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保藏中心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25.93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国家级菌种保藏中⼼菌种共享平台⽬录1、中国农业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中⼼(ACCC)中国农业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中⼼是国家级农业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全国农业微⽣物菌种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保藏、供应及国际交流任务。
中国农业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中⼼,采⽤超低温冻结法、冷冻⼲燥法、矿物油保藏法和斜⾯转接法等保藏微⽣物菌株,中⼼设有液氮库、超低温冰箱库、4-10℃冷冻⼲燥菌种保藏库、4-10℃低温保藏库以及10-15℃低温矿油保藏库,⽬前库藏资源共计603属,2199种,11970株菌种,约30万份。
已出版了《中国农业菌种⽬录》(2005年版)和《模式菌⽬录》(2005年版),我中⼼严格遵照国家微⽣物资源共享的有关法规对外进⾏库存资源的共享,⽬前主要的共享⽅式为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交换共享等。
联系⼈:李世贵************-617马晓彤************-613传真:************Email:*************.cn2、中国医学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中⼼(CMCC)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负责医学微⽣物菌种资源的收集、保藏、管理⼯作。
每年向国内外疾病控制机构、医学科研院所/教学机构、⾷品/药品和⽣物制品⽣产企业、质量检验和检测机构等700余家单位提供研究、教学、检验及⽣产⽤标准医学菌种资源共享服务9000余份,共享次数为1000多次,为我国在传染病防治、⾷品药品安全、⽣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国际化以及医学科研/教学等领域对医学微⽣物菌种资源的需求提供了强⼤的⽀撑作⽤。
但医学微⽣物菌种资源与其他中⼼所保藏菌种资源相⽐,具有特殊性,部分菌(毒)种涉及传染病传播或其他⽣物安全及⽣物恐怖问题,所以医学微⽣物菌种资源的供应是在国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有限制的共享。
联系⼈:中⼼主任叶强************菌种销售谢⾦瑟************3、中国药⽤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中⼼(CPCC)中国药⽤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中⼼是国家微⽣物资源平台(2011年11⽉已通过了科技部和财政部的平台认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药⽤微⽣物菌种保藏管理专门机构,⼀直承担着全国抗⽣素菌种的收集、鉴定、保存和供应等任务。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科研机构,致力于微生物菌种的收集、保藏、研究和应用。
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直属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管,成立于1980年。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保存各类微生物菌种资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类群。
它拥有中国最大的微生物菌种收藏库,目前已经收藏了数以万计的微生物菌种,其中包括很多具有重要科学和经济价值的菌种。
该中心的保藏工作涉及到菌种的采集、分离、鉴定和长期保存。
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流程,确保菌种的原样性和纯度。
为了保证菌种的质量和可靠性,该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团队,同时还与国内外的众多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开展联合保藏和共享菌种资源的工作。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除了保藏工作外,还积极开展微生物菌种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它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鉴定、遗传变异、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对于探索微生物的多样性、理解微生物的功能和利用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还注重推广和应用微生物菌种资源。
它为科研人员、学生和企业提供菌种的共享和服务,支持科研项目的开展和产业的发展。
同时,该中心还定期举办菌种资源的培训和交流会议,促进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应用。
在国际上,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也与众多国际菌种保藏中心保持着合作和交流。
它积极参与国际菌种保藏中心组织(WFCC)的工作,共享经验、交流信息,并推动国际菌种资源的保藏和利用。
综上所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机构,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收集、保藏和研究微生物菌种资源,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微生物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为促进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名称与缩写国际保藏单位名单(截至2009年8月)国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1.澳大利亚NMI2.比利时BCCM(Belgian Co-ordinated Collections of Micro-organisms)3.保加利亚NBIMCC(National Bank for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4.加拿大NMLHC(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Collection,简称CCTCC):CCTCC保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单细胞藻类、人和动物细胞系、转基因细胞、杂交瘤、原生动物,地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子、动植物病毒、噬菌体、质粒和基因文库等各类微生物(生物材料/菌种)。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的宗旨是广泛收集国内外的微生物资源,妥善保存,以公开的保藏机构的名义为工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研教育提供标准化的实验材料,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第三者能够自由地利用各种微生物材料提供服务,最大限度的实现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共享和持续利用。
7.捷克CCM(Czech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8.法国CNCM(Collection Nationale de Cultures de Microorganismes)9 DSMZ (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 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SMZ成立于1969年,是德国的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该中心一直致力于细菌、真菌、质粒、抗菌素、人体和动物细胞、植物病毒等的分类、鉴定和保藏工作。
该中心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生物资源中心,保藏有细菌9400株,真菌2400株,酵母500株,质粒300株,动物细胞500株,植物细胞500株,植物病毒600株,细菌病毒90株等。
