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书画造假鉴定技巧书画造假这事儿啊,就像在真金里掺假铜,坏了一锅粥。
咱要是想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那些造假的书画给揪出来,可得有点真本事。
先说说这纸张吧。
真的书画啊,那纸张就像一位历经岁月的老人,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老纸摸起来有种粗糙但又很实在的感觉,就像咱老祖宗传下来的粗布衣裳,质朴得很。
造假的呢,很多时候会用新纸做旧,可这新纸再怎么折腾,就像个硬装成熟的小年轻,看着别扭。
你要是仔细看,那做旧的痕迹就像是化了浓妆想装沧桑的脸,粉都快掉了。
真纸的纹理是自然的,就像田野里的阡陌纵横,可造假的纸张纹理常常是乱七八糟的,仿佛是被调皮的孩子乱画了一通。
再讲讲这墨色。
真书画的墨啊,那是有灵魂的。
像书法作品,好的墨写出来的字,墨色浓淡相宜,就像山水画里的层次,有深有浅,韵味十足。
墨色在纸上的渗透也是自然的,就像水渗进沙地,慢慢地晕染开。
造假的墨呢,有时候就像个愣头青,墨色要么过于均匀,像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东西,要么就是浓淡之间过渡得很生硬,就像突然从白天跳到黑夜,没有那种渐变的美感。
而且啊,有些造假者用的墨质量不好,时间一长,就像个病恹恹的人,颜色开始发灰发暗,真墨可不会这么快就“生病”的。
还有这印章。
印章在书画里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重要。
真印章盖出来的印文,线条清晰流畅,就像灵动的小蛇在纸上蜿蜒。
那力度也是恰到好处的,有深有浅,就像雕刻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造假的印章啊,线条常常模糊不清,就像近视眼没戴眼镜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力度也是乱七八糟的,感觉就像小孩子拿着刻刀乱刻一通。
而且啊,真印章的印泥颜色随着时间会有独特的变化,就像酒越陈越香,造假的印泥可没有这种时间沉淀的韵味。
书画的风格也很关键。
每个画家、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走路姿势。
比如齐白石的画,他画的虾那是活灵活现的,虾的形态、神韵都是他独有的。
要是造假的人来画,就像东施效颦一样,只能模仿个大概,却画不出那种神韵。
书法也是如此,王羲之的字那是飘逸洒脱,造假者写出来的字就像被绑住了手脚,怎么看怎么别扭。
书画是绘画和书法的统称。
画,是人们生活中创造的结晶。
画的起源久远,有着丰富的意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古代,诗与画分不开。
画的作品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画中常常包含着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艺术也常常孕育在画中。
书,一说是书法,也就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书是指文化内涵。
由此可知,书画是指绘画和书法,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绘画,正是因为它的深奥,所以很多的人并不会鉴定书画,导致我们买到了赝品。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书画作品的验证方法哪有那些?一、大师们的作品通常都是一个共同点:远看好像不怎么样?很普通,可近看发现画里有乾坤,画里有画。
毕加索的作品至今没人能超越。
齐白石的虾是五节,他的蜻蜓的翅膀细节,活灵活现无人能及。
齐老追求“不似又似”的境界。
中国画重在神韵,齐白石的昆虫蔬菜水果重在神韵。
不是一般的写意也不是传统的工笔画可以媲美。
二、大师们的作品第二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时间如何变迁,大师的作品做为艺术语言,一样可以超越时空,跟欣赏者对话。
被当代爱好者读懂看透,喜欢上。
三、大师们的作品第三个共同点就是作品有神,神而不乱。
一幅画看过去,立即就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神的聚焦点。
齐白石的虾也好,蝉也好,蜻蜓也好,还有牡丹都是用力提神,画面上看过去,令人身临其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不是堆砌的视觉元素。
笔墨之间抒发了齐白石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爱对美的不懈追求。
以上三点只是书画鉴定的一部分,书画鉴定的方法不止这些,想要了解跟多的关于书画鉴定的方法欢迎点击网址或者是电话咨询。
北京悦云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公司坐落于北京市前门大街步行街87、89号,独栋三层仿古建筑。
前门大街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
民众俗称前门大街。
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
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
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书画鉴定的那些事儿!书画鉴定,就好比是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珍珠,可不能瞎摸瞎撞。
你想想看,一幅书画摆在你面前,那上面的笔墨、色彩、线条,不就像是一个人的表情和神态嘛!咱得学会从这些“表情”里看出门道来。
先来说说看笔墨。
好的笔墨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的招式,干净利落、韵味十足。
要是那笔墨乱糟糟的,拖泥带水,那可就得打个问号啦!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走路歪歪扭扭的,是不是会觉得有点奇怪呀?再瞧瞧那色彩。
鲜艳但不俗气,淡雅但不苍白,这才是高手的水准。
要是那颜色涂得跟大花脸似的,或者黯淡得好像没睡醒,那肯定有问题嘛!这就跟咱穿衣服一样,搭配得好就好看,搭配得乱七八糟可就闹笑话啦。
还有那线条,流畅自然得像山间的溪流,弯弯曲曲却又有着自己的韵律。
如果线条生硬得像根木棍,那能是好作品吗?然后呢,咱们得看看这书画的整体构图。
一幅好的书画,构图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有主次、有节奏。
要是乱七八糟的,这里一块那里一块,那不就成了噪音啦?接着说说落款和印章。
这就像是书画的身份证,可不能马虎。
看看那字写得是不是和书画家的风格相符,印章盖得是不是恰到好处。
要是落款歪歪扭扭,印章也模糊不清,那能让人放心吗?咱们还得了解书画家的生平、风格特点。
这就好比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知道他平时说话做事的风格,那要是冒出个跟他平时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来,你不得怀疑怀疑呀?哎呀,书画鉴定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事儿,得靠咱慢慢积累经验。
