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五大领域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10
听障儿童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培养听障儿童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同时关注和照顾他们的情绪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学习。
(2)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 交流能力培养
(1)增加儿童之间的互动时间。
(2)使用口形阅读和手语等辅助交流工具。
3.学习技能的培养
(1)注重观察、思考能力的训练。
(2)培养注意力集中和自律性。
4.情绪发展关怀
(1)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2)采用鼓励和支持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方法
1. 实物教学法
2. 笔头示范法
3. 角色模仿法
4. 手势与口语结合法
5. 有趣的游戏教学法
6. 常规检查和评估
以上是一份关于听障儿童教学计划的模板,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三个部分,供参考。
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结合个性化的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案名称【课程名称】+【年级】+【听障儿童】+【具体内容】二、教学目标1. 语言学习目标:- 语音:练习发送气音,掌握声调,发准复韵母。
- 词汇:学习新词汇,扩展词汇量。
- 句型: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听觉学习目标:- 巩固对小动物的叫声的辨听。
- 听懂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3. 沟通目标:- 回答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语言学习:语音、词汇、句型的掌握。
- 听觉学习:对小动物叫声的辨听。
- 沟通学习:回答问题。
2. 教学难点:- 语音、词汇、句型的准确运用。
- 对小动物叫声的辨别。
- 沟通时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课程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
2. 讲授新课- 结合教材,讲解语音、词汇、句型的知识。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 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5. 作业布置-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书写、绘画、制作等。
-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总结性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 期末进行综合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六、教具准备1. 实物教具:图片、实物、玩具等。
2. 软件教具:PPT、视频、音频等。
3.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音乐、灯光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教学效果。
- 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学方法:- 评价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中班语言领域教案完整版教案标题:听障儿童中班语言领域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1. 帮助听障儿童中班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听觉和口语技能。
3.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听障儿童中班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社交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听觉和口语技能的培养。
4.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社交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 提高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2. 培养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听觉和口语技能。
教学难点:1. 提高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社交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个人教具,如助听器、口形模型等。
2.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教学材料,包括图画、图片、手势等。
3.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辅助工具,如手语字母卡片、手语视频等。
4. 听障儿童中班学生的教学环境,包括安静的教室、良好的照明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2. 语言理解:使用简单的口语指令,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或手势来理解指令的意思。
3. 语言表达:通过示范和模仿,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口语表达,如问候语、简单的问题等。
4. 听觉和口语技能培养:通过音乐、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听觉和口语技能。
5. 社交交流能力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合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语言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听觉和口语技能、社交交流能力等。
2. 学生的作品展示,如口头回答问题、绘画、手势表达等。
3. 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情况和交流效果。
听障儿童教案概述:听障儿童是指听力损失程度在轻到重之间,需要特殊教育支持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语言和沟通的困难,因此,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教案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针对听障儿童的教学策略和教案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帮助听障儿童发展语言和沟通技能;2. 促进听障儿童的认知发展;3. 开发听障儿童的学习技能;4. 增强听障儿童的自信和自尊心。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1. 使用有力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如手势、表情和示意图,以辅助听障儿童的理解;2.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画板、图片和视频,以增强听障儿童的学习效果;3. 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和文字为基础,为听障儿童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4. 鼓励参与和互动,创造积极、友好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听障儿童的学习动力;5. 个别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制定特定的教案。
第三部分:教案设计教案一:学习基本手语1. 教学目标:帮助听障儿童学习基本的手语,以便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
2. 教学步骤:a) 介绍基本手语的含义和用法;b) 指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手语;c) 练习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简单的问答;d) 演示学生如何使用手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e)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语。
教案二:学习读唇法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读唇法,帮助听障儿童提高理解能力和沟通技巧。
2. 教学步骤:a) 解释读唇法的基本原理和技巧;b) 教授常见的口型和发音特征;c) 练习学生观察和模仿口型;d) 利用练习材料进行实践;e) 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读唇法与他人交流。
教案三:视觉辅助工具学习1. 教学目标:利用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听障儿童加强学习效果。
2. 教学步骤:a) 使用画板、图片和视频等视觉辅助工具演示和讲解教学内容;b)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视觉辅助工具;c)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使用视觉辅助工具;d) 提供与视觉辅助工具相关的练习任务;e) 总结学生经验和反馈,进一步改进视觉辅助工具的使用。
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第二章五大领域各阶段教学目标
第三章听觉训练各阶段目标
特别说明:听觉训练目标的设定和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孩子的听力补偿水平为重要前提,并不是所有听障儿童都能够完成以上各项听觉训练目标,要根据听障儿童个体听力水平选择相应目标。
特别说明:本目标所列出的声韵母学习顺序是依据听障儿童语音发展的大体趋势。
由于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性非常显著,每个听障儿童的语音掌握过程都会存在区别。
因此,在教听障儿童学习发音时,要首先考察其个体的发音特点和水平,并以此作为他语音学习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语言领域各阶段目标
第四节认知领域各阶段目标
注:
1、每一水平目标应根据幼儿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进行目标训练。
2、认知目标主要从孩子的感知觉能力、数量和时间概念、记忆、比较、推理、分类、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进行目标的制定。
.
