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氢弹爆炸后发现新元素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
化学元素的发现史1 H 氢 1766年,英国卡文迪许(731-1810)发现2 He 氦 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让逊(1824-1907)和英国洛克尔(1836-1920)利用太阳光谱发现。
1895年,英国化学家莱姆塞制得。
3 Li 锂 1817年,瑞典人J.A.阿弗事聪在分析锂长石时发现4 Be 铍 1798年,法国路易.尼古拉.沃克兰发现5 B 硼 1808年,英国戴维、法国盖.吕萨克和泰纳尔发现并制得6 C 碳古人发现7 N 氮 1772年,瑞典舍勒和丹麦卢瑟福同时发现氮气,后由法国拉瓦锡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8 O 氧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发现9 F 氟 1786年化学家预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用电解法制得氟气而证实10 Ne 氖 1898年,英国化学家莱姆塞和瑞利发现11 Na 钠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12 Mg 镁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13 Al 铝中国古人发现并使用。
(1825年,丹麦H.C.奥斯特用无水氯化铝与钾汞齐作用,蒸发掉汞后制得)14 Si 硅 1823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发现它为一种元素15 P 磷 1669年,德国人波兰特通过蒸发尿液发现16 S 硫古人发现(法国拉瓦锡确定它为一种元素)17 Cl 氯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1810年英国戴维指出它是一种元素18 Ar 氩 1894年,英国化学家瑞利和莱姆塞发现19 K 钾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20 Ca 钙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21 Sc 钪 1879年,瑞典人尼尔逊发现22 Ti 钛 1791年,英国人马克.格列戈尔从矿石中发现23 V 钒 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黄铅矿时发现,1867年英国罗斯特首次制得金属钒24 Cr 铬 1797年,法国路易.尼古拉.沃克兰在分析铬铅矿时发现25 Mn 锰 1774年,瑞典舍勒从软锰矿中发现26 Fe 铁古人发现27 Co 钴 1735年,布兰特发现28 Ni 镍中国古人发现并使用。
行星陨石中新元素的发现与起源解析在我们的宇宙中,行星陨石一直被视为宝贵的科学材料。
它们是从太空中飞入地球大气层并坠落到地表的岩石碎片。
通过研究行星陨石,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
最近的研究表明,行星陨石中发现了一些新元素,这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新元素在行星陨石中是如何被发现的。
科学家们使用精密的仪器和技术对陨石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光谱分析和质谱仪等工具,他们能够识别出其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罕见的新元素,在行星陨石中首次被发现。
其中之一是被命名为"天使之石"的陨石中发现的一种元素。
这种元素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出现频率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元素在地球上是非常罕见的,几乎没有发现过。
然而,在行星陨石中,这种元素的含量却非常丰富。
因此,这项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对地球化学的重大突破。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这些新元素的起源。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新元素的来源是来自于宇宙的深处。
这些元素在行星形成的过程中被吸收和固定在行星的岩石中,然后随着行星陨石的坠落,被带到地球上。
通过研究陨石中的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科学家们得出了这个结论。
另外,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些新元素可能是由于宇宙中恒星的爆炸形成的。
恒星爆炸产生的高能环境可以促使更重的元素合成,并将它们散布到宇宙中。
然后,这些元素可以通过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机制,被固定在行星陨石中。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实验和模拟来验证这个理论。
这些新元素的发现和起源解析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此外,这些研究成果还对地球化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行星陨石中新元素的发现与起源解析是当前科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通过研究陨石中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罕见的新元素,这为地球化学带来了重大突破。
[钚239]钚239:钚239篇一: 钚239:钚239-基本内容,钚239-元素钚-239好,是核武器重要的核装料。
