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辣椒育种研究进展_上_隋益虎
- 格式:pdf
- 大小:366.64 KB
- 文档页数:5
辣椒雄性不育系1110A的选育隋益虎;张子学;胡能兵;赵岩;苗永美【摘要】利用种间杂交和聚合杂交方法获得不育源,再利用回交转育方法获得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1110A.田间表现综合性状优良,在不同年份、不同高低温条件下不育性稳定;卡方检验表明不育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丰富了辣椒三系育种材料,为辣椒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7)002【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辣椒;雄性不育;1110A;选育【作者】隋益虎;张子学;胡能兵;赵岩;苗永美【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1.3辣椒(Capsicum)是常异花授粉植物,杂种在产量、熟性、品质、抗性等方面优势明显,相对于常规品种更有竞争力[1-2],但目前国内、外辣椒杂种一代的制种主要利用自交系,由于辣椒雌雄同花,杂交种生产需要蕾期人工去雄授粉;又由于辣椒花器小而脆嫩,蕾期人工去雄操作难度大,要求技术性强,费时多,成本高,且纯度难以保证,使优良杂交种普及应用的速度受到限制[3-4]。
然而雄性不育现象在自然界植物中普遍存在,已在43科162属320个种和297个种间杂交种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现象,且该数据还在不断增加[5]。
利用雄性不育系选育、生产辣椒杂交种是省去人工去雄,简化杂交制种程序,降低杂交制种难度和成本以及保证杂种纯度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6],并为有效防止亲本流失展示了美好前景[7],现已成为辣椒育种应用研究的热点,是国内外育种专家的主攻方向之一[4-5,8-10]。
课题组已于上世纪成功选育出辣椒两系材料并用于生产[11],但两系存在缺点即制种过程中要彻底拔除50%可育株,由于到花期才能识别育或不育,从而增加土地种植面积和母本用种量;同时两系的自交种与杂交种容易出现混杂,从而降低杂种的纯度。
辣椒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
郭红艳;隋益虎;胡能兵
【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3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高效稳定便捷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
方法:以辣椒材料BY-1的子叶作为外植体,探索影响辣椒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包括不同激素浓度、卡那霉素选择压、侵染时间、特美汀水溶液浸泡时间等。
结果:在卡那霉素50 mg/L、农杆菌侵染时间30 min以及特美汀水溶液浸泡时间3 min下抑菌效果较好。
不定芽诱导:MS+4 mg/L 6-BA+50 mg/L Kan+200μmol/L TMT+3.0%蔗糖+0.8%琼脂、不定芽伸长:MS+4 mg/L 6-BA+50 mg/L Kan+200μmol/L TMT+0.5 mg/L GA_(3)+3.0%蔗糖+0.8%琼脂,不定芽生根:1/2MS+50 mg/L Kan+200μmol/L TMT+3.0%蔗糖+0.8%琼脂。
结论:得到了BY-1的遗传转化植株,并建立了该材料的遗传转化体系。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郭红艳;隋益虎;胡能兵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36
【相关文献】
1.天等1号辣椒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研究
2.论应用多基因转化策略综合改良生物体遗传性研究方向的前景Ⅰ.多基因转化的基因来源与技术平台
3.辣椒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4.辣椒遗传转化研究
5.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花药遗传转化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棚栽培下19个辣椒组合早期产量与效益的比较唐金宝;罗康;隋益虎;胡能兵【摘要】目的:比较在大棚栽培下不同辣椒组合的早期产量与经济效益,为新品种的审定及椒农对高产高效辣椒组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种植19个辣椒组合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其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对部分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辣椒组合的早期产量和效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绿果类组合1117×1111产量最大,其次是紫果类组合FL-2×1111PYTZR-1-2-2,产量分别达3890.83和2313.71 kg/667 m2,效益达7780和4626元/667 m2.不同辣椒组合的株高等产量构成因子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产量与开展度、果实个数、果重、果宽等成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和果长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常规种植时优先选择绿果类辣椒组合1117×1111;特色种植时选择紫果类辣椒组合FL-2×1111PYTZR-1-2-2.【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2)001【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辣椒;大棚栽培;早期产量;效益【作者】唐金宝;罗康;隋益虎;胡能兵【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1.3辣椒(Capsicum annuum L)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热带地区,现已成为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重要蔬菜之一[1]。
我国是第一大辣椒生产国与消费国,辣椒在我国蔬菜产业中为第一大产业[2-4]。
年种植面积130 万hm2,年总产量2 800万t,年产值270亿~300 亿元[5]。