就像练功一样,得一点点修炼。
有时候可能会看走眼,那也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嘛!你说,要是能准确地鉴定出一幅好书画,那得多有成就感呀!就好像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个对的人一样。
而且,这也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和保护呢,让那些真正的好作品能流传下去,让后人也能欣赏到。
总之啊,书画鉴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学,多看看、多比较,总有一天咱也能成为鉴定高手!你还别不信,试试就知道啦!。
书画的科学鉴定书画鉴定是一门科学,它集材料学、墨迹学、印章学、风格学、史学和艺术鉴赏为一体,通过观察、比较和研究文物的材料、风格、印章、墨迹等方面的特征,对书画的真伪、年代和价值进行评估。
以下是关于书画科学鉴定的主要方面:一、材质鉴定书画的材质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书画所使用的纸张、绫绢等材料都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纸张的纹理、厚薄、颜色、质地等方面,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产地。
例如,宋代的纸张多采用手工制造,质地较为粗糙,而明清时期的机制纸则质地细腻,表面平滑。
二、墨迹鉴定墨迹是书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墨迹特点都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墨迹的深浅、浓淡、干湿、用笔力度等方面,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作者。
同时,墨迹的新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新墨和旧墨在颜色、光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三、印章鉴定印章是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印章都有其特点。
鉴定印章需要从印文的内容、风格、刻工等方面入手。
例如,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印章刻工精细,而清代书画家石涛的印章则风格豪放。
同时,印章的新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风格鉴定风格是书画的核心特征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书画风格都有所不同。
鉴定风格需要从用笔、构图、色彩等方面入手。
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画风简远,用笔松动;而明代画家沈周的画风雄健,用笔粗犷。
通过对风格的比较和研究,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作者。
五、历史考证历史考证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书画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经历等方面进行考证,可以进一步证实其真伪和价值。
例如,明代画家唐寅的《庐山观瀑图》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且与文献中的描述相符,这进一步证实了该画的真伪和价值。
总之,书画的科学鉴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不能仅凭一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鉴定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准确地进行鉴定工作。
书画鉴定方法书画鉴定是一门重要且独特的艺术领域,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
书画鉴定涉及到对作品的年代、作者、材质、风格、技法、题材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书画鉴定方法。
首先,对于古代书画作品的鉴定,年代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鉴定要素之一。
通过对作品的笔触、构图、题材等进行研究,可以对作品的年代有一定的预估。
同时,还可以通过作品上的题字、印章等文物进行更加准确的年代推测。
其次,对于作品的作者进行考证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作品上的题字、印章、签名等进行辨认和比对,结合对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技法等的了解,可以初步判断作品的作者。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笔触、构图、题材、技法等进行研究和对比,与已知作品进行对照,以辨认作者。
再次,材质是对书画作品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纸张、墨色、色彩、布面、绢面等材质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作品的材质特点、特征和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作品的真伪和年代。
此外,书画的题材与题材的表现形式也是鉴定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作品的题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找出与历史记录、传说故事或其他相关资料相符合的内容,进而判断作品的真实性和年代。
而对于某些具有独特风格和技法的画家来说,其题材和题材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判断和鉴定作品的重要依据。
最后,技法和风格也是鉴定书画作品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作品的笔触、构图、书法、绘画技法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判断作品是否符合某位画家或某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和技法。
同时,可以通过对作品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画派的作品进行对比,以进一步确认作品的真伪和作者身份。
