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_以北京明十...
- 格式:pdf
- 大小:176.40 KB
- 文档页数:5
北京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与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北京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
首先,北京市的历史遗产包括了众多古建筑和文物。
例如,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为了保护紫禁城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等。
此外,北京还积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提升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国际影响力。
其次,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古建筑,还包括了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文化。
例如,北京的传统工艺品如景泰蓝、雕漆和剪纸等,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
为了保护这些手工艺品,北京市鼓励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并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独特的文化艺术。
此外,北京市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例如,北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习俗。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节日,北京市组织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展览,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参与其中,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古建筑、手工艺和民俗文化,北京市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符号需要保护。
例如,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北京市仍然努力保护和修复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同时,北京还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名人的文化符号,如孔子庙、文庙和圆明园的文化遗存等,以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北京市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古建筑的保护面临着困难。
因此,北京市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历史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
尽管北京市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漠视。
因此,北京市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历史与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增强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世界城市视角下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旅游发展研究——以故宫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目的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全球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景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受游客欢迎的景区是故宫,作为中国明清宫廷建筑的典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故宫参观,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参与文化旅游和文化消费。
因此,如何促进北京城市的世界城市形象、如何推动故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从世界城市的视角,以故宫为研究对象,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升北京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如何促进故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故宫是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的明清宫廷建筑群,建筑风格高度统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是北京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2. 研究内容(1)故宫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2)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故宫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提升北京城市形象和吸引力的策略和实践(5)促进故宫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多元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以探究世界城市视角下的北京故宫文化遗产景区旅游发展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将获得以下成果:(1)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故宫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旅游发展现状,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2)讨论世界城市视角下如何提升北京的形象和吸引力,在不同地区和游客群体的需求之间进行平衡,促进文化旅游和文化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3)提出如何提升故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4)拓展世界城市视角下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加强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高城市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措施(精选)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措施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杰出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或其他特殊意义的地理区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属于全人类,应得到全人类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更好地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本文将逐一介绍几个精选的世界文化遗产。
1. 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有9000多间房间。
故宫的建筑以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色墙体为主,整体呈现出极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保护措施方面,故宫严禁吸烟、涂写、摔打等行为,并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以保护其历史建筑和珍贵文物。
2. 美国独立纪念馆美国独立纪念馆位于美国费城,是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起草地之一。
该建筑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独立纪念馆的设计灵感来自古希腊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巨大的封闭纪念堂,象征着美国独立的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纪念馆,管理部门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同时限制游客流量和触摸文物,以保护该建筑和文物的完整性。
3. 澳大利亚大堡礁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体系,由近3000个个体的珊瑚礁组成,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大堡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宏伟和多样化的,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物种。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捕捞和潜水活动,在保护区内设置保护区域并监测水质等。
4. 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成就。
它们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金字塔是古王国时代在埃及沙漠中建造的坟墓,最著名的有胡夫金字塔、赫夫林金字塔和门庭金字塔。
为了保护这些古代奇迹,埃及政府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包括对游客数量的限制,保护建筑本身和周围的环境。
5. 日本富岡製糸场富岡製糸场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座丝织工厂,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然而,在当今社会,如何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许多世界文化遗产由于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以及不合理的开发等原因,面临着损毁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包括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对破坏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
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遗产的修缮、维护和监测。
还应培养专业的保护人才,提高保护技术水平,确保遗产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
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发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地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遗产地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
例如,对于游客数量的控制,要根据遗产地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上限,避免过多的人流对遗产造成损害。
在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开发利用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一切活动都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促进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地居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们对遗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
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来,让他们能够从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受益。
可以通过发展与遗产相关的特色产业,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旅游等,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强他们保护遗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保护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尊重。
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网络、报纸等,广泛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和保护成果,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可持续经济发展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藏,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价值和可持续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一、文化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这些遗产包括建筑、遗址、文物、传统技艺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精神,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可持续经济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完整的文化遗产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收入。
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三、举例说明
以中国的故宫为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北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同时,故宫的文物保护、修复等工作也为文物保护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
济的发展。
因此,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的瑰宝,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愿世界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为人类的共同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对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目前的工作进展,提出问题、分析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背景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宝贵的遗产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因此,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挑战。
三、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1. 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制定北京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措施。
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和历史价值。
2. 遗产保护与管理机构北京市设立了专门的遗产保护与管理机构,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具体的保护计划,组织研究和调查工作,以及监督和管理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
3. 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北京市通过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和演出活动,向公众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这不仅可以增加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
4. 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挑战尽管北京市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和环境的破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了威胁。
其次,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再次,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需要取得平衡,以确保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性。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北京市政府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相应的保护机制,以确保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加强公众教育北京市应加大对公众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世界遗产地是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许多世界遗产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保护世界遗产地的第一步是明确其价值和重要性。
