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图案之美》【市一等奖】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18.83 MB
- 文档页数:26
图案之美——探寻蓝印花布的图案美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传承创新“设计”的内容。
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教学内容稍上做调整,将蓝印花布的图案作为重点研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蓝印花布纹样的图案寓意及基本构成方法,并用创新的绘画手段简洁又实用地突出主题。
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特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图案的内容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蓝印花布装饰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教学准备:子孙桶、蓝印花布、可吸磁白板、磁性图案、笔、纸、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看,我今天带来一样东西,猜猜是什么子孙桶。
里面放着枣子,期盼“早得贵子”;花生寓意长生不老;桂圆、莲子等干果代表多子多福;再放进五只红鸡蛋,象征“五子登科”。
包着子孙桶的什么布——蓝印花布。
老师讲诉自己的故事。
老师就来自“蓝印花布之乡”南通。
这块包袱布,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经历了我奶奶、爸爸,还有我,祖孙三代的结婚仪式。
看看它的图案有何特点寓意是什么有仙鹤、蝙蝠、蝴蝶、梅花、竹子等。
表达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图案之美》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陈晓梅课题《图案之美》作者陈晓梅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第六课《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教材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其次,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这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通过欣赏、讨论、体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二、教学领域:设计·应用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2.技能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的艺术美感,了解图案创意设计的基本规律。
3.创造目标: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
4. 情感目标: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准备:装饰图案范例、纸张、画笔颜料、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一.初步感受图案美1.导入师:同学们,我提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身边有哪些你认为是很漂亮的装饰图片?生:有的展示水杯上的美羊羊图案、有的展示文具盒上的风景图案、衣服上的字母图案,还有的女学生展示头饰上的向日葵图案......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有关的装饰图案——《图案之美》(板书)导入课题2. 实践与讨论学生积极展示、纷纷大胆发言。
利用学生展示自己身边的装饰图案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图案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书法结构的基本规则、赏析书法的结构之美。
过程与方法: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为情感服务。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
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认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知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的结构之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临写时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上学期学习了书法的点画之美,了解了书法的书写和审美规则,如何将点画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漂亮的字,是我们本节课一起研究的内容。
出示板书《书法的结构之美》课件播放引入: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一致的结构规则。
建筑首要是必须牢稳,书法首要端正平稳;中国建筑讲求严格对称,书法结构也崇尚均衡对称;建筑讲究空间分布的实用和通透,书法则“计白以当黑”,追求实画与虚白的和谐之美。
【讲授新课】一、字的结构原则:端正平稳,均衡对称,虚实相间。
1、端正平稳之美:左右均衡,不偏不倚。
(图片展示、分析)“中、千、十”重心下移,稳重如山平稳是书法结构造型的基本原则,端正平稳能使人产生安稳踏实之美感,相反则使人感到不安与惶恐。
书法结构要中心平稳,就要使字的左右两侧在视觉上保持平衡。
2人”字撇捺分开,向左右伸展,互相撑住,重心下移,且底部增大,如同金字塔般牢稳。
3、均衡对称之美:端正平稳,安然自得。
(图片)“盖、且、主、至”汉字字形中有一类对称结构的字,左右完全对称。
小篆中这一结构尤多,它们极富装饰之美。
、帝、奉、无、暴左右两边无论笔画多少,横、竖的长短以及弧度的大小,皆一一对称,极富韵味。
4、上下对正二、匀称1、左右对称“王”2、距离相等“互、卅、勿、可”3、平行“万”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审美原则。
第一篇:美术教案第7课图案之美图案之美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教材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其次,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这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通过欣赏、讨论、体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一、教学路径1. 欣赏——欣赏装饰图案的美,了解美化生活的意义。
发现装饰图案表现题材与内容的丰富性,赏析不同类型的图案。
如: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等。
感受图案的不同风格,如:传统风格,民间风格,现代风格等等。
2. 学习——学习图案形式美法则,认知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特征,学会运用图案的形式表现特性进行设计。
3. 体验——运用现代的图形设计概念与方法,做1~2个图形练习。
如对称的图形、对比的图形等,体验其过程。
4. 创作——依据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加以独特的创意,丰富的想象力,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某一主题的设计创作。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通过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分类、形式法则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定某一设计主题,进行装饰图案的设计和应用实践,并进行集体讨论、展示交流。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案的几种常见分类方法,通过不同类型图案的赏析,体会图案的内容美特征;2、掌握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能够用形式美法则发现图案之美、生活之美;3、能够从内容美与形式美两方面进行思考,运用图案设计方法,有创意地设计装饰图案。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其学习知识的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2、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生活,用美的方式装点生活。
2学情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课程内容从花卉图案扩展到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等多种图案,更加丰富与抽象。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思维能力,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大量直观的形象中提炼出抽象的内容,帮助其理解、记忆、运用课程知识点。
总体来说,七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控力较弱,需要教师设置各种活动,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现代学生处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思维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在创造力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创意设计,从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师作品展示1、教师作品展示:一花一世界,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在珍珠泉公园,盛装的孔雀永远是镜头的焦点;江南水乡,温柔秀丽,令人神往;作为一个自恋的人,老师把自拍照也画了下来,还印在了衣服上……2、教师提问:我想请大家观察一下,老师的画和现实的照片一样吗?得出图案的概念:这种非再现性的图形表现就是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