书画鉴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综合运用艺术史学、文物学、考古学、鉴定学等多种知识和技巧。
在进行书画鉴定时,需要人们密切关注和研究作品本身的特点和风格,借助历史文献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经验和审美鉴赏力,综合判断作品的真伪、年代和作者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准确的鉴定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书画作品的价值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如何辨别书画艺术品的真伪随着书画收藏的玩家越来越多了,现在的书画市场也会出现赝品和假书画,了解其作伪和识别作伪的技巧很重要,避免受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下啦小编为你推荐的如何辨别书画艺术品的真伪,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画作伪手法有哪些1、画工做仿真品时,有时把名家的真品放在玻璃台面底下,利用灯光反射进行拓绘;或用大门幅的玻璃纸铺在原作上,逐笔细描,然后再将描好的玻璃纸铺在灯桌上面,覆以宣纸,用笔画在宣纸上。
没有这种条件的,或笔下“过得硬”的,干脆挂在墙上描摹,而后题钤印,堂而皇之地随行入市。
除了“统体”作伪外,还有以下伎俩:换款。
利用现成作品,擦去或挖空题款和印章,而后加上其他不相干的作者名款。
添款。
即在原来没有落款的书画作品上,添上名家名款,使作品陡然间成了“名人之作”。
半真半假。
以一段真的题跋,接上一段假画,或利用真款四周留有余纸,加绘假画。
还有的把原画放大,增加尺幅面积,如利用假画把册页放宽或拉长。
2、有的移贴手法更为精妙,鉴别时不重新装裱,其真伪就很难被发现。
上海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幅古代山水画,专家曾多次对这幅作品进行鉴定,均被确认为真迹,何况上面还有黄宾虹的题记。
直到6年以后,当博物馆重新翻裱,裱糊师将宣纸揭下一看,题款和画幅整个脱离开来,变成了两半,这才知道此画有假。
对一些古旧作品的赝品,售假者通常会在假画上加盖伪造的著名鉴赏家的鉴定专用图章,甚至有专门为鉴定这幅画而做的题跋。
3、还有的造假者通过拍卖公司或画廊将其成交单进行一翻填写后,俨然一份可以上市买卖的真凭实据。
有人甚至伪造其他国家的一些买卖文件,然后再以“回流”的形式进入中国书画市场领域。
某些造假者还与一些书画家的亲朋甚至后人结成同盟,串通起来坑害消费者。
上海某画院有一名画师,是某位国画大师的直系后人,多年来在国内画坛小有名气,但近年他年老了,笔力渐渐不济,便有人跑来与他合作,将画好的画让他做题跋,变成他的画作上市出售,竟照样供不应求。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书画的鉴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和经验,还有一定的运气。
今天店铺只简要给大家介绍选一些书画鉴定的小技巧。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纸和绢纸,晋唐多是用麻制成(比如陆机《平复贴》),纸在宋代非常发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用熟纸写字,另还需了解自明代后各个时期纸张分类,比如布纹纸、洒金纸、高丽纸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题跋与标签及印章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多为赞美之词或鉴赏之词。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著录书目检阅是否有对某藏品的记录、说明、评价等。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装裱及作者字号、籍贯、生卒时间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各个时代都有鲜明的风格。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虽然今天还有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
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
关于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
张大千书画用具,都是他自己定制的专用品,十分讲究,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
但是,对于他的书画进行鉴定却有所帮助。
关于装裱的款式、用料、工艺对鉴定书画真伪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特征就是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印章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
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
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
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较乱。
扩展阅读:书画的常见作假方式1.临摹。
2.勾填作假:挖、补、填、描等。
3.请人代笔。
书画鉴定的小技巧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书画鉴定的方法论书画鉴定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旨在辨别、鉴定实物书画作品的真伪、价值以及艺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书画鉴定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考证法、比对法和审美评价法。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准确判断一幅书画作品的真伪,并评判其艺术价值。
考证法是中国书画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作品所涉及的人物、时代、风格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考证,来确定作品的真实性。
首先,鉴定人员需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包括相关人物的生平、创作时期、社会环境等。
其次,通过对作品的笔触、构图、题材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其与特定时期、特定人物的风格是否相符。
最后,需要通过与已知真迹的比对,进一步确认作品的真伪。
