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62.11 KB
- 文档页数:18
傣族舞教学大纲傣族舞是中国云南省傣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傣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优美的舞蹈动作和鲜明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观众和舞蹈爱好者的眼球。
本文将为您介绍傣族舞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民族舞蹈。
一、教学目标傣族舞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舞蹈技能和艺术修养,使其能够自如地表达傣族舞的特点和魅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熟练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2. 理解并表达傣族舞的情感和意境;3. 提升舞蹈的协调性和肢体表达能力;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傣族舞教学内容的全面准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以下是傣族舞教学的内容要点:1. 基本舞蹈动作:傣族舞有丰富的基本舞蹈动作,包括手臂的划拳、揉手、托手等动作,以及身体的扭转、转身、踏步等动作。
学习者需要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动作。
2. 舞蹈组合:学习者在熟练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后,将学习如何将这些动作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舞蹈编排。
通过模仿和练习,学习者将掌握傣族舞的基本编舞技巧,并能够自主创作简单的舞蹈片段。
3. 舞蹈情感表达:傣族舞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蹈动作、音乐和服饰等元素来传递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学习者需要通过体验和理解傣族的文化背景,以及与舞蹈的情感大致相符的心理感受,来更好地表达舞蹈的内涵。
4. 舞台表演技巧:傣族舞一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舞台表演技巧,比如队形的调整、角度的把握、舞蹈道具的运用等,来提升舞台表演的效果。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了解舞台搭建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舞台表演环境。
三、教学方法傣族舞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适用于傣族舞教学的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总学时数:18 学分:1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0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字东玉编制时间:2014年9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中文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性课程,涉及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多方面的问题。
民族文化传播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性课程,就课程本身的性质而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以专题性课堂教学为主,主要任务是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趣。
二、总体教学目标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门重要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理念,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的介质,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通过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对民族文化传播,尤其是云南民族文化传播一定了解,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概论、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绪论民族文化传播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符号互动过程,因此,文化对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与传播是相互作用和交叠的。
本次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概念做一个梳理,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传播形式。
云南地方文化教育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云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传统•掌握云南地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品味教学内容第一课:云南地方文化概述1.介绍云南地理位置和特点2.介绍云南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3.介绍云南地方文化的发展历史第二课:云南的传统节日1.介绍云南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2.分析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3.探讨传统节日对云南人民的影响第三课:云南的传统艺术1.介绍云南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2.分析传统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欣赏云南传统艺术表演第四课:云南的传统建筑1.介绍云南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特点2.分析传统建筑的结构和装饰艺术3.参观云南的传统建筑第五课:云南的传统美食1.介绍云南的传统美食,如过桥米线、烤全羊等2.分析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3.品尝云南的传统美食教学方法•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云南地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云南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观摩法:带领学生观摩云南传统艺术表演和传统建筑。
评价方式•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云南地方文化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展示云南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云南地方文化资料:提供云南地方文化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第一课:云南地方文化概述1.引入:展示云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图片和视频。
2.讲解:介绍云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云南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云南地方文化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4.总结:总结云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第二课:云南的传统节日1.引入:展示云南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
2.讲解:介绍云南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并分析其起源和意义。
3.观摩:带领学生观摩云南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云南民族文化》课程简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云南民族文化【英文名称】Yunnan ethnic culture主要内容简介:《云南民族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云南多元的少数民族就文化的特征、形成和规律。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形成及普遍规律。
