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至2010年十大假新闻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8
从假新闻看我国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缺失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闻事业也迅猛发展,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社会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它繁荣发展的同时,“假新闻”这类俎虫也在新闻这个大身体里频繁生长,对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而产生的原因,除了个体自身道德修养不高外,更重要的是新闻法规的缺失。
关键词:假新闻新闻法规职业道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连续十年评出“十大假新闻”。
从2007年的《美枪击案凶手认定为中国留学生》,2008年的《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看奥运》,2009年的《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逼出跟踪潜艇》,到2010年的《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2011年的《李娜怀孕》,假新闻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这和我国的新闻法规及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一直是众人对我国新闻业发展状况是否稳定所谈论的焦点。
一、假新闻的表现及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闻事业也迅猛发展,但在它发展的同时,“假新闻”也在不断滋长,对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针对近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的现象,《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 年起每年都会推出十大假新闻盘点。
评出来的假新闻不仅受到新闻从业者的关注,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尽管如此,假新闻还是屡禁不止,越来越多。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假新闻”字样,随时都能看到上万条链接。
这些假新闻不仅数量繁多,而且还涉及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
以2010年的假新闻为例,从“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到“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从“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到“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从“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到“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乃至“传我军数百战机青岛上空军演”,“‘偷菜’游戏或被取消”,“金庸去世”等等。
这些假新闻可谓形形色色,涉及的领域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等。
浅谈新闻界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现状以及应对措施众所周知,新闻记者具有相当大的权利,曾被称为“无冕之王”。
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戏谑之言,如“一怕官,二怕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等都道出了记者在社会地位上的特殊。
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而同时记者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在社会上记者的很多言辞文章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受众的引导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甚至可以说是引导着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
记者如果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纯粹为了贪图扬名立万、谋取私利,那么这个社会将暗无天日。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的潜规则之说。
在记者行业也不乏这样的规则。
现在社会上闹得比较热的就是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凡在采访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好处(包括金钱、礼品、招工招干、入学旅游、娱乐、餐饮等)并撰写出稿件或制作出节目公开发表或播出,不论其稿件或节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均可视为有偿新闻行为。
而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但是无论是虚假新闻,还是有偿新闻,他们的出现都对社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严重地损毁了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导致传媒新闻职业道德的滑坡。
在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中,社会上有很多的看法。
一种人认为,有偿新闻中一部分是虚假报道,一部分是真实报道,即新闻本身就极具有新闻价值,只是由于记者拿了“红包”使之变成了有偿新闻,这种有偿新闻并非虚假报道。
另一种人认为,有偿新闻中都是虚假报道。
虽然极少数新闻具有新闻价值,但由于记者将“红包”拿在手中致使其“手下留情”,玷污了新闻的真实性。
