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婚丧文化全解
- 格式:pptx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26
湖南岳阳湘阴结婚礼俗湖南人结婚明堂(礼数、禁忌)很多,那是约定俗成的,如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一套一套的。
春季期间,回家参加朋友的婚礼,确是挺复杂的。
湖南人婚俗,按过程来讲: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大部分婚俗是相同的,在此不细说,专挑特殊点介绍一下。
媒人不可少:媒人的地位与作用,无论过去与现在,一样重要。
即使是自由恋爱,是没有媒人介绍的。
只要是在农村家里结婚,这个手续是不能减的。
自由恋爱了,准备谈婚论嫁了,家里老人还得给你找一个媒人上门提亲,否则不合礼数、会被邻里看不起。
然后办定婚饭,邀请双方父母、重要亲戚参加。
直到结婚,媒人都自始至终参与,只是事情少了很多。
如果是通过媒人介绍的话,那媒人的地位与作用就很重要了。
双方家庭的相互了解、沟通、矛盾化解等都有得通过媒人来传达。
媒人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结婚前一天男方家的晚饭,那是专为媒人准备的,媒人坐上座,男方家的重要亲戚都要来敬酒,这顿饭叫“陪媒”。
吃完饭还得有专人陪媒人打牌等。
因为结婚这天媒人就不重要的,叫“媳妇娶进门,媒人丢过河”之说。
“外婆送亲,多余一礼”:农村吃结婚饭的时间,男女双方是不一样的。
女方家是办早饭,男方家是办午饭。
如果你是女方的亲戚朋友,得一早去。
当然如果是远客、年长的、辈份高的亲戚,都是提前一天到达。
送亲的人选是相当严格的,也有具体安排。
表哥表弟主要挑嫁妆。
至少要有八个人以上,如果表哥表弟少嘛,也可请自己的好朋友来挑,一路挑着嫁妆浩浩荡荡,很是有面子。
细究为什么要表哥表弟挑嫁妆,原来是男方家要给红包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送亲的人还有父母、哥哥妹妹、叔叔等,以前是母亲不送亲的,有“只是嫁女,不是嫁母亲”之嫌,到如今,习惯改了些,母亲可一并送亲,但父亲与母亲用餐时,不得同坐一屋,更不得同座。
爷爷辈的,就不参与送亲了,外婆就更不可能了,隔得太远了。
到现在,外婆还是“懵懂”的代名词。
如果你有说不清楚的,别人会说“怎么跟那外婆一样罗!”。
湖南结婚礼仪我国那么多的民族,婚礼风俗也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就让我们看看我国湖南婚嫁习俗是如何的?首先,了解一下湖南婚嫁风俗之少数名族,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五光十色,有许多还保持着初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目标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
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集会结交的极好时机。
湘西苗族还有跳月的习俗,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
志同道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亲。
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典礼。
新娘抵达夫家时,男方的老一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
听说,洗了和气脸,全家能够清泰安全,天伦之乐。
其次,湖南民间成婚风俗,即是在送席的时分,有付席还有正席,岳爸爸妈妈做的即是正席,当然还包括了物与钱,物体主要即是包含了鱼、肉、鸡,在一盘米上面放红包,红包至少大概是几千,这席钱娘家即是把其放在箱底,再跟着新娘送回,究竟身为女儿女婿,也有赡养岳父岳母的职责,湖南究竟不是男权社会了,而是对女人十分尊敬的一个省份,通常湖南的爸爸妈妈都很垂青女孩子,把女孩的位置看的很高,不像北方还存在着大男子主义。
再有一种即是付席,这即是给新娘的一些直属亲戚,那即是物品与金钱,桂圆即是物品,钱即是给女方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为一级,还有即是叔叔,伯伯,舅舅,阿姨。
姑姑为一级,最后即是女方的兄弟姐妹,报价都是二三百元的姿态,也即是有三级区别,白叟看的更为重要,即是要靠自个的财力,当然,也大概给的更重。
最后就是,湖南婚嫁习俗之哭嫁,哭嫁是湖南省部分区域的风俗,特别是郴州、永州、衡阳一些区域婚嫁风俗中的重要一项婚俗。
哭嫁,不仅是出嫁姑娘自己哭,而且母女同哭,伴嫁姑娘同哭、对哭。
哭的内容过程繁琐且多,如哭爸妈、哭舅爷舅娘、哭弟弟小妹、哭爷爷奶奶等等,要是在现场看的话估量你也会跟着哭起来,那场面适当的震慑。
湖南丧事风俗
湖南丧事风俗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湖南,丧事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遵守的,并且是深受尊重的。