本门课程是针对旅游从事者所开设的综合性素质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材:施惟达,段炳昌编着,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黄光成着,云南民族文化纵横探,科学出版社,2007年01月2、杨志明等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3、和少英等编着,云南跨境民族文化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05月《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云南民族文化【英文名称】Yunnan ethnic culture【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时】54学时【学分】 3学分【所属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修订日期】2011年9月30日【教学对象】大四学生【修/制订人】【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云南民族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云南多元的少数民族就文化的特征、形成和规律。
教学目标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形成及普遍规律。
本门课程是针对旅游从事者所开设的综合性素质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云南民族文化现象、解决云南民族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况;2.学习少数民族服饰、节日、习俗等文化特色;3.了解多元文化,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照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在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照片等多媒体素材来吸引和激发幼儿们的情感认知,使他们对进入此次课堂感到兴趣。
Step 2:介绍少数民族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多元文化(4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照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幼儿们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理位置、人口比例、民族服饰、节日庆典、婚俗等特点,并引导幼儿们思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尊重、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
Step 3:手工制作少数民族物品(3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将各式各样的文化制品和材料放在教室里,让幼儿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制品,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创意创作自己的文化物品,如手工彩旗、手工小鼓、盆栽等,并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幼儿们做出更好的制品。
Step 4:分享学习到的知识(1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来报告自己制作的文化物品,并让学生分享他/她所了解到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并鼓励他们互相认识和分享,从而更好地了解、尊重和探索多元文化。
Step 5:总结(1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并指导他们思考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美,让学生意识到,尊重多元文化,并探索多元文化中的美,是一个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
教学策略:多媒体素材教学策略、手工创作教学策略、学生分享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总结报告以及课堂互动,老师可以评估孩子们学习的情况,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自如、学习情趣更浓郁。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以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扬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本土文化公开课幼儿园教案教案标题:云南本土文化公开课幼儿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幼儿将了解云南本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培养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云南本土文化的介绍:包括云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少数民族文化等。
2. 云南本土文化的代表性特色:如云南特色的民族服饰、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
3. 云南本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如云南特色的刺绣、银饰等。
教学准备:1. 图片、图片卡片或幻灯片展示云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少数民族文化。
2. 云南本土文化的代表性服饰、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 云南本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样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云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少数民族文化,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幼儿讨论云南的特点,如山水、少数民族等。
主体:1. 介绍云南本土文化的代表性特色:a. 展示云南特色的民族服饰、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b.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向幼儿介绍云南本土文化的特点,如彩云之南的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等。
c. 引导幼儿讨论云南本土文化的特色,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了解云南本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a. 展示云南本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样本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b. 向幼儿介绍云南本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银饰等。
c. 给予幼儿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亲自体验制作云南本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如简单的刺绣或串珠手链等。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云南本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 引导幼儿思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教学延伸:1. 组织云南本土文化展览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和相关作品。
《云南民间民族美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云南民间民族美术二、课程目标:1. 了解云南的民族与他们的传统美术形式;2. 学习云南民间民族美术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3. 掌握云南不同民族的传统绘画技法;4. 培养学生对云南民间民族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云南民间民族美术概述1. 云南民族及其分布情况;2. 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性;3. 云南民间美术的特点。