我国的辣椒生产区主要集中在贵州、湖南、四川、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安徽等地[6],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贵州省的种植面积达33 万hm2,其次是湖南,为11 万hm2,我国目前辣椒设施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10~12%[7],并且在持续增长。
辣椒4种病害病原鉴定及26份种质资源的抗性聚类分析隋益虎;胡能兵;张子学;赵岩;苗永美【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3(32)6【摘要】对辣椒4种重要病害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6份辣椒资源的抗病特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的4种病害(辣椒炭疽病、疫病、早疫病和灰霉病)病原物分别为半知菌果腐刺盘孢属真菌,卵菌门辣椒疫霉属真菌,半知菌茄链格孢属真菌和半知菌灰葡萄孢属真菌.在供试辣椒材料中,就单一抗性而言,Fr 18、14-2、81、P-1-2、永宁紫椒和二金条对炭疽病抗性最高;永宁紫椒和P-1-2对疫病抗性最高;81对早疫病抗性最高;贵州海椒和TT-1对灰霉病抗性最高.对4种病害的综合抗性分析与聚类表明,14-2、81、45、14-2-1、P-1-2、Fr18和贵州海椒,以及永宁紫椒、TT-1均为高抗种质材料,其Delphi综合等级和分别为14、16、29、30、32、33、35、40及55.试验为多抗辣椒新品种F1选育时亲本的配组提供参考.【总页数】5页(P59-63)【作者】隋益虎;胡能兵;张子学;赵岩;苗永美【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1.3【相关文献】1.驻马店地区小麦黄花叶病害病原鉴定与品种抗性评价 [J], 金艳;宋佳静;朱统泉;白冬;王红梅2.冬瓜枯萎病病原鉴定及种质资源田间抗性评价 [J], 康德贤;陈振东;吴永官;李文嘉;黄慧俐;黎炎;范世超3.一种辣椒新病害——辣椒根肿病病原鉴定初报 [J], 贾秀芬;王有琪;魏周玉;李锦龙;陶树春;王健4.江西省地方辣椒种质资源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性差异 [J], 何烈干; 邹芬; 熊水平; 胡铭; 马辉刚5.临颍县辣椒大田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 [J], 李小杰;邵欣欣;白静科;李胜利;刘畅;李淑君;郭艳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辣椒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张海利;徐坚;陈永兵;宰文珊;唐筱春【摘要】概述了我国辣椒抗病种质资源、抗病毒病、抗真菌病、抗细菌病、抗根结线虫痛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辣椒抗病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08(000)004【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辣椒;育种;种质资源;抗病【作者】张海利;徐坚;陈永兵;宰文珊;唐筱春【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农科院蔬菜所,325011;浙江温州市农科院蔬菜所,325011;浙江温州市农科院蔬菜所,325011;浙江温州市农科院蔬菜所,325011;瑞安市农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辣椒(Capsicum annuumL.)属于茄科辣椒属,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
辣椒育种作为国家级研究课题在我国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
为了促进辣椒产业的发展,国家给辣椒科研以很大支持,“十五”期间辣椒育种相继列入“863”第一批、第二批、“863”重大专项、国家攻关、种植资源创新等国家级项目。
现将我国辣椒在抗病方面的育种工作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1.1 国内资源的搜集与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国家组织了对云南、西藏、神农架、秦岭等地的蔬菜种质资源考察,共发掘资源30 000余份。
从对辣椒、白菜、大白菜、菜豆、豇豆、黄瓜、萝卜、茄子等蔬菜的9 600份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中,发现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耐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疫病的辣椒抗源材料13份,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辣椒的抗病育种。
王述彬等对从中国筛选出的154份辣椒种质资源在江苏、湖南、辽宁3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田间抗病性、经济性状等评价,结果显示:“四川巫山小牛角”、“广西玉林羊角椒”和“云南思茅县大米椒”3份材料表现最优异,可直接用于目前辣椒生产或作为抗源材料用于辣椒抗病育种。
同时鉴定15份材料抗烟草花叶病毒(TMV)、11份材料抗黄瓜花叶病毒(CMV)、7份材料抗炭疽病、17份材料抗疫病、7份材料Vc含量极高、4份材料辣椒素含量极高,这些材料可用作扩大中国辣椒抗病育种的遗传背景材料[1]。
辣椒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隋益虎;苗永美;胡能兵;赵岩;周玉丽【期刊名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37)4【摘要】研究辣椒产量性状即单株果实数量、单果鲜质量以及单株果实干质量的遗传规律,为辣椒育种提供选择参考。
以干制型辣椒材料9007-2和干、鲜兼用型材料1110B作亲本,采用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法,构建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群体。
结果表明:3个性状的分离群体均表现为多峰分布,呈现数量遗传特征;辣椒单株果实数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B-1)模型,单个果实鲜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模型,单株果实干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模型。