湖南丧事习俗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丧事中家庭成员必须较好的礼节及文化习惯的要求。
湖南人民在丧事上的文化习俗从古老的葬礼中可以得到反映,如果是男性的死者,那么家庭成员必须穿着素色的服装,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而如果是女性死者,那么家庭成员必须穿着彩色的服装,表达对死者的爱护。
另外,湖南的丧事习俗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受葬者的家人需要在死者葬礼期间忍受多种痛苦,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必须哭泣,以表达对死者的悲伤,也表示他们是一个有爱心的家庭。
此外,湖南的另一个丧事习俗是丧礼,丧礼中不同礼物的送礼也是湖南家庭丧事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受葬者的家人尚未确定未来的安排时,必须要送上大礼,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也表示他们的负担只是暂时的,并且可以被替代的。
最后,湖南丧事习俗中还包括孝道的习俗,湖南人民认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丧事中,家庭成员必须要始终牢记孝道,无论他们在丧事中有多少痛苦,都必须要遵守孝道的习俗,而且这也是湖南家庭成员关心彼此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为了长辈的幸福而最做的一种美德。
从上面可以看出,湖南丧事习俗是湖南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南,家庭成员对丧事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不仅要遵守文化习俗,还要牢记孝道,这样才能使家庭团聚更加坚固,世世代代风语流传。
湖南丧事习俗可以为当今社会带来许多正能量,并可以让家庭团聚得更加紧密,这样就可以实现“家和万事兴”。
湖南丧葬风俗
湖南丧葬风俗
在中国社会中,丧葬的风俗是每一个区域都不尽相同的,而湖南的丧葬风俗又
有其独特之处,按照传统习俗,它具有自己的礼乐制度,影响着湖南人的死亡仪式。
一般来说,湖南的殡仪遵循着金素原则,“朴重仪礼”。
在殡仪服务期间,要
遵守“五孝”礼,孝敬死者、孝敬家属、孝敬布施、孝敬颐养、孝敬穷乡僻壤,且礼仪要虔诚完备。
葬礼期间,大多都是怀念死者,吊唁行列,象征怀念的“闭眉节”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结束后,大多亲友都会在遗体周围点烟、撒米之类,以充实安葬的仪式。
此外,湖南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哀悼仪式,也就是“做七”,一般人按照七月七日、七月十五日、或十五日后,轮流在家办理做七。
做七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照例先吃米饭,然后,依序诵读经文,传统古老的诵经,赞扬老人的孝心、去年做出的贡献,让大家深深的感受到家乡的文化信仰和承袭的无形遗产,增强了彼此的联系。
湖南的丧葬风俗,既保留了神圣又不失喜悦,保持重要而不失其礼仪,让团结
亲友,纪念死者。
它通过礼乐和做七等传统仪式,以及朴重仪礼的遵循,让老乡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湖南丧葬风俗以它相传千古,深入人心,让人熟悉温暖,深受湖南老乡们的喜爱,是湖南一个有特殊文化标志的美好传统。
湖南婚嫁习俗国婚礼习俗非常之多,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尽相同,湖南的每个地区的婚嫁习俗也有着差异,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湖南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湖南婚嫁习俗湖南婚嫁习俗之汉族: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
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
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
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
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
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
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
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