它包括产钚堆、产氚堆和产钚产氚两用堆、同位素生产堆及大规模辐照堆。
我国第一座生产堆建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内,它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成功的,1966年底该堆投入稳定运行。
其中主要利用铀235 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或超重氢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钚239_钚239 -基本内容钚钚-239的毒性大,生产成本高,要建造复杂的生产堆和后处理厂,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它是通过反应堆中产生的快中子轰击铀-238人工生产的。
中子件中的铀-235。
铀-235裂变中子产额为2-三个,这些中子经慢化后会再次引起铀-235裂变。
维持这种裂变反应只需1个次级中子就够了,其余的除被慢化剂等吸收掉外的快中子,就可以使天然铀的铀-238转化为钚-239了。
所以,生产堆中的核燃料元件,既是燃料,又是生产钚-239的原料。
钚-239是从乏燃料元件中分离出来的。
实际上,生产堆的作用,就是烧掉一部分天然铀中的铀-235来换取钚-239,平均烧掉1个铀-235原子,得到0.八个钚-239原子。
元素半衰期钚-239:2.41万年,常被用作制造核子武器。
钚-238:88年,并放出α粒子。
钚-240自发裂变的比率很高,容易造成中子通量激增。
钚239_钚239 -元素自然界中仅铀矿中含有痕量。
可用钡蒸气还原三氟化钚而制得。
钚239_钚239 -主要用途经济用途主要用于生产易裂变材料或其他材料,或用来进行工业规模辐照。
它包括产钚堆、产氚堆和产钚产氚两用堆、同位素生产堆及大规模辐照堆。
如果不是特别指明,通常是指产钚堆。
我国第一座生产堆建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内,它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成功的,1966年底该堆投入稳定运行。
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锎锎(台湾、香港、澳门称鉲)该元素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元素,1克价值100万—200亿美元。
1950年美国科学家汤普森、斯特里特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用加速的α粒子轰击锔242时发现锎245。
现已发现质量数239~256的全部锎同位素。
锎的拼音名称是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命名。
该地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所在州份。
由氦同位素轰击锔可得到微量的锎。
锎的同位素有244Cf到254Cf。
锎-251是最稳定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898年。
虽然锎-251是最稳定的同位素,但是最有商业价值的却是锎-252。
锎-252现在大部分都是用来检测飞机行李内是否有爆裂物存在。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
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
在核医学领域可用来治疗恶性肿瘤。
由于锎-252中子源可以做得很小很细,这是其它中子源所做不到的,所以把中子源经过软管送到人体腔内器官肿瘤部位,或者植入到人体的肿瘤组织内进行治疗。
特别是对子宫癌、口腔癌、直肠癌、食道癌、胃癌、鼻腔癌等,锎-252中子治疗都有相当好的疗效。
中国生产和应用锎-252中子源始于20世纪90年代。
锎是一种人造元素,其同位素锎-252被用于近距离治疗。
这种同位素首次发现于氢弹爆炸后的尘埃,是能够产生丰富中子的唯一核素。
1968年医用锎源被用来治疗首例病人,中子近距离治疗法由此诞生。
中子治癌是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效果优于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放疗。
它无须让病人全身接受放射性射线,而是利用特制的施源器将中子源送入人体或肿瘤内进行腔内、管内或组织间照射,放射反应轻且能够彻底杀死癌细胞。
锎的特性锫- 锎 - 锿镝镝锎锎锎 Uqo 元素周期表Uqo表总体特性名称, 符号, 序号锎、Cf、98系列锕系元素周期, 元素分区7, f密度、硬度15100 kg/m3、无数据颜色和外表放射性银色金属原子属性原子量[251] 原子量单位价电子排布[氡]5f107s2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2,8,18,32,28,8,2物理属性物质状态固态、放射性熔点1173 K (900 °C)沸点2018 K(1745 °C)其他性质电负性 1.3(鲍林标度)比热无数据电导率无数据热导率无数据第一电离能608 kJ/mol最稳定的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半衰期衰变模式衰变能量MeV 衰变产物248Cf 人造333.5天自发分裂电子捕获 6.361 244Cm249Cf 人造351年电子捕获α衰变 6.070 245Cm250Cf 人造13.08年α衰变自发分裂 6.128 246Cm251Cf 人造898年α衰变 6.176 247Cm252Cf 人造 2.645年α衰变自发分裂 6.217 248Cm253Cf 人造17.81天β衰变α衰变0.2856.124 253Es249Cm254Cf 人造60.5天自发分裂α衰变 5.926 250Cm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是国际标准基准单位单位和标准气温和气压钋210网上售价仅69美元美国核管理委员会11月30日说,虽然杀死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的放射性物质钋210可以通过网上订购得到,但要收集到致命的剂量,需要花费100万美元。