辣椒单株果实数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5.03%、57.05%和71.03%,单果鲜质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7%、24.79%和57.13%,单株果实干质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91%、78.92%和80.04%。
单果鲜质量和单株果实干质量各分离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变幅分别为0~47.86%和0~50.01%。
结论:育种实践中,对辣椒单株果实干质量和单株果实数量的遗传选择宜在较早世代进行,而单果鲜质量可在稍晚的分离世代进行。
【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辣椒;产量性状;多世代联合分析;遗传【作者】隋益虎;苗永美;胡能兵;赵岩;周玉丽【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8【相关文献】1.辣椒主要产量性状遗传相关研究 [J], 方荣;陈学军;缪南生;陈萍;张美良2.利用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遗传模型和小麦产量性状遗传 [J], 李斯深;陈茂学;王洪刚3.基于全基因组SNP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J], 王昆; 张宝玺; 张正海; 曹亚从; 于海龙; 王立浩4.辣椒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J], 韩娅楠;常晓轲;程志芳;张涛;姚秋菊5.辣椒产量和品质性状Hayman遗传分析 [J], 邹学校;陈文超;张竹青;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航天诱变及其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扈新民;李亚利;高彦辉;罗爱玉;赵丹;胡小明【摘要】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等相结合而成的新兴技术.本文从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与方法上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0(000)024【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航天诱变;育种;辣椒;综述【作者】扈新民;李亚利;高彦辉;罗爱玉;赵丹;胡小明【作者单位】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30;甘肃省天水市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天水,741000;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30;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30;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30;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1.3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以自交为主的常异花授粉作物,染色体为2n=24,属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食用浆果,有5个栽培种,分别为一年生辣椒(C. annum L.)、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 L.)、中国辣椒(C. chinense)、下垂辣椒(C. baccatum)和柔毛辣椒(C.pubescens)(de Witt & Bosland,1993),其中一年生辣椒种是目前栽培最广泛、类型最丰富的种(Tanksley & Iglesias-Oilvas,1984)。
随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新品种或杂交种的推广,使得很多老品种,特别是一些地方品种逐渐被淘汰,而且长期较高的人工与自然选择压力使得某些重要辣椒遗传资源有消失的危险,辣椒种遗传基础已渐趋狭窄。
辣椒小拱棚早熟栽培品比试验
隋益虎;许有会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14)001
【摘要】早春小拱棚栽培 6个辣椒品种。
对其产量、经济效益 ,以及早熟性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表明早杂 2号是本地早熟栽培的首选品种 ,其次是湘研 11号和丰乐 4号。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隋益虎;许有会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1.302
【相关文献】
1.青冈县露地甜菇娘小拱棚膜下滴灌早熟栽培技术 [J], 孙晓丽
2.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J], 许瑞娟
3.小拱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J], 武志芳;路璐
4.大棚早熟栽培辣椒品比试验 [J], 周刚;刘琪;徐国友;彭士明;王继胜
5.北方地区西瓜、甜瓜小拱棚早熟栽培技术 [J], 刘立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雄性不育在我国辣椒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及不育基因定位研究进展作者:傅鸿妃柴伟国吕晓菡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3期摘要雄性不育是降低杂交制种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许多辣椒育种研究人员在品种选育、辣椒不育机理探寻和不育基因定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阐述了雄性不育的发现及类型,论述了雄性不育在我国辣椒品种选育的应用、遗传机理和不育基因定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其在品种选育上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雄性不育;类型;辣椒;品种选育;基因定位;应用中图分类号 S641.