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
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
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
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
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
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是对湖南省范围内的婚姻、丧葬和嫁娶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了婚姻登记、结婚禁忌、丧葬礼仪和嫁娶礼仪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的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关于婚姻登记的规定:根据湖南省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结婚双方应当到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双方应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同时需要填写婚姻登记申请表。
婚姻登记机关会对双方进行审查,并在满足婚姻登记条件后发放结婚证。
其次,关于结婚禁忌的规定:湖南省婚姻法规定了一些结婚禁忌,例如禁止近亲结婚、禁止强迫婚姻等。
另外,湖南省也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结婚禁忌,如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结婚,未满20周岁的男性和18周岁的女性不得结婚等。
再次,关于丧葬礼仪的规定:湖南省重视丧葬礼仪的规范,对丧葬期限、祭祀用品和祭祀仪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根据例行丧葬礼仪,丧葬期限为3至5天。
此外,在湖南省丧葬礼仪中,要求尊重逝者的意愿,以其生前的宗教信仰和陈述为准。
同时,湖南省规定,凡是因自然灾害、事故等原因致使的伤亡事件,必须在得到批准后举行集体追悼仪式。
最后,关于嫁娶礼仪的规定:湖南省规定了一些关于嫁娶礼仪的基本原则。
其中,嫁娶双方应当自愿参与,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强迫婚姻。
此外,嫁娶礼仪应当遵循传统的礼仪规范,尊重家族和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
同时,省内各地嫁娶礼仪还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风俗习惯。
总而言之,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旨在规范和保护婚姻、丧葬和嫁娶等方面的各项权益和利益,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规定既尊重传统习俗,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婚姻登记、结婚、丧葬和嫁娶等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湖南凤凰的丧葬礼仪习俗2.简述你家乡某一人生礼仪习俗(内容包括:礼仪名称、成年礼应指出年龄要求、具体程序、礼仪禁忌、主要功能、变迁等)。
指出该人生礼仪习俗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我的家乡在湖南湘西凤凰,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下面我要介绍的是凤凰的丧葬的礼仪习俗。
在以前,凤凰的苗族按照死者的死因,即“死的好”、“死的丑”来选择埋葬的方式。
只有“死的好”的人能够实行土葬,而“死的丑”的人是不能进行土葬的,苗族“死的丑”的人只能实行火葬,所谓“死的丑”即是非正常死亡的意思。
怎样区分“死的丑”呢,在凤凰主要是看死亡的原因,如:溺水死、摔死、枪击死、雷击死、上吊死、刀砍死、蛇咬死、虎咬死、车撞死、马踩死、妇女难产死、均谓之“死的丑”。
而且他们认为特别是“死的丑”的小孩子,他们都不能有坟墓,只能把他们进行树葬。
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凤凰苗族的三种墓葬的形制:(一)树葬很早以前,苗族在人死后,会将死者用树皮包起来裹起来挂在树上。
特别是是婴儿夭折,或者是不满12岁的小朋友“死的丑”,苗族的人就会将其衣服穿好,放在竹簸箕里,挂在附近山坡的树枝上,任野兽叼走。
(二)土葬很早以前就有了,一般都是用木棺葬。
先在地表挖一长方形竖穴土坑,将棺木放下,死者脚朝墓门。
一般垒土为坟,墓前方用一块稍微平整的石头做墓门。
