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面模型的教学效能感量表_赵守盈
- 格式:pdf
- 大小:795.43 KB
- 文档页数:7
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修订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是教育领域中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它用于评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信心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表现的信心和自信心。
教师教学效能感对于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教育领域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能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
本文将从修订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的必要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修订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的必要性1.适应新形势:随着“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育”等新教育形态的出现,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课堂。
因此,对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的修订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2.提高评估效果: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修订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和教学现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而提高评估效果和科学性。
3.提高评估公正性:现有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修订后的常模能够更好地考虑到教师的个性化特征和教育背景差异,进而提高评估公正性。
二、修订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的方法1.基于实践情况修订: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的修订必须基于实践情况,即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修订,避免为了修订而修订的弊端。
2.结合教育目标修订:教育目标是修订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必须从实际教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修订常模。
3.注重量与质结合:修订常模应该既注重量的搜集,也要注重质的保证,即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4.强调实证验证:修订后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需要经过实证验证,以验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结语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的修订旨在适应新形势、提高评估效果和公正性,但企图随意修订却可能产生反作用,所以在修订时应强调实践情境、考虑教育目标、注重量质结合和实证验证,使得修订后的量表在教师教育领域达到更高的评估效果和准确性。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共27道题目,A 完全正确B多数正确 C还算正确 D完全不正确表1 个人教学效能感测试题1、我能根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3、我备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样处理()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注意力集中()9、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10、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长处理好关系()11、要是我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12、对于那些“刺头儿”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13、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14、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15、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16、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
()17、我和学生接触少()表2 一般教育效能感测试题1、一个班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2、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3、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家庭和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5、一个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主要与他的家庭状况有关()6、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没有规矩,那么他在学校也变不好()7、考虑所有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是很小的()8、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9、好学生你一教他就会,差生再教也没用()10、教师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A=1分B=2分C=3分D=4分说明:得分越高的老师,他的教学效能感也就越高。
得分在1-27分区间:你的教学效能很低,甚至有点自卑。
建议经常鼓励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欣赏自己。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27(5):1218-1222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Ξ边玉芳ΞΞ(浙江大学教育系,杭州,310028)摘 要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性质、确立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结构和量表的编制原则;再经过对教师、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国外三个典型量表的使用,编制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初稿。
经过对五稿量表反复的测题修改和筛选,最终确立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含2个分量表、10个分测验、63个正式测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量表的编制采用“步步逼进法”。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学习自我效能感 量表 编制1 问题的提出学习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是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
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挑战性任务的态度、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等等方面,它是学习成就的良好“预测器”。
相对于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我国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对诸多理论问题认识不清,其中缺乏专门的测量工具是阻碍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的重要原因。
编制“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既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理论问题的认识,又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提供了工具。
要编制一个性能良好的测验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理解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自我效能感的本质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感知。