在用中子轰击铀时出现的好些元素当中,有一种起初无法证认的元素。
这使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麦克米伦开始认识到,裂变中释出的中子很可能已经像费米曾经希望会发生的那样,使某些铀原子转变为原子序数更高的元素了,而且麦克米伦和物理化学家艾贝尔森能够证明,那个未被证认出来的元素实际上就是第93号元素。
证实这个元素存在的证据是它在放射性方面所具有的特点,这是后来新发现的所有元素的一个共同点。
麦克米伦认为,很可能还有另外一种超铀元素和第93号元素混在一起.后来,化学家西博格同他的合作者沃尔和肯尼迪很快就证实了事情确是如此,并指出这个元素就是第94号元素。
第93和第94号元素分别被命名为镎和钚。
后来发现,它们也在自然界中存在,因为人们后来在铀矿石中发现了痕量的镎和钚。
这样一来,铀这个元素就不再是最重的天然元素了。
后来,西博格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继续得到了一种又一种超铀元素。
他们在1944年通过用亚原子粒子来轰击钚的方法,得到了第95和96号元素,并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镅和锔,后者是为纪念居里夫妇而命名的。
在他们制出了足够数量的媚和锔以后,他们又对这些元素进行轰击,并先后在1949年和1950年成功地获得了第97和98号元素。
他们把这两种元素分别命名为锫和锎。
1951年,西博格和麦克米伦由于这一系列成就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第99和100号元素则是在一种更加戏剧性的场合下发现的,它们是1952年11月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上空爆炸时出现的。
尽管它们的存在早巳在爆炸碎片中被检测到,但是直到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1955年在实验室中获得了小量这两种元素以后,它们才得到确认,并被分别命名为锿和镄,前者是为了纪念爱因斯坦,后者则是为了纪念费米,因为他们两人都在这以前几个月去世了。
后来,这个研究小组又对小量的锿进行了轰击,并获得了第101号元素。
他们把这个元素命名为钔,以纪念门捷列夫。
接着,加利福尼亚大学又和瑞典的诺贝尔研究所合作,在这个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化学元素的新发现与新运用化学元素是自然界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之一,它们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
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但科学家们仍然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元素,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元素。
新元素的发现第118种元素——气奥元素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气奥元素曾在1970年代被预测,但数十年来无法证实其存在。
直到2015年,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们才终于证实了这种元素的存在,使得周期表得以扩展至第七周期。
气奥元素的发现对我们了解原子核结构和化学定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新元素被预测存在,等待着被科学家们发现。
例如,期望下一种元素将有119个质子,这意味着它将有非常有趣而独特的化学性质。
新元素的运用新元素的发现不仅拓展了周期表,也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放射性同位素已被广泛使用于肿瘤治疗和医学影像技术。
科学家们也正在研究如何合成新的同位素,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的医学需求。
另一个例子是,与新元素相关的体系化学也正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个领域,我们借助于不同元素组成的材料来制造新型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其他电子设备。
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此外,有些新元素更可能会用于军事领域。
例如,气奥元素的特殊物理性质使它可能应用于核武器的制造。
但是这种运用被广泛批评,因为核武器造成的破坏和灾难是人们深刻痛恨的。
结论在这个受到科技和科学的不断革新的时代,新元素的发现和新元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新元素的发现和新元素的运用将继续推动科技的前沿,带来更加便利、舒适、高效、安全的生活方式。
118种化学元素发现先后顺序前5000年原子序82 铅:Pb 铅古人发现。
前4000年原子序29 铜:Cu 铜古人发现。
前3100年原子序51 锑:Sb 锑古人发现。
前2600原子序79 金:Au 金古人发现。
前2000年原子序26 铁:Fe 铁古人发现。
前1500年原子序80 汞:Hg 汞古希腊人发现。
三千年前原子序30 锌:Zn 锌中国古人发现。
前7世纪原子序50 锡:Sn 锡古人发现。
前600年原子序47 银:Ag 银古人发现。
317原子序33 砷:As 砷公元317年,中国葛洪从雄黄、松脂、硝石合炼制得,后由法国拉瓦锡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14501669原子序15 磷:P 磷1669年,德国人波兰特通过蒸发尿液发现。
1735原子序27 钴:Co 钴1735年,布兰特发现。