3、初中高级目标各条目存在承上启下的联系。
4、初级目标是实现中高级目标的基础,中高级目标是初级目标的延伸和提高。
第五节沟通领域各阶段目标
特别说明:本领域目标主要是依据孩子的发展需要,练习各项沟通技巧与社交技巧,让听损孩子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建立亲密关系和具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进而更有自信的与他人互动。
.。
特殊教育五大领域教学计划特殊教育旨在为有研究障碍、残疾或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特殊教育领域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研究和发展领域。
下面是特殊教育五大领域教学计划的概述。
1. 言语和语言发展言语和语言发展是特殊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教师通过提供针对学生个体需要的语言和交流支持,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这可能包括语音发音训练、语法和词汇的研究,以及改善交流技巧和表达能力。
2. 社交和情绪发展社交和情绪发展是特殊教育的另一个关注重点。
在这个领域中,教师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理解和表达情感,并掌握适应社会环境的技能。
这可能包括教授合适的沟通方式、自我管理和冲突解决技巧等。
3. 学术与认知发展学术与认知发展是特殊教育中最核心的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旨在帮助他们在学术和认知方面取得进步。
这可能包括优化研究环境、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
4. 运动和协调发展运动和协调发展是特殊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教师致力于帮助学生发展身体技能、协调能力和运动技巧。
这可能包括提供定制的体育课程、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以促进学生的整体运动发展。
5. 独立生活技能独立生活技能是特殊教育中一个关键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教师通过提供实际生活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理。
这可能包括培养自理能力、家务管理、时间管理和社交技巧等。
特殊教育五大领域教学计划旨在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在不同领域取得进步和发展。
一个个体化的教学计划能够满足学生的独特需求,并促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力。
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
第二章五大领域各阶段教学目标
第三章听觉训练各阶段目标
特别说明:听觉训练目标的设定和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孩子的听力补偿水平为重要前提,并不是所有听障儿童都能够完成以上各项听觉训练目标,要根据听障儿童个体听力水平选择相应目标。
听觉训练由易到难的操作比较:
第二节发音领域各阶段目标
特别说明:本目标所列出的声韵母学习顺序是依据听障儿童语音发展的大体趋势。
由于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性非常显著,每个听障儿童的语音掌握过程都会存在区别。
因此,在教听障儿童学习发音时,要首先考察其个体的发音特点和水平,并以此作为他语音学习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语言领域各阶段目标
第四节认知领域各阶段目标
注:
1、每一水平目标应根据幼儿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进行目标训练。
2、认知目标主要从孩子的感知觉能力、数量和时间概念、记忆、比较、推理、分类、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社
会认知等方面进行目标的制定。
3、初中高级目标各条目存在承上启下的联系。
4、初级目标是实现中高级目标的基础,中高级目标是初级目标的延伸和提高。
第五节沟通领域各阶段目标
特别说明:本领域目标主要是依据孩子的发展需要,练习各项沟通技巧与社交技巧,让听损孩子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建立亲密关系和具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进而更有自信的与他人互动。
听力障碍儿童教师教案一、教案背景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教案旨在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充分发展其沟通和学习能力,并提供一种全面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听力技能: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通过听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创造性的讨论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4. 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生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辅助听力设备的使用:教师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辅助听力设备,并向学生展示其使用方法。
2. 视觉辅助教学:通过图表、图片、实物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3. 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教师将教授一些基本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意思。
4. 创造性的讨论和表演活动:教师将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创造性的讨论和表演活动,以提高其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5. 阅读和写作练习:教师将提供一些适合听力障碍学生的阅读材料,并组织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6. 合作学习: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分享信息,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活动安排1. 活动一:辅助听力设备的介绍和演示- 学生将学习常见的辅助听力设备,如助听器和听力康复设备,并通过教师演示和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 教师将解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让学生自行操作和练习。
2. 活动二:视觉辅助教学- 教师将通过展示图表、图片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 学生将通过观看和描述这些视觉工具来巩固所学知识。
3. 活动三:手势和面部表情训练- 教师将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并解释其意义。
- 学生将学习并模仿这些手势和面部表情,并通过实际情境练习运用。
听障儿童语言学习目标计划1.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听障儿童来说,语言学习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需要有一份科学的学习目标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
2.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特点听障儿童由于听觉上的缺陷,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包括语音的听觉和发音等方面。
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语音听觉缺陷:听障儿童无法听清楚语音,甚至有些听障儿童完全无法听到任何声音。
2)语音发音困难:由于听觉上的缺陷,听障儿童的语音发音会存在问题,需要通过特殊的训练来改善。
3)语言交流能力不足:由于语言学习困难,听障儿童在语言交流能力上会有所不足,需要进行特殊的训练来提高。