第二,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连续体,存在着各种层次的自我效能感。
实际生活中需要对多种层次的自我效能感加以测量。
第三,自我效能感是指向未来的,它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原因追溯,而是对未来行为的自信。
作者: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页码: 22-26页
主题词: 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量表;因素分析
摘要: 本研究以中学语文教师为被试对Ashton的个人教学效能量表进行了修订。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只有一个主因素。
去掉明显不适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三个项目后,余下的12项与总分及主因素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且每项的鉴别指数都在0.3以上。
量表的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8和0.89;效标关联效度为0.51(P<0.001)。
文中还讨论了被试在量表上的得分分布及使用这个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评估量表范例
引言
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有效评估教学效果,需要使用科学可靠的量表。
本文给出一个教学评估量表的范例,以供参考和使用。
量表名称
*教学评估量表*
目的
通过评估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研究效果,了解教学质量并改进教学方法。
量表结构
本量表由三部分组成:
部分一:学生基本信息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 姓名
- 学号
- 学院
- 专业
部分二:教学满意度评估
包括以下评价指标:
1.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
2. 教师的课程安排与组织
3.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引导
4. 教师的与学生沟通与互动
5.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演示
6. 教学材料的质量与易懂性
7. 教学环境的舒适度与适应性
在每个评价指标后,学生可以选择以下选项进行评分:- 很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部分三:研究效果评估
包括以下评价指标:
1. 课程的内容与难度
2.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3.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研究动力
4. 学生的研究成绩与表现
在每个评价指标后,学生可以选择以下选项进行评分:
- 很好
- 好
- 一般
- 差
结论
以上是一个教学评估量表的范例,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通过使用科学可靠的量表进行教学评估,可以更好地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_内涵_现状及对策_赵嵬(1)*本文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师培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J07015)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课题编号:B2006005)的相关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Bandura )的自我效能概念。
所谓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是指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而不是行为本身或能力本身[1]。
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应用于教学而衍生出了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其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
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是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普及而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群体。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效能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试图提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构成要素,分析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并对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出设想。
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评判。
教学效能感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它的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即教学效能感的内涵会不断变化。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研究的回顾好的结构无疑是研究一个心理变量的基础。
对于教学效能感的结构,不管是理论的解释还是实际的测量都受到不停的争议和质疑[2]。
学者们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心理结构进行分析,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划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基本吻合。
工作投入量表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质量分析及应用周巾裕;李龙龙;陈维;赵守盈;朱庆华【摘要】以贵州省8所中学500位教师为研究样本,运用项目反应理论的概化等级展开模型GGUM (2004)探索Kanungo的工作投入量表在其的适用性,并考察当前贵州省中学教师工作投入的现状与水平.结果表明,各项目得分与量表总分均显著相关,项目和测验信息函数、项目位置参数、区分度以及拟合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贵州中学教师的工作投入程度相对较高,且在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5【总页数】6页(P115-120)【关键词】工作投入;中学教师;概化等级展开模型【作者】周巾裕;李龙龙;陈维;赵守盈;朱庆华【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第十七中学,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1教师作为接受社会委托、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为此,其工作投入的程度对其所提供的教育质量品质及学生的学习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工作投入”概念最早来自心理学者Vroom对个人在工作上自我投入(ego job involvement)的观点及社会学者Dubin的生活兴趣重心的论点[2]。
一些心理学者认为工作投入是个人对目前特定工作的心理认同程度,会受到组织情境的影响。
基于上述观点,Lodahl和Kejner将“工作投入”概定为:工作投入是个人认同其工作重要性的程度,是个人工作绩效影响其自尊程度的高低[3]。
为便于“工作投入”在实际研究中的可操作性,Kanungo将“工作投入”定义为:个人心理认同其工作的人之信念状态[4]。
目前国内关于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虽为数可观,但由于教师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繁琐性,故而针对教师人员工作投入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的多元概化分析
陈维;赵守盈
【期刊名称】《心理与行为研究》
【年(卷),期】2016(014)001
【摘要】用多元概化理论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的测量学性能.以随机测量模式的概化设计.针对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双因子结构的相关程度在0.92以上,五因子结构的相关程度均在0.76~0.97间;整体量表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均达到了0.94以上,而双因子结构各因子在0.90左右,五因子结构各因子均在0.74~0.85间.所以,整体量表及各因子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较高,可用作常模和标准参照测验;无论双因子还是五因子结
构,CIAS-R各因子在分值比和项目数上,设计非常合理和完善.