第二单元:云南不同民族的传统绘画艺术1. 彝族绘画艺术;2. 傣族绘画艺术;3. 白族绘画艺术;4. 哈尼族绘画艺术;5. 傈僳族绘画艺术;6. 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
第三单元:云南传统绘画技法1. 云南溶洞壁画;2. 茶马古道的壁画;3. 傣族薄墨画;4. 傈僳族木板画;5. 其他绘画技法。
第四单元:云南民族美术的创作与欣赏1. 学生亲自创作一幅云南民族美术作品;2. 学生欣赏云南民族美术作品并进行评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云南民族及其分布情况的知识;2. 分析云南民间美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 演示云南不同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技法;4.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摩与实践创作;5. 学生批判性观看和评论云南民族美术作品。
五、教学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2. 学生的实际创作作品;3. 对学生的期末考试。
六、教辅教材:1. 《云南民间民族美术概要》;2. 《云南民间美术研究》;3. 《云南不同民族传统绘画艺术》;4. 《云南传统绘画技法手册》。
七、参考文献:1. 李晋华,陈兴华,梁世挺著,《云南民间美术研究》,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2. 李正华,杨凤英著,《云南不同民族传统绘画艺术》,云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3. 张馨月著,《云南传统绘画技法手册》,云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
教案大学一年级民族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能够:1. 了解民族学的定义、起源和研究方法;2. 掌握中国民族的概况和分布情况;3.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4. 分析和理解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5. 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和习俗;6. 通过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学的定义和起源a.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b. 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c. 民族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 中国民族的概况和分布情况a. 中国的民族多样性和民族分布图b. 中国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征和传统习俗c. 民族融合与民族和谐的实践经验3. 世界上主要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a. 亚洲地区的主要民族和文化特征b. 欧洲地区的主要民族和文化特征c. 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的主要民族和文化特征4. 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a.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借鉴b. 民族冲突和民族和解c. 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挑战5. 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和习俗a. 宗教信仰和世界观b. 婚姻、家庭和性别观念c. 社会礼仪和习俗6. 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a. 对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批判性思考b. 对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分析和评价c. 实践案例分析和文献研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授课,介绍民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2. 视听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中国各地的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了解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5. 文献研读:要求学生研读相关民族学著作和学术论文,深入理解和分析民族学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能力;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分,包括书面报告、小组讨论总结等;3.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云南民族文化重难点课件
云南民族文化重难点课件是一门非常有趣和有深度的课程,它着重介绍了云南
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本课件旨在深入探讨云南民族文化的核心特点和重要难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地区独特而多元的文化。
首先,云南民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多元与
包容。
云南是中国最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25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各自保留
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风格、节庆习俗等方面的传统,共同构成了云南的多元文化景观。
其次,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难点之一是多元民族关系的维护与传承。
各民族之
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存在,但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平衡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第三,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难题。
总而言之,云南民族文化重难点课件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云南多元文化的机会。
通过加深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在多元文化交流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机遇。
云南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认识傣族风俗幼儿园教案引言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傣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是他们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我们的幼儿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幼儿园的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傣族风俗。
教学目标1.了解傣族的起源和分布;2.掌握傣族人民的主要信仰和宗教习惯;3.认识傣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4.体验傣族的传统服饰和舞蹈。
教学大纲第一课:傣族的起源与分布•介绍傣族的起源;•带领幼儿认识傣族的分布区域;•引导幼儿观察地图上傣族地区的位置。
第二课:傣族的信仰与宗教•介绍傣族主要的信仰和宗教习惯;•带领幼儿体验傣族的传统祭祀仪式;•让幼儿感受傣族深厚的宗教文化。
第三课:傣族的传统节日与庆典活动•介绍傣族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腊八节等;•带领幼儿参与制作傣族节日的特色饰品;•组织幼儿参与模拟傣族的庆典活动。
第四课:傣族的传统服饰与舞蹈•展示傣族传统服饰的图片或样品;•带领幼儿绘制傣族传统服饰的图案;•教授傣族的传统舞蹈,并与幼儿一起跳舞。
教学方法1.故事讲述:通过讲述有关傣族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视觉展示:借助图片、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傣族的文化特点。
3.艺术创作: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并体验傣族文化。
4.实地参观:组织幼儿参观傣族村寨等实地活动,让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和了解傣族的生活方式。
