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种计时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9.57 KB
- 文档页数:1
古代计时方式
古代的计时方式主要包括地支计时法、晨钟暮鼓、立竿测影、日晷、箭漏等。
地支计时法是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晨钟暮鼓是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关城门,早晨开城门时会敲钟,晚上关城门的时候会击鼓,叫净街鼓。
鼓响了之后,在城内、城外的人都要及时回家,否则城门一关就回不了家了。
立竿测影是古人用一根杆子直立在地上,来观测太阳光下投射的杆影,根据杆影的长短区分白天的不同时刻,是最原始的计时方式。
日晷也称“日规”,是人类较早使用的计时仪器之一,由晷针(表)和晷盘(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确定时刻。
有地平式日晷和赤道式日晷。
设计得比立竿测影更为准确合理,但阴天和晚上便不能使用。
箭漏是滴漏计时工具的一种,在我国古代应用十分广泛。
水流流出或流入壶中时,带有刻度的箭杆会相应下沉或上升,通过箭杆上的刻度线来指示时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的计时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其中最初的计时方法是根据日升日落进行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日升日落并不太准确,于是就开始采用更加准确的计时方法。
以下是古时常见的计时方式:
1. 日晷:日晷是古代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把太阳的投影映射到刻度上的仪器。
通过观察太阳投下的影子,人们可以确定时间。
2. 水漏:水漏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通过水流量来确定时间的仪器。
通过调整水龙头的流量,水漏可以显示出一定的时间。
3. 灯烛:灯烛是古时候照明和计时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过烛芯的燃烧时间来确定时间。
4. 钟表:钟表是古代计时工具的发展成果。
在中国,古代使用的钟表是铜钟和漏刻钟。
在欧洲,机械钟表的发明使得计时更加准确。
总的来说,古代计时方法虽然不如现代计时器那样精准,但它们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古代计算时间的概述时间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对于古代人们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的年代,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制定历法等方式来计算时间。
本文将从太阳、月亮、星象、水漏、沙漏等多个方面介绍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二、根据太阳计算时间太阳作为人们最直观的天体,是古代计算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照强度来判断时间的长短。
例如,白昼的长短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高度来判断,太阳越高,白昼越长。
而夜晚则通过观察星辰的位置来估计时间。
古人还根据太阳的位置制定了八节气,用来划分一年的进程。
三、根据月亮计算时间月亮也是古代计算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来判断时间的变化。
月亮的圆缺变化可以用来划分一个月的时间,一般以满月、新月为界。
古代人还通过观察月食、日食等天象来精确计算时间,这些观测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时间信息。
四、根据星象计算时间星象也是古代计算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人通过观察星星的位置和运动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例如,北斗七星的位置和指向可以用来辅助导航和判断时间。
古代天文学家还记录了星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星象的观测和计算,可以确定具体的时间点。
五、根据水漏计算时间水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通过水流的流速来计算时间。
古代人用不同容量的容器来装水,通过观察水流的速度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例如,古代的漏壶就是一种常用的水漏计时工具,通过观察漏壶中的水流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过程。
六、根据沙漏计算时间沙漏是古代计时工具中常见的一种,它通过沙子从一个玻璃容器流入另一个玻璃容器的速度来计算时间。
沙漏的上下两个玻璃容器通过一个细小的孔连接,上面的玻璃容器装满沙子后,通过重力作用,沙子会逐渐流入下面的玻璃容器,通过观察沙子流入的速度可以判断时间的长短。
七、古代历法古代人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时间,制定了各种历法。
例如,中国古代的农历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制定的,将一年分为24节气和12个月。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有多种计算时间的方法,如下:
一、日历方法
1、十二事件分法
中国古代使用十二事件分法来计算时间,这是最常用的计时方法。
它按照太阳的运行,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这十事件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顺序排列,每段时间的长短都相等,各占二个小时。
2、六节气分法
六节气是古代中国的计时法,按照这种方法,把一年分为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每个节气两个小时,共十二个小时,一天十二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月二十八天,四等分,每四天一个朔,表示一个月的开始。
二、小时分法
古代中国小时分法主要是把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分为六十分钟,每分钟分为六十秒,这就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计时方法。
三、四分钟分法
古代中国也有四分钟分法,把一天分为十六个四分钟段,一四分钟段等于一小时,按这种方式每天有十六个小时,被称为一天的“六时”。
四、二十八宿分法
这是古代中国比较少用的计时方法,把一天分为二十八宿,以甲子日为第一宿,每宿二小时,一天共有二十八小时。
古时候计算时间的方法一、日晷在古代,人们最早用来计算时间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照来确定时间的长短。
而最常见的工具就是日晷。
日晷是利用太阳光的投影原理,结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古人将日晷分为多个刻度,根据太阳光的投影来判断时间的长短。
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长度,可以大致确定是上午、中午还是下午。
二、水漏古代人还常常使用水漏来计算时间。
水漏是一种利用水流的速度来测量时间的设备。
