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 可以产生情绪和情感。
• (二)情绪的构成 • 心理学学家弗里伊达(Friyida,1999) • 1.感染,对欢乐或痛苦的体验。 • 2.评价,对客体进行积极或消极的价值认定。 • 3.行为准备,对环境做出相应反应的预备。 • 4.自动唤醒,相当于对行为的激励。 • 5.认知性行为发生改变。
•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衡量指标:体验到快乐 情绪、较低水平的消极体验和较高水平的 生活满意度。
“曾经沧海难为水”现象。
• 主观幸福感的产生主要与一个人体验到的积极情 绪和消极情绪的频度有关,特别是经常的积极情 绪体验(与强度无关)既是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必 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积极情绪体验的强度本 身并不直接导致主观幸福感的产生。研究还发现, 伴随着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之后,人们在心理上 会产生一种失落感,甚至是痛苦感,并且这种强 烈的积极情绪体验会造成个体对随后的事件或情 形进行扭曲的理解或解释,这反而会减少个体已 有的主观幸福感(Diener,Sandvik & william,1991)。
• 三、主观幸福感
• (一) 主观幸福感定义
• 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主体根据自己 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 种积极体验。
• 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 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 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 些方面的主观认同。
• (二)主观幸福感特点
验。
• (三)根据情感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分类 • 1.道德感
• 2.理智感
• 3.美感
四、 情绪情感的作用
• (一)积极情绪体验 • 1. 积极情绪体验的理解 • 对积极情绪体验的理解有两种: • 一种观点认为,积极情绪体验就是一种具有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