在2005年的一次对从业两年以上的新闻工作者社会调查中,一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在对结果进行抽样分析发现:1.在采访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好处的记者占94.3%;2.因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好处而有意美化过新闻的记者占81.2%;3.因为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好处而有意片面报道新闻的记者占73.6%;4.对批评性新闻,因获取“红包”而不进行报道的记者占24.3%;5.拒绝红包而进行批评报道的记者占19.5%。
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评选意义和建议一个人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从2001年以来,《新闻记者》评选“十大假新闻”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他们坚持新闻打假,十年,他们坚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十年,他们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在这十年中,为我们新闻界举起了一面旗帜,树立了一个标杆,也给我们这些新闻从业人员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叹号,向虚假新闻说不!酒香不怕巷子深,新闻记者10年打假的意义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主要有: 第一:坚定信心,敲响警钟。
它坚定了我们抵制虚假新闻的信心,坚定了我们遵守新闻工作职业道德操守的决心,同时也给我们的报人们一个警示,在追求报业发行量和网站的点击率的同时,最先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地报道新闻,就像编者按中说道,在经过几年的评选中,有些媒体已经开始主动反思,汲取教训,其中《羊城晚报》编辑对于假新闻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写了《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第二:提供样本,创新研究。
《新闻记者》对假新闻的研究,十年百条的虚假新闻为我们提供了典型案例,积累了另样的样本,创新了对假新闻的研究。
通过分析可以深入剖析假新闻的成因,特征和规律,探讨防范之策,通过分析对案例进行归类、研究,概括新闻造假的动机、手法,提出杜绝假新闻的方法,通过分析对我们新闻的实践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分析了百条虚假新闻,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0%5%10%15%20%051015 一:纵观百条虚假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其特征是两头少中间多,其中七月份的虚假新闻百分比最大占18%,而二月份的虚假新闻百分比最小仅占3%,其中五月到七月是假新闻的爆发期,然后数量总体下降。
其一,说明了假新闻的数量和季节变化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夏季假新闻发生的频率较高。
其二,说明了到了年中,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专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严厉措施,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重拳出击后,八月到十月假新闻的数量明显有所减少。
多棱聚焦鼍r新闻打假J……………………一………………….。
.………………一编者按:2010年11月23日。
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
动员部署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
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虚假新闻仍然屡禁不绝,时有反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应强烈。
本刊编发的这组文章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杜绝虚假新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旨在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2010年假新闻四大特点口张晓平张晓平如果说2009年在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下。
假新闻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态势.也就是年头岁尾较多。
而中间几个月份相对较少。
那么,2010年的假新闻则表现为接连不断,持续全年的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经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假新闻从来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新闻业界乃至全社会所深恶痛绝。
然而近些年来。
假新闻不仪没有绝迹.没有减少,反而越打越多.2010年更是几近泛滥成灾。
《璩美凤登湖北卫视成为CEO)、《华南师大校规学生当二奶将开除》、《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博士生求职无门回乡当城管》……仅主要媒体刊发的假新闻就不下百条,在社会上掀起一阵阵波澜。
尽管中国著名性学家李银河在第一时间便申明其从未做过什么“高校处女率”调查,但并不妨碍假新闻《大学处女率北广最低暨大最高》仍然被冠以李银河教授的名头不断地被媒体所刊播。
尽管诸如《孔老师如何让学生沦陷37岁女教师诱奸900名男学生》、《漂亮女子不配合强奸,致施暴者死亡获刑》等假新闻已经编造到几乎荒唐的地步,仅凭常识便可认出是假新闻,但依然在媒体上大行其道。
假新闻案例及失实原因分析报告假新闻案例及失实原因分析一、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月日,中国新闻网刊发了一则《深圳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地新闻.报道称,在深圳打工地后某女孩,月日下班回家路上,女孩看到老人盯着快餐店里地盒饭后便掏钱为老人买来了盒饭,然后亲自喂饭.b5E2R。
经深圳媒体证实,整个行为其实是某商业展地炒作.附近一位目睹拍摄过程地报刊亭老板称,女孩只喂了几口饭,便随拍照地男子离开.此后,策划者出面致歉,承认照片是摆拍.p1Ean。