3.语言学习目标针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语言学习目标:1)提高语音听觉能力:通过特殊的听觉训练,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音听觉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听到语音。
2)改善语音发音问题:通过特殊的发音训练,帮助听障儿童改善语音发音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发音。
3)提高语言交流能力:通过特殊的语言训练,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人进行交流。
4.具体的语言学习计划基于以上的语言学习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具体的语言学习计划:1)听觉训练:为了提高听障儿童的语音听觉能力,我们将进行特殊的听觉训练,包括听力康复训练、听觉辅助设备的使用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听到语音,从而提高语音听觉能力。
2)发音训练:为了改善听障儿童的语音发音问题,我们将进行特殊的发音训练,包括舌头、口腔等方面的锻炼。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改善语音发音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发音。
3)语言训练:为了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我们将进行特殊的语言训练,包括口语表达、语言表达、语音学习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人进行交流。
一、教案名称:《听障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提升训练》二、教学对象:听障儿童三、教学目标:1. 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听觉感知能力,增强听力;2. 培养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3. 增强听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融入社会生活。
四、教学重点:1. 听障儿童的听觉感知训练;2. 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3. 听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五、教学难点:1. 听障儿童听觉感知能力的提升;2. 听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3. 听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2. 教学工具:助听器、录音笔、玩具、图片、卡片等;3. 教学内容:听力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听障儿童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 听力训练:a.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听障儿童感受声音;b. 教师发出简单的声音,如拍手、敲击等,让听障儿童注意并尝试模仿。
3. 发音训练:a. 教师示范发音,让听障儿童跟随模仿;b. 教师用卡片展示发音部位,让听障儿童进行发音练习。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听障儿童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听力、发音训练。
2. 语言训练:a. 教师用图片、卡片等引导听障儿童进行词汇积累;b. 教师用简单句子引导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表达。
3. 社会适应训练:a. 教师模拟生活场景,让听障儿童学会与人沟通;b. 教师组织听障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听障儿童积极参与。
八、教学反思:1. 评估听障儿童在康复训练中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2. 关注听障儿童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3. 加强与家长、教师的沟通,共同促进听障儿童的康复。
九、教学评价:1. 听障儿童在听力、发音、语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进步;2. 听障儿童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家长、教师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和评价。
一、课题名称:《声音的世界》二、教学目的:1. 帮助听障儿童建立基本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锐度。
2. 通过声音的辨识和模仿,培养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听障儿童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在集体环境中的社交能力。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第1课时五、教学重点:1. 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声音的辨识和模仿技巧。
六、教学难点:1. 声音辨识的准确性。
2. 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它们分别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具有高低、长短、强弱等特性。
2. 声音辨识技巧:通过聆听、模仿、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辨识不同的声音。
3. 声音模仿练习:教师播放不同音调、音色的声音,引导学生模仿。
(三)巩固练习1.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描述声音,如:下雨、打雷、汽车行驶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声音模仿比赛,互相评价。
(四)归纳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基本概念和辨识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安排1.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练习辨识和模仿不同声音。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聆听,提高听觉感知能力。
八、板书设计:1. 声音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 声音的特性:高低、长短、强弱- 声音辨识:聆听、模仿、比较九、教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声音图片、视频。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不同音调、音色的声音。
3. 游戏道具:用于声音模仿比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提高听觉感知能力,为后续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打下基础。
一、计划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听障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在幼儿园阶段,对听障儿童的教育尤为关键。
本计划旨在为幼儿园小班听障儿童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听障带来的困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基本听懂日常用语,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2. 培养听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
3. 增强听障儿童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融入集体,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友谊。