古人会将一定量的水注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打开容器的出水孔,观察水流的速度来判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水漏有多种形式,例如漏壶、漏桶等,用来计时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三、沙漏沙漏是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它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玻璃或金属容器组成,中间通过一个细小的孔连接。
当沙漏倒置时,上部的沙子会逐渐流入下部,通过观察沙子的流动来判断时间的长短。
古代人通常将沙漏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的沙子一旦完全流入下部,就表示经过了一段特定的时间。
四、蜡烛计时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古代人还常常使用蜡烛来计算时间。
蜡烛燃烧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来判断时间的长短。
古代人通常将蜡烛划分为多个刻度,根据蜡烛燃烧的长度来确定时间的流逝。
五、机械钟古代人也发明了一些机械钟来计时。
机械钟是利用钟摆或者其他机械装置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古代的机械钟通常由多个齿轮和摆锤组成,通过调节齿轮的转动速度来显示时间的变化。
这些机械钟通常会制造成座钟或挂钟的形式,可以精确测量时间的长短。
古代人在没有现代化的计时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太阳、水流、沙子、蜡烛以及使用机械钟等方法来计算时间。
这些方法虽然精确度不如现代的计时设备,但在当时仍然能够满足人们对时间的大致要求。
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度过每一天,并且在时间的流逝中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古人在计时方面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古人常用的计时方法和工具。
1.水钟(水漏):水钟又称漏壶,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水从壶中流出的速度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古人通常使用漏壶来计算较短的时间段,如一刻钟、半个时辰等。
2.钟鼓:钟鼓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它是利用鼓声和钟声来记录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社会中,钟鼓常被用来表示每天的时辰。
3.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古代人利用倾斜的杆和影子的长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中国,日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时间日程的安排。
4.阴阳历:古代人还使用阴阳历来计算时间。
阴阳历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来制定的,它将一年分成了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特定的天数。
古代人通常使用阴阳历来安排农事活动和节日庆典。
5.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流动的沙子来计时的工具。
它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锥形容器组成,上面装有细砂。
当沙子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时,时间也就过去了。
古代人经常使用沙漏来计量短暂的时间段。
6.钟表:钟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的机械设备。
在古代,钟表主要是利用机械装置来驱动指针的运转,从而指示时间的流逝。
古代的钟表通常由机械师制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7.十二时辰:古代中国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大致范围,而不是精确的时间。
8.古代算盘:算盘是古代一种计算工具,用来做简单的算术计算。
尽管算盘不能直接测量时间,但它在计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古代人通常使用算盘来计算时间的分割点,以及表示时间的数量和顺序。
以上是古人常用的一些计时方法和工具。
尽管它们在准确度和精确性上不能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但它们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组织生活和工作,并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古代有多种方法用于计算时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1. 日晷:日晷是一种用于测量太阳高度和确定时间的仪器。
通过太阳的投影来确定时间,将阳光投影在刻有小时的刻度上,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读取时间。
2. 水漏记时:古代的水钟是用水漏流量的变化来计算时间的。
通过调整漏水的速度和水箱的大小来控制时间的流逝。
3. 流沙钟:流沙钟是一种用流动的细沙来计算时间的仪器。
在一个中空的容器中放入细沙,通过细沙的流动速度来估计时间的流逝。
4. 火演计时:火演是一种用火焰的燃烧时间来计算时间的方法。
通过点燃一根长蜡烛或燃烧一束油灯,根据火焰的燃烧速度来估计时间的流逝。
5. 黄道十二宫: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常用黄道十二宫来计算时间。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星座,每个星座代表一个时间段。
这些方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帮助人们进行时间的测量和计算。
然而,由于不够准确和便捷,这些方法在现代已经被更精确和方便的计时方式所取代。
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古代人类没有现代的钟表和计算机,他们需要依靠天文观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计算时间。
以下是古代计算时间的几种方法。
一、太阳观测法古代人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角度来判断时间。
例如,当太阳升起到最高点时,表示是中午;当太阳落山时,表示是傍晚。
他们还可以利用太阳的影子来判断时间,比如在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最短。
二、星辰观测法古代人借助星辰的位置和运动来计算时间。
他们观察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变化,来判断季节和时间的流逝。
古代中国的农历就是根据对星象的观测而制定的,用来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
三、水漏计时法古代人利用水的流动来计算时间。
他们制作了一种水钟,通过水的流入和流出的速度来判断时间。
古代埃及、中国和希腊等地都有使用水钟的记载。
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计时方式。
四、沙漏计时法沙漏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由两个连接的玻璃瓶构成,中间有细缝相通。
将沙子放入上面的瓶子,当沙子从上面的瓶子流入下面的瓶子时,时间就过去了。
古代人常用沙漏来计时,尤其是在测量较短时间时非常方便。
五、蜡烛计时法古代人也常用蜡烛来计时。
他们将蜡烛点燃,通过蜡烛燃烧的速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一般而言,蜡烛燃烧一小时表示时间已过去一小时。
