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难选氧化铜矿选矿新工艺及新设备研究取得突破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选出品质较好的铜精矿。
试验选择的氧化铜矿石含铜量为0.91%,选矿工艺包括粗磨-粗选-二次磨-中选-精选-部分回收铜浸液等步骤。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选矿工艺大幅提升了品质,选矿率从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铜品位达到23.80%。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
一、选矿原理和工艺流程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物理和表面化学作用,在矿石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的氧化物膜,并利用匝道作用实现氧化铜矿和贫矿物分离。
本试验选择的选矿工艺包括:1. 粗磨-粗选:将矿石通过初级破碎、研磨等工艺,将含铜物质分离出来。
2. 二次磨-中选:在初选后,将结构更加密实的矿石再次进行破碎,将其适当细化。
然后通过中选实现铜和矿细粒子的分离。
中选选择的是机制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矿浆。
3. 精选:将经过中选的浮选精矿,进一步提纯铜等金属元素。
4. 部分回收铜浸液: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浸液,提升铜的含量。
二、实验样品和方法1. 材料和设备试验中用到的样矿来自西藏某采掘区。
选矿设备包括球磨机、筛子、浮选机等。
2. 实验方法(1)粗磨:将样矿粗磨至0.074mm以下(2)粗选:粗磨后通过筛子进行筛选。
(3)二次磨:对筛选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4)中选:给矿浆加入中选药剂,使用浮选机将铜精矿从悬浮的矿料中分离。
(5)精选:使用浮选机对铜精矿进行精选,进一步提取铜等金属元素。
(6)部分回收铜浸液:使用铜浸液反应棒将回收的铜浸液加入弱硫酸中进行沉淀和浓缩,得到含铜浸液。
三、实验结果1. 矿石品位原料废石片段不属于选矿过程中的矿物部分,而为矿山中的无用石头部分。
试验中样品含铜量为0.91%。
2. 矿石回收率试验中,对同等重量的样品进行选矿处理,矿石回收率由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
3. 铜品位试验中选择的选矿工艺在提纯铜精矿等金属元素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铜品位由原来的0.13%提升至23.80%。
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探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金属矿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铜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常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管道、金属制品等,因此铜矿石的开采和提纯成为了很重要的工作。
目前对于铜资源的开采和回收率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铜资源的储备量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额外的生产成本,提高铜矿石的回收率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目前铜矿石的提纯工艺主要有浮选、火法炼铜以及氧化炼铜等。
浮选法是一种高效的选矿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让铜矿石在浮选药剂(如黄药、丙酮腈等)的作用下与空气接触,铜矿石颗粒表面被药剂吸附起来,从而实现铜矿石的浮选分离。
但是,由于矿石种类众多,加之矿石中的杂质和含量不同,所以浮选法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虽然火法炼铜和氧化炼铜能够去除矿石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但是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和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新的铜矿石提纯工艺是很有必要的。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关键是提高选矿过程中的选别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我国科研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铜矿石高效选矿技术。
该工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性场对矿石进行分选,该磁性场由高晶涡流系统产生。
高晶涡流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磁场作用在导体中产生的涡流技术,通过产生磁通量梯度,在磁场和涡流之间产生一个力矩,覆盖在矿石表面,并把矿石按其磁性以及导电特性分离。
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将矿石放置在高晶涡流设备中,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涡流,然后将矿石通过磁性场分离。
由于不同的矿石具有不同的磁性和导电性,分别受到不同的磁力和涡流力,最终分离出来。
由于该工艺选别结果高,操作简单,可以去除矿石中的细纹石、石英等小颗粒,相较于传统的浮选、氧化炼铜和火法炼铜等工艺,选别效率更高,且减少了废物的收集和处理,省去了大量的费用,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新型的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是一种高效而环保的新型技术,通过利用磁性场对矿石进行分选,不仅有效提高了选别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探究铜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金属矿产资源,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领域。
现有的铜矿石选矿工艺在提取纯度较高的铜产品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回收率不高,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何提高铜矿石的回收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就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进行探究,通过新工艺的应用来提高铜矿石的回收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铜矿石选矿工艺的现状铜矿石的主要成因是矿物中的硫化铜矿和氧化铜矿,包括黄铜矿、赤铜矿、硫铁矿等。