【总页数】5页(P95-99)
【作者】陈维;赵守盈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省普通高校基础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省普通高校基础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
【相关文献】
1.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多元概化分析 [J], 罗杰;周瑗;陈维;潘运;赵守盈
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多元概化分析 [J], 陈维;卢聪;杨晓晓;张进辅
3.大学生沉思反应量表的多元概化理论分析 [J], 陈功兴
4.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 [J], 王晟
5.基于大学生对英语教师评教的多元概化分析r——以某校教学范式改革实验任课教师为样本 [J], 王天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84心理科学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2,35(6):1484-1490·统计与测量·基于多层面模型的教学效能感量表*赵守盈**1杨建原1臧运洪2(1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阳,550001)(2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兴义,562400)摘要运用层面理论方法,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1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开放式访谈,结合已有研究和访谈结果,设计了映射语句,根据层面元素组合,设计项目,编制了教学效能感量表。
对200名中学教师进行初测收回有效问卷162份,运用SSA分析技术,对项目质量做了分析,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删减,并修改了映射语句,再对530名中学教师进行正式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05份,运用SS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对量表的构想效度进行了检验,发现量表的信、效度较高,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并证明教学效能感结构为二层面雷达图结构。
关键词多层面量表模型教学效能感量表层面理论最小空间分析1前言效能感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是个体行动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上的效能感指的是个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常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和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自从教学效能感提出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Armor等(1976)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两个因子;Rand 将教学效能感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个维度;Rose等(1981)认为包含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个因子;Gibson等(1984)认为包含个人和教学效能两个因子;Woolfolk等(1990)认为应包含三个因子结构即积极个人教学效能感、消极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Emmer等(1991)认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包含管理和纪律约束的个人效能、外部影响和个人教学效能三个因子;Schwarzer等(1999)认为包含四个方面:工作预期、技能水平、社会交往和工作压力的处理;Tschannen等(2001,2008)等认为应包含3个因子:教学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课堂管理(Class management)、学生调动(Student engage-ment),这一量表放弃了一般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所有项目都测量个人教学效能感;Richard Overbaugh 等(2008)支持四个因子的观点:技术和课程标准、生产性、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媒体使用;R.Krishnaveni (2008)认为教学效能感是由技能、对他人的关注和对自己的关注三方面组成;Heather Holden等(2011)则强调教学效能感应着重从技术手段着手,倾向于将其分为电子学习和因特网学习两方面效能。
国内学者对教学效能感的结构也做了深入研究。
俞国良、辛涛等(1995,2005)构建的中文教学效能感量表,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因素;侯宽(2006)提出,教学效能感包含四因子结构:教学认知效能、教学设计效能、教学操作效能和教学监控效能;孔黄生(2008)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8个因子:工作负荷、教育发展、学生因素、人际关系、组织氛围、人格特征、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纵观国内外已有研究,教师效能感包含两个因子的结构(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
但是两个因子结构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同一项目归属于不同因子;二、两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偏低;三、从广义角度看,教师教学效能感因子意思包含过于广泛;四、教师教学效能感主要从班杜拉效能感的效能预期角度进行阐述。
目前常***本研究得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项目(批准号:FFB108037)、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合同编号:黔教科(2007)019号)、贵州省高层次科研人才科研条件特助项目、贵州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黔高教发[2011]28-1)和贵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心理测量”建设项目的资助。
本研究所涉量表由贵州省心理学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鉴定专家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何克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的张文新教授以及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教授。
通讯作者:赵守盈。
E-mail:zhaoshouying@赵守盈等:基于多层面模型的教学效能感量表1485用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阐述了结果预期方面即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这不能显著突出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着重论述,有些偏离了主题。