1735原子序78 铂:Pt 铂1735年,西班牙安东尼奥.乌洛阿在平托河金矿中发现,1748年有英国化学家W.沃森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1751原子序28 镍:Ni 镍中国古人发现并使用。
1751年,瑞典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认为它是一种元素。
1766原子序1 氢:H 氢1766年,英国贵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发现。
氢[hydrogen],金属氢[Hydrogenium]。
气体元素符号。
无色无臭无味。
是元素中最轻的。
工业上用途很广。
1770原子序16 硫:S 硫古人发现(法国拉瓦锡确定它为一种元素)。
1771原子序8 氧:O 氧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发现;中国古代科学家马和发现(有争议)。
1772原子序7 氮:N 氮1772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和法国化学家拉瓦节和蘇格兰化学家丹尼尔.卢瑟福(1749-1819) 同时发现氮气。
1774原子序17 氯:Cl 氯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1810年英国戴维指出它是一种元素。
1774原子序25 锰:Mn 锰1774年,瑞典舍勒从软锰矿中发现。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五十五年学习心得体会1967年6月17日,一声惊天巨响,罗布泊戈壁大漠上升起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蘑菇云”。
当日便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五十五年过去了,试验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风险与酸楚,时时映入国人眼帘。
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回看“氢弹研制成功”的过往,理应探索成功背后所珍藏的“武功秘籍”,练就一身基层工作的“绝世武功”,更好地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揭秘“氢弹研制成功”背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武功秘籍”,练就无私奉献的“绝世武功”。
“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
” “氢弹之父”于敏老先生在长达28年的氢弹理论探索和试验中隐姓埋名,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强大的国家。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
”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增强奉献意识,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俯下身,弯下腰,为民“干真事”“干好事”“干成事”。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青年干部要传承“无我”的奉献品质,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功名,要以奉献为荣,以奉献为己任,把“奉献”二字贯穿人生发展的始终,以自身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
揭秘“氢弹研制成功”背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武功秘籍”练就艰苦奋斗的“绝世武功"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仅面临着西方核大国的“核讹诈” “核威胁”,还面临着西方大国的技术封锁,但老一辈科学家们正是在这种极端困难情况下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才成功研制出氢弹并试爆成功。
“罗马不是一日之功。
”青年干部们,为百姓办实事不能是一句“空口号”,要发扬好艰苦奋斗精神,发挥“拼命三郎”的势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敢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时刻保持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
同时还要发挥“老黄牛”精神,用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建好建实建稳基层,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问题。
化学化学领域的奇妙发现让你对科学有全新的认识化学领域的奇妙发现让你对科学有全新的认识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从古至今,化学领域涌现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物质和化学原理的理解,还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领域的奇妙发现,带给你对科学的全新认识。
一、化学反应中的新元素发现我们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上收录了已知的118个元素,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化学家们仍在不断发现新元素。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1999年合成的第114号元素——鿏(Livermorium)和2010年合成的第117号元素——翦(Tennessine)。