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名称与缩写国际保藏单位名单(截至2009年8月)国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1.澳大利亚NMI2.比利时BCCM(Belgian Co-ordinated Collections of Micro-organisms)3.保加利亚NBIMCC(National Bank for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4.加拿大NMLHC(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T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Collection,简称CCTCC):CCTCC保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单细胞藻类、人和动物细胞系、转基因细胞、杂交瘤、原生动物,地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子、动植物病毒、噬菌体、质粒和基因文库等各类微生物(生物材料/菌种)。
6.CGMCC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的宗旨是广泛收集国内外的微生物资源,妥善保存,以公开的保藏机构的名义为工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研教育提供标准化的实验材料,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第三者能够自由地利用各种微生物材料提供服务,最大限度的实现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共享和持续利用。
7.捷克CCM(Czech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8.法国CNCM(Collection Nationale de Cultures de Microorganismes)9 DSMZ (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 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SMZ成立于1969年,是德国的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该中心一直致力于细菌、真菌、质粒、抗菌素、人体和动物细胞、植物病毒等的分类、鉴定和保藏工作。
ACCC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ISF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SH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CACC 抗菌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IA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SIA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CGMCC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S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AS-IV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CFCC 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AF 中国林业科学院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IFFI 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CMCC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ID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NICPB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监察所IV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CVCC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VBP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YM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GIMCC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CT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CCDM 华中农业大学菌种保藏中心,华中农业大学CMBGCAS 海洋微生物中心HKUCC 香港大学保藏中心,香港大学CUHK 香港中文大学保藏中心,香港中文大学BCRC 台湾生物资源保藏研究中心,台湾新竹国外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主要从事农业、遗传学、应用微生物、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菌种保藏方法、医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普通微生物学、分类学、食品科学等的研究。
该中心保藏有藻类111株,细菌和抗生素16865株,细胞和杂合细胞4300株,丝状真菌和酵母46000株,植物组织79株,种子600株,原生动物1800株,动物病毒、衣原体和病原体2189株,植物病毒1563种。
另外,该中心还提供菌种的分离、鉴定及保藏服务。
该中心保藏的菌种可出售。
NBRC (NITE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NBRC(IFO)是由日本经济部、商业部、工业部支持的半政府性质菌种保藏中心。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IMCAS-BRC)是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和微生物所信息中心的微生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共享平台基础上,通过设立微生物功能评价部门,并完善质量保证系统而组建的公益性机构。
它在CGMCC的微生物物种保藏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微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研究以及资源质量保证及其共享的标准体系。
IMCAS-BRC以科学家为主导,以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优势,将注重认识并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功能;同时,以“整合资源、认识功能、开放共享、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IMCAS-BRC将对科研、教学及产业部门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产业实体开展合作研发。
基于完善的信息数据系统,IMCAS-BRC与国际上多个微生物资源中心(BRC)合作共享资源信息,共建地区、乃至全球的BRC网络;同时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BRC标准,进一步完善资源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秀珠研究员担任IMCAS-BRC主任。
IMCAS-BRC下设4个部门:保藏部、功能评价部、信息部和质量保证办公室。
保藏部主任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主任周宇光;功能评价部主任为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车永胜;信息部主任为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马俊才;质量保证办公室主任为微生物研究所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张立新。
1.微生物资源中心保藏部微生物资源中心保藏部(以下简称保藏部)以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为基础组建,宗旨是广泛收集保藏各类微生物菌株、细胞株和基因,为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共享和持续利用提供服务和支持。
CGMCC成立于1979年,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