然后将死者的名字,还有亲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面。
(三)火葬“死的丑的人”必须实行火葬。
一般是当天死,当天火化,当天埋葬。
但要是越到栽秧、秋种等农忙时节暂时不火化,将尸体装进棺材,停放到离村远的坡上。
能农民忙完了,再将尸体火化并埋葬。
丧葬的过程:(一)临终或久病卧床,或大病不起,或急病倒床,或意外重创,但凡危重,人之将死,或估计生命不能维持一昼夜,要谴人奔告主亲好友前来探视。
为体现临终敬孝之情,家人及临终者儿、媳,均放下手中的活计,或哪怕再远,除非确实赶不上,都要齐聚于临终者床前片刻不离地守护,有事离开须臾也必须轮流值守,即便疲惫不堪,也只能在旁打盹休息,以便随时聆听临终嘱咐。
湖南湘阴婚嫁、丧葬及祭祀风俗一、婚礼清末民初,湘阴形成先议婚、再订婚、后结婚。
议婚由父母作主选择对象,请媒人穿梭说合,男方先将生辰年月交女方,叫“发八字”。
将男“八字”置女家神案磬内,8日内家无灾祸疾病,遂将女“八字”、发回男家,如法将女“八字”置磬内,待7日,全家清吉平安,然后双方都请算命先生“合八字”。
由卜者或菩萨认定:五行相生,属相相合,议婚便告完成。
订婚议婚后,再由媒人牵线,男方备齐衣料、首饰、食物等礼品馈赠女家,书面邀请女方父母(父不在则以兄、叔代)和媒人,兼请亲友作陪,当场书写、交换红(男)绿(女)庚帖,叫作“包庚”,并设宴吃“订婚酒”。
结婚湘阴叫“收亲”。
订婚后,男方择吉日,以红纸写“请期礼书”向女方告知迎娶日期,且随礼书送鹅1只,酒1坛,这叫“报日(nie)”。
女方同意,则书写“允吉登嘉”四字回交男方,以表示同意到期迎娶,男方遂将制备之新娘衣服衣料等物及龙风喜饼(1对)、绍兴饼(100个)、熟豆子(2斗)、鱼肉(各6斤),用成双条盒抬送女方家,叫“过礼”。
女方受礼后,将龙凤饼切条和绍兴饼、豆子等分别送亲友,叫“送茶”。
亲友受茶后,向新娘赠送奁资,叫“添箱”。
婚前三天,女方将嫁奁和装郎鞋、帽,以成双条盒抬送至男家,并布置洞房,叫“铺房”。
迎亲前一日,男方备轿1乘,轿内置猪头1个、鱼肉若干、花酒1坛,用“缗钱”时,以绳串钱,环绕酒坛;用银元纸币时,则以红纸包裹“媒人钱”,去媒人家,名叫“启媒”。
当晚,男方以媒妁夫妇居上座,请“陪媒酒”。
与此同时,男方送酒席(或折款)给女方款待其亲友,叫“离娘席”。
迎亲常在黎明或正午,先由媒人去女方促“发亲”。
此时,媒人往往因日前启媒礼物未遂其欲,从中作梗,或托病不去,叫“媒人肚痛”。
男方用“拜匣”(盛柬帖之盒子)装红绿庚帖往女方“催妆”3次,女方方许“发轿”;彩轿吹鼓手由男方发来,女家倒闭大门,索“开门包封”,始开门发亲。
新娘蒙红头帕上轿,轿门卜锁,到男家大门先行礼祀喜神,轿夫手托彩轿李洞房门口,新郎开轿锁,左右伴娘扶新娘出轿,与新郎并坐床边,吃“交杯茶”(又名“好顺茶”),茶由红枣、花生、桂子、糖汁调成,意谓“早生贵子”。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湖南自古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民勤勉,精耕细作,种植水稻已有万余年历史。
这样的鱼米之乡会有怎样的丧葬习俗?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篇1丧事文书悉用白纸,槽门上悬白纸墨书“当大事”;屋内做法事、佛事,行儒礼,热闹隆重;屋外镜炮声声,气氛肃穆,故名白喜事。
亲友闻逗噩耗自动帮忙料理,叫“帮白喜事忙”。
孝家备佳看待之,俗称“吃烂肉”,下宁乡叫“吃白皮肉”,上宁乡叫“吃白豆腐”。
听到铳响,叫化子纷至沓来,所谓“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
长沙自古厚葬,万余座楚汉墓葬所出士的丰富文物便是证明。
古代有贫者卖身葬父的,有扑柩救火的。
据《后汉书》载:“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之灭。
”民国时期,市内治丧多为三五天,一般租轿行仪仗,雇中西乐队。
亲友吊唁,多以竹布或纸质挽词诗章悬挂孝堂,出柩时有绕街陋习,常使观者塞途,交通阻梗。
乡下则有更多的繁文缛礼。
长沙的丧葬习俗:鸣铳报丧长者病危,在外子孙要火速归家守候,听其遗嘱。
一旦落气,屋内号陶做哭,屋外鸣铳报丧,同时要烧纸轿“送行”,名曰“起轿”。
并烧“倒头纸”作“路上盘缠”,将病蹋上的枕席、稻草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
所谓铳,并非鸟统,而是相当于礼炮性质的“三眼铳”,其一端为木柄,另一端为钻有品字形洞眼的铁质铳管,用时在眼内筑以硝药、黄土和引信,对天燃放。
孝子即日到舅家报丧,亦先在屋外鸣铳,再径奔正厅,点烛伏泣神龛前,待长辈掖起,再禀报详情。
平日不孝敬父母者,可能长跪于神龛前,任训责鞭答。
长沙的丧葬习俗:打水装殓由师公或长者鸣锣开道,领孝子到附近井畔“打水”,即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岁,便舀多少杯。
每舀一杯,敲一下锣。
打水归,加贡香(柏木)煮沸,凉后沈浴,更衣装殓;穿五、七、九层衣裤,戴“唐巾帽”。
棺内垫石灰、炭末,铺皮纸。
棺置正厅(在外身亡的,则禁止入厅,只能在屋侧搭棚停棺),入棺俗称“上材”。
