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接口标准图文对照版
- 格式:pdf
- 大小:371.10 KB
- 文档页数:6
常见天线以及调整方法及规范1、板状天线调整方式板状天线就是定向天线,板状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天线的一种,主要用于室外信号覆盖。
无论是GSM还是CDM A LTE,板状天线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类极为重要的基站天线。
这种天线的优点是:增益高、扇形区方向图好、后瓣小、垂直面方向图俯角控制方便、密封性能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
1.1天线方位角调整使用扳手等工具对锯齿夹码处的螺丝进行松动(上图中红圈位置),然后将天线以安装抱杆为中心转动调节,达到期望方位角后再次将螺丝拧紧固定好。
板状天线方位角调整范围比较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1.2下倾角的调节1.2.1机械下倾角的调节使用扳手等工具对连接臂处的螺丝进行松动(图片中红圈位置),然后对天线的机械角度进行调节,达到期望角度后将螺丝拧紧固定好。
电子下倾的调整1.2.2 电子倾角的调节板状天线电调有两种,一种是旋转调节,一种是插拔调节上图为旋钮式调节电调。
旋转旋钮(图中蓝色部分),电调滑标会移动,红色指针(图中箭头指示的地方)到达某一刻度电调即为多少度。
上图为插拔式调节电调。
在调节电子下倾的时候直接通过插拔电调滑标(图中红圈标示部分)即可对其进行调节,滑标漏出的刻度即为当前电子下倾值。
电子下倾的可调范围一般在天线标签上都有标示,如下图:ODV3-065R18K-G\ 电调天线171O-2170MHz 产^>^8^710003-001V4-0000 规恪代码 B 宙下喻角070应—俪|]|删卿I执豐c囂:詈CA1430053775 2U斗2、美化天线的调节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基站天线与周边环境的冲突越来越大,很难融入周边的环境,因此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美好环境。
另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市民因为对移动通信基站的不了解而对基站进入其周边大楼具有一种盲目的排斥心理。
这些都极大地加大了移动通信运营商基站物业协调、工程实施和基站维护等工作的难度。
天线美化工程作为一种手段,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有关各方的广泛关注。
LTE中的小区专用下行参考信号(2010-07-10 19:37:39)LTE中,有三种类型的下行参考信号:(1)小区专用的参考信号。
(2)MBSFN参考信号。
(3)UE专用的参考信号。
每一个下行天线端口上都传输一个参考信号。
天线端口是指用于传输的逻辑端口,它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际的物理天线。
天线端口的定义是从接收机的角度来定义的,即如果接收机需要区分资源在空间上的差别,就需要定义多个天线端口。
对于UE来说,其接收到的某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就定义了相应的天线端口。
尽管此参考信号可能是由多个物理天线传输的信号复合而成。
在LTE中,天线端口0-3对应小区专用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4对应MBSFN参考信号,天线端口5对应UE专用的参考信号。
小区专用的下行参考信号有以下目的:(1)下行信道质量测量。
(2)下行信道估计,用于UE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
下行参考信号在每一个非MBSFN的子帧上传输,LTE()中支持至多4个小区专用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0和1的参考信号位于每个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和倒数第3个OFDM符号。
天线端口2和3的参考信号位于每个Slot的第2个OFDM符号上。
在频域上,对于每个天线端口而言,每6个子载波插入一个参考信号,天线端口0和1(天线端口2和3)在频域上互相交错,正常CP情况下,1,2和4个天线端口的RS分布如下图所示。
一个时隙中的某一资源粒子,如果被某一天线端口上用来传输参考信号,那么其他的天线端口上必须将此资源粒子设置为0,以降低干扰。
在频域上,参考信号的密度是在信道估计性能和参考信号开销之间求取平衡的结果,参考过疏则信道估计性能(频域的插值)无法接受;参考信号过密则会造成RS开销过大。
参考信号的时域密度也是根据相同的原理确定的,既需要在典型的运动速度下获得满意的信道估计性能,RS的开销又不是很大。
从上图还可以看到,参考信号2和3的密度是参考信号0和1的一半,这样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减少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常见天线接头介绍自从开始成为HAM,在倒腾车载苗子、手台外接天线、考虑装棒子这些问题中,常常遇到接口和馈线的选型方面的问题,特意整理了下网上淘来的这方面的介绍,供各位友台分享,希望有点帮助接头介绍接头型号说明现在我们将接头分有公头和母头公头即是“口母头即是“巧那么型号要如何组合呢,首先我们把常用的型号种类列出来:1、S L16接口;最早用于各种工程和早期的对讲机车载台中,该接口工艺简单,常用于普通的连线,优点是:结实耐用通。
2、L16接口;由SL16演变而来,该接口的防水防泄漏功能较好,现用于高端的机器中。
3、B NC接口;BNC接口又名为Q9,此接口拆装简易,现今用于监控、检测仪上等一些经常需要随时更换的设备上面。
4、TNC接口;由xx260、建伍378等年代的机器演变而来,现新出的机器已经不用了。
5、M OTO接口;是MOTOROLA公司为车载式电台设备研制的,曾流行过一个阶段,后多改为BNC接口,现仅存较老款的机器上才使用。
6、SMA接口;现阶段手持对讲机最常见的接口,已经很普遍下载(131.73 KB)2011-6-15 16:17下载(92.44 KB)2011-6-15 16:17★ ★ ★馈线常识★★★馈线参数下载(8.42 KB)2011-4-2 11:03业余操作一般限于小功率(小于100W)和低高频电压(小于1KV)。
通常不用考虑馈线的容量。
当使用功率超过100W的短波电台,则应选用较粗的馈线(例如一7),以避免发热。
常见的同轴线有50欧、75欧、100欧三种标称阻抗。
业余通讯常用50 欧,虽然它的效率不是最高的。
在选定了馈线阻抗(50欧)以后,最关键的是选择馈线的粗细,例如50-3、50-5、50-7 等等。
通常根据期望的馈线衰耗和线路造价综合考虑。
具体的作法是这样的:1、首先估测需要的馈线长度,并结合所用频率、所处位置、天线用途(用于普通电台还是中继台)等,确定天馈系统的总增益。
4g天线标准4G天线是用于接收和发射4G信号的装置,其标准主要参考了以下方面内容:1.带宽要求:4G天线应能满足4G网络的通信带宽需求。
4G网络的通信带宽要求较高,通常在几百MHz到几个GHz之间。