这种方法注重对历史资料和现存作品的分析,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比对法是中国书画鉴定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主要通过与已知真迹的比较来判断作品的真实性。
鉴定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和名家的风格特色,通过与这些真迹进行对比,来判断作品所展示的艺术风格是否符合该时期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作品的材料、技法等方面与已知真迹的相似性。
这种方法强调对比分析,需要对大量的真迹进行研究和积累,才能准确判断作品的真伪。
审美评价法是中国书画鉴定的另一重要方法。
它通过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价,来确定其在艺术价值上的地位。
审美评价主要包括对作品的题材、构图、色彩、笔墨等方面的评判。
鉴定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富有敏锐眼光的审美能力,从整体和细节的角度来评判作品的艺术价值。
通过审美评价法,可以准确判断一幅书画作品的创作水平和观赏价值,从而对其进行相应的鉴定和评定。
在中国书画鉴定的方法论中,考证法、比对法和审美评价法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鉴定体系。
在实际实践中,鉴定人员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准确的书画鉴定。
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鉴定环节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鉴定结果。
中国收藏鉴定家张祖仁论快速鉴定书画藏品真伪的方法中国书画的鉴别,首先是看书画中的画与字;其次是看作者款题与他人的题跋;第三看作者的印章与他人的印章;最后就是看所用的纸、绢、凌及装裱的形制。
这就是说,要对书画本身进行鉴别,每个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
其中,最主要的是书画本身的“画与字”。
张祖仁从以下几种方法来探讨:1、笔法与风格:画与字都是作者用笔、墨、色在纸、绢等上表现的基本艺术单位。
每一个人的笔法都有其特点。
与其他人不同;同一人的笔法,从早年到老年也有变化。
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联系的。
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真伪最为可靠,如果其他人要模仿是很难的。
刻意临摹,必然死板,取其大意又有像原作,同时摹都又有自己的笔法,不易改变,所以作伪者最难的就是笔法。
要鉴别笔法,首先掌握原作者的笔法。
如书法创作中的“晋人尚情、唐人尚法、宁人尚意”就深刻地指出了书法创作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魏晋士大夫追求一种飘逸洒脱、狂放不羁、强调自我的人生境界,因此作品情意昂然,不加雕饰,自然流露。
初唐太平盛世,国力强盛,人们追求一种渴望建功立业、大气磅礴的人生境界,因此作品雄浑刚健、法度森严。
宁人在艺术上向往的是隐逸、达观、超脱的“无我之境”,因此作品有超脱之“心境”。
2、款题与题跋:款是指作者本人在画上所书的名款与题记。
题跋则是其他人题记及其名字。
两者是有区别的。
作伪人也常造假。
对款题与题跋的鉴别,有助于书画鉴别。
张祖仁说题跋,虽然不是作者本人书写,但是也有真伪之别。
有题名的,即称观款。
这是某人看了之后题上一个姓名,也就是对本画进行了鉴定。
还有诗文题跋,其内容有鉴定是非真假的看法,首先是要看他们的“笔法”,另外看其格式是否与当时流行的相同。
同时,对于题跋的内容也要作认真的分析。
原作有时也有错误的。
3、书画上的印章:书画上钤印最早可考的是唐代书法,直到元末才渐渐多起来,明中期以后几乎没有不用印的书画。
例如,唐代孙过庭《书谱序》末行“写记”二字上钤有一印,已模糊不清。
如何判断一幅字画的好坏?教你几个很实用的技巧当你看到一幅不知出处的字画时,该如何判断它的好坏呢?下面介绍几个实用的技巧,相信可以帮到你。
一是看书法基本功: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
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看内涵的语言。
书法语言又包含以下4点:第1点,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
第2点,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
第3点,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
第4点,书法中内涵的势态。
书画鉴定方法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鉴赏力。
对一幅字画的好坏,要有辨别能力。
如果待鉴字画水平极差,就不可能是名家作品,也不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不再花时间去考证其他根据。
2、如果待鉴书画“有一眼”,则要仔细观察。
古今书画鉴定,一般全凭目鉴,作品所有的个人风格、时代、气息也全从观察得来。
大至章法、结构、行款、小至笔法、笔锋,是否仿制品,这就是关键。
例如山石皱法、树木、水波、云岚、印章、纸绢、题跋、藏印等都是鉴定的细节。
我们必须逐一细审,不能稍有疏忽,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但不能触摸书画本身。
要注意印色。
一般老印色入纸但印油已干,呈朱砂色,与现代印色有明显差别。
3、找资料进行对照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要货比货。
任何事物,有比较才有鉴别,假恶丑是同真善美比较得来的。
当然真迹相比较更好。
但在没有原作者真迹时,亦可用画册或照片对比。
虽然影印本无法体现原作纸绢、墨色的新旧,印泥的色泽、但用笔笔法、笔锋、印章的原摸样是看的清楚的,可作对比。
4、书画鉴定人应注意积累人文历史知识。
书画都有时代烙印,如画中的建筑、器物、人物衣饰、场景等都具时代特征;文字的书体格式、文字的内容也具时代特征。
仿画常常在这些方面出错误。
鉴别书画作品的方法鉴别书画作品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1. 观察书画作品的笔法、墨法和结构。
中国书画使用的工具是毛笔,笔法娴熟、执笔有力的书画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墨法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
另外,书法和绘画都有一定的布局和构图要求,这也是鉴别书画的重要依据。
2. 熟记各个时代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和特点,包括他们的生卒年、书体内容、落款及印章等。
3. 了解绢本和纸本的特点。
绢本和纸本在书画鉴定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晚周帛画和战国帛画及汉墓帛画,均画在细密的单丝织成的绢上。