所以本文根据上述不足,着重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中关于自我效能形成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来源以及对自我效能信念的测量会因具体活动或任务的不同而不同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层面理论中的映射语句形式,重新设计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问卷,期望从多角度进行论述,提供思考问题的崭新视角。
2研究过程2.1研究对象首先对中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学效能感的理解。
被试为贵州省中学教师,其中请男女教师各5人讨论了中学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及其相关方面,对其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挑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继而编制相应的量表。
初测共发放量表200份,收回170份,其中有效量表为162份,有效率为95.29%。
其中男性教师90人,女性教师72人;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
正式施测530人,有效量表为505份,有效率为95.28%,其中男女教师分别为229和276人。
2.2研究工具以俞国良等的教师效能感量表为基础,设计映射语句,依据层面理论方法自编教师效能感量表。
2.2.1层面理论及其应用要编制高质量的项目、进行科学的项目等值,理解项目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是非常关键的。
层面理论为全面把握一个项目要测量的目标提供了一套操作化的、标准化的方法与程式(赵守盈等,2007)。
从方法论上讲,层面理论是一种研究策略,它将理论构建、研究设计、变量选择和数据分析等工作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李虹等,2008)。
层面理论通过处理多元变量,探讨人类态度与行为的多维结构,把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系统地结合起来,清晰界定研究范畴,形成研究的理论框架(framework),依据这个框架设计、或选择项目,编制问卷,并通过最小空间分析SSA来检验映射语句中的假设,从而探索和验证理论结构(赵守盈等,2006)。
2.2.2层面理论的构成元素层面理论主要包括3个要素,即层面(facet)、元素(elements)和映射语句(mapping sentence),其中映射语句是用简明的方式说明研究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由各个层面以及层面内的全部元素组成。
2.2.3层面理论的数据分析技术层面理论的数据分析技术是非计量型多维尺度分析(MDS)中的最小空间分析法(SSA)。
在一个多维的欧氏空间中用点表示各个项目,使得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代表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或相似性),距离越近,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相关越高。
SSA的目标是使有相互关系的项目在一个空间呈现,高相关的项目在空间中距离近,通过考察代表具有共同内容的项目的各个点在多维欧式空间中是否聚集在同一区域来检验研究的假设。
2.2.4层面理论的拟合指数SSA分析的拟合指数包含两个。
一个是异化系数(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取值在0-1之间,一般应小于.2。
SSA分析力求得到最为精简的空间结构,通常所取维度越多,异化系数就越小(Brown,1985)。
另一个是区域指数(region index),取值在0—1之间,一般应大于.6。
区域指数越大,证明区域划分的越清晰,具有相同内容的项目越具有同一性。
构建映射语句是用层面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
映射语句就是用平常的语言对研究对象,反映范围及内容层面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表述(赵守盈等,2011)。
依据开放式访谈结果,归纳出教师教学效能感分为两个层面:任务和认知来源。
根据层面理论,设计出如下教师效能感的映射语句:图1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映射语句1486心理科学任务层面包含3个元素,认知来源层面包含5个元素,可以得到3ˑ5=15种元素组,即a1b1、a1b2、a2b1、a3b5等组合。
按照15种元素组合共编制40个教师效能感项目,每个项目同时具有两个层面的因子意思,反应包含四个级别:1非常自信、2有些自信、3有些不自信和4非常不自信。
2.3量表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教师进行现场团体施测,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匿名作答,答完后将结果当场收回。
2.4统计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管理,运用HUDAP软件中的最小空间法(SSA)和AMOS4.0软件及结构方程模型对量表结构进行探索和验证分析。
3结果3.1初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初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970,分半系数为.928。
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
样本KMO=.973;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为12934.673,df=780,p=.000<.001,表明样本数据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因素分析。
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5个,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0.172%。
每个项目的共同度均大于.4,所有项目均予以保留。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将教师效能量表设定为三个因子(对应于A层面的三个元素),发现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4.882%;将教师效能感量表分为五个因子(对应于B层面的五个元素),发现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0.172%,二者均远超过一般量表编制时要求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40%的要求。
因此从经典测量理论上看,所编制的教师效能感量表无论从层面A还是B所包含的因子数量均成立。
3.2依据决断值(CR)进行项目分析按照被试的总分分成高低分两组,检验各个项目平均分在高低分组中是否达到统计学差异意义(p <.05),删除未达到显著差异的项目。
将总分从高到低排序,高低27%的分数点为75分和51分。
将量表总分低于51分的作为低分组,高于75分的作为高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两组被试在40个项目上的得分差异。
结果表明,所有项目均达到.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全部予以保留。
3.3根据项目与量表总分相关性进行项目分析通过项目与量表总分值的相关性,检测出与总分相关系数过高和过低的项目。
将相关过高(>.80)的项目进行合并,相关过低(<.30的项目予以删除。
40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550 .788之间,说明这些项目区分度良好,予以保留。
3.4教师效能感量表的最小空间分析3.4.1层面A(任务)的最小空间分析在HUDAP软件中采用最小空间分析法(SSA)分析任务层面的多维性,用异化系数判断维度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