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4
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图1材料地理语言解读:材料介绍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考虑的。
地图信息解读:图中所反映的景观是小桥流水、小木船、传统的双层砖瓦房临水而建,垂柳拂水面。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题目地理信息解读:剪纸中体现的小桥流水、小木船、传统的双层砖瓦房临水而建,垂柳拂水面等景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图中的民居三角形房顶,且临河而建,说明当地气候湿热多雨。
剪纸艺术多见于江浙一带,故D选项是最佳选项;华北平原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相对比较短,临水而建的传统民居不多见,故B选项错误;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应该也会有类似的景观,但剪纸艺术多见于江浙一带,故AC选项不是最佳选项;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题目地理信息解读: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主要指的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容易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观,故A选项错误;B:江南水乡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为低平。
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季较长,降水丰沛,故B选项正确;C:我国东北地区三面环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中部为东北平原,地形较为封闭,故C选项错误;D:位于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存在山河相间的典型景观,故D选项错误;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题目地理信息解读:图中的景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 2.B 3.D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4.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答案选B项。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 2.B 3.D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4.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答案选B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地理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 2.B 3.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故答案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答案选B项。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答案选D。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4.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答案选B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2017·课标全国Ⅲ,1~3)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2017·课标全国Ⅲ,4~6)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2017·课标全国Ⅲ,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017·课标全国Ⅲ,10~11)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图 9 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审题:时间:春季T 时刻空间:亚洲部分地区地理事象: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设问分析:行为动词:指出关键词:图示区域限定词:气压系统及其位置关系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变化,左上角有一个不完整的由外到内数值增大——高压图中间有一个的由外到内数值减小的——低压位置关系: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低压位于高压的东南参考答案: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 分) 高 低 冷气团暖气团 逆时针旋转 冷空气东移南下与锋面气旋在T 时刻汇合,形成了图示气压系统,东移南下的冷锋与锋面气旋与原先形成的西南方向的冷锋合并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冷锋冷锋2个 暖锋1个自编答案:3个锋面。
距T时刻较近,冷高压中南下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形成的1个冷锋,另外还有气旋在旋转过程中,四周空气汇集,南侧北上的暖空气与北侧南下的冷空气在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形成冷锋和暖锋(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2个锋面。
参考答案: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行为动词:预测限定词:P点关键词:天气变化P点依次经过的天气变化为:P点先受到暖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当暖锋过境时,会有阴雨、升温现象;锋面过境后,天气低压槽线附近高低压之间等压线密集处锋面出现的位置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锋面形成暖锋单一暖气团冷锋单一冷气团暖锋暖锋过境,气温升高,阴雨天气单一暖气团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冷锋冷锋过境,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单一冷气团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图 9 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审题:时间:春季T 时刻空间:亚洲部分地区地理事象: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设问分析:行为动词:指出关键词:图示区域限定词:气压系统及其位置关系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变化,左上角有一个不完整的由外到内数值增大——高压图中间有一个的由外到内数值减小的——低压位置关系: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低压位于高压的东南参考答案: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 分) 高 低 冷气团暖气团 逆时针旋转 冷空气东移南下与锋面气旋在T 时刻汇合,形成了图示气压系统,东移南下的冷锋与锋面气旋与原先形成的西南方向的冷锋合并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冷锋冷锋2个 暖锋1个自编答案:3个锋面。
距T时刻较近,冷高压中南下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形成的1个冷锋,另外还有气旋在旋转过程中,四周空气汇集,南侧北上的暖空气与北侧南下的冷空气在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形成冷锋和暖锋(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2个锋面。
参考答案: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行为动词:预测限定词:P点关键词:天气变化P点依次经过的天气变化为:P点先受到暖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当暖锋过境时,会有阴雨、升温现象;锋面过境后,天气低压槽线附近高低压之间等压线密集处锋面出现的位置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锋面形成暖锋单一暖气团冷锋单一冷气团暖锋暖锋过境,气温升高,阴雨天气单一暖气团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冷锋冷锋过境,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单一冷气团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1~3.1.D 2.B 3.D 第1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
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近处房屋依水而建,远处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一番江南水乡景象。
故判断,此处位于长江三角洲。
第2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丰沛。
河流流速较慢,适合小船行驶,说明当地地势低平。
第3题,考查省区简称和传统文化。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方剧种是越剧。
越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浙江周边福建、江西等省份。
4~6.4.B 5.A 6.C 第4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
地铁是客运的一种,其站点等级高低取决于客运量,和周边地区的人流量有直接关系。
和用地面积、信息化水平、环境质量没有多大关系。
第5题,考查城市功能区。
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地铁站点密集、服务等级高,运送的客运量非常大。
同时甲乙丙与内环线相交,交通便利,靠近城市几何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
第6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从图中发现有多个地铁一级站点,说明其是所在区域的中心。
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就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城市并没有明显的沿河流呈带状延展,且地铁走向基本与河流垂直。
根据内环、二环、三环的形态可以判断,城市空间形态呈团块状,并非条带状。
7~9.7.D8.C 9.A第7题,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密度低,东部密度大,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第8题,考查不同海域影响生物生长的因素。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
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
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