因此,4G天线需要具备宽频带特性,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2.频率范围:4G天线应能工作在4G频段,主要涵盖了LTE和WiMAX技术所使用的频率范围。
根据不同的频段,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频段设计和选择4G天线。
3.辐射性能:4G天线在接收和发射信号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辐射性能,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辐射性能包括天线的增益、辐射图案、辐射效率等指标。
提高4G天线的辐射性能可以提高无线传输的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
4.天线结构:4G天线的结构可以分为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两种形式。
内置天线通常集成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中,外置天线则安装在建筑物、车辆等物体表面,用于增强信号接收和发送的能力。
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天线结构可以提高4G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5.天线连接器:4G天线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通常使用天线连接器,如SMA、MCX、MMCX等。
天线连接器的选择应符合4G设备的接口标准,并具备良好的电气特性和机械强度,以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6.防护等级:4G天线通常工作在室外环境中,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护能力,以抵御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
防护等级一般采用IP(Ingress Protection)标准进行评估,包括防尘、防水、耐腐蚀等指标。
7.天线安装方式:4G天线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如挂墙安装、抱杆安装、固定螺丝安装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可以确保天线的稳定性和方便性。
总之,4G天线的标准主要参考带宽要求、频率范围、辐射性能、天线结构、天线连接器、防护等级和安装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标准的要求和设计原则,可以确保4G天线具备良好的信号接收和发射能力,提供高质量的4G通信服务。
1.DVI接口基础知识DVI全称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的数字显示工作组 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推出的接口标准,其外观是一个24针的接插件。
显示设备采用DVI接口具有主要有以下两大优点:一、速度快: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
二、画面清晰:计算机内部传输的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使用VGA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的话就需要先把信号通过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到液晶内部还需要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再一次转变成数字信号才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图像来。
在上述的D/A、A/D转换和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号的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DVI接口无需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区分不同DVI标准DVI接口有多种规格,分为DVI-A、DVI-D和DVI-I,它是以Silicon Image 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
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
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送给数字显示设备。
常见天线接头介绍自从开始成为HAM,在倒腾车载苗子、手台外接天线、考虑装棒子这些问题中,常常遇到接口和馈线的选型方面的问题,特意整理了下网上淘来的这方面的介绍,供各位友台分享,希望有点帮助接头介绍接头型号说明现在我们将接头分有公头和母头公头即是“J”口母头即是“K”口那么型号要如何组合呢,首先我们把常用的型号种类列出来:1、SL16接口;最早用于各种工程和早期的对讲机车载台中,该接口工艺简单,常用于普通的连线,优点是:结实耐用通。
2、L16接口;由SL16演变而来,该接口的防水防泄漏功能较好,现用于高端的机器中。
3、BNC接口;BNC接口又名为Q9,此接口拆装简易,现今用于监控、检测仪上等一些经常需要随时更换的设备上面。
4、TNC接口;由马兰士260、建伍378等年代的机器演变而来,现新出的机器已经不用了。
5、MOTO接口;是MOTOROLA公司为车载式电台设备研制的,曾流行过一个阶段,后多改为BNC接口,现仅存较老款的机器上才使用。
6、SMA接口;现阶段手持对讲机最常见的接口,已经很普遍。
图片:馈线的选择业余操作一般限于小功率(小于100W)和低高频电压(小于1KV)。
通常不用考虑馈线的容量。
当使用功率超过100W的短波电台,则应选用较粗的馈线(例如-7),以避免发热。
常见的同轴线有50欧、75欧、100欧三种标称阻抗。
业余通讯常用50欧,虽然它的效率不是最高的。
在选定了馈线阻抗(50欧)以后,最关键的是选择馈线的粗细,例如50-3、50-5、50-7等等。
通常根据期望的馈线衰耗和线路造价综合考虑。
具体的作法是这样的:1、首先估测需要的馈线长度,并结合所用频率、所处位置、天线用途(用于普通电台还是中继台)等,确定天馈系统的总增益。
然后根据天线增益确定能够容忍的最大馈线衰耗。
天馈系统的总增益推荐为:144MHz中继站:4dB;144MHz 基地台:3dB;430MHz中继站5dB;430MHz基地台3dB。
天线方向图、增益、波瓣宽度是表征天线性能的主要参数,天线的输入阻抗是天线馈电端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比值。
天线与馈线的连接,最佳情形是天线输入阻抗是纯电阻且等于馈线的特性阻抗,这时馈线终端没有功率反射,馈线上没有驻波,天线的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平缓。
天线的匹配工作就是消除天线输入阻抗中的电抗分量,使电阻分量尽可能地接近馈线的特性阻抗。