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19-01Abstract Male sterility research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to reduce the cost of hybrid seed production. Recently,a lot of achievements got in pepper variety breeding,pepper male sterility mechanism exploring and mapping of sterile gene,the discovery and types of male sterility were described,the research status of male sterilit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genetic mechanism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sterile gene of pepper varieties selection were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variety selection and breeding.Key words male sterility;types;pepper;variety breeding;genetic mapping;application辣椒(Capsicum spp.)为茄科作物,因杂交优势明显,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种子是杂交1代,但是随着国内农资和劳动力等价格的提高,杂种1代的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雄性不育是迄今为止可以降低这一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专利名称:一种早熟黄皮辣椒种质的选择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胡能兵,隋益虎,苏兆龙
申请号:CN201410347941.2
申请日:20140722
公开号:CN104126389A
公开日:
201411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熟黄皮辣椒种质的选择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
首先将观赏椒自交的群体播种育苗,在子叶、真叶期选择群体中子叶、真叶为淡绿色的植株;开花期,入选始花节位约为10、花梗朝上、花瓣乳白色、胎座淡黄色、花柱白色且柱尖有紫色条纹的植株,继续剔除群体中不符合上述任一特征植株;开花时,用尼龙防虫网袋罩住各个单株,使之自交结实,或人工授粉自交;结果期对幼果、商品成熟果、生理成熟果的颜色进行鉴别,入选幼果、商品成熟果为黄色,生理成熟果为红色的单株,按单株收获果实、剥取种子;下一年分别播种单株自交群体,继续用上述特征进行选择,若某个单株自交后的群体植株皆复合上述各时期特征,纯合的早熟黄皮辣椒种质选择完毕;若群体继续分离,按照上述特征继续选择2-3年。
申请人:胡能兵
地址:233100 安徽省蚌埠市东郊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不同辣椒栽培种的杂交亲和性比较及胚胎拯救体系建立作者:施二荣胡能兵隋益虎袁友志来喜月王勃来源:《中国瓜菜》2023年第11期摘要:为克服辣椒种间杂交受精胚后期发育障碍,提高杂种胚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利用3个辣椒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Capsicum chinense L.、Capsicum frutescens L.)进行正、反交试验,比较人工授粉后坐果率和种子数;在胚胎拯救技术的基础上,统计胚萌发率、适宜的胚拯救时期、幼苗生根数、生根率、根长等指标。
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种正、反交组合坐果率为0~32.50%,C. annuum做母本时单果种子数最多,平均为20.84粒;胚拯救期间不同杂交组合胚平均萌发率为11.43%~25.00%,最优胚拯救体系为萌发培养基MF0(MS+30 g·L-1蔗糖+6 g·L-1琼脂,pH=6.0),胚拯救时间为授粉后32~34 d,生根培养基为SG3(MS+0.5 mg·L-1NAA+30 g·L-1蔗糖+6 g·L-1琼脂,pH=6.0)。
关键词:辣椒;种间杂交;杂交不亲和;胚胎拯救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3)11-57-07Comparison of cross compatibility different between Capsicum species and establishment of embryo rescue systemSHI Errong1, HU Nengbing1, SUI Yihu1, YUAN Youzhi1, LAI Xiyue1, WANG Bo2(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Anhui, China; 2. Anhui Hefei Jintai Seed Industry Co., Ltd., Hefei 230031, Anhui,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late developmental obstacles,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 embryoes of Capsicum species, fruther shorten the breeding period,The author cultivated three Capsicunm species(C. annuum L., C. chinense L., C. frutescens L.)to reciprocally interspecific hybridize to compare the fruit setting percentage and seed number after artificial ing embryo rescue technique w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the indexes of the embryo germination percentage, suitable embryo rescue days after pollination, seedling rooting number, rooting percentage and root leng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 setting percentage ranged from 0 to 32.50% in reciprocal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s, and