湖南婚礼习俗湖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婚礼习俗。
婚礼在湖南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两个人的喜庆日子,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湖南婚礼的习俗和特色。
一、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在湖南,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从一年前开始进行。
首先,双方父母会互相洽谈婚事并商定相关事宜。
接下来,需要准备婚礼所需的婚宴场地、喜帖、婚车等。
同时,新人和家人还要购买新衣服,并选购合适的婚纱和西装。
二、婚礼当天的仪式1. 迎亲:在婚礼当天,新郎和他的亲友会提前到新娘家门口等候,等待新娘的到来。
一旦新娘出现,新郎亲自迎接并为新娘戴上新郎帽,这一举动代表着新郎对新娘的保护和照顾。
2. 迎宾:新人步入婚宴场地后,会有双方家庭的长辈为他们敬献酒水,并向他们道贺。
随后,婚宴正式开始,宾客们可以享用精心准备的菜肴。
3. 敬酒:在湖南婚礼中,新人要向亲友敬酒以表达感激之情。
亲友们则会将红包或礼物放置在新人敬酒的酒杯里,祝福他们新婚快乐。
4. 洞房花烛夜:在婚礼结束后,新人会回到新房,进行洞房花烛夜。
新娘会穿着新郎准备的婚衣摆设床铺,而新郎则要准备一袋糖果,代表着希望新婚之夜甜蜜美满。
三、婚礼习俗的寓意与象征1. 红色喜庆:湖南的婚礼充满着喜庆的红色。
新郎会穿着一套红色的汉服,而新娘则会穿上华丽的红色婚纱。
这是因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幸福,寓意着新人美满的婚姻生活。
2. 鸾凤喜结:在湖南的婚礼上,常常可以看到鸾凤图案的装饰和设计。
鸾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它代表着男女之间的和谐、美满和永恒。
3. 岁首二月:在湖南,一年中的岁首二月被认为是最好的婚嫁时节,尤其是春节前后。
这个时期的婚礼更加浓厚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人们相信在这个时候举行婚礼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四、现代湖南婚礼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湖南的婚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一些新人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婚礼策划和创意,他们可能会选择在户外举办婚礼,在仪式上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以使婚礼更加独特和有趣。
湖南的传统风俗湖南的传统风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它以其丰富多彩、奇特精彩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首先,湖南的传统风俗表现在婚俗方面,有“贴门彩”、“贴金布”、“送礼盒”、“请客”等等。
“贴门彩”的传统习俗,是将红白绸布交叉交织,系在门前、门口的垂梁上,表示新郎新娘入嫁的心意,这一习俗在湖南的传统婚俗中最为常见。
“贴金布”,就是在新娘的门口或者客厅墙壁上贴上一块金布,来表示新婚之喜,也是湖南人传统婚俗中的一个美好传统。
此外,“送礼盒”、“请客”这一习俗,也是湖南人婚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郎新娘在准备婚礼时,往往会送礼给家人朋友、亲戚,并且请客款待来宾,使大家一起共度幸福甜蜜的时光。
其次,湖南的传统风俗表现在道德方面,有“孝敬父母”、“忠于国家”、“尊敬长辈”等等。
“孝敬父母”,是湖南人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是一种尊重和爱护的表现。
湖南人都会把孝顺父母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尊重父母,也会爱护父母。
同样,“尊敬长辈”也是湖南人的传统文化,湖南人从小就会把尊敬长辈作为自己的一种修养,言行上会表现出尊重、体贴的态度,不论在什么场合,都会把长辈放在首位。
此外,“忠于国家”,是湖南人的传统文化,湖南人从小就会被教育要尊重国家,忠于国家。
他们会尊重国家的法律,也会尊重国家的文化,并且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出忠诚的态度。
再者,湖南的传统风俗表现在礼仪方面,有“谦让”、“尊重”、“问候”等等。
“谦让”,是湖南人的传统文化,湖南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懂得谦让。
他们会表现出尊重别人、体贴别人的态度,会在说话、做事中表现出谦让的姿态,不论在什么场合,都会把别人放在首位。