匹配的优劣一般用四个参数来衡量即反射系数,行波系数,驻波比和回波损耗,四个参数之间有固定的数值关系,使用那一个纯出于习惯。
在我们日常维护中,用的较多的是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一般移动通信天线的输入阻抗为50Ω。
驻波比:它是行波系数的倒数,其值在1到无穷大之间。
驻波比为1,表示完全匹配;驻波比为无穷大表示全反射,完全失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驻波比小于1.5,但实际应用中VSWR应小于1.2。
过大的驻波比会减小基站的覆盖并造成系统内干扰加大,影响基站的服务性能。
回波损耗:它是反射系数绝对值的倒数,以分贝值表示。
回波损耗的值在0dB的到无穷大之间,回波损耗越小表示匹配越差,回波损耗越大表示匹配越好。
0表示全反射,无穷大表示完全匹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回波损耗大于14dB。
1.2 天线的极化方式所谓天线的极化,就是指天线辐射时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
当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时,此电波就称为垂直极化波;当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地面时,此电波就称为水平极化波。
由于电波的特性,决定了水平极化传播的信号在贴近地面时会在大地表面产生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因受大地阻抗影响产生热能而使电场信号迅速衰减,而垂直极化方式则不易产生极化电流,从而避免了能量的大幅衰减,保证了信号的有效传播。
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均采用垂直极化的传播方式。
另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最近又出现了一种双极化天线。
就其设计思路而言,一般分为垂直与水平极化和±45°极化两种方式,性能上一般后者优于前者,因此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45°极化方式。
天线知识图解(Antenna)天线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话题,很难用一篇文章来描述天线的每个方面,但我会尝试给出一些天线的各个方面的大图片,主要用于蜂窝应用。
天线是什么?如何表现天线的性能?辐射模型天线增益总辐射功率TRP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 (TIS)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EIRP)S11什么是天线?众所周知,天线是一种将电能(电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传送到太空的装置。
外面有各种类型的天线,下面是一些例子。
这些只是一些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类型。
看看有多少你熟悉的。
现在在大多数移动通信设备中,天线都被嵌入到一个很小的空间里。
在一个相对久远的移动电话,你可能已经看到了天线显示在左侧的图片(鞭天线)。
在大多数的移动设备,你看到这些天,天线是嵌入的情况下,或正确的印刷电路板如下所示。
随着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在一个设备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技术(例如,带有各种频段/ 无线接入技术的蜂窝技术,蓝牙,无线网络等) ,设计多个天线并将其放入一个小空间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何表现天线的性能?有两个主要的标准来评估天线的性能,如下(a)应该把电能转换成电磁能,尽可能减少损失;(b)希望辐射在我需要的方向上。
有几个指标可以代表天线的性能如下辐射模型;总辐射功率;总的各向同性灵敏度。
辐射模型了解/ 评估天线性能的第一步是检查天线的辐射模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电能都是通过预先设定好的路径流动的,这种路径通常建立在铜线或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痕迹上,但是一旦电能转化为电磁波,它几乎就会向四面八方传播。
根据我们设计天线的思路,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向是不同的。
天线在某些方向上传输很强的能量,在某些方向上传输少量的能量,在某些方向上传输中等范围的能量等,这种能量传输方式被称为“辐射方向图”。
(更实际的辐射型态例子,请参阅/educational/gain/gain.html )以下只是一些可能的辐射型态例子。
史上最全的主板接口详解全认清你就是装机大师!主板接口你都认识吗?笔者认为在要想学会攒机,首先要了解主板,主板可以说是承载机箱内所有硬件的核心,了解了他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所有硬件之间的关系。
其中原理部分今天笔者不跟你们讲,讲了你们也听不懂(其实是笔者也不懂),咱们先看接口。
既然是主机中的核心载体,肯定是要与其他硬件连接的,了解每个接口的用途之后,想要装机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本篇教程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背部接口的部分,这里的接口平时与日常使用息息相关,几乎每个用户都会用到,算是比较基础的接口了,不管是对装机是否有兴趣的都应该了解,不会修总要先会用。
然后就是进阶篇的内部接口部分,主板内部的接口功能十分丰富,一般来说大个头的接口更加容易识别也容易记住,就将大号接口当作中级难度吧,各种奇奇怪怪的小接口则归类到较高难度中,相信经过讲解之后,各位都将进化为DIY高级玩家。
华硕ROG RAMPAGE V EDITION 10主板本期内容我们以华硕推出的规格非常豪华的ROG十周年纪念主板为例,因为其接口非常丰富,几乎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接口都涵盖到了,感觉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主板接口的知识,所以今天我们就以它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主板产品的接口,常用的与不常用的都有,欢迎各位在评论中继续补充,如果需求够多,出个续集也说不定。
第一阶段,背部接口,非常简单,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有所了解,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网络接口PS/2键鼠接口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输入设备接口了,特点就是彩色的,单一支持键盘或者鼠标的话会呈现单色,像下图这种双色并且伴有键鼠logo 的就是两用的了。