4. 培养听障儿童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生活质量。
三、具体措施1.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手势、表情、肢体动作等,增强听障儿童对知识的感知。
(3)设置情景教学,让听障儿童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语言训练:(1)每天进行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词汇、句子等。
(2)鼓励听障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
3.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听障儿童独立完成基本动作,如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
(2)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如使用筷子、勺子等。
(3)定期组织听障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社交能力培养:(1)鼓励听障儿童与同伴互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2)培养听障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集体中敢于表达自己。
(3)开展心理辅导,关注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
5. 兴趣爱好培养:(1)根据听障儿童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关注听障儿童的成长。
(3)定期举办家长会,分享听障儿童的学习成果。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听障儿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
2. 开展听障儿童语言、生活自理、社交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训。
听觉能力培建目标1:声音的有无及声源定向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关且熟悉的,有意义的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源。
例:自然声、玩具声、家用电子设备声、人体声、语声、音乐、歌曲等目标2:闭合水平感受声音差异教学内容1:差异较大的自然声例:“电话”声、“敲门”声教学内容2:时长、频率、振幅等各方面差异不同的语音模仿声。
例:各种动物叫声,表示时长喵喵喵、嘎嘎嘎;表示频率叽叽叽、汪汪汪;表示振幅喵~(大声)、喵~(小声)教学内容3:说话声:男、女声,小孩声。
目标3:闭合水平超音段音位辨听教学内容:辨听被模仿的各种交通工具或动物玩具的叫声。
目标4:闭合水平音节数量不同词语的辨听教学内容:双音节词—单音节词三音节词—双音节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例:孩子熟悉并已经理解自己“名字”声与别人“名字”声目标5:闭合水平音节数量相同差异较大语音辨听教学内容:孩子熟悉并已经理解多音节词汇发音例:大老虎—小山羊—猫头鹰—白毛巾目标6:闭合水平单音节词汇辨听教学内容1:韵母辨听教学内容2:声母辨听教学内容3:同声母、同韵尾但不同元音的词例如:攀pān-喷pēn 琴qín-裙qún甜tián-团tuán钟zhōnɡ-筝zhēnɡ(a-e;a-i;a-u;e-i;e-u)n;ng (in-un;in-ün;ian-üan;ian-uan; üan-uan)教学内容4:韵尾相同单音节词辨听(-n;-ng)。
例:针zhēn-林lín 铃ling-红hóng教学内容5:辨别单元音、复元音+鼻音韵尾例:拔-白a-ai;a-ao;a-ang;e-en;e-eng;i-ia;i-iu;i-iao;i-ian;(i-iang;i-ing;i-iong;u-ua;u-uai;u-ui;u-un;u-uo;ü-üan; ü-ün)教学内容6:辨别有相同元音或韵尾,但声母不同的音。
听障儿童教案听障儿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基本的手语表达方式。
2. 学习简单的日常用语。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手语的学习和掌握。
2. 日常用语的学习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手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日常用语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手语教具:手语图片、手语视频等。
2. 日常用语教具: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用手语打招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手语学习(1)教师播放手语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跟读。
(2)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演示手语动作,让学生模仿并跟读。
(3)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手语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日常用语学习(1)教师出示日常用语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表达方式。
(2)教师用手语和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日常用语进行表达。
(3)教师设计日常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使用所学日常用语进行交流。
4. 活动设计(1)合唱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合唱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手语和唱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2)手语游戏:教师设计手语游戏,让学生通过手语表达来猜测词语或动作。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进行巩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手语视频、图片、实物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
通过手语学习,学生的手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同样,通过日常用语的学习和应用,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在活动设计方面,合唱和手语游戏都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练习与巩固环节则是为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巩固能力提供了机会。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课题《轱噜轱噜在哪里》二、教学目的1. 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2. 锻炼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培养听障儿童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重点1. 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的敏感度。
2. 锻炼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难点1. 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识别和反应。
2. 听障儿童在活动中的合作与沟通。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不同声音的玩具盒子,引导听障儿童观察并猜测盒子里的声音。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玩具盒子,尝试找出里面的声音。
(二)讲授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听障儿童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歌曲,尝试跟着歌曲的节奏做动作。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个带有“轱噜轱噜”声音的玩具,引导听障儿童模仿这个声音。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带有特定声音的玩具,尝试模仿这个声音。