目前常用的选矿工艺主要包括浮选、重选、化学浸出等。
1.浮选法浮选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铜矿石选矿工艺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对矿石进行湿法处理,利用矿石中的各种矿物的表面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使铜矿石和杂质矿物分离。
但由于浮选法受矿石成分、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其回收率较低,同时存在所需的药剂成本高、尾矿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等问题。
2.重选法重选法主要是通过对矿石进行物理分离,将含铜矿石和杂质矿物分离开来,提高铜的品位。
但重选法对矿石的选择性较差,往往会带走一定量的有价金属,同时尾矿中还存在着未分离的有价金属,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
3.化学浸出法化学浸出法是将矿石中的金属离子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水溶态离子,然后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浸出,从而实现金属的分离和提纯。
但化学浸出法需要用大量的化学药剂,同时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资源利用的要求,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也日益被重视。
针对目前选矿工艺存在的问题,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被提出和研究,主要包括超声波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生物浸出技术等。
1.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物质的分散、浸取、萃取、合成等化学反应过程的新技术。
目前有关研究表明,超声波技术能够加速矿石中金属离子的析出反应,提高浸出速率,提高回收率和降低成本。
超声波技术有望成为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新工艺技术。
2.氧化还原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是一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金属分离和提取的工艺方法。
年产1000吨阴极铜湿法炼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性质、可行性研究的背景及依据本项目属利用铜矿开采废弃的低品位氧化矿石和硫化矿选冶废弃低品位矿石及废旧二次废铜资源采用全湿法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获得电积精铜项目。
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低品位氧化矿及废旧二次废铜资源新技术,对促进当地循环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采用常规传统选冶工艺开采很不经济,故未能有效利用开发。
废旧二次废铜资源火法冶炼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未很好解决。
目前,国内外对氧化铜矿石和废旧二次废铜资源性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采用全湿法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低品位氧化矿矿石和废旧二次废铜资源的生产新工艺生产合格的阴极铜,具有环境效益好、投资省和生产成本低的最大优越性,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
我国是一个铜紧缺国,每年铜需要量约100万吨以上,缺口部分尚需进口,虽然我国铜总储量不少,但能经济地利用传统选冶工艺处理的铜矿越来越少,过去一直未被开发利用的难选氧化铜矿和低品位铜矿的开发,目前已取得了进展,北京矿冶研究院早在1995年就在多宝山铜矿利用氧化铜矿建立了一座年产200吨电积铜的浸出-萃取-电积试验工厂,该工厂于1995年6月投产,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说明铜矿氧化矿和低品位矿石的浸出-萃取-电积工艺是行之有效的。
近年来我国引进消化了国外氧化铜矿石预处理、薄层浸取及永久不锈钢阴极电积等新工艺新技术,为我国氧化铜矿石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技术条件。
二、项目的资源条件本项目建于***地区,该地区和周边铜矿石企业开采的原料有许多为氧化铜矿石,被废弃未能利用,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区域附近废旧二次废铜资源市场较发达,废旧二次废铜资源多,按企业年产500吨电积铜计算,主要原料氧化铜矿石和废旧二次废铜资源是绝对可靠的。
三、企业的生产工艺选择传统火法工艺不但投资大、生产成本高污染大,而且不适合处理低品位的氧化矿。
铜矿的选矿方法及工艺
铜矿的选矿方法和工艺是为了从原始矿石中提取出铜矿石中的铜元素,并进行精炼和加工。
以下是一般常用的铜矿选矿方法和工艺:
1.粗选:铜矿石经过粉碎和磨矿后,采用物理选矿方法进行粗选。
常见的粗选方法包括重选、浮选、磁选等。
通过不同的选矿机械设备和选矿药剂,将矿石中的较大颗粒铜矿石与杂质分离。
2.浮选:浮选是最常用的铜矿选矿方法之一。
在浮选过程中,利用矿石与空气中的气泡之间的亲附性差异,通过空气泡附着在铜矿石颗粒上,实现铜矿石的浮选分离。
浮选过程中常使用的药剂包括捕收剂、发泡剂和调节剂等。
3.二次选矿:在浮选后,得到的铜精矿中仍然可能含有一定的杂质。
为了提高铜精矿的纯度和品位,需要进行二次选矿。
常见的二次选矿方法包括磁选、重选、浸出等。
通过这些方法,进一步去除铜精矿中的杂质,提高铜矿的回收率和品位。
4.精炼和冶炼:经过选矿处理后的铜矿石得到铜精矿,进一步进行精炼和冶炼。
常见的精炼方法包括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
火法精炼
通过高温熔炼铜精矿,去除残留的杂质;电解精炼通过电解的方式,将铜精矿中的铜溶解并沉积在阴极上,得到纯铜。
5.加工和利用:经过精炼和冶炼后得到的纯铜可以进行加工和利用。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轧制、拉拔等,将铜制成不同形态和规格的铜制品,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选矿方法和工艺会因不同的铜矿石矿种、矿石性质和工艺要求而有所差异。
铜矿选矿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等问题,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选矿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铜矿石提高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探究随着全球资源的有限和环保意识的抬头,高效利用有限资源成为矿业行业的新趋势,而提高铜矿石的回收率成为矿业企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