5.游戏互动:设计一些傣族文化相关的游戏和互动活动,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乐趣。
教学评估1.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问答评估:提问幼儿有关傣族文化的问题,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3.作品展示:展示幼儿制作的手工艺品和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表现。
教学资源•图片、图表:展示傣族的地理分布、传统服饰等。
•故事书:讲述傣族的传说和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傣族舞蹈教学大纲傣族舞蹈教学大纲傣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
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
为了保护和传承傣族舞蹈,制定一份傣族舞蹈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傣族舞蹈的历史与意义傣族舞蹈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傣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韵律而闻名,常常以群舞的形式呈现,舞者们手挽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
这种形式象征着团结和和谐,也反映了傣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傣族舞蹈在傣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舞蹈,傣族人民能够传递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同时也能够展示他们的美丽和自豪。
二、傣族舞蹈教学的目标与原则制定傣族舞蹈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提高傣族舞蹈的教学质量。
在制定大纲时,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首先,傣族舞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傣族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通过学习傣族舞蹈,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傣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其次,傣族舞蹈教学应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学方法应多样化,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舞蹈的合作与协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傣族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傣族舞蹈教学大纲应包含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包括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以及常见的舞蹈曲目和表演形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基本动作和技巧,逐渐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要素,进而能够进行更高难度的舞蹈表演。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傣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舞蹈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演绎,逐渐提高学生们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教案1. The Culture of Bai Nationality教材版本: 《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 宋丽英教师姓名:熊莺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材分析该课程是外语学院英语(师范、非师范)三年级的一门任意选修课,旨在向学生介绍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教会学生用英语介绍各民族文化,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用英语了解白族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字、语言文字、节庆、服饰、饮食、景点等,并且学会介绍这些信息,了解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人类学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历史、文字、语言文字、节庆、服饰、饮食、景点。
教学难点:由于生词较多,需要教师对部分生词进行处理来扫清阅读障碍;信息量大,因此需要教师有侧重的处理不同部分;提炼核心段落的信息,帮助学生口头概括重要文化常识。
教学资源教学用具:图片、视频、PPT 等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同伴活动和小组讨论教学流程图课堂讨论选题1. Features of Bai language2. How does Bai culture embody its important position as a communication hub of different cu 课外作业选题1. Relevant words related to the Bai culture2. Translation exercise given by the teacherThe Culture of Bai Nationality 整体阅读 热身重点梳理 首先学生做展示汇报。
通过整体阅读来了解各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输出活动 通过细读找出并勾画重要文化常识和高频词汇。
谈论白族文化概况 作业2. The Culture of Hani Nationality教材版本: 《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 宋丽英教师姓名:熊莺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材分析该课程是外语学院英语(师范、非师范)三年级的一门任意选修课,旨在向学生介绍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识,教会学生用英语介绍各民族文化,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幼儿园云南民族文化教案幼儿园云南民族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2.能够识别并说出云南少数民族的名称和服饰特征3.能够制作简单的彩云人偶和彩云手鼓二、教学内容1.云南少数民族介绍2.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特征3.手工制作彩云人偶和彩云手鼓三、教学过程1.云南少数民族介绍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向幼儿们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包括布朗族、傣族、西双版纳傣族、纳西族、彝族、白族、普米族、哈尼族等。
让幼儿们对云南的多元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特征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图文并茂,突出他们的特色和民族文化。
例如,纳西族女孩子穿着青色的旗袍,上面有鲜花图案,系着彩色的丝带,头戴金兰花的发饰,脚穿绣花球鞋;哈尼族女孩子身穿五花花的唐装,头上戴着红色的草帽,脚穿手工编织的草鞋。
3.手工制作彩云人偶和彩云手鼓在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后,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彩云人偶和彩云手鼓加深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
材料准备:彩纸、颜料、剪刀、胶水、构成一支拨子的木筷子、铃铛。
步骤:(1)制作彩云人偶a.将白色彩纸折成半,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人物的轮廓,分别是头、身体、手臂、腿。
b.剪下画好的轮廓,上面涂上颜料,用胶水将各个部位固定起来。
c.在身上贴上装饰物,如纸花、彩带等。
d.用铅笔画出表情,给人偶加上生动的特点。
(2)制作彩云手鼓a.将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折叠,用剪刀将它们剪成圆形。
b.将用剪刀剪下的圆形纸叠在一起,用木筷子构成拨子把它们固定在一起。
c.用胶水在圆形纸的中央处粘上铃铛。
d.用颜料在鼓上画上云朵和人物的轮廓。