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个接口不支持热插拔,开机状态下插拔很容易损坏硬件。
优点是对键鼠支持比较好(玄学),更方便键盘全键无冲。
PS/2键鼠接口USB接口USB接口中文名为“通用串行总线”,最常见的设备就是USB键鼠以及U盘等,大家也都见得多了。
这个接口目前有多种规格,需要大家了解,当前的100系列主板上有好多都配备了三个版本的USB接口,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黑色一般为2.0,蓝色为3.0,红色为3.1。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W L A N 设备网管接口测试规范 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o f C M C C W L A N E q u i p m e n t s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发布╳╳╳╳-╳╳-╳╳实施 QB-╳╳-╳╳╳-╳╳╳╳目录前言 (X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 评判标准 (55 网管接口协议功能一致性测试 (55.1 SNMP v2c接口功能测试 (55.1.1 SNMP v2c接口传输协议测试 (55.1.2 SNMP v2c接口原语测试 (55.1.2.1原语Get响应测试 (55.1.2.2原语GetNext测试 (55.1.2.3原语GetBulk测试 (65.1.2.4原语Set测试 (65.1.2.5原语Trap测试 (65.1.3 SNMP v2c配置测试 (65.2 SNMP v3接口功能测试 (65.2.1 NoAuthNoPriv安全级别的测试 (6 5.2.2 authNoPriv安全级别的测试 (7 5.2.3 authPriv安全级别的测试 (75.2.4 SNMP V3 Trap原语测试 (75.2.5 SNMP V3视图配置测试 (85.3 Syslog接口功能测试 (85.3.1 Syslog接口传输协议测试 (85.3.2 Syslog报文的收发 (85.3.2.1指定单Syslog服务器测试 (8 5.3.2.2指定多Syslog服务器测试 (8 5.3.2.3指定Syslog记录事件级别 (8 5.3.2.4 Syslog报文的组织 (96 WLAN设备网管接口数据一致性测试 (9 6.1胖AP网管接口数据一致性测试 (96.1.1配置信息 (96.1.1.1设备网元编码 (96.1.1.2设备命名 (96.1.1.3设备系统软硬件描述 (96.1.1.4制造厂商 (96.1.1.5设备序列号 (96.1.1.6设备型号 (96.1.1.7系统时间 (106.1.1.8设备运行时长 (106.1.1.9设备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 (10 6.1.1.10 DNS服务器 (106.1.1.11 MAC地址 (106.1.1.12读团体名、写团体名 (106.1.1.13统计时长 (106.1.1.14抽样时长 (116.1.1.15设备重启 (116.1.1.16恢复出厂默认配置 (116.1.1.17设备软硬件信息 (116.1.1.18物理接口总数 (116.1.1.19有线接口配置信息查询 (116.1.1.20无线接口信息查询 (126.1.1.21无线接口状态管理 (126.1.1.22无线接口当前状态 (126.1.1.23当前状态持续时长 (126.1.1.24无线接口信道配置 (136.1.1.25无线接口的无线模式配置 (136.1.1.26无线接口传输速率配置 (136.1.1.27无线接口发射功率配置 (146.1.1.28无线接口天线增益查询 (146.1.1.29无线接口允许的最大关联终端数量配置 (14 6.1.1.30 A-MPDU功能开关 (156.1.1.31 20M/40M带宽模式 (156.1.1.32 Short GI功能开关 (156.1.1.33是否仅允许11n终端接入 (156.1.1.34无线接口信标帧间隔配置 (156.1.1.35无线接口DTIM间隔配置 (166.1.1.36无线接口RTS门限配置 (166.1.1.37无线接口分段门限配置 (166.1.1.38 preamble长度 (166.1.1.39 BSSID总数查询 (176.1.1.40无线接口上配置的SSID列表 (176.1.1.41 SSID名称 (176.1.1.42 SSID是否启用 (176.1.1.43 SSID是否隐藏 (186.1.1.44终端之间是否隔离 (186.1.1.45 802.11鉴权、安全类型、认证模式、加密类型 (18 6.1.1.46 VLAN标识 (196.1.1.47 SSID允许的最大关联终端数量 (196.1.1.48终端上、下行最大速率配置 (196.1.1.49 WEP密钥配置 (206.1.1.50 PSK密钥配置 (206.1.1.51 WAPI基本信息配置 (206.1.1.52连接到AP的终端信息查询 (206.1.1.53连接到AP的终端QoS信息查询 (216.1.1.54连接到AP的终端安全信息查询 (216.1.1.55 WMM QoS无线接口参数配置 (21 6.1.1.56 WAPI协议参数配置 (216.1.1.57 WAPI密钥相关参数 (216.1.1.58 WAPI协商相关参数 (216.1.1.59 WAPI单播加密相关配置 (226.1.1.60 WAPIAKM套件相关配置 (22 6.1.1.61 Syslog配置 (226.1.1.62 Syslog服务器地址配置 (226.1.1.63软件版本升级 (226.1.1.64配置文件上传/下发 (236.1.1.65接入控制终端白名单 (236.1.1.66接入控制终端黑名单 (236.1.1.67告警重发等待时间 (236.1.1.68 CPU利用率过高阈值 (246.1.1.69内存利用率过高阈值 (246.1.1.70 AP同频干扰告警门限 (246.1.1.71 AP邻频干扰告警门限 (246.1.1.72终端干扰告警门限 (256.1.1.73心跳检测机制开关 (256.1.1.74心跳周期设置 (256.1.1.75告警及通告上报的目的地址 (256.1.1.76告警使能配置 (256.1.2性能信息 (266.1.2.1 CPU实时利用率 (266.1.2.2 CPU利用率平均值 (266.1.2.3内存实时利用率 (266.1.2.4内存利用率平均值 (266.1.2.5当前与AP关联的终端数 (266.1.2.6关联总次数 (276.1.2.7关联失败总次数 (276.1.2.8重新关联总次数 (276.1.2.9由于之前的关联无法识别与转移而导致重新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27 6.1.2.10终端异常断开连接的总次数 (276.1.2.11由于接入点资源有限而拒绝关联的总次数 (286.1.2.12因终端不支持基本速率集要求的速率而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28 6.1.2.13有线端口接收单播包数 (286.1.2.14有线端口接收非单播包数 (286.1.2.15端口接收的总字节数 (286.1.2.16端口丢弃接收到的包数 (296.1.2.17端口接收到的错误包数 (296.1.2.18有线端口发送单播包数 (296.1.2.19有线端口发送的总字节数 (296.1.2.20有线端口发送非单播包数 (296.1.2.21端口丢弃要发送的包数 (306.1.2.22端口发送错误的包数 (306.1.2.23端口updown次数 (306.1.2.24无线接口接收的信号平均强度、最高信号强度、最低信号强度 (30 6.1.2.25无线端口updown次数 (306.1.2.26无线接口发送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字节数 (316.1.2.27无线接口接收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字节数 (316.1.2.28无线信道下行重传的包数 (316.1.2.29接收到的管理帧的数量 (316.1.2.30接收到的控制帧的数量 (326.1.2.31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数量 (326.1.2.32发送的管理帧的数量 (326.1.2.33发送的控制帧的数量 (326.1.2.34发送的数据帧的数量 (336.1.2.35无线信道下行重传的帧数 (336.1.2.36接收的错误数据包数 (336.1.2.37接收的错帧数 (336.1.2.38接收的FCS MAC错帧数 (346.1.2.39接收的MIC MAC错帧数、解密失败的MAC错帧数 (34 6.1.2.40当前AP的发射功率 (346.1.2.41 AP周围的SSID列表 (346.1.2.42 SSID性能统计 (356.1.2.43终端的MAC地址 (356.1.2.44终端关联时长 (356.1.2.45 AP接收到的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 (356.1.2.46 AP接收到的终端的当前信噪比 (366.1.2.47发送到终端的总包数和总字节数 (366.1.2.48从终端收到的总包数和总字节数 (366.1.2.49鉴权控制端口的状态 (366.1.2.50选择的单播加密套件 (376.1.2.51根据重放机制丢弃的WPI MPDU的数目 (376.1.2.52 WPI-SMS4解密时没有有效的密钥而丢弃的MPDU数目 (37 6.1.2.53由于MIC校验失败而丢弃的WPI MPDU数量 (376.1.2.54接收到的WAI分组验证签名错误数 (376.1.2.55接收到的WAI分组消息鉴别码校验出错数 (38 6.1.2.56 WAI鉴权结果失败的数量 (386.1.2.57接收到的WAI分组被丢弃数 (386.1.2.58检测到WAI分组超时次数 (386.1.2.59检测到WAI分组格式出错数 (396.1.2.60 WAI证书鉴别过程失败次数 (396.1.2.61 WAI单播密钥协商失败的数量 (396.1.2.62 WAI多播密钥协商失败的数量 (396.1.3告警及通告 (406.1.3.1配置文件错误告警 (406.1.3.2 CPU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406.1.3.3内存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406.1.3.4系统冷启动通告 (406.1.3.5系统关机通告 (416.1.3.6 IP地址变更通告 (416.1.3.7 AP缓存写失败通告 (416.1.3.8 AP软件升级失败通告 (416.1.3.9 SSID密钥冲突通告 (416.1.3.10心跳周期通告 (416.1.3.11 AP同频干扰告警及清除 (426.1.3.12 AP邻频干扰告警及清除 (426.1.3.13终端干扰告警及清除 (426.1.3.14其他设备干扰告警及清除 (436.1.3.15无线链路中断告警及清除 (436.1.3.16 AP无法增加新的关联用户告警及清除 (43 6.1.3.17无线信道变更通告 (436.1.3.18终端鉴权失败通告 (446.1.3.19终端关联失败通告 (446.1.3.20 WAPI非法证书用户侵入网络通告 (44 6.1.3.21 WAPI客户端重放攻击通告 (446.1.3.22 WAPI篡改攻击通告 (446.1.3.23 WAPI安全等级降低攻击通告 (456.1.3.24 WAPI地址重定向攻击通告 (456.2瘦AP网管接口数据一致性测试 (456.2.1配置信息 (456.2.1.1设备网元编码 (456.2.1.2设备命名 (456.2.1.3实时采集开关 (466.2.1.4设备重启 (466.2.1.5恢复出厂默认配置 (466.2.1.6设备系统软硬件描述 (466.2.1.7制造厂商 (466.2.1.8设备序列号查询 (466.2.1.9设备型号查询 (476.2.1.10设备运行时长 (476.2.1.11设备上线时长 (476.2.1.12设备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查询 (47 6.2.1.13设备MAC地址查询 (476.2.1.14设备软硬件信息 (476.2.1.15 AP与AC的关联状态 (476.2.1.16 AP无线监视工作模式 (486.2.1.17物理接口总数 (486.2.1.18有线接口配置信息查询 (486.2.1.19无线接口信息查询 (486.2.1.20无线接口状态管理 (486.2.1.21无线接口当前状态 (496.2.1.22接口当前状态持续时长 (496.2.1.23无线接口信道配置 (496.2.1.24无线接口的无线模式配置 (496.2.1.25无线接口传输速率配置 (506.2.1.26无线接口发射功率配置 (506.2.1.27无线接口天线增益查询 (516.2.1.28无线接口允许的最大关联终端数量配置 (51 6.2.1.29 A-MPDU功能开关 (516.2.1.30 20M/40M带宽模式 (516.2.1.31 Short GI功能开关 (516.2.1.32是否仅允许11n终端接入 (526.2.1.33无线接口信标帧间隔配置 (526.2.1.34无线接口DTIM间隔配置 (526.2.1.35无线接口RTS门限配置 (526.2.1.36分段门限 (536.2.1.37 preamble长度 (536.2.1.38 BSSID总数 (536.2.1.39无线接口上配置的SSID列表配置 (536.2.1.40 SSID名称 (546.2.1.41 SSID是否启用 (546.2.1.42 SSID是否隐藏 (546.2.1.43终端之间是否隔离 (546.2.1.44 802.11鉴权、安全类型、认证模式、加密类型 (55 6.2.1.45 VLAN标识 (556.2.1.46 SSID允许的最大关联终端数量 (566.2.1.47终端上、下行最大速率配置 (566.2.1.48 WEP密钥相关配置 (566.2.1.49 PSK密钥相关配置 (566.2.1.50 WAPI基本信息配置 (576.2.1.51连接到AP的终端信息查询 (576.2.1.52连接到AP的终端QoS信息查询 (576.2.1.53连接到AP的终端安全信息查询 (576.2.1.54 WMM QoS无线接口参数配置 (576.2.1.55 WAPI协议参数配置 (576.2.1.56 WAPI密钥相关参数 (586.2.1.57 WAPI协商相关参数 (586.2.1.58 WAPI单播加密相关配置 (586.2.1.59 WAPIAKM套件相关配置 (586.2.1.60终端干扰告警门限 (586.2.1.61 AP同频干扰告警门限 (586.2.1.62 AP邻频干扰告警门限 (596.2.1.63 CPU利用率过高阈值设置 (596.2.1.64内存利用率过高阈值设置 (596.2.2性能信息 (596.2.2.1 CPU实时利用率 (596.2.2.2 CPU利用率平均值 (606.2.2.3内存实时利用率 (606.2.2.4内存利用率平均值 (606.2.2.5当前与AP关联的终端数 (606.2.2.6当前AP下在线的终端数 (606.2.2.7关联总次数 (606.2.2.8关联失败总次数 (616.2.2.9重新关联总次数 (616.2.2.10由于之前的关联无法识别与转移而导致重新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61 6.2.2.11终端异常断开连接的总次数 (616.2.2.12由于接入点资源有限而拒绝关联的总次数 (626.2.2.13因终端不支持基本速率集要求的速率而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626.2.2.14有线端口接收单播包数 (626.2.2.15有线端口接收非单播包数 (626.2.2.16有线端口接收的总字节数 (626.2.2.17端口丢弃接收到的包数 (636.2.2.18端口接收到的错误包数 (636.2.2.19有线端口发送单播包数 (636.2.2.20有线端口发送非单播包数 (636.2.2.21有线端口发送的总字节数 (636.2.2.22端口丢弃要发送的包数 (636.2.2.23端口发送错误的包数 (646.2.2.24有线端口updown次数 (646.2.2.25无线接口接收的信号平均强度、最高信号强度、最低信号强度 (64 6.2.2.26无线端口updown次数 (646.2.2.27无线接口发送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字节数 (656.2.2.28无线接口接收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字节数 (656.2.2.29无线信道下行重传的包数 (656.2.2.30接收到的管理帧的数量 (656.2.2.31接收到的控制帧的数量 (666.2.2.32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数量 (666.2.2.33发送的管理帧的数量 (666.2.2.34发送的控制帧的数量 (666.2.2.35发送的数据帧的数量 (666.2.2.36无线信道下行重传的帧数 (676.2.2.37接收的错误数据包数 (676.2.2.38接收的错帧数 (676.2.2.39接收的FCS MAC错帧数 (676.2.2.40接收的MIC MAC错帧数、解密失败的MAC错帧数 (68 6.2.2.41当前AP的发射功率 (686.2.2.42 AP周围的SSID列表 (686.2.2.43 SSID性能统计 (696.2.2.44终端的MAC地址 (696.2.2.45终端关联时长 (696.2.2.46 AP接收到的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 (696.2.2.47 AP接收到的终端的当前信噪比 (706.2.2.48发送到终端的总包数和总字节数 (706.2.2.49从终端收到的总包数和总字节数 (706.2.2.50鉴权控制端口的状态 (706.2.2.51选择的单播加密套件 (716.2.2.52根据重放机制丢弃的WPI MPDU的数目 (716.2.2.53 WPI-SMS4解密时没有有效的密钥而丢弃的MPDU数目 (71 6.2.2.54由于MIC校验失败而丢弃的WPI MPDU数量 (716.2.2.55接收到的WAI分组验证签名错误数 (716.2.2.56接收到的WAI分组消息鉴别码校验出错数 (726.2.2.57 WAI鉴权结果失败的数量 (726.2.2.58接收到的WAI分组被丢弃数 (726.2.2.59检测到WAI分组超时次数 (726.2.2.60检测到WAI分组格式出错数 (726.2.2.61 WAI证书鉴别过程失败次数 (736.2.2.62 WAI单播密钥协商失败的数量 (736.2.2.63 WAI多播密钥协商失败的数量 (736.2.3告警及通告 (736.2.3.1 CPU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736.2.3.2内存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746.2.3.3 AP下线告警及上线通告 (746.2.3.4 AP无线监视工作模式变更通告 (746.2.3.5 AP软件升级失败通告 (746.2.3.6 SSID密钥冲突通告 (746.2.3.7 AP同频干扰告警及清除 (756.2.3.8 AP邻频干扰告警及清除 (756.2.3.9终端干扰告警及清除 (756.2.3.10其他设备干扰告警及清除 (766.2.3.11无线链路中断告警及清除 (766.2.3.12 AP无法增加新的关联用户告警及清除 (76 6.2.3.13无线信道变更通告 (766.2.3.14发现可疑设备通告 (776.2.3.15终端鉴权失败通告 (776.2.3.16终端关联失败通告 (776.2.3.17 WAPI非法证书用户侵入网络通告 (77 6.2.3.18 WAPI客户端重放攻击通告 (786.2.3.19 WAPI篡改攻击通告 (786.2.3.20 WAPI安全等级降低攻击通告 (786.2.3.21 WAPI地址重定向攻击通告 (786.3 AC网管接口数据一致性测试 (796.3.1配置信息 (796.3.1.1设备网元编码配置 (796.3.1.2设备命名配置 (796.3.1.3设备系统软硬件描述 (796.3.1.4设备系统软硬件信息 (796.3.1.5制造厂商查询 (796.3.1.6设备序列号查询 (796.3.1.7设备型号查询 (796.3.1.8系统时间 (806.3.1.9设备运行时长 (806.3.1.10设备MAC地址查询 (806.3.1.11 SNMP协议参数配置 (806.3.1.12统计时长配置 (806.3.1.13抽样时长配置 (806.3.1.14 AC对AP的常规采集周期配置 (81 6.3.1.15 AC对AP的实时采集周期配置 (81 6.3.1.16设备重启 (816.3.1.17恢复出厂默认配置 (816.3.1.18设备软硬件信息 (816.3.1.19物理接口总数 (826.3.1.20有线接口配置信息查询 (826.3.1.21有线接口状态管理 (826.3.1.22有线接口当前状态 (826.3.1.23有线接口当前状态持续时长 (82 6.3.1.24最大允许的AP连接数 (826.3.1.25最大允许的终端连接数 (836.3.1.26基于用户的负载均衡 (836.3.1.27基于流量的负载均衡 (836.3.1.28 Portal服务器URL (836.3.1.29主认证Radius服务器配置 (84 6.3.1.30备认证Radius服务器配置 (84 6.3.1.31主计费Radius服务器配置 (84 6.3.1.32备计费Radius服务器配置 (84 6.3.1.33 NTP服务器配置 (846.3.1.34 DHCP服务器配置 (856.3.1.35 Syslog配置 (856.3.1.36 Syslog服务器地址配置 (856.3.1.37软件版本升级功能 (856.3.1.38配置文件上传/下发 (866.3.1.39接入控制终端白名单配置 (86 6.3.1.40接入控制终端黑名单配置 (866.3.1.41接入控制白名单地址配置 (866.3.1.42接入控制黑名单地址配置 (876.3.1.43告警重发等待时间设置 (876.3.1.44 CPU利用率过高阈值设置 (876.3.1.45内存利用率过高阈值设置 . ............................................ 88 6.3.1.46心跳检测机制开关设置 . .............................................. 