这些新元素的合成不仅需要先进的实验技术,还需要化学家们对原子核结构和反应机制的深入理解。
这些新元素的发现为化学研究和元素周期表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奇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在化学合成和天然界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奇妙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化合物。
例如,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类似于多种草本植物中所含有的水杨酸结构,它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形成了与白杨树提取物相似的成分,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和降低发热。
此外,还有许多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等拥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这些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发现和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三、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与应用超分子化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由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驱动的组装和自组装过程。
这一领域的发展为科学界带来了全新的化学合成策略和材料设计思路。
例如,通过特定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化学家们设计和合成了许多分子和晶体结构,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金属配合物等。
这些超分子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化学催化、药物传递等领域。
四、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其尺寸在纳米级别,呈现出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地球上的氢气球销售员卡尔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探险家,去南美洲的“仙境瀑布”探险。
但是直到78岁高龄,他才下定决心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他在自己的屋顶系上成千上万个五彩缤纷的氢气球,飞向梦想中的“仙境瀑布”……这是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的故事,气球之所以能升到高空,是因为里面填充的氢气密度远小于空气。
空气中的氢气是很少的,那我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呢?400多年前,好多医生就在无意中提取到氢气了,那时候他们发现金属落到酸里面,会有一些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可以燃烧的。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就很喜欢用氢气的燃烧特性来作弄朋友。
他用排水集气法把氢气收集在试管里,当朋友来访时,他在试管口一点火,试管立马吐出长长的火舌,并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将他的朋友们吓一跳,他给这种小玩意取了一个外号叫做“爆鸣气”。
同一时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也在研究氢气,不过卡文迪许作为一个将科学实验作为毕生挚爱的宅男,他可不像普利斯特里那样只把氢气作为恶作剧的道具,经过多次实验,卡文迪许发现了氢气的一些属性,据此我们认为他是氢气的发现者。
卡文迪许用铁和锌等与盐酸及马栏山/文氢:从恐怖核弹到未来能源地球上的气球销售员卡成为一名探险家探心完成自己一他在自己的屋上万个五彩飞向梦想这是动画气是因为氢气密度远小于空那我们好多那从氢气球到氢弹头,氢气,你有什么做不到?普通人眼中的氢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本 期 视 点Focus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制取氢气,他发现,用一定量的金属与酸作用,所产生的氢气量总是固定不变的,与酸的种类和浓度无关。
他还发现,氢气与氧气混合可以燃烧,而2毫升氢气与1毫升氧气燃烧后恰好得到水,这就是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燃烧背后的秘密。
遗憾的是,因为认识不够深入的关系,卡文迪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新元素,几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确认了可燃气体是一种新的元素,并命名为氢,意思是“成水元素”,至此氢才有了大名。
虽然发现了氢元素,但是我们对氢的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停留在“比空气轻,可以燃烧,但是提取麻烦”这样简单的认识里,因为在地球上,独立存在的氢(即氢气)实在是不多。
化学家发现新元素的故事500字居里夫人从理论上推测到了新元素镭的存在,但是巴黎大学的董事会却拒绝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人员,因为她无法用事实来证明这一点。