四、教学评估1.通过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问答、人偶和手鼓的制作等环节检测幼儿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和领会。
2.通过观察手鼓制作的过程,评价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延伸1.以制作传统云南文化手工艺品为主题,多元化学习。
2.带领幼儿到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进行实地考察。
3.组织小朋友们参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如赛龙舟、拍鼓舞、唱山歌等。
幼儿园云南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教案教案主题:云南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南的民族文化;2. 提高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 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云南民族文化的概念及特点;2.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泼水节的介绍;3. 民族服饰的介绍和简单制作;4. 民族食品的介绍和制作。
教学准备:1. 泼水节图片、音乐及器物、泼水节彝族服饰图、红河彝族围裙、丝巾、布片等;2. 米糕、米线等食材及调料,炊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云南民族文化的介绍1. 说故事:诉说一个云南少女的故事,描述她不断学习云南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而走近并爱上了这个伟大的省份。
2. 概念介绍:玩游戏,让幼儿根据听到的词汇通过肢体语言及其他方式模拟出该词汇相应的民族文化代表活动、器物等(如傣族耍花灯、哈尼族梯田等)。
3. 观赏云南地区将近20个民族特有的服装图片,故事让幼儿了解它们都是多样化、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
第二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泼水节的介绍1. 背景:播放音乐,播放一段和泼水节相关的音乐,幼儿坐成圆形,身体配合音乐。
2. 回忆:老师分享之前与孩子们一起玩的泼水节的回忆,并鼓励幼儿回忆起自己参加过的相关节日。
3. 观看图片:使用互联网搜索前几年河畔泼水节的图片并向幼儿展示,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图片中人物、服饰等等,并简单了解其背景。
第三课:民族服饰的介绍和简单制作1. 简介:让孩子了解一些常见的云南民族服饰,强调其多样化和虚扯文化背景。
2. 制作红河彝族围裙:利用布和丝巾,让幼儿参考制作围裙,并教授相关细节和做法给出自己的文化感想。
3. 小组集思:孩子们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件民族服饰,利用纸片、粘合剂等材料自己制作类似该服饰的装饰品,然后在全班幼儿面前分享其文化背景、用途等。
第四课:民族食品的介绍和制作1. 了解:教授幼儿如何制作云南米糕、米线等食品,并介绍其相应民族风味的特点。
《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编写说明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云南素以丰饶的民族文化享誉国内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本课程通过研究和介绍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语言、艺术、宗教、习俗、节庆、服饰、手工艺及建筑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云南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熟悉云南民族的各类风俗民情,培养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实用型的旅游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内涵,了解和认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生存环境;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的分类特点和文化价值,包括各民族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叙事长诗、歌谣谚语;云南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云南民族的原始宗教及人为宗教;云南民族的生产、饮食和人生礼仪习俗;云南民族的节日类型及其文化意义;云南民族的服饰类型和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云南民族的各类手工节品及其传承与发展;云南民族建筑的文化意蕴及民居建筑和宗教建筑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理论性相对较弱,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文化的适用性及应用性。
2、本课程综合性较强,需要相关的文化、历史、艺术、宗教及建筑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的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应适量补充相关的知识,以增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教学过程中配合图文声像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4、有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材每章都附有思考题、案例分析和附读文献等,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同时还可增加案例分析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本课程建议教学学时为36个学时。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概述一、民族与民族文化的内涵二、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三、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4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一、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二、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三、云南民族的传说与故事四、云南民族的叙事长诗五、云南民族的歌谣与谚语4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一、云南民族音乐二、云南民族舞蹈三、云南民族绘画五、云南民族雕塑4第四章云南的宗教文化一、原始宗教二、人为宗教四、宗教文化与艺术5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一、生产习俗文化二、饮食习俗文化三、人生礼仪习俗4第六章云南民族的节庆文化一、云南民族节日的类型二、云南民族节日的文化意义4第七章云南民族的服饰文化一、氐羌族系服饰类征二、百越族系服饰类征三、百濮族系服饰类征四、苗瑶族系服饰类征六、云南民族服饰的多重文化意蕴5第八章云南民族的手工艺文化一、陶石工艺二、铜银锡工艺三、木竹工艺四、纺织(染色)工艺五、云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目录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概述第一节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涵第二节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第三节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第一节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第二节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第三节云南民族的传说和故事第四节云南民族叙事长诗第五节云南民族的歌谣和谚语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第二节云南民族音乐第三节云南民族舞蹈第四节云南民族雕塑第四章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第一节原始宗教第二节人为宗教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一节生产习俗文化第二节饮食习俗文化第三节人生礼仪文化第六章云南民族的节庆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云南民族节日的类型第三节云南民族节日的文化意义第七章云南民族的服饰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氐羌族系服饰类征第三节百越族系服饰类征第四节百濮族系服饰类征第五节苗瑶族系服饰类征第八章云南民族的手工艺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陶石工艺第三节铜银锡工艺第四节木竹工艺第五节纺织(染色)工艺第六节云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文化的内涵;掌握民族与民族文化的概念;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个性特征;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认识到云南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多种族群的迁徙、交汇、碰撞,是众多云南民族形成的条件,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形成的条件;掌握云南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掌握民族与民族文化的概念;(二)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概念及特点,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