the highest number of seeds per fruit was 20.84 when C. annuum as the female parent. The average embryo germination percentage ranged from 11.43% to 25.00% in different hybrid combinations during the embryo rescue period. The optimized system was that MF0 (MS+30 g·L-1 sucrose+6 g·L-1 agar,pH=6.0)was selected as embryo germinating medium 32-34 d after pollination as suitable time and SG3 (MS+0.5 mg·L-1 NAA+30 g·L-1 sucrose+6 g·L-1 agar,pH=6.0)as rooting medium.Key words: Capsicum;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ncompatible crossing; Embryo rescue辣椒(Capsicum)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
辣椒属种间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隋益虎;陈劲枫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09(030)004
【摘要】概述了利用辣椒属种间杂交进行种质创制、传统遗传学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辣椒属不同种间有性杂交成功的难易、障碍及机制;指出今后辣椒属种间杂交的三个研究方向:开发辣椒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以外的种间有益基因;探索杂种获得的方法并提高其效率;加快杂种获得后的应用研究.
【总页数】7页(P557-563)
【作者】隋益虎;陈劲枫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南京,210095;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凤阳,233100;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1.3
【相关文献】
1.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J], 邓衍明;叶晓青;佘建明;汤日圣
2.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J], 邓衍明;叶晓青;佘建明;汤日圣
3.玉米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的新进展 [J], 段翠芳
4.核桃属种间远缘杂交育种初报 [J], 马贯羊;张淑英;尹华
5.梅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J], 王翠梅;董然然;陈瑞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2份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隋益虎;李敏;胡能兵;赵岩;苗永美;张子学【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4(34)5【摘要】基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花蕾的酯酶(EST)同工酶酶谱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对32份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共产生29种谱带,其中POD谱带13种234条,多态性位点比例(PPL)和相对迁移率(Rf)变化范围分别为50.0%~80,0%和0.05~0.69;SOD谱带8种140条,PPL、Rf分别为100.0%、0.38~0.88; EST谱带8种163条,PPL、Rf分别为50.0%~87.5%、0.16~0.89.(2)共发现多态位点26个,PPL、总基因频率(Pt)、等位基因平均数(A)、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Shannon信息指数(SII)、平均遗传一致度(GI)和遗传距离(GD)分别为89.66%、0.578 7、1.896 6、0.272 2、0.415 2、0.736 6和0.314 3;32份辣椒材料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为0.348~0.905,并聚类为4个栽培种群.(3)4个栽培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143 6;种群间基因多样度(DST)、基因分化系数(GST)、GI和GD分别为0.149 4、0.51、0.784 4和0.246 6.(4)9份紫色辣椒种质共发现多态位点16个,PPL、Pt、A、He、SII、GI和GD分别为55.17%、0.611 1、1.551 7、0.194 1、0.291 9、0.781 6和0.249 4.研究认为,32份辣椒材料的总体、栽培种间和种内以及紫色材料间遗传分化程度大,为紫色辣椒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与绿色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总页数】7页(P908-914)【作者】隋益虎;李敏;胡能兵;赵岩;苗永美;张子学【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4.9【相关文献】1.宝巾(Bougainvillea spp.)种质资源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陈庭;刘伟;谢良生;雷江丽2.白三叶草种质资源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何俊;周康;张莉;何胜江3.青藏高原蕨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POD同工酶分析 [J], 刘贺贺;蒋红霞;富贵;白世俊;包锦渊;韦梅琴;李军乔4.野生及栽培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 [J], 陈立强;师尚礼;马春晖5.高山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 [J], 洪森荣;张铭心;叶思雨;宁本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