总体下降,高低变化频率随充填物内块石粒径变大而降低,随充填物内块石含量变大而升高。
6、软弱夹泥充填型溶洞地震波反射特性:纵波遇软弱夹泥充填型溶洞反射很强,若岩层富水横波反射也较强,深度偏移以强烈的负反射开始,以强烈的正反射结束,反射带内正负反射层少、正负相间、以负反射为主,单个反射条带宽、延伸性好。
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由于产生于独特的应力背景之下,走滑断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几何学特点,这也是判识其是不是存在的重要标志。
一、断层断面陡直,直插基底偏向断层的断面产状大体都呈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相对较复杂的坡坪式断层的整体趋势也是如此。
而走滑断层的情形与此相反,其断面大多表现为上缓下陡,到深部近于直立,深深插入沉积基底。
这是走滑断层在剖面上的最典型特点之一,见到如此的剖面特点,大体就能够够认定为走滑断层。
但并非所有的走滑断层都具有这一特点,已知的两个特例别离是调剂断层和继承性走滑断层。
调剂断层的断面铲状一样较简单,多呈直立状,但调剂断层是主构造变形的“副产品”,它的切割深度受控于主变形的主滑脱面的深度,可不能深切到沉积基底。
另外一种情形是走滑作用在初期偏向断层的基础上发生,它继承了偏向断层的断面,因此在断层展布的绝大部份,其剖面特点与偏向断层十分相似。
固然,它会在其他方面产生一些与走滑有关的构造现象。
二、剖面上可能发育花状构造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产生的最典型的变形构造样式,在横切走滑带的剖面上由一条骨干断层(走滑断层)和假设干派生断层一起组成一个类似“花”的结构。
骨干断层一样倾角较陡,在深部近于垂直,向上有必然的倾斜。
派生断层自浅向深聚集,别离相交于骨干断层,每一条派生断层确实是一片“花瓣”。
由走滑作用产生的褶皱带的宽度通常较与偏向断裂伴生的褶皱带窄,且褶皱形态较为对称。
组成花状构造的最外侧的两个“花瓣”(派生断层)大体限定了褶皱变形的范围,在“花”的内部,地层产状发生强烈而复杂的转变;而在“花”的双侧,地层产状通常可不能或很少受到走滑作用的阻碍。
物理实验说明,基底走滑断层对盖层变形的阻碍范围(宽度)取决于断层活动时期、盖层厚度和能干性、扭动性质(张扭仍是压扭)、断层走向与应力方向的角度大小等因素。
持续走滑在不同时期对变形的阻碍有较大不同,深部断裂走滑活动初期对双侧变形的阻碍更大,随着走滑活动的继续,盖层接踵破裂、并进而连通后,走滑活动对变形的阻碍迅速减弱;盖层厚度和能干性对基底断裂走滑活动致使盖层变形的响应也有较大不同,较薄、较能干岩层组成的盖层在深部断裂走滑活动时的变形宽度相对较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斜向挤压走滑(压扭)比斜向引张走滑(张扭)对双侧变形的阻碍更大;一样是斜向挤压,斜压角度愈大,走滑隆起带的宽度愈大。
断层识别标志一、地貌及水文标志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这些由断层引起的地貌现象是识别断层的直接标志。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由于正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特别是在差异性升降变动中,上升盘的断层面在地貌上常形成陡立的峭壁,称之为断层崖。
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被改造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这种三角形陡崖即为断层三角面图5-23。
图5-23 河南偃师五佛山断层形成的断层三角面〔据马杏垣等,1980〕2.山脊错断和水系改向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所致。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一条较大的断层。
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遇断层急剧转向,甚至河谷错断。
3.串珠状湖泊和洼地与带状分布的泉水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断陷常形成串珠状的湖泊和洼地,如云南沿小江断裂带形成一系列呈南北向串珠状展布的湖泊和盆地。
泉水呈带状分布亦为断层存在的标志,沿现代活动断层还会分布一系列温泉。
二、构造标志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现象是断层存在的重要依据。
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地层、矿层、岩脉、岩体、不整合面、片理或相带、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在平面或剖面上褶皱的轴迹等突然中断或被错开,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图5-5、5-6。
2.构造强化带构造强化现象包括岩层产状急剧变化、节理化带、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急剧增加以及岩石挤压破碎、构造透镜体和各种擦痕等图5-24。
图5-24 西藏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内透镜化和片理化岩石据宋鸿林摄,范崇彦素描,19781—石英绿泥石片岩,2—绿泥石片岩,3—透镜体化石英脉三、地层标志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一层或局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即当断层走向和岩层走向一致,且经剥蚀夷平作用使两盘地层处于同一水平地面上时,会使原来顺序排列的地层局部或全部重复如图5-25〔a、c、e所示,在另一些情况下那么会造成一层或数层地层缺失如图5-25〔b、d、f 所示。
构造地质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现状构造等。
2、断层:破裂面两侧岩石具有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3、褶皱:岩层发生弯曲而形成的构造现象。
4、应力: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或固有内里的该变量。
5、节理:破裂面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的构造。
6、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地质体,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形成的一种构造。
7、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8、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其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
9、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
10、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1、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12、递进变形:是指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的变形方式。
13、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14、褶皱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
15、平行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褶皱层真厚度不变。
16、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或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17、同沉积断层:边下降边沉积的断层。
18、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19、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20、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是指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皮里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的构造作用。
21、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22、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
23、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