88 6.3.1.47心跳周期设置 . ...................................................... 88 6.3.1.48告警及通告上报的目的地址配置 . ...................................... 88 6.3.1.49告警使能配置 . ...................................................... 88 6.3.2性能信息 . ............................................................. 89 6.3.2.1 CPU实时利用率 ...................................................... 89 6.3.2.2 CP U利用率平均值 ................................................... 89 6.3.2.3内存实时利用率 . ..................................................... 89 6.3.2.4内存利用率平均值 . ................................................... 89 6.3.2.5地址池名称 . ......................................................... 90 6.3.2.6 DHCP池 IP 地址利用率 . ................................................ 90 6.3.2.7 DHCP请求次数 ...................................................... 90 6.3.2.8 DHCP请求成功数 .................................................... 90 6.3.2.9当前连接到 AC 的 AP 数量 ............................................ 90 6.3.2.10当前所有在线终端数 . ................................................ 91 6.3.2.11 PORTAL认证用户数信息 ............................................. 91 6.3.2.12 PPPoE认证用户数信息 ............................................... 91 6.3.2.13同控制域内终端漫游成功的次数 . ...................................... 91 6.3.2.14跨控制域终端漫游转入成功的次数 ..................................... 91 6.3.2.15跨控制域终端漫游转出成功的次数 ..................................... 91 6.3.2.16 Portal请求信息统计 .................................................. 92 6.3.2.17 Radius请求信息统计 ................................................. 92 6.3.2.18有线端口接收单播包数 . .............................................. 92 6.3.2.19有线端口接收非单播包数 . ............................................ 92 6.3.2.20有线端口接收的总字节数 . ............................................ 92 6.3.2.21有线端口丢弃接收到的包数 . .......................................... 93 6.3.2.22端口接收到的错误包数 . .............................................. 93 6.3.2.23有线端口发送单播包数 . .............................................. 93 6.3.2.24有线端口发送非单播包数 . ............................................ 93 6.3.2.25有线端口发送的总字节数 . ............................................ 93 6.3.2.26有线端口丢弃要发送的包数 . .......................................... 94 6.3.2.27有线端口发送错误的包数 . ............................................ 94 6.3.2.28有线端口 updown 次数 ............................................... 94 6.3.3告警及通告 . ........................................................... 94 6.3.3.1配置文件错误告警 . ................................................... 94 6.3.3.2 AC软件升级失败通告 ................................................. 94 6.3.3.3电源掉电告警及清除 . ................................................. 95 6.3.3.4 CPU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 95 6.3.3.5内存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 ........................................... 95 6.3.3.6 AC发生主备切换通告 ................................................. 96 6.3.3.7 AC的 DHCP 地址池可分配 IP 地址耗尽告警及清除 ........................ 96 6.3.3.8 AC与 AP 间系统时钟同步失败通告 ..................................... 96 6.3.3.9系统冷启动通告 . .....................................................966.3.3.10系统热启动通告 . .................................................... 96 6.3.3.11 IP地址变更通告 ..................................................... 97 6.3.3.12心跳周期通告 . ...................................................... 97 6.3.3.13 Radius认证服务器不可达 /不可用 /无法连接告警及清除 .................... 97 6.3.3.14 Radius计费服务器不可达 /不可用 /无法连接告警及清除 .. (97)6.3.3.15 Portal服务器不可达 /不可用 /无法连接告警及清除 (97)7 编制历史 . (98)前言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WLAN 设备招标选型、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