而汉代纸质纤维粗糙,有时可以见到木丝。
4. 观察书画作品的装潢和印章。
各时代书画装潢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也可以作为辅助的鉴定手段。
同时,中国书画家印章的使用也非常频繁,通过印章也是鉴别书画的一个重要依据。
5. 注意书画作品的题跋。
题跋一般是对作品的鉴赏性文字,以说明书画本身的创作意义。
根据题跋也可以对书画进行一定的鉴别。
6. 从书画的细节中寻找线索。
例如,古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建筑、人物服饰等就可以基本判定出画家所描绘的是宋代的社会。
收藏爱好者可以通过翻阅古代文献记录,熟知古代建筑风格、民族服饰特点及典型的生活用具也能为鉴定书画提供重要的辅助依据。
7. 了解书画造假的常见方法。
例如临摹、代笔、凭空臆造、拼接、改款、修改作画时间等,以便在鉴别时能够更加警惕和细心。
8. 掌握书画的保存方法。
适当的挂展和除尘,控制好书画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要有专门的书画保存箱保存(密封性好,保存环境相对稳定)。
总之,鉴别书画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包括书画本身的特点、作者的背景和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等。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字画鉴定方法字画鉴定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定。
在字画鉴定中,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一幅字画的真伪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字画鉴定的方法。
一、字画的材质字画的材质是鉴定字画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
字画的材质包括纸张、墨汁、颜料、笔触等。
在鉴定字画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字画的材质,判断其是否符合历史时期的特点。
例如,古代的字画多使用宣纸,而现代的字画则多使用普通纸张。
古代的墨汁多为天然植物染料,而现代的墨汁则多为化学合成染料。
因此,通过观察字画的材质,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字画的真伪和历史时期。
二、字画的风格字画的风格也是鉴定字画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
字画的风格包括笔法、构图、色彩等方面。
在鉴定字画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字画的风格,判断其是否符合历史时期的特点。
例如,古代的字画多使用工笔画法,而现代的字画则多使用写意画法。
古代的字画多注重构图和色彩的和谐,而现代的字画则多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
因此,通过观察字画的风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字画的真伪和历史时期。
三、字画的印章字画的印章也是鉴定字画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
字画的印章包括作者印、收藏印、鉴定印等。
在鉴定字画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字画的印章,判断其是否符合历史时期的特点。
例如,古代的字画多使用方印或圆印,而现代的字画则多使用方章或圆章。
古代的字画多有收藏家的印章,而现代的字画则多有鉴定机构的印章。
因此,通过观察字画的印章,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字画的真伪和历史时期。
四、字画的题跋字画的题跋也是鉴定字画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
字画的题跋包括作者的题诗、题字、题画等。
在鉴定字画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字画的题跋,判断其是否符合历史时期的特点。
例如,古代的字画多有作者的题诗或题字,而现代的字画则多有收藏家或鉴定机构的题跋。
古代的字画多注重文学和艺术的结合,而现代的字画则多注重个人情感和思想。
因此,通过阅读字画的题跋,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字画的真伪和历史时期。
当代书画收藏真假鉴别⽅法 对于书画鉴赏者来说,真伪难辨是最令⼈头疼的事情,对⼀副书画作品做出合理的、正确的判断、鉴别可说是门道多多。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当代书画收藏真假鉴别⽅法,⼀起来看看。
当代书画收藏真假鉴别⽅法 ⼀、神韵:每⼀位著名的字画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作品神韵,或意境深远,或细密公正。
他们最显著的标签⼤概就是其作品的神韵了。
每件作品都有它⾃⼰的⽣命⼒,⼀件优秀的,传世的作品应该是有神的。
⼆、风格:作品风格是每⼀副作品最重要的⾻架,可以通过作品的风格来判断作品真伪,还要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
例如隋唐时期的体兼众妙、中正平和之美。
再⽐如两宋时期的“尚意”书风,每副作品都带有当时社会普遍的社会认同感,所以作品都会带有宣明的时代特征。
熟知名家书画风格及时代特征,是辨别名家书画作品的基础。
三装裱:书画的装裱技艺也是鉴别书画真伪的⼀项重要指标,中国装裱⼯艺渊源流长,从战国起到现代,每个时代受制于当时的⼯艺技术⽔平,都会具有明显的特征。
在收藏中⼀定要了解当时的书画装裱知识,才能在收藏过程中更好的提升个⼈的收藏准头。
当代书画收藏⽅法 当代名家字画收藏升值空间⼤,如今当代名家字画收藏和投资不仅具有怡情养性、装饰美化、营造⽂化⽓息等功能,更有保值、增值和盈利功能。
相较其他投资形式,当代名家字画具有稀缺性,因⽽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因⽽当代名家字画收藏的风险⼤幅降低。
当代名家字画收藏,⼀旦购⼊,很少有贬值的可能,属于相对安全的投资理财⽅式。
名⼈字画收藏第⼀是拜师傅。
它有两层意思:⼀是拜字画收藏收藏前辈为师,虚⼼请教,在吸取他们经验的同时,也要记住他们的教训。
⼆是拜书本为师,多看书。
特别要多看印刷质量⾼的画册,对相关书画家的评论、书画技法及书画史之类的书刊都应有所涉猎,最好记住知名书画家的各式各样的姓名字号,这能为⽇后“拣漏”派上⽤场。
总之,拜师算是⼀条捷径,它能让你少⾛许多弯路,少缴“学费”。
识别书画艺术品的六大妙招艺术品投资是当今投资领域的最后一座金山,且又是一座永远挖不尽的金山。
1、十画九假艺术品中赝品最为泛滥的是书画,因为只要能够写字画画的皆能临摹,居心不良者拿出来就当作真品来哄人。
当然能够写能够画不一定能达到水准,因此仿品多数质量不行,但也多有高仿,而令买家头疼。
如想买到真品,一方面靠自己的学养,一方面也可请专家把眼。