无奈之下,坚强不屈的居里夫人只好把校内一个无人使用、四面透风漏雨的破棚子当成“实验室”。
然后,她把从矿上收集到的沥青矿渣用麻袋运回,便开始了伟大的发现之旅。
当然了,实验室里的“设备”简陋得无与伦比,一口煮饭用的大铁锅、一根粗棒子以及一些必要的试剂和试管便是居里夫人全部的实验家当。
而用那根粗棍子不停搅拌锅中煮沸的沥青液体,便是她的整个实验过程。
她期待着自己石破天惊的那一刻,所以在整整四年中均不辞劳苦地工作着。
最初两年,这位日后震惊全世界的化学家干的其实是粗笨的化工厂的活儿,接下来的两年,才是她试验的初衷——分析沥青溶解后的分离物,也就是镭。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实验室”外面那8吨堆得像小山似的矿渣终于变成了此刻她面前器皿中的这一小点液体。
居里夫人满怀期望地等待着,等待着这些液体结成一小块晶体(镭)的时刻。
可是等啊等啊,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原本激动不已的她感觉越来越沉重——玻璃器皿中的液体,她4年来的汗水和8吨沥青矿渣的最后结果,居然只是一小团污迹!夜深人静的时候,疲倦至极又失望之至的居里夫人回到了家,她躺在床上,无论如何都不能入睡,她不甘心,她想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
“只要能找出自己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这么在意了。
可是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它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小块白色或无色的晶体呢?那才是我想要的镭啊!”居里夫人一边想,一边自言自语着。
忽然她眼睛一亮:既然谁都没有见过镭,凭什么自己这么肯定镭是白色或无色的晶体呢?没准儿,那一小团“污迹”正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啊!想到这里,居里夫人翻身下床,以最快的速度朝实验室跑去。
结果还没等开门,她便从“实验室”的墙缝里看到了自己伟大的“发现”——白天器皿中那毫不起眼的污迹,此刻正在黑夜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镭!”居里夫人惊喜地叫了出来。
科学家发现四种新元素:即将进行命名
佚名
【期刊名称】《新疆农垦科技》
【年(卷),期】2017(40)2
【摘要】瑞士苏黎世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很快会看到新的元素名字,分别是第113号、第115号、第117号以及第118号元素。
这些元素的发现来
自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的团队,这些元素让人们丰富了元素周期表。
【总页数】1页(PI0003-I0003)
【关键词】新元素;科学家;118号元素;元素周期表;应用化学;苏黎世;俄罗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41.2
【相关文献】
1.新元素的发现和命名 [J], 雷洁;马丽珍;张学喜
2.四种新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表家族迎来新成员 [J], 赵耀;
3.俄科学家发现的第114和116号新元素有了命名 [J],
4.俄科学家发现的第114和116号新元素有了命名 [J],
5.俄科学家发现的第114和116号新元素有了命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谈氢弹爆炸后发现新元素
氢弹爆炸后科学家意外发现一种新元素,此前理论一直是错的?
2017-12-29 11:52:40 新浪看点作者:454654645哦
本质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几乎与宇宙平齐的年龄,因为身体中的氢元素早已在宇宙刚诞生时就出现了,到现在为止已经140亿岁了,其他的元素至少也有几十亿年的历史,其中组成我们的大量元素如铁、氧和碳甚至比我们的太阳系年龄还要大,至少有45.7亿岁。
为何太阳系中的元素会比太阳系还要“老”?
乍一听这个问题的确是令人困惑,不过仔细一想便明白了,太阳系中所有的元素都来源于上一代恒星,尤其是铁一类的重元素都是在上一代恒星死亡时产生的超新星爆炸中生成的。
后来这些残余物慢慢聚合,形成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原始太阳系星盘。
主流的科学观都认为在恒星内部只能产生到镍56的元素,原子序数再高核子聚合就会发生吸热反应,恒星便无力抵御重力而向内塌缩产生超新星爆发。
不过由于镍56衰变得很快,几乎是瞬间就会变成铁56,因此恒星自发性融合最多能够合成到铁元素。
而在后续的超新星爆发中,恒星内核中的物质会经受极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那一瞬间恒星释放的能量比太阳一生还要多,因此,有富足的能量使更多的重元素生成。
不过在后续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红巨星中也会通过一种特殊的途径形成比铁还要往后的元素。
那就是慢中子捕获,可以合成自铁到铅的重元素。
这种方式与超新星爆发共同供应了宇宙中用来支撑生命的重元素。
因此,普遍上科学家只认为超新星爆发与慢中子捕获才能够生成重元素。
不过,在氢弹试爆成功后,科学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在计算中不存在的重元素——镄,而且在以后美国进行的核爆中科学家又多多少少地发现了很多原来理论中所不可能出现的元素。
究竟是原来的理论是错误的?还是说忽略了什么特殊的条件?其实氢弹并不全是由聚变反应进行的,而是由原子弹引发的,而镄就是构成原子弹的铀元素经过多次慢中子捕获后产生的。
实际情况总会比想象中的可能复杂得多。
核弹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电磁力,大量的粒子,产生镄是正常的,变化的电磁力会产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