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来分析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17
2020届⾼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2020届⾼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知识讲解1.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1)⾃然因素:3.交通运输线的设计⽐较思路交通选线要遵循“低、⾼、⼤、⼩”原则。
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经济效益要⼤,环境破坏要⼩。
⼆、经典⾼考试题1.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位于⽼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流冲击⼩,航⾏安全(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是()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压⼒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解析第(1)题,河流凸岸⽔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淤积,不易建设港⼝、码头,故A项错误。
河流凹岸⽔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淤积,易于建设港⼝、码头,故B 项正确。
沙洲规模不⼤,海拔较低,不⾜以起到避风的作⽤,故C项错误。
码头位于河流凹岸,⽔流速度快,码头受⽔流冲击⼤,故D项错误。
第(2)题,待建码头连接了普通公路、⾼速公路和⽔路,实现了各类交通的有效衔接,故A 正确。
待建码头连接了多种交通,使该城镇与外界联系更⽅便,对该城镇的经济建设会起到促进作⽤,从⽽加⼤城镇⼈⼝压⼒,故B项错误。
待建码头西侧为⾼速公路,对该城镇向西进⼀步的扩展起到阻碍作⽤,故C项错误。
城镇体系是指在⼀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城市为核⼼,由⼀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待建码头与该城镇不能构成⼀个区域城镇体系,因此D项错误。
答案(1)B(2)A2.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被热带⾬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因颜⾊迥异、呈⼀⿊黄分明的界线,景⾊令⼈震撼。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一、交通线布局(一)、铁路、公路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1、自然因素:尽量布局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山地地区应布局在河谷或山间盆地)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避开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多发区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尽量缩短线路,但尽量多通过城镇。
(山地地形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上呈“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2、社会经济因素:①连接____和_____地区,加强两地间交流合作。
完善_____交通运输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拉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发展。
③加强区际联系,加强民族团结。
③促进落后地区对外开放,加快脱贫致富。
④巩固国防3、科学技术因素:(是重要的保证因素)(二)航道建设:内河航道网由天然水系的航道和运河组成。
对内河航运价值的评价:一般从河流的水文状况(含沙量、水量、流速、冰期等)和河网疏密、人工运河和沿线的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三、交通点布局:1、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①水域条件:港深水阔,无结冰期;位于海湾或有天然避风条件。
②陆域条件,土地平坦广阔。
港口设备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③河流条件,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可为船舶提供淡水,实现河海连运,但容易产生于淤积。
(2)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腹地(决定港口的兴衰)②城市依托2、航空港建设(1)自然条件:①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跑道建设、保证飞机安全升降),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②地质: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
③气象:能见度好地势较高的地区(不宜建在多雾多大风暴雨的地段);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2)与城市的距离:①一般位于郊区(航空港骚扰性)较大,要求视野开阔,周围树木和高层建筑要少。
②与城市要有快速交通干道与城市连接3、汽车站建设(1)自然条件:地形平坦、面积较大,以利于汽车进出站和停放。
九、工程建设区位因素(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4)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公路建设1、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的原因: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的宽裕,高速公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高速通畅的道路为公路运输带来活力。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学习目标: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
2.理解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影响因素。
3.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及铁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2.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1)概念: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而成的网络。
(2)形式和层次①形式⎩⎪⎨⎪⎧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②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2.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3.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
1.山西的煤炭运往东南沿海各地应选择哪种运输方式?为什么?[提示]方式:铁路运输。
原因:铁路运输量大、运价低,适合大宗、远途、耐储运的货物运输。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变化?[提示]不是。
早期自然因素是主导因素,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但自然因素仍然是重要因素。
知识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材料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
2017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1万千米,居世界第一公路运输有哪些优势?(2)除公路运输外,还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提示](1)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2)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2.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方式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例1】下表中数字①~⑤表示海运、河运、航空、公路、铁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大体排序(“1→5”表示“优→劣”)。
分析表格数据,回答(1)~(2)题。
教学设计【课题】交通的区位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学习南昆铁路,对其经过的区域有一定的认识;2、综合思维:学生能结合实际案例,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分析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3、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兰新高铁的建设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的人地协调观;4、地理实践力:通过对交通线路区位因素的分析,提高解决实际交通线路建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全面、系统的分析影响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
【学法指导】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视频,观察我国铁路建设,领略祖国实力之强大,激起学生探索交通区位因素的兴趣。
【一语道破天机】现代铁路、公路建设——因为“好修而修”,还是因为“需要修而修”?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中,“好修而修”取决于什么?“需要修而修”是谁决定的?核心思想:【探究案例】南昆铁路南昆铁路是1997年我国在西南地区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是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南昆铁路经过的地区,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在这种条件下修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南昆铁路是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
南昆铁路途径19个县(市),全长898.6千米,吸引范围共计29个县(市),人口约0.2亿,其中包括了十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的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煤矿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
这条铁路的选线,对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以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图1 南昆铁路穿越的地区图2 世界板块分布图图3 世界气候分布图请结合图文材料及已掌握知识分析以下问题:【自主探究】1.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经过哪些省区?2.南昆铁路经过哪些主要的地形区、气候区?影响铁路修建的灾害有哪些?➢分析地形、地质、气候、河流条件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合作探究】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因什么需要而修呢?(南昆铁路的重要意义)【小结】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拓展探究】兰新高铁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至哈密段正式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