(四)合作与沟通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次“接力传声”游戏。
2. 游戏规则:每组学生依次传递一个带有特定声音的玩具,传递过程中要说出玩具的声音。
(五)归纳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听障儿童在听觉、语言表达和合作方面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六)作业安排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接力传声”游戏,提高自己的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家长在作业本上留言,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
八、板书设计1. 课题:《轱噜轱噜在哪里》2. 教学目标:培养听障儿童的听觉、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声音识别、模仿、接力传声。
九、教具准备1. 不同声音的玩具盒子2. 音乐播放设备3. 带有特定声音的玩具4. 黑板、粉笔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听障儿童的声音识别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鼓励听障儿童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听障儿童的学习特征和学习目标
听障儿童是指患有听力障碍的儿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学习目标。
一、听障儿童的学习特征
听力障碍:听障儿童的听力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听课、听指令、听老师讲课时存在困难。
语言发展迟缓: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可能较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学习困难: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受到影响,可能存在学习困难。
社交能力较弱: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较弱,对外界的认知也较滞后。
二、听障儿童的学习目标
改善听力:通过听力训练、助听器使用等方式,提高听障儿童的听力水平。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训练、听说训练等方式,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通过个性化教学、加强记忆训练等方式,提高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提高社交能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与同伴交流等方式,提高听障儿童的社交能力。
全面发展:通过综合性的教育,帮助听障儿童在身心、情感、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听障儿童的学习目标是帮助他们在听力、语言、学习、社交等方面取得进步,并帮助他们在多方面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听障儿童需要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并需要周到的照顾和帮助。
听障儿童言语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听障儿童言语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听障儿童提高他们的言语能力,包括听力、发音和语言表达。
2. 培养听障儿童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互动。
3. 促进听障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
教案内容:1. 课程介绍- 介绍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
- 向学生解释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听力训练- 使用图示、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听力训练来识别不同的声音和语音。
- 创造各种听觉刺激,如音乐、自然声音等,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敏感度。
- 引导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来分辨不同的音调、音高和语速。
3. 发音练习- 教授基本的发音技巧,如舌头的位置、嘴唇的形状等。
- 利用视觉教具和手势,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 提供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4. 语言表达- 通过简单的对话和问答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词汇。
5. 情景模拟- 创造各种情景,如购物、就餐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
- 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练习语言表达和理解。
6. 评估和反馈- 设计听力、发音和语言表达的评估任务,以检查学生的进展。
- 提供针对个别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
教案评估:1. 听力测试:通过听取不同的声音和语音,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并理解。
2. 发音测试: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并且能被他人理解。
3. 语言表达测试: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听力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如听音乐、听故事等。
2. 提供额外的发音练习材料,如发音视频、练习册等。
3. 鼓励学生参加与听障社区相关的活动,如听障人士演讲、听障学生交流会等。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听障儿童提高他们的言语能力和沟通能力。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教案可以进行个性化调整和修改。
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
第二章五大领域各阶段教学目标
第三章听觉训练各阶段目标
特别说明:听觉训练目标的设定和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孩子的听力补偿水平为重要前提,并不是所有听障儿童都能够完成以上各项听觉训练目标,要根据听障儿童个体听力水平选择相应目标。
第二节发音领域各阶段目标
特别说明
:本目标所列出的声韵母学习顺序是依据听障儿童语音发展的大体趋势。
由于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性非常显著,每个听障儿童的语音掌握过程都会存在区别。
因此,在教听障儿童学习发音时,要首先考察其个体的发音特点和水平,并以此作为他语音学习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语言领域各阶段目标
第四节认知领域各阶段目标
1、每一水平目标应根据幼儿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进行目标训练。
2、认知目标主要从孩子的感知觉能力、数量和时间概念、记忆、比较、推理、分类、判断等思维能力,
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进行目标的制定。
3、初中高级目标各条目存在承上启下的联系。
4、初级目标是实现中高级目标的基础,中高级目标是初级目标的延伸和提高。
第五节沟通领域各阶段目标
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建立亲密关系和具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进而更有自信的与他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