六、地理位置计时法古代人通过观察地理位置的变化来计算时间。
例如,他们可以根据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来判断季节和时间的流逝。
古代人还利用地理位置计算时间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河流的流速,通过流速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古代人类通过观测天文现象、使用简单工具和观察地理位置等方法来计算时间。
虽然这些方法相对于现代的钟表和计算机来说不够精确,但在古代是他们的主要计时方式。
这些方法反映了古代人类对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也帮助他们适应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古代计时的方式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化的钟表和秒表,因此他们需要其他的方式来计时。
古代的计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太阳计时、水钟、沙漏等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古代计时方式。
一、太阳计时太阳计时是古代人们最早使用的计时方式之一。
人们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影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例如,当太阳升起到最高点时,表示是中午;当太阳落下去时,表示是傍晚。
人们还可以观察太阳的影子长度,以此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太阳计时虽然简单,但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经验。
二、水钟水钟是古代人们使用水流的变化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水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和量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水钟通常由一个大碗和一个小碗组成。
将水倒入大碗,然后水从大碗流入小碗,当小碗装满水后,时间就到了。
水钟的准确性取决于水流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精确程度。
三、沙漏沙漏是古代人们使用沙流的变化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沙漏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沙子的流动速度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沙漏通常由两个连接的玻璃或木质容器组成,中间有一个细长的通道。
将沙子倒入其中一个容器,然后让沙子逐渐流入另一个容器,当沙子流完时,时间也就到了。
沙漏的准确性取决于沙子流动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精确程度。
四、火漏火漏是古代人们使用火焰燃烧的变化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火漏的原理是通过控制燃料的燃烧速度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火漏通常由一个装满油的容器和一个燃烧的蜡烛或灯组成。
点燃蜡烛或灯后,随着燃料的消耗,火焰逐渐熄灭,当火焰熄灭时,时间也就到了。
火漏的准确性取决于燃烧速度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精确程度。
五、鸟鸣鸟鸣是古代人们使用鸟类的叫声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人们观察鸟类的叫声频率和持续时间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例如,某种鸟类每鸣叫一次表示10分钟过去了。
这种方式需要对鸟类的叫声有一定的了解和辨别能力。
六、蜡烛蜡烛是古代人们使用燃烧的蜡烛来计时的一种方式。
人们观察蜡烛燃烧的速度和长度来估算时间的长短。
例如,蜡烛燃烧完一寸表示一小时过去了。
古代计时方法范文1.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影子来测定时间的仪器。
它由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垂直物体(称为“指南针”)和一个横放的杠杆(称为“影棒”)组成。
根据太阳的角度和影棒的位置,可以大致确定时间。
2.水钟:水钟是一种通过水流的变化来测定时间的装置。
它由一个容器和一个底部有孔的容器组成。
当水从顶部容器流入底部容器时,时间就会过去。
根据水位的高低,可以推算出时间的流逝。
3.灯笼钟:这是一种在夜间使用的计时方法。
把一个加有燃油的容器放在阴影中,则火焰的位置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在每个小时开始的时候,用户需要重新调整燃油的位置。
4.阴影棒计时法:这是一种利用地球对太阳的自转来测量时间的方法。
人们根据太阳的位置和长度不同来判断时间的变化。
通过将棒子插入地面,并且观察太阳的阴影,可以了解时间的流逝。
5.沙漏:沙漏是一种计时工具,由两个连通的玻璃或塑料容器组成,中间有一扇可以流动的喉管。
上部的容器里装有细沙,正好能从上到下滴落。
当上半部分的细沙完全流到下半部分时,时间就过去了。
6.火钟:火钟是一种利用燃烧材料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装置。
在一对称的容器中,左右两边分别装有相同数量的蜡烛。
当蜡烛燃烧时,火焰会逐渐融化蜡烛,而蜡烛的高度的改变可以用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7.漏壶:漏壶是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起源于中国。
它是由一个小铜壶和一个有小孔的子壶组成的。
当壶里的水通过小孔流出时,时间就过去了。
8.高井计时法:高井计时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计时的方式。
人们在高井里放置装有石头的漏壶,根据石头的坠落声音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尽管这些古代计时方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们是人类对时间概念和天文观测的早期探索。
这些方法是古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天文观测和机械制造技术的掌握程度。
今天,我们有幸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准确地测量时间,但是古代计时方法依然值得我们的重视和研究,它们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小步。
古人计时工具和方法
古代的计时工具和方法有:
1. 日晷:日晷是古代最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利用太阳的位置和日影的长度来确定时间。
日晷的原理是:设置一个直杆在水平面上,通过日晷的标线和太阳射线的角度变化,可以得出时间的变化。
2. 漏刻:漏刻是一种利用水流量计时的工具。
漏刻的原理是:将水透过一个小孔的速度计算出来,用一个容器去接这个水,然后根据容器中水的容量来估算时间的流逝。
3. 水钟:水钟是利用水的重量和流动速度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水钟的原理是:通过将一定量的水流入容器来推动一块浮子,等到浮子到达设定刻度时即为计时结束。
4. 等时蜡烛:等时蜡烛是利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计时的方法。
等时蜡烛的原理是:将一根蜡烛分成相等的部分,然后将每一部分点燃,这样燃烧完全蜡烛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来。