同样,“尊重”、“问候”也是湖南人的传统文化,湖南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尊重别人、体贴别人,他们会在任何场合表现出尊重、体贴的态度,并且会做到在见面、相识时要问候别人,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亲切的氛围。
最后,湖南的传统风俗表现在宗教方面,有“佛教”、“道教”、“儒家”等等。
湖南及周边省份丧事文化——继楚巫文化湖南是楚巫文化遗产比较好的地方,特别是邵阳地区,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破除迷信活动最严酷的时期,这里还是盛行为亡灵举行祭祀活动。
当然,这种活动请专业的和尚,道士、司公等人士就得晚上俏销地进行。
民间的祭祀和治丧活动白天晚上照样办理。
当然在言语中有很大调整,把带有迷信或妖魔鬼怪的词语取缔,换上赞美新社会的词句。
是这样才保存下来不少的曲牌。
可是老一辈相继离开人间,绝大部分曲牌都是口传心授,而文化大革命没有几个后人学习接着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期,而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经济收入。
所以这些都面临瀕危期,而我在此将我所知道的几个曲牌介绍一下,等下次再慢慢地补充进来。
曲牌分为:唱白、三三、三七、五四、上下、二四等等。
比如说,唱白加三七,其唱腔为:先由鼓点打击,大锣压铀,声调是: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呛。
牌词大意:【词句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时调换而无固定词句的】前位歌郎提《三国》,岂知《三国》未表明。
白:要说《三国志》,首先要把三国之前的起因道明白,再来根据书本的《三国志》讲清楚。
开口三国闭口三国,其实你根本不懂三国。
唱:说到三国讲三国,请君细道三国因。
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呛。
另一个接着他的曲调唱,一直把你所要表达的唱完,再抛出曲调和词意由另一个接唱。
如果另一个发现前一个歌郎唱得不好或其他不对等原因,等他收住本句唱腔时抢着唱,在唱词中把他的错误或其他提出来并加以改正。
这时就会产生两人都不服谁而造成各持己见地唱起来。
人家在抛歌曲给下一个接着唱时都会用这这几句话:唱罢此句吾收音,一朵梅花抛贤人。
另一个接着别人的唱腔继续唱,也有接住原唱腔唱几句之后就告诉所有人,他要换唱腔了,。
在下一句中就换其它曲牌。
而每个牌都有它的韵,平仄无所谓,但每句的韵脚必须要押住,比如说多,后面都必须按多来押韵,而且唱夜歌都是现炒现卖,没有多少是一成不变的词句。
湖南婚丧嫁娶宴席标准1.引言1.1 概述湖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婚丧嫁娶是湖南人生活中重要的仪式。
而在这些仪式中,宴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宴席标准即是对婚丧嫁娶宴席的规范和要求,它既代表着家庭的面子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湖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以湖南婚丧嫁娶宴席标准为主题,着重探讨在湖南地区举办婚丧嫁娶宴席时的一些常见规定和实施细则。
通过对标准的解读和分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湖南人民对婚丧嫁娶宴席的重视程度和讲究,以及在宴席中应该注意的一些规矩和礼仪。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介绍湖南婚宴标准、丧宴标准和嫁娶宴席标准。
通过对每个方面的详细描述和解析,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宴席的要求和要点。
同时,本文还将重点强调湖南宴席的一些独特之处和与其他地方的异同之处,以促使读者对湖南的文化和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未来的展望。
通过对湖南婚丧嫁娶宴席标准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促进湖南婚丧嫁娶宴席的规范化和提升水平。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湖南婚丧嫁娶宴席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对湖南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本文也为举办婚丧嫁娶宴席的人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举办宴席,以展示湖南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独特风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湖南的婚丧嫁娶宴席标准展开论述。