本文将探究提高铜矿石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以帮助矿业企业更好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
一、传统选矿回收率瓶颈目前铜矿石的选矿回收率大约在70%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选矿流程存在的瓶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磁选效果有限磁选法在铜矿石选矿中是常用的一种分选方法,然而,由于铜矿石中含有大量的黄铁矿等带磁性的矿物,使得铜和黄铁矿难以彻底分离,导致磁选效果不佳,回收不足。
2. 浮选除杂不彻底浮选法是选矿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其原理是利用浮力将有价矿物与杂质分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某些杂质粘附在有价矿物表面或者其与有价矿物的密度相近,使得浮选除杂不彻底,影响了回收率。
3. 磁浮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磁选效果和浮选效果的不足,磁浮联用的方法应运而生。
但是该方法需要原矿物中的硅和铜黄铁矿的比例适当,同时还需掌握好磁场的强度和浮选的工艺参数等细节,否则铜矿石的选择性会受到影响,降低回收率。
鉴于传统选矿回收率瓶颈,矿业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选矿工艺来提高回收率,下面介绍两种新工艺方法:1. 氧化焙烧将铜矿石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氧化焙烧处理,使得其中的含铜矿物转化为氧化铜,集中在铜氧化物层中。
该层厚度和其与渣中的分离程度是影响回收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精细控制焙烧工艺技术参数,如气氛、温度、保持时间等,在保证铜氧化物层厚度的同时,提高其与渣的分离程度,从而实现提高回收率的目的。
2. 氨浸法氨浸法是将铜矿石先进行氧化焙烧处理,转化为氧化铜,然后将氧化铜矿浸入氨水中进行溶解和还原。
在该工艺中,除了原有的铜矿物外,还可为后续的还原操作提供还原剂,从而提高还原效率,提高回收率。
三、结合选矿实践与理论分析相比,结合选矿实践更能掌握选矿工艺的优劣,下面分别从氧化焙烧法和氨浸法两个方面探究一下。
年产1000 吨阴极铜湿法炼铜项目----------------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年产1000 吨阴极铜湿法炼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性质、可行性研究的背景及依据本项目属利用铜矿开采废弃的低品位氧化矿石和硫化矿选冶废弃低品位矿石及废旧二次废铜资源采用全湿法浸出- 萃取- 电积工艺获得电积精铜项目。
浸出-萃取- 电积工艺处理低品位氧化矿及废旧二次废铜资源新技术〜对促进当地循环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采用常规传统选冶工艺开采很不经济〜故未能有效利用开发。
废旧二次废铜资源火法冶炼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未很好解决。
目前〜国内外对氧化铜矿石和废旧二次废铜资源性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采用全湿法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低品位氧化矿矿石和废旧二次废铜资源的生产新工艺生产合格的阴极铜〜具有环境效益好、投资省和生产成本低的最大优越性〜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
我国是一个铜紧缺国〜每年铜需要量约100万吨以上〜缺口部分尚需进口〜虽然我国铜总储量不少〜但能经济地利用传统选冶工艺处理的铜矿越来越少〜过去一直未被开发利用的难选氧化----------------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铜矿和低品位铜矿的开发〜目前已取得了进展〜北京矿冶研究院早在1995年就在多宝山铜矿利用氧化铜矿建立了一座年产200 吨电积铜的浸出- 萃取-电积试验工厂〜该工厂于1995年6月投产〜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说明铜矿氧化矿和低品位矿石的浸出- 萃取- 电积工艺是行之有效的。
近年来我国引进消化了国外氧化铜矿石预处理、薄层浸取及永久不锈钢阴极电积等新工艺新技术〜为我国氧化铜矿石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技术条件。
我省难选氧化铜矿选矿新工艺及新设备研究取得突破
在我国已探明的铜矿资源当中,有相当数量氧化铜矿由于缺乏高效利用新技术而尚待开发,仅云南全省估计就有200~300万吨金属铜是以氧化铜矿的形式存在。
由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于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选矿新工艺及新设备研究”,正是针对难选氧化铜矿资源开发而进行的。
汤丹氧化铜矿矿石是氧化铜矿中最难处理的一种类型,具有高钙镁、高氧化率、高结合率、低品位、嵌布粒度微细的特点。
针对该氧化铜矿矿石,项目组提出了“超细磨矿-超细浮选”和使用微泡浮选柱进行微细粒级的浮选等创新性技术路线和方案,进行了小型试验、日处理量为0.7-1吨的扩大连选试验和现场分流的局部工业试验,取得了汤丹难选氧化铜矿试验指标的历史性突破。
小型试验指标达到:精矿品位>18%,精矿中铜回收率≥83%;扩大连选试验指标达到:连续平稳运行12个班,精矿品位18.12%,精矿铜回收率80.12%、选矿制造成本27.34元/吨原矿。
该项目还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的成果:1、针对东川汤丹氧化铜矿石中矿物嵌布微细的特点和现场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首次提出“超细磨矿—单体解离—超细分级-协同
捕收-超细浮选”的新工艺和新技术;2、首次将微泡浮选柱分选系统用于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的处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3、研究了适合于难选氧化铜矿浮选的一系列新药剂。
该项目已于2006年10月27日顺利通过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难选氧化铜矿高效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为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的加工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路。
对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促进我省和我国铜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许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