如果要收藏当代画家,较稳妥之法就是直接从书画家手中购求,或参加有信誉的拍卖行拍卖。
2、价格弹性书画与所有的艺术品一样,不受物价部门的约束,价格极具弹性。
若你不了解书画的基本行情,就可能被卖家漫天要价的现象所困惑,所以,能鉴定古玩艺术品者,不等于熟悉价格,价格也是一门学问。
书画的品相就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品相是指物品“相貌”,有时东西是真,但品相差,价格就要大打折扣。
书画的尺幅同样影响了价格。
书画的销售通常以幅为计价单位,幅是指常规幅面,一般不小于四尺三开;有的则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
如果是名家书画,通常尺幅越大,价格越高。
3、优劣强弱即使是真品,也有一个优劣的问题,即画家的精心之作与敷衍之笔。
还有各个书画家的擅长面,如齐白石强项画虾蟹、徐悲鸿强项画马、陆俨少强项画山水等。
若并非书画家的强项,即使真品,价格也受影响。
还要关注一个画家的艺术的鼎盛时期,有的书画家到了晚年才技艺精到,那么早中年的作品价格当然要低于晚年时期的作品。
4、题款印章虽是真品,但有款无印、有印无款、无印无款、借盖他人闲章等,不能算全完美的作品,价格受到影响。
通常长题、题诗者比无款无题者价格要高。
若有皇帝、名人等的收藏章、题跋,价格要高得多。
5、装裱质地纸、绢是书画的载体,也是质地,俗称“地子”。
一般绢的价格要高于纸质。
若纸质为上等宣纸,价格略微上扬。
装裱质量也影响书画的价格。
装裱粗糙,残脱不平,折痕受污等,价格要受影响。
老画老裱价格高,老画新裱价格底。
6、注意炒作拍卖行情并非书画家经济价值的唯一尺度,因为影响拍卖行情的因素很多,其中买卖双方联手炒作是一个常见现象,因此,投资者必须十分冷静,对投资对象要有足够的市场价格估计,当拍卖现场的竞买势头破了预期估计时,需要冷静分析,不能随风转,不能盲目介入。
五种方法教您怎样辨别书画的真伪收藏书画,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问题,鉴定书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明白的。
不过也并非传说中的那样高深莫测。
没有特别的窍门,需多看真品、多研究假画里面的门道。
名家字画收藏,需要注意以下五点内容。
一、备些字画工具书书画鉴定,需多学书画这方面的知识,如《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美术大辞典》。
这些工具书可以帮助收藏者查到名家的印章与落款等有关信息。
二、勤作比较鉴定一幅书画的真伪关键在于比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查真伪那就要多做比较。
所以平常的时候,生活中遇到赝品,也可以拿着赝品去与真迹作比较,从中找出作伪的小破绽。
三、看名家原作通过多看名家作品的原貌,从各个途径寻找关于画家成长过程中用的纸墨、用色、印章、笔法、落款这些方面。
四、了解作伪的手法想要提高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那就需要多学习书画鉴别真伪的知识以及多去了解作伪者的手法。
传统的作伪形式主要有临摹、模仿、改添款等几种。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的高科技越来越发达,赝品仿的越来越逼真。
因此,学习鉴定书画真伪的人要紧跟着市场的发展,因为制作赝品的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五、请教专业人士收藏书画的行业里有很多专家。
由于书画范围很广,以近现代举例,画坛上分为很多派别:长安画派、金陵画派、海上画派等,每个画派涉及画家有很多人,如果要全面了解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规律是绝不可能的,即使是收藏界里懂行的人一般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时期的部分画家。
因此,在辨别书画真伪时要有针对性的去请教专家。
注:收藏书画时应多注意,不要给自己带来损失哦!。
书画作品保真鉴定方法书画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常常具有不菲的经济价值。
然而,市场上鱼龙混杂,赝品层出不穷,给收藏家和爱好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掌握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纸张和绢帛入手纸张和绢帛是书画作品的重要载体,其材质和年代特征往往能为鉴定提供关键线索。
古代书画作品所使用的纸张和绢帛在质地、纹理和色泽上都有独特之处。
例如,宋代的绢帛质地细密,纹理均匀;元代的纸张则较为粗糙,纤维较粗。
而现代的仿制品往往难以完全还原这些特点。
通过观察纸张和绢帛的纤维结构、厚度、光泽度以及老化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作品的年代和真伪。
同时,还需要注意纸张和绢帛的装裱情况。
原装裱的作品往往更具可信度,而后期重新装裱的作品则需要更加谨慎地鉴定。
二、研究笔墨技法笔墨是书画家表达情感和展现技艺的重要手段,不同的书画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笔墨风格。
观察线条的质量是鉴定的重要环节。
真正的书画大家笔下的线条流畅、有力,富有变化和节奏感。
比如,齐白石的虾须线条,细而有力,灵动自然;徐悲鸿的骏马线条,刚劲挺拔,气势磅礴。
而赝品的线条往往显得生硬、呆板,缺乏神韵。
墨色的运用也是关键。
好的作品墨色层次丰富,浓淡干湿恰到好处。
如黄宾虹的山水画,墨色浑厚华滋,韵味无穷。
而仿制品的墨色常常单一,缺乏层次感和变化。
此外,书画家的笔法和用墨习惯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熟悉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辨真伪。
三、审视款识和印章款识和印章是书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首先,要观察款识的字体、书写风格和排列方式。
古代书画家的款识往往具有独特的书法风格,与他们平时的书法作品相一致。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飘逸洒脱,其款识也体现了这种特点。
印章的真伪同样重要。
印章的材质、印文的刀法、印泥的色泽等都需要仔细研究。
真正的古印章材质精良,刀法娴熟,印泥色泽自然。
而现代仿制的印章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破绽。
书画鉴定技巧作伪者是怎样补题或改题旧书画的宋元时期人的绘画,一般不落款,而且也不盖章。
即使有落款,也多落在纸的背面,或者画面上石罅树间,字相当小。
有的作伪者收买到寮作品后,为了增加其价值,往往为其款。
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精通书画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好的。
例如有一幅墨竹画,纸为明初的纸,但其上无款识、题跋。
如果题宋人之款,那么纸料则容易被人识破,如果题清人之款,其价值必然会贬低,所以以题元末或明初之人的款识比较合适。
