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一般原理9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0.69 MB
- 文档页数:92
物权法第一章物权法概述第一节物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一物权法的概念狭义:民法典物权编或专门的物权立法。
广义:所有调整物权关系及人对物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大陆法系物权立法的两种模式德国潘德克吞式:五编法国法学阶梯式:三编(人法、财产法、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几种不同学说)物权法的调整对象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对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
第二节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一物权法的性质民法的性质是私法,决定了物权法的性质同样是私法。
物权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二物权法的基本特征(一)物权是财产法(二)物权是强行法(三)物权是普通法(四)物权是固有法第三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一) 基本原则的含义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一部法律始终,起指导作用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
(二) 基本原则的功能指导、解释、约束。
(三) 物权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一般与特殊。
二物权法定原则(一) 概念又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等均由法律明确规定,不能创设新物权或变更物权的内容、效力、公示方法。
(二) 内容1. 物权类型强制2. 物权类型固定(三) 理由1. 确保物权的绝对性和支配性2. 整理旧物权,防止封建物权复辟3. 确认和巩固社会经济制度,维护社会秩序4. 保障完全的合同自由5. 保障交易的安全和效率(四) 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五) 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效果三一物一权原则(一) 概念又称物权客体特定主义,是指一个物权的客体应为一物,在一个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并且不能同时设定两个内容相互抵触的其他物权。
(二) 内容1. 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物(法律观念,而非物理学意义)2. 一个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3. 一个物之上不能存在两个以上内容相互矛盾的他物权(不同观点)(三) 理由1. 物权的支配性决定权利客体——物的范围须确定2. 便于公示,确保交易安全3. 避免物权关系复杂化,有利于物权的保护四公示、公信原则(一) 公示原则指物权的变动须以特定的可从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
1.《物权法》以前有物权法制度吗?在此以前只有实质意义的物权法,其相关制度散见于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
如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虽然没有"物权"一词,但第五章第一节"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担保法》中对抵押权、留置权等物权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物权纠纷的处理做的大量的司法解释。
它们构成了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问题是:没有完整、统一、逻辑严密的物权法体系;以司法解释等方式确定相关的物权制度,与物权法是基本法的性质相违背。
2.数人对一物享有所有权,是几个所有权?一个。
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是指只能一个所有权人。
数人可以对一物共同享有所有权(即共有。
在共有的情况下,所有权仍然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
各共有人对一物不是分别独立享有所有权,而是共同一起享有所有权。
3.注意理解公信原则的适用范围(见案例只适用于第三人存在的情况下。
4.如何理解物的形态和"社会经济价值"?一般具有有体物,还有无体物,空间和地下。
社会(不是个人能够评价、交换的价值。
5.作为物权客体的权利有什么特点?权利标的(所指是物,而不是行为或非物权的知识产权。
6.为什么说追及权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见案例1对于三种情况下的善意第三人没有追及效力。
无权处分时的善意第三人;物权未按法定方式公示时的善意第三人,物权登记错误时的的善意第三人。
2因为失权当然无追及效力。
7.物权效力归纳图示破除债权债权优先力(权优先清偿优先购买新设物权妨碍排斥力损害性妨碍排除力(物上请求权物权优先力(分法定、关系、时间确定8.排他效力与优先效力有什么区别?排他效力使其他行为归于无效,优先效力使其他行为效力居后。
9.如何理解交付(见案例本案家具被烧的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因为约定是现实交付,而且是特定地点。
10.如何理解物权变动登记的公示效力?不动产物权变动,一般需要登记,特殊情况下登记才有对抗力,不登记则只有形成力,没有对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