43 27013720室外2.4G&5G双极化定向天线(H70 V70 G8&H70 V70 G8)关于本章43.1 27013720技术参数43.2 27013720安装注意事项43.3 27013720天线安装43.1 27013720技术参数27013720型号的定向天线名称为ANTDG0808D4NR,主要适用于室外场景。
天线外观图27013720型号的天线如图43-1所示。
图43-1 27013720型号天线外观天线技术指标27013720型号天线的技术指标如表 27013720型号天线技术指标所示。
表43-1 27013720型号天线技术指标说明●增益和波瓣宽度均为典型值,实际值会在一个范围内,具体规格请见datasheet。
●覆盖距离为特定条件下的参考值。
请根据华为网规经验,结合当地标准和现场环境综合规划。
●由于各国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天线与AP的配套关系应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具体可以参考整机入网认证信息。
●覆盖距离的约束条件:●AP的发射功率默认为15dBm。
●终端类型默认为手机且无障碍物遮挡。
● 2.4G:上下行RSSI大于等于-70dBm。
●5G:上下行RSSI大于等于-75dBm。
如对以上技术参数有疑问,请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天线方向图27013720型号天线2.4G、5G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天线远场方向图如图2和图3所示。
图43-2 27013720型号天线2.4G方向图图43-3 27013720型号天线5G方向图43.2 27013720安装注意事项为保证天线工作在最佳状态,请注意以下安装细则:●垂直安装天线,并使其射频线缆接口一侧朝向地面。
●安装单极化天线时,两根天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cm~50cm。
●安装时让天线朝向远离金属障碍物,比如暖气管、空调等,请避免安装在铁丝网上。
●墙体的材料和厚度决定了射频信号所能穿越(可以确保通信)的墙体的数量,选择天线之前需要考虑以上情况。
无线AP、路由、网卡的天线和接口类型荟萃
作者:Amic 日期:2006-04-22
这里指的无线AP、路由、网卡都是指的802.11B和802.11g的设备既2.4G无线局域网所用的设备,简称无线设备,不包括GPRS、CDMA等上网设备。
一、SMA接口的天线。
图1 2 为 SMA的天线端和设备端的实拍图
图3 4 为几种SMA接口的常见天线
SMA的天线接口全称应为 SMA反级性公头(至于为什么这么叫我也不知道反正天线厂家的订单上是这么写的,E文是 SMA RP M) 就是天线接头是内部有螺纹的里面触点是针(无线设备一端是外部有螺纹里面触点是
管)这种接口的无线设备是最最普及的 70% 以上的AP、无线路由和90%以上的PCI接口的无线网卡都是采用这个接口这个接口大小适中手持对讲机等设备也有不少是这个类型但里面的针和管却与无线设备相反的。
采用这个接口的无线AP和无线路由包括了大部分的民用设备。
TP-LINK、 DLINK、西门子、美国网件、COREGA、鹰泰、贝尔金等等品牌只要是天线可拆卸的基本上都用的这个接口。
图4 最上面的天线是PCI网卡和少数AP用的是2dbi的中间的是WET11用的最下边是是西门子2624用的后
二个可能是增益略大没查到资料
SMA的天线接口就应该是SMA,SMA和RP-SMA不同的。
SMA分为很多种,极性方面的差异一个叫“SMA”,另一个叫“RP-SMA”,他们之间的差别就是:
标准的SMA是:“外螺纹+孔”、“内螺纹+针”
RP-SMA是:“外螺纹+针”、“内螺纹+孔
RP-SMA 还有西门子的2624 ,LINKSYS的WET11,其实真的有高人把市面上的常见的AP的天线接口都列出来,才是真正造福大家的。
我说的SMA天线接口只是泛指。
因为我单位的 350M的集群手台就是标准的SMA接口的。
二、TNC接口的天线。
图1 2 是天线和设备的实拍图
图3 4 是常见的一种TNC接口的天线和 CISOC的备件:5dbi、 9dbi进口增益天线
TNC的天线接口全称应为 TNC反级性公头英文是 TNC RP M ,比SMA要粗些,天线接头的外部与内部触点之间
有一层金属屏蔽最典型的就是网络的老大CISCO和它的子品牌LINKSYS的绝大多数无线设备用这种接口目前发
现例外的是二种无线网桥 WET11和WMP54G 它们是SMA的。
另外对于目前价格较便宜的二种增益天线 5dbi的
全向和 9dbi的定向,都是CISCO的备件,因为CISCO的AP出售时都是不带天线的这点和家用的AP不同。
三、MMCX接口。
MMCX接口多见于 AP和无线路由内置的PCMCIA接口无线网卡,AP和无线路由的发射部分有二种一种是无线网
卡这个卡一般是PCMCIA的(也有是MINIPCI的下面会介绍)如西门子2623, 2624,迅宝4111,SMC的一些型号,BAFAL0的设备等等。
另外也有的是无线发射模块如微星的纯AP, LINKSYS的11S4无线路由等。
因为不少AP里的无线网卡是没有标签的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品牌的手上现在有的只有最近比较有名的迅宝4121拆机网卡和 CISCO 350 拆机网卡还有西门子2624的内置卡 xi-325。
二个卡的接口都是一个小洞里面是管状而西门子2624内置的XI-325无线网卡与之相反里面是针状。
这几种卡在AP中都是通过转接线接到AP外部的天线上 AP外部的接口多是SMA和TNC。
上面 MMCX公头可接大部分AP里的内置无线发射卡里面是针
下面 MMCX反极性公头目前知道是西门子2624里的无线发射卡 XI-325 里面是管
这是bafflou ap上的母头不知道是MC-CARD 还是mmcx?
反极性MMCX
四、MCX接口
这个接口比MMCX要大一些主要是无线AP里的发射模块用的如 LINKSYS的无线路由11s4 里面的模块就是这个
上面的是 MCX
下面的是 MMCX 都是公头五、MINIPCI天线接口
这个就不用说了本本内置的MINIPCI无线网卡就是用的这个 MINIPCI的天线增益不会很大的效果也不会相差很多真不明白小黑原装天线竟要100多元一对呵呵
六、MC-CARD(朗迅卡)接口
这个最多的是 BAFFALP的无线AP 路由还有NEC的还有朗迅银卡金卡这二个卡其实也是一样的只是刷的FIRMWARE不同这个接头目前已经很少了相配的天线也不好找所以大家买到的的 BAFFALO都是没天线的
图上面的是 MC-CARD(朗迅卡)天线接口
中间是 MMCX
下面是 MINIPCI天线接口
七、N头
这个接头从外表上看是比较大的一般也用在大型天线上比如 24dbi的抛物面天线背射天线等相连接的馈线也较粗有小手指粗
另外还有Q9 (经高手指点就是 BNC)等接口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上用的较多而在2.4G上用的较少就不一一介绍了
[本日志由 Amic 于 2006-04-22 02:01 PM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