这时候,就必须了解元末或明代何人画竹为最著名,才能冒充,绝不可能在宋代或清代找出一个画家来题。
如果本知明代朱之藩的款最适合。
但又还必须要知识朱之藩写什么字体,别号是什么,题款时有什么式样,有没有不同的款识,图章是什么字样,有没有闲章等等。
这一切弄清楚之后,就得寻找现在的书法家,哪个的字体与朱之藩近似,以求其题款。
题款的时候,由于是旧纸绢,上浮绒毛,极不易入墨。
而墨色不同,又怕露出伪痕。
所以还得先将绒毛压平,而且还必须用所仿人物之前的墨。
装裱的时候,因为新的墨迹有些阴湿,还必须用矾水将题字之外圈涂,最后再用薰旧法,将题款及图章变旧。
经过这些处理,制作精者,与原几近浑然一体。
有的唐、宋、元、明时代的书画作品,也有人是原作者名声不太大,作伪者往往将原款去掉,而改新款。
比如宋代马光尘有一幅山水画,画、款皆精。
只是马光尘的名所不大,知道的人很少。
作伪者便首先研究马光尘是否出于名家,其作品与其师是否风格一致。
当得知马光尘师马远时,便将马光尘的作品冒充马远的作品。
改题的款落于书何处,也有一番讲究。
唐、宋、元、明许多名家落款甚小,而且字数不多,有的还题写在极边缘处。
作伪者则斟酌其情形,可裁去的则裁去,可挖去的则挖除,然后再补题款字。
其裁剪近似除,都不会露出伪制的痕迹。
因为旧书画年代久远,通常情况下对其残缺部分填补均属正常,绝不能以这种情形来判别古书画的真伪。
怎样借助著录鉴定书画的真伪前人对于看过或收藏过的书画,往往写成纪录,编为专书,这对鉴定书画真伪是很好的参考材料。
但过去的收藏家不一定都有著录,如收藏名家项元汴、梁清标就没有著录传下来,而有的人收藏不多,或根本不是收藏家,却有著录行世。
著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的收藏,或称一家所藏,如安岐的《墨缘汇观》(其中有少数是记载他人所藏)、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
各朝内府的收藏著录如赵佶的《宣和书画谱》、经《石渠宝笈》也属此类。
另一类是经手或过目的著录,如郁逢庆的《书画忆》、吴其贞的《书画记》、顾复的《平生壮观》、吴升的《大观录》都属此类。
撰者有的是经营书画生意的古玩商。
著录书的作者,多数在鉴定上下过一番工夫,虽然难免有误,但多数却是正确的。
清代晚期,某些鉴藏家十分迷信著录,认为它是鉴定真伪的主要依据,这当然是不对的。
因为收藏家不管他有多高的眼力,终不免有局限性。
赵佶的鉴定力要算很高了,可是有曾收入《宣和书谱》认为是真迹的古画,今天看来实际上也是摹本。
前代著录有不少是抄本,往往流传了很久才刊行,容易发生错误。
颜真卿的《刘中使帖》(亦称《瀛州帖》),吴升《大观录》载明是“黄绵纸本”,但原件真迹是唐碧笺本。
本来吴升眼力很高,不见得便是著录伪物,这或是记错。
又如《平生壮观》画中误记印章处甚多,可能是追忆遗忘。
著录书籍还多由于辗转传抄,发生脱误,甚至被后人妄改,因而不应将它作为唯一证据。
各种著录书撰者的水平、时代、地区、方法等都不相同,应当弄清楚每种著录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它。
平时应当常翻著录书,看熟了有好处。
虽然初看时不容易记住,但时间久了,印象就深了。
在鉴定某一件书画之前,更应当查看各家的著录,尽可能弄清楚与该件有关的一切情况,如它的流传经过如何,究竟是一本还是几本,题跋、印章、尺寸、装潢的情况又如何等等。
使前人的纪录和实物作对比,能帮助我们对它作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怎样从题跋来辨别书画的真伪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
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
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
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
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
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事,竟连画家自己的题跋真而作品却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以近代人为例:吴昌硕作画喜欢一批一批地画,上午画完放在地上,午睡以后再题诗添款。
别人有时把画好的画拿走了,用假的顶替,他起床后,未加思索就一律题上了款。
还有的画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画当成亲笔,加上题跋。
看到画上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
故宫所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公认是真迹,此卷无款识,鉴定依据除绘画本身的时代风格外,张著的跋也很重要。
张著是金时人,泰和五年(1205年)授监御府书画,离张择端的年代不远,他的话可以令人相信。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
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了他所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
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不是古人的了。
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
弘历皇帝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差,往往弄假成真。
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到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每次阅看,必加题识。
后来真本也入了内府,他反是假的。
相反,文徵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
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
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的一幅草虫图车,署款李亨。
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
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
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清卞永誉的跋。
由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
怎样从纸质上辨别书画的真伪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
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
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
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