首先在引言中概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提出了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湖南婚宴、丧宴和嫁娶宴席的标准。
对于婚宴标准,将探讨湖南传统结婚习俗和宴席菜品的选择与规模。
在丧宴标准方面,将讲述湖南丧葬礼仪和丧宴的举办方式,以及亲友悼念的宴席规格。
而对于嫁娶宴席标准,将重点介绍湖南特色的新娘下嫁仪式和举办宴席的准备工作。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湖南婚丧嫁娶宴席标准的发展进行展望。
湘西丧葬习俗老人临终,所有儿女须围在身边送终。
当家主人,备香一把,纸钱三斤六钱,烧成灰烬,为“落气钱”,在死者的房内烧,在屋外烧。
儿女放声大哭。
同时,扯来菖蒲或者桃树枝,放于水中熬水浴身,梳发换装。
裤带用线,按死者年龄,一岁一根线,不得多或少,用其中颜色的丝线(黄,白、黑、紫、蓝、绿、棕),穿寿鞋,鞋底用墨汁点上七个点,呈北斗七星状。
穿戴整齐后,用两扇门合置在堂屋中,让死者仰面而躺,叫“上柳床”。
脚下摆米或饭一碗,熟蛋一个,碗上插些草杆祭之,免得以后成饿鬼。
装木,要用七家人烧柴后留下的灰,放入棺材底部,再铺上竹席,被子之类的东西。
然后就可以将死者放入其中。
棺材底部的四角要垫上纸钱(一般是一指厚)。
请道士,取水。
道士将符咒(写上死者的姓名,生辰。
并将符咒的下端撕成三条。
)粘到一根棍子上——引魂旗(用来引领死者的灵魂)。
由死者的长子,一手拿引魂旗,一手拿一只碗,到水井打一碗水,道士还要给水井念经下咒语。
交与道士。
道士接过水,引魂旗口中念咒,完毕,将水放到神龛上(这是一种防腐的巫术,这种巫术可以使尸体即使在六月天也不会腐烂。
)布置灵堂,尸体一般在家里放三天,五天,这个是要看日子来决定。
如果是三天的话:第一天打绕棺,道士绕着棺材转,边转,边唱“丧堂古歌”(在湘西,有人丧,必定会请道士来打绕棺和请陪亡人来唱丧堂古歌。
这是湘西一种古老的沿袭下来的贵遗风。
古歌源于何时,从那古老的唱辞中追溯,似乎与楚汉时期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有着很大的关系。
丧堂古歌有其一定的格式,起始结尾,都有一定的成俗。
演唱分为起歌、唱源、正歌、送歌等几部分。
)丧堂古歌可以用苗语唱,也可以用客话(汉话)唱。
一直要唱到出殡的前一天(一般是晚上唱,白天也可以唱),此过程中儿女戴孝,大哭。
穿戴与汉人相似。
安葬前一天“大葬夜”仪式中上通天桥(又称奈何桥)。
通天桥以方桌和条凳搭造,以白布缠扎,并点缀蜡烛。
仪式中由道士在前引渡亡灵,过桥,家属紧随其后。
湖南娄底婚俗大揭秘,还有传承了300年的祝福2月2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那天,和大奥一起参加了好兄弟的婚礼,写个帖子记录一下这个好事情,也顺道给大家分享一下湖南结婚的习俗。
先说说结婚前的一些习俗吧:我们家在娄底双峰县农村,兄弟和他媳妇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以后,兜兜转转又在一起了。
虽然是自由恋爱,但是既然要在老家办婚礼,那么一切都要按照湖南娄底婚礼习俗走。
首先是【放茶钱】,也称“为定”。
首先是女方组织3至5人的亲友团探访男方(当然越多越好,这个没有限制),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况;这时,男方家,要包红给各位来看亲的女方亲友团。
一般女方父母长辈还会询问男方邻居,打听未来女婿的人品才干。
而后,男方会带着父母父母探望女方及其家庭,进一步沟通了解。
送上订婚、结婚的日子【俗称送日子】,双方商榷订婚、结婚日期等事宜。
而后在女方家“放茶钱”,用来向邻里亲友发放喜糖,以作婚讯。
PS:我兄弟的放茶钱是16888,大家可以看看娄底娶媳妇到底要花多少钱。
哈哈哈哈。
按照习俗,从“放茶钱”也从这天起,男女其实就是已经开始走上婚姻旅途了。
男方将承担起在节日探望女方长辈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男方都应携带礼品前往女方家中,以示诚意和孝心。
而女方第一次正式拜访男方父母时还会接受“见面礼”,通常是红包和两条毛巾、两双袜子(具体意义不明)以及其他礼包等。
接着就是【下定订婚】女方在父母及叔伯或舅舅的陪同下在男方家中举行订婚。
根据女方在“为定”后送呈的装在“书盒”里的生辰八字测算,双方商议结婚具体事宜及时间安排,男方再回呈女方一个书盒,内有结婚日期约定书及请帖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女方将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彩礼、筹备酒席、发放请帖等等====================================== ========介绍完婚礼前的习俗,我们来看看娄底婚礼的习俗吧,请自带脑补音响播放婚礼进行曲【婚礼前一天】婚礼的前一天,双峰还在下雪,新郎一个电话打过来,让我开着大奥陪他去新娘家拿喜糖和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