第一节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民族文化的内涵第二节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1、自然地理环境2、特定的历史条件3、特别的统治方式第三节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1、多样性2、乡土性3、和容性4、稀有性5、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融合性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内容要求全面覆盖。
(二)考试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等。
六、主要参考书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云南民族语言的内涵特点及其种类,掌握云南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了解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发展过程,掌握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代表作品,深刻理解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歌谣与谚语的文化价值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对云南民族语言的内涵及其文化价值的理解;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二)难点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化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语言的内涵特点、种类、及其文化价值;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以及歌谣与谚语等各类文学作品。
第一节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1、云南民族语言文字概述2、云南民族语言的特点3、云南民族文字的种类4、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价值第二节云南民族文学1、神话与史诗2、传说和故事3、叙事长诗4、歌谣和谚语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1、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内涵和价值2、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种类3、云南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传说与故事、叙事长诗及歌谣与谚语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化价值和意义。
(二)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六、主要参考书著者:普学旺梁红/编著出版年:2000年8月第1版书名:《奇异独特的信息符号-----云南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云南各民族的乐器及其分类情况;掌握云南较有代表性的民间乐曲;了解民歌的内涵、特点及种类;掌握云南民族舞蹈的的代表作品;掌握美术的内涵,云南民美术的种类及各类的代表作品,特别是沧源崖画、以牛虎铜案为代表的青铜艺术品、丽江壁画、大小二爨碑、《南诏画卷》、《张胜温画卷》、剑川石窟等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掌握云南著名的民族乐器、乐曲、舞蹈、绘画、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
(二)难点对云南各民族著名的乐器、乐曲、舞蹈、绘画、雕塑艺术代表作品丰富多彩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各类艺术作品,如:乐器、乐曲、舞蹈、绘画及雕塑等。
第一节云南民族音乐1、民族乐器2、民族乐曲3、民歌第二节云南民族舞蹈1、东巴舞谱2、彝族舞蹈3、白族舞蹈4、其他民族舞蹈第三节云南民族美术1、绘画2、雕塑3、剪纸和文身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范围要求全面覆盖。
(二)、考试题型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六、主要参考书著者:吴学源/编著出版年:2000年12月第1版书名:《滇音荟谈-----云南民族音乐》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著者:王清华/编著出版年:2000年8月第1版书名:《浪漫的云霞-----云南民族舞蹈》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著者:杨雪吟/编著出版年:2000年8月第1版书名:《彩云之容-----云南民族美术》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第四章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云南民族原始宗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掌握原始宗教的种类,各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在云南的传播、发展状况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云南民族原始宗教内涵,云南各民族的原始宗教种类及其表现形式;佛教、道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简况,佛教、道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宗教在云南的传播情况、特点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的原始宗教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各类人为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云南的发展传播情况及其特点。
第一节原始宗教1、原始宗教的内涵2、原始宗教的种类第二节人为宗教1、佛教2、道教3、基督教4、伊斯兰教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内容要求全面覆盖。
(二)考试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
六、主要参考书著者:李国文/编著出版年:2000年12月第1版书名:《通向彼岸的桥梁-----云南民族宗教信仰》出版者: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云南民族习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生产习俗文化、饮食习俗文化和人生礼仪习俗文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及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云南民族习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二)难点生产习俗文化、饮食习俗文化和人生礼仪习俗文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云南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格传承的生产、饮食和人生礼仪等方面的习俗文化。
第一节概述1、民族习俗文化的含义2、特点第二节生产习俗文化1、采集渔猎2、农耕第三节饮食习俗文化1、云南民族的传统食物品种2、独特的烹制方法3、饮酒习俗4、饮茶的习俗5、饮食中的礼仪第四节人生礼仪习俗文化1、诞生礼2、成年礼3、恋爱习俗4、婚礼习俗5、葬礼习俗五、考试范围与题型(一)、考试范围本章范围要求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