失实原因:记者未严谨地核实新闻事实,没有善尽一个新闻记者地责任.炮制出虚假新闻,无中生有.二、温州乞丐流浪年回家获万拆迁补偿月日,江西《信息日报》刊发该报记者地报道《流浪年回家瞬间变“富翁”》.报道称,年月,家境贫寒地温州男子朱景,远离家门闯荡自己地事业.因为连连亏本,朱景年来风餐露宿乞讨流浪,甚至染上了严重地肺结核.今年月日,经过天地治疗后,萍乡救助站将病情好转地朱景送回家乡浙江温州.悲喜交集中,哥哥朱忠告诉失踪年地弟弟,前几年家乡搞城中村开发,他已获得余万元地土地补偿金.DXDiT。
月日,《现代金报》刊发报道称“这是一起假新闻,报道称,该男子并非叫朱景,而是叫朱景修,家住平阳县昆阳镇后垟村.在朱景修离家前后,老家地房子没有任何变化,离家期间也未有征地和拆迁.实际上,他当时是因赌气离家出走地.这年来,他开过出租车、当过保安,进过黑砖窑也挖过煤.直到年,他才因肺结核病重而开始行乞.RTCrp。
失实原因:其广为传播可能更多地折射了房地产开发、一夜暴富等这样地社会焦点话题,导致了传统媒体、媒体官方微博等在假新闻面前集体沦陷.记者未做深入核实,信息日报社把关不严,导致报道失实.5PCzV。
三、年放假安排年月日傍晚起,多家媒体新闻客户端以及官方微博纷纷发布据称来自中国政府网地“年放假安排时间表”地消息.按照这条放假消息,年元旦放天,春节放天,元宵节放假天,清明节放假天,劳动节放假天,端午节放假天,中秋节放假天,国庆节放假天.这一方案中含有多个长假,瞬间引发网络“疯转”.jLBHr。
2014年10大假新闻第一篇:2014年10大假新闻2014年10大假新闻 2015-1-4 06:35:16 来源:新闻记者作者:白红义江海伦陈斌选稿:夏阳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推出年度虚假新闻评点报告,这已经是第14次。
2014年的中国新闻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乏亮点,但是困惑与惶恐却在难以遏止地蔓延。
在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急剧变革的时代,坚持对虚假新闻的批判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但我们认为,决定新闻业命运的除了行业热议的渠道、用户、数据、模式等之外,新闻本身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为不管新闻业的形态、媒体的样式如何变化,这些攸关新闻业文化权威的质量、标准、价值,仍是新闻业在日益变幻的媒介环境下安身立命之所在。
一、2014年度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与2013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有影响力的虚假新闻案例似乎并不那么突出,但总体数量依然不少。
总的来看,2014年度的虚假新闻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虚假新闻案例出现碎片化的态势,具有影响力的案例较少。
第二,虚假新闻的存活期较短,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揭露。
第三,互联网环境下的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体融合特征。
二、2014年度虚假新闻典型案例●重大事件现短板●案例: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刊播时间】2014年3月8日起【“新闻”】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由于权威信息源缺位,从中央媒体到各地媒体信息乱飞,让人莫衷一是。
其中比较典型、传播较广的谣言主要分为几大类:生还奇迹类——3月8日14时28分,《成都晚报》媒体微博连用数个感叹号夺人眼球:“‘降落’马航总经理现场讲话,航班已证实在越南南宁(音)地区降落。
”当晚,有媒体报道称MH370被正在执行搜救任务的菲律宾海事船发现。
飞机被发现时机身破损较严重,但未解体,人员伤亡程度可能远远低于此前的预期;搜索进展类——据报道,8日上午,交通部南海救助局两艘搜救船分别于10点49分、11点30分从西沙、海口两地出发,前往中国南海海域开展搜救工作。
虚假新闻报道案例【篇一:虚假新闻案例分析】虚假新闻案例分析新闻与传播学类4班莫清慧2013300710160一、案例呈现:【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12月3日早上5点多,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发布了一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的图片,图中大妈一脸痛苦,外国小伙一脸无辜。
报道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
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
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
最后双方在调解下,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自行离开。
然而,北京警方12月3日晚回应称,外籍男子因存在无证驾驶、驾驶无牌照摩托车及交通肇事行为,将被进行处罚。
在警方监控探头拍摄的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12月2日10时33分许,一辆载有两人的摩托车转弯时在斑马线上撞上一名身穿黑色大衣的女子。
该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
二、反映问题:1部分记者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认知不足,职业素质的缺失,导致了新闻报道未经核实就随意发布,仅通过片面的采访和图片就断定事实从而写出带着巨大偏颇性的报道,给当事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2民众对于国人碰瓷现象的深恶痛绝,类似的报道一经发布便能引起网友的巨大反响,反映了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满和愤怒,加之该报道中明显的“国别”标签,不仅反映出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羞耻,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对于外国人文明素质的概念性理解,即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更讲文明、更有素质等。
三、出现原因:1社会层面的原因其一,社会风气浮躁。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言行严重不一,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家里家外,白天晚上,表现出了“双面人”特点。
媒体记者身处其中,不可能不受影响。
其二,管理偏于粗放。