5. 黄纸时图:黄纸时图是一种利用月相变化来计算时间的方法。
黄纸时图的原理是:将月相变化记录在黄纸上,通过黄纸时图可以测算月相变化的时间及节气变化的日期。
6. 动物骨骼:在古代,人们还用动物的骨骼来计算时间。
通过对鸟群和昆虫群的迁徙、繁殖期以及动物骨骼中年轮的形成情况等来测算时间。
中国古代有多种计时方法,以下列举其中几种:
1.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以十二
地支命名,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每个时辰相当
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依此类推。
2.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
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
黄昏、人定。
夜半相当于子时,即23点至1点,以此
类推。
3.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
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
个小时。
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
以此类推。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划分
为五个“点”。
4.漏刻:漏刻是指漏壶和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组合成的计
时工具。
漏刻的发明年代已不可考,据史书记载,西周
时就已经出现了漏刻。
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
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的工具。
相比起强烈依靠太阳的日晷等工具,漏刻的限制更少,
故而应用更为广泛。
5.钟表:虽然我国古代有自己的计时方法,但钟表这种计
时工具也是存在的。
我国古代的钟表主要有机械钟,如东汉时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北宋时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都运用了擒纵机构。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些计时方法,这些计时方法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参考。
古时计时方法
古代人类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计时呢?以下是一些古时计时方法:
1. 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线来确定时间的仪器。
古代人类用
竖直放置的柱子或石头,根据太阳的位置和投射的影子来确定时间。
2. 水钟: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的流速来计时的仪器。
古代人类用陶
罐或漏斗等容器,让水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根据水流的速度来确定时间。
3. 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颗粒物质下落的速度来计时的仪器。
古代
人类用两个玻璃瓶或者竹管,中间用细沙隔开,将细沙倒入其中一个瓶子或管子中,让其流入另一个瓶子或管子中,根据细沙下落的速度来确定时间。
4. 钟馗:钟馗是一种利用火烧香烟的上升速度来计时的仪器。
古代
人类用一根竹简或木棒,上面放置着一个小碗,将香烟点燃放入碗中,根据香烟上升的速度来确定时间。
这些古时计时方法虽然简单粗糙,但是在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准确度,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现代人类虽然拥有了精密的钟
表,但是这些古时计时方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
古时计时方法
在古代,人们没有电子设备或机械钟表来计时,他们需要依靠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测量时间。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古时计时方法:
1. 水钟法:水钟是一种使用水流量来测量时间的装置,通过让水流入或流出一个容器来测量时间。
水钟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埃及、希腊和罗马等文明中。
2. 日晷法:日晷是一种使用太阳影子来测量时间的装置,它由一个竖直的棒子和一个水平的标尺组成,标尺上有刻度线表示时间。
当太阳照射在棒子上时,它会产生影子,根据影子的位置可以确定时间。
3. 蜡烛法:蜡烛法也是一种用来测量时间的方法,它是通过烛芯的燃烧速度来计算时间的。
人们使用标尺或刻度线在蜡烛上标记,根据蜡烛的燃烧时间来确定时间。
4. 沙漏法:沙漏是一种使用砂子来计时的装置,它由两个玻璃或木制碗和一个连接它们的细管组成。
当翻转沙漏时,砂子会流入另一个碗中,通过计算砂子流入的速度来确定时间。
这些古时计时方法虽然已经过时,但它们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人计时方式的窗口。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计时设备,但这些
传统的方法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古代的计时方法
1、日晷:“日晷”是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在晷面上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但是这种方法在阴天或夜晚就不太方便了。
2、水运仪象台:宋代苏颂制造了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十二个时辰等。
3、刻漏:又称漏刻、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
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是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4、大明灯漏: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中国古代五种计时方法
古代五种计时方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
昼夜各五分。
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3、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
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
可能起源于商代。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中国古代五种计时方法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五种计时方法
本文是关于古代五种计时方法,感谢您的阅读!
出现于先秦。
昼夜各五分。
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3、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
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
可能起源于商代。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4、五时辰制。
5、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