世界遗产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遗产地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在保护世界遗产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的保护原则和准则,包括永久保护、尊重传统、文化遗产保持等。
保护世界遗产地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有序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世界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参与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可持续发展是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关键策略。
我们需要在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基础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需求和利益,尊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遗产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我们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当地社区的培训和支持,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保护世界遗产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遗产地的意识和认识,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资源。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世界遗产地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为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遗产地的合理保护与正确开发已成为国内外遗产地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文章通过对目前中国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认为遗产旅游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总结了发展旅游对世界遗产地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26-02截止到2011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1处,位居世界第三位。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都是世界级的名胜,这意味着声名远播和为当地旅游事业带来丰厚的收入。
因此,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更是掀起了一股申遗的热潮。
然而,在世界遗产成功申报后,许多地方政府往往只看到旅游开发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却忽略了对其的保护,或者是保护不到位,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
如:过渡开发造成环境容量压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遗产地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痕迹不断显现,不断增大。
由于世界遗产大多具有独一无二性、非人工再造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因此,保持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遗产地有效开发的首要任务。
发展遗产旅游也必须以遗产地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遗产旅游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一、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与可持续发展1.中国遗产旅游现状分析。
1985年12月12日,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到2011年6月,中国已有41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3项,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的世界遗产存在着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广泛,且文化遗产占较大比例的特点,其发展现状如下:(1)遗产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世界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不仅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联?以及如何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文化遗产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不仅是吸引游客和投资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支撑。
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不仅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还通过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著名的文化遗产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相关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仅仅依靠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并不能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以人为本,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过度商业化和盲目开发可能会破坏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和内涵。
因此,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推动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传承。
其次,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全球性的任务,需要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专业的保护和修复技术支持。
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可以通过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活动,帮助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发挥其社会责任。
而广大民众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最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和互动体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世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与可持续发展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因其历史、文化价值而备受珍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既要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又要谨慎地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本文将探讨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以及如何在保护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许多世界文化遗产都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故宫、意大利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埃及的金字塔等,都成为了当地的旅游热点,为周边的商业、酒店、餐饮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和民生发展。
很多世界文化遗产都需要专业的保护人员来进行修缮、保养工作,这就为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同时,周边的商业也会因为游客的增加而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文化传承和人类精神追求的意义。
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害其文化内涵。
只有做好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
第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在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模式,尽量减少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以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和传承。
综上所述,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但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希望人们能够更加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共同守护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性问题研究———以四川青城山保护区房地产开发为例赵晓宁(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遗产当中的重要组分,其价值特点和权属特点要求缔约国必须对其进行严格保护。
然而,近年来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负面报道多次见之于媒体报刊,从而引起国家、地方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学界展开了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大讨论。
本文正是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将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运用于研究当中,从而全面认识阻碍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性因素之一———房地产开发。
仅望借本文唤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地;外部性;可持续发展;房地产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9—0230—05收稿日期:2005-04-12作者简介:赵晓宁,女,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四川大学旅游学院2003级旅游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旅游规划。
2004年6月21日《华西都市报》在其A5、A6版刊登了一篇长达万字的深度调查报告《层层蚕食青城山世遗“喊痛”》。
该调查报告揭示了在青城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10余家省内外房地产开发商瞄准“遗产”二字大做山水文章,在青城山保护区域内掀起“圈地狂潮”,纷纷建起豪华的楼堂别墅,蚕食土地高达4000多亩,致使长期栖息生存于青城山保护区域内的数千只仙鹤集体“失踪”。
青城山保护区域内出现这样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不仅违反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破坏了景观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青城山保护区房地产开发为背景,探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外部性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影响等问题,从而试图规避风险,推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城市发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资源,不仅具有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对可持续城市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旨在传承与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在实践中取得成果的案例。
1. 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历史遗址、文物、传统技艺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财富。
这些遗产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还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优势。
2. 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城市拓展和现代化建设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重要的遗产受到了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紧密相关,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3.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和遗址,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融入现代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特色。
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通过保护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4.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对城市居民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发展旅游业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多历史遗址和文化景点成为了游客们前来探访的目的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可以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5. 成功的保护案例——某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对市区内的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成功地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城市规划部门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和政策,通过修缮和改造,使得这些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城市管理部门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提升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康永波;陈玲玲;刘正威;凌伯雄;孙克勘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11(027)012
【摘要】在对殷墟世界遗产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管理体制滞后、生态状况欠佳、遗址展示不完善、宣传和营销滞后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健全管理体制、注重遗产教育、完善生态环境监控体系、改进现有展示手段等策略,以促进殷墟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4页(P1118-1121)
【作者】康永波;陈玲玲;刘正威;凌伯雄;孙克勘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31
【相关文献】
1.世界文化遗产地殷墟旅游可持续吸引力提升研究——基于旅游产品原真性开发的新视角 [J], 张薇;方相林;张晓燕
2.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明十三陵为例 [J], 陈玲玲;霍斯佳;范
文静
3.承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张敏娜;刘凯丽;韩燕妮
4.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范文静;孙克勤;;
5.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吴婧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