有人把管理上的问题概括为:一是只能批外地,不能批本地。
二是只能批群众,不能批干部。
三是只能批下级,不能批上级。
一柄双刃剑--假新闻:新闻策划的异化新闻策划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有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制造假新闻。
近几年,堂而皇之出现在正规媒体上、并形成较大影响的假新闻就有多起。
【案例】“张王恋”,邓建国使诈,媒体集体中招2001年2月27日,香港《东方日报》刊出“张艺谋与19岁模特儿‘地下情’曝光”的八卦新闻,称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早在1999年底就找到了自己“最为满意”的地下情人,对方是年方19岁的模特儿王海珍。
这一报道把“张王恋”描述得有鼻子有眼:张艺谋与王海珍相识于1999年8月,当时张艺谋为一家口服液产品拍广告,需要找几位身材高挑的女郎。
而王海珍当时刚在成都夺得全国模特儿大赛冠军,被公司高层推荐试镜。
就在见面那一刻,张艺谋立即惊为天人。
并在面试当晚便邀请王海珍欣赏歌剧,散场后亲自开车送王海珍回家,更盛赞王海珍纯情可爱,胜过许多影星。
当时双方互留了联络方式,“足见当时张艺谋已有意发动追求攻势。
”报道还说,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威尼斯电影节夺奖之后,他首先便打电话给王海珍。
而两人感情升华则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拍摄广告之时。
王海珍不小心患上感冒,张艺谋为此非常心痛,亲自端水送药极尽呵护,令其他工作人员羡慕不已。
报道称,王海珍对张艺谋“心甜不已”,表示早前她的母亲生病,张艺谋更足足打来两小时电话进行安慰,十分体贴。
由于张艺谋所具有的知名度,这一“事件”第二天就被内地各大媒体在显著位置转载,接下来关于这一事件的追踪报道更是连篇累牍,使原来名不见经传的王海珍一夜之间名声大振,身价倍增,成为最被人关注的娱乐人物。
2001年3月4日,对这一消息已忍无可忍的张艺谋借着到北京开两会的机会,向媒体就“王海珍绯闻案”作了澄清――有关他与王海珍恋情的炒作纯属编造,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其实,在这一轰动性的八卦新闻出现后,就有媒体判断这是一个假新闻,并一直在猜测谁是幕后策划人。
后来焦点都集中到了以善于炒作而著称的广东巨星公司的老板邓建国身上。
浅谈新闻界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第一篇:浅谈新闻界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现状以及应对措施浅谈新闻界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现状以及应对措施众所周知,新闻记者具有相当大的权利,曾被称为“无冕之王”。
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戏谑之言,如“一怕官,二怕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 等都道出了记者在社会地位上的特殊。
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而同时记者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在社会上记者的很多言辞文章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受众的引导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甚至可以说是引导着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
记者如果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纯粹为了贪图扬名立万、谋取私利,那么这个社会将暗无天日。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的潜规则之说。
在记者行业也不乏这样的规则。
现在社会上闹得比较热的就是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凡在采访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好处(包括金钱、礼品、招工招干、入学旅游、娱乐、餐饮等)并撰写出稿件或制作出节目公开发表或播出,不论其稿件或节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均可视为有偿新闻行为。
而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但是无论是虚假新闻,还是有偿新闻,他们的出现都对社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严重地损毁了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导致传媒新闻职业道德的滑坡。
在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中,社会上有很多的看法。
一种人认为,有偿新闻中一部分是虚假报道,一部分是真实报道,即新闻本身就极具有新闻价值,只是由于记者拿了“红包”使之变成了有偿新闻,这种有偿新闻并非虚假报道。
另一种人认为,有偿新闻中都是虚假报道。
虽然极少数新闻具有新闻价值,但由于记者将“红包”拿在手中致使其“手下留情”,玷污了新闻的真实性。
在2005年的一次对从业两年以上的新闻工作者社会调查中,一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在对结果进行抽样分析发现:1.在采访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好处的记者占94.3%;2.因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好处而有意美化过新闻的记者占81.2%;3.因为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好处而有意片面报道新闻的记者占73.6%;4.对批评性新闻,因获取“红包”而不进行报道的记者占24.3%;5.拒绝红包而进行批评报道的记者占19.5%。
媒体虚假报道案例分析第一篇:媒体虚假报道案例分析虚假新闻分析王迎雪(1118007159)广播电视编导媒体报道的应该客观事实,这是新闻界的一个共识。
不过,随着市场经济和媒介竞争的加剧,虚假新闻开始作为很多媒体卖点之一,典型案例分析。
一、挟尸要价和直播诺康死刑事件,两件事情同样涉及媒体底线问题,以及它将人的尊严放到了一个怎样的地位。
媒体真实报道看起来无可厚非,但要跟人的尊严让位。
窥私欲的膨胀不能以对个体的伤害为代价,我们都应该知道底线在哪里。
二、杨丽娟事件和杨武事件。
过度报道的事实,在利益的驱使下,媒体成了一个放大镜策划人推动整的事件的紧张,真实是第一个牺牲的东西。
