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宗法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36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
地中海沿岸国家较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
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2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二、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1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2 、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断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符玺制、上计制、耕田制等。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实行编户齐民。
4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
5 、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6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
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用。
宋代以后族权膨胀与宋明理学学发展宗法制度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7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
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8 、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9 、商鞅制定连坐法,把百姓按5 家一伍,10家一什的户籍办法编制起来。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1 、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与家族文化在古代中国,宗法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社会被分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小社会,而家族关系则是围绕血缘和婚姻关系建立起来的。
这种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宗法制度的起源和特点宗法制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氏族制度。
氏族是最早出现的原始社会形态,其特点是血统共同、家庭关系亲密、生产、生活和祭祀共同,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血缘关系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氏族制度逐渐演变成了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制度,有自身的组织形式和法规,其核心是家族长老制,即家族长辈对家庭事务有领导权、维护家族稳定的权力。
在宗法制度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切权利和责任都是由家族长辈传承和掌控的。
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宗法制度的存在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是指基于宗法制度,家族成员之间建立的特殊关系的文化。
这种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重要的一部分。
家族文化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个人的尊重和尊严。
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三、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尊重传统、重视家庭等文化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同时,由于它们的存在和发扬,相信个人履行义务、尊重家族、维护家族利益,这一崇高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方式。
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个人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魂和灵魂。
四、维护和发扬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中国的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人化:1、与自然有本质的区别又依赖自然;2、人的纹理(人伦的特征);3、精神成果优先.文化的分层理解: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法国人类学家穆勒来埃尔认为:文化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生活以及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种种进步与成绩。
换言之,就是人类入世以来所有的努力与结果。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维斯拉认为:历史以及社会科学,把所有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称作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认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
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么简陋,总有一种文化。
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中国学者的文化内涵⏹著名学者钱穆主张:文化即是人类生活的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
⏹国学大师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因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拥有不同的文化。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文化化,是离开动物本能的人的思想和创造的集合。
第二个层次:精神文化主张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我国学者多注意到了文化含义的广狭之分,认为广义的文化应该包括物质、制度、精神心理等所有范畴,狭义的文化则应指精神文化的创造与成果。
英国学者泰勒的文化定义就倾向于精神方面的界说。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马克思对对文化本质的阐述⏹我们从马克思的下面的表述可以看出:文化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是人成为社会存在物的标志。
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内容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是一种以家族和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到人们的婚姻、继承、权力继承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
下面将对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内容进行阐述。
1. 家族和血缘关系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和血缘关系。
古代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社会组织和管理,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通过血缘关系进行联系。
血缘关系由父系和母系两种不同的传承方式,分别以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为基础。
在父系家族中,血缘关系以男性为中心传承,家族的权力和地位由男性后代继承。
男子继承父系家族的封号和家产,承担着家族的责任和义务。
女子在结婚后就脱离了父系家族,并加入了丈夫的家族,成为丈夫家族的一员。
在母系家族中,血缘关系以女性为中心传承。
母系家族的地位通常较低,父系家族的权力更为强大。
子女通常跟随父系家族,而不是母系家族。
2. 婚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婚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以父系家族为基础的宗法制度中,婚姻关系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的私事,它涉及到家族之间的联系和继承。
亲家关系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非常重要,通过婚姻可以增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互助。
在宗法制度下,男性通常通过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来增强家族势力。
兄弟姐妹婚姻被视为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加强。
这种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选择对象。
3. 继承制度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继承制度涉及到家族财产和权力的继承。
在父系家族中,家族的财产通常由家族长子继承,这是由血缘关系所决定的。
而母系家族中,家族财产通常由女性继承。
继承制度与家族的存续息息相关。
家族的继承制度保证了家族的连续性,并使家族在社会上保持一定的地位和势力。
4. 社会地位和权力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宗法制度对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的继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家族的血缘关系和继承制度,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往往由出身所决定。
父系家族中的长子通常继承父亲的封号和爵位,成为家族的继承者,享有相应的权力和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深深地扎根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不仅政治上发生了许多动荡与战争,而且思想上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与制度。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宗法制度是什么。
宗法制度是一种以家族为核心的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家族的血脉延续来维系社会秩序。
在这个制度下,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的权力和地位是通过血缘关系与世袭来确定的。
这种制度认为,家族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家族长者则担负着家族秩序和家族利益的维护。
在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宗法制度保持了家族的稳定与秩序。
在一个分裂的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常因为矛盾与争斗而引发战争。
然而,家族的血脉是相对稳定的,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能够起到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
通过家族的联系和责任,人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外敌与战争的威胁。
另一方面,宗法制度也加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在宗法制度下,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地位和角色,他们的权力和责任是由家族的家长决定的。
通过家族的世袭和继承,社会的权力逐渐转移给最有资格的继承者。
这样一来,社会的权力结构就相对稳定起来,人们的地位与权力是由家族血统来决定的,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
此外,宗法制度也赋予了家族成员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那个时代,家族是人们忠诚与奉献的重要对象,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家族的利益而努力。
他们不仅要为家族的繁荣努力工作,还要为家族的荣耀而战斗。
在每个家族成员的心中,家族是一个永恒存在的组织,他们的一切行动都与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
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不仅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们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宗法制度的核心理念一直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依靠。
家族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使得家庭和家族始终占据着中国人心中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