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
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
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败得不能碰触。
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
宋代初年的绢,横竖皆单丝,不过横丝稍粗,看似双丝。
宋代中叶,横竖丝粗细相同,但都比早期的丝线粗一些,颜色与深藏经纸色略同。
元你的绢,横竖丝线仍然是单的,但丝线细而纹理稀。
明初则竖丝为单而横丝变为双,丝线粗细均匀,密度整齐。
清代,横竖丝都变为双丝,以前的单丝绢也不复存在。
明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
其颜色则内外如一。
作伪者若用新绢,由横竖丝的粗细单双,即可辨别出来。
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绢完全一致。
纸的情况要复杂一些。
宋代以前的纸,有若干种类,其材料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
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
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
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
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
棉纸丝短,麻纸丝长。
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
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称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装裱。
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这样。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并不平匀,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
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
伪造的绝代,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
因为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
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
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如著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
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
“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
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
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
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
这些都各有他们的习惯。
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
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
熟悉了以后,几种有特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
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书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
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么破绽。
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
所以,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
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
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谈谈书画赝品的“辅”作用书画鉴定行业中所谓的“赝品”,通常又称为“伪作”或叫“假画”、“假字”。
它是指并非某一名家所作,却被冠以其名的书画仿制品。
书画赝品最早究竟出现于何时?起初的书画作伪又是出于何种动机?目前恐怕还难下准确的结论。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书画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时,任何一件倾注着书画创作者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作品,除了带给消费者可供欣赏的艺术价值外,同时也具备了流通领域商品的基本属性,即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按各取所需、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实现书画作品的经济价值。
正是基于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的书画作品所具备的商品属性,才使得以牟利为目的书画赝品的出现也所在难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各种书画艺术市场(如画廊、文物公司、书画拍卖会、博览会等)的出现,书画赝品在世人面前,又好像江堤溃决,忽然间成为泛滥不可收拾之势,给书画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如今,社会上名家书画的“打假”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书画鉴定专业的辨真、识伪使命,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得多。
但是,应该指出,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如果将书画界存在已久的作品作伪现象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商品的造假欺诈行为,也是有失客观、公正的,甚至还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