媒体抛弃了旁观者的角色,主动参与事件发展甚至大力推动,这样就可以推出更加独特更吸引人的新闻,也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多的新闻资源。
媒体井喷式的报道,毫不费力的把一件事或者一个由头变成新闻热点,哪怕事实或根本不存在或者本身无关痛痒。
媒体只是需要这么一个新闻来刺激观众匮乏的注意力,事实本身没有可读性,策划的新闻,有故事一样发展高潮的新闻,才是媒体最喜欢的原料。
本来杨丽娟只是一个狂热的粉丝,微不足道,但是媒体发现了这道菜,相互争抢,循循诱导当事人,才导致了一场媒体的狂欢和一个家庭不可挽回的悲剧。
杨武,一个极其普通的强奸事件,但是加上城管贫苦大众之类的帽子以后,肯定会更加耐人寻味,所以我们需要这些兴趣点,媒体做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把新闻做成一个故事,把新闻变成一个商品,炒作包装欺诈一应俱全。
三、藏羚羊走过青藏铁路和bbc报道伊拉克战争照片失实问题,同样还有新闻联播采用虚假资料欺骗大众的问题。
政策的需要,和媒体监管制度的缺失这诸如此类的事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因为媒体自身固有的政治属性,很多时候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媒体会选择性报道某些所谓事实。
虽然这些虚假新闻后来被澄清推翻,但是媒体自身和政府背后的操控力量损失极小,最后被送上审判台的只能是替罪羊。
假新闻现象浅析摘要: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假新闻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假新闻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引起恐慌,同时也严重危害到媒介的公信度;假新闻的泛滥有许多方面的原因,面对假新闻的危害,更应该采取全方位的积极的措施有效治理,坚决杜绝假新闻。
关键字:假新闻危害原因制止一、假新闻泛滥现象《新闻记者》第2011年1月334期刊登了《2010年十大假新闻》,入榜的有“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偷菜’游戏或被取消”、“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①等等,自2002年以来,每年“如期而至”的“十大假新闻”似乎已经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通过参考历年入榜的各类假新闻,其中涉及的面很广,假新闻的存在并不局限在某个领域,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就内容来看,大部分的假新闻不是歪曲事实就是新闻传播者的胡编乱造,但是大多数的假新闻都与当下环境形势相联系,或牵扯到名人名事,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或是故意捏造来造谣生事。
2002年施行的《出版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出版物的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既然我国的新闻法规已经明确规定严禁出版报道虚假新闻,但是假新闻似乎还是很猖獗,屡禁不止。
二、假新闻的危害1.干扰受众视线,影响大众的日常生活。
人们每天看报纸、看电视、上网,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新闻,在今天如此要求快速、高效的生活、工作节奏下,受众对媒介所发布的各种信息,既看的快速,选择也快速。
对于某个信息真实性方面的思考时间可以说几乎是没有的,毕竟每天面对大量的信息,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全部合理的做出质疑。
受众往往会在第一时间看到新闻,然后在分析①《新闻记者》2010年1月334期/eastday/xwjz/node514310/index.html其本身真实性之前就已经把新闻分享给了其他人,经过这样的几次传播,即使是假新闻也变得越来越真实。
浅谈假新闻的特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虽然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像珍视自己的声誉一样重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假新闻的特点。
由于种种原因,假新闻依然如影随形,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事业的神圣性。
本文以《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假新闻为例,分析假新闻的特点、成因和防范对策,以期筑起预防假新闻的防火墙。
追逐新闻热点。
在2010年,偷菜游戏、蒜你狠、房价、上海世博会长时间处在受众的围观中,也成为各种媒体上名副其实的新闻热点。
《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一女生世博排队被****怀孕》、《偷菜游戏或被取消》等新闻无不紧追形势而动,成为新闻热点中的焦点。
将争玩的游戏与被取消、蒜你狠与不断上涨的金价、女生怀孕与世博会排队、喀什房价与两个月翻倍等新闻热点组合、叠加和强化,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假新闻似乎比真新闻更了解受众、编辑和记者的所思、所需,往往哪里是热点,哪里就是假消息的藏身之处。
标题触目惊心。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身处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记者和编辑深谙其中的奥妙,把制作触目惊心的标题作为在新闻汪洋中一枝独秀的法宝。
在2010年十大假新闻中,《住总统套房、坐奥迪文人有点高调》把文人与总统套房、奥迪置于全社会关注西南干旱的大社会背景之下,而《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传我军数百战机青岛上空军演》标题中骇人的数字,无不让人倍感震惊,确实达到了请君入瓮的圣境。
情节离奇荒诞。
讲故事的写作方法,可以增加新闻的趣味性,使受众从阅读到达阅读。
但若遇到歪嘴小和尚,那就会成为假新闻的陷阱。
在十大假新闻中,《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和《一女生世博排队被****怀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且情节离奇之怪异已超出人们不断提高的想象力。
在《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中,单笔购买大单黄金的客户,一直定期购买黄金,消失好长一段时间后该客户突然现身,刷卡1501万元购入56公斤金条,究其原因,炒过黄豆、绿豆的客户此去炒蒜又赚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