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春花)正确理解管理和树立正确的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管理10大解析》读书会精彩点评之一——

编者按:二期精鹰工程第九模块课程的内容之一是《中国管理10大解析》读书分享。全体精鹰学员分为10个组,分别对此书其中一章内容向大家交流分享读书的感悟和收获。而该书作者陈春花教授,则针对大家的分享内容进行点评和延伸阐述。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到陈春花教授的精彩点评,我们将她点评的精要内容进行整理,并分期连载。当然,为了更好地理解陈春花教授的管理思想,以助于构建一个清晰正确的管理观,我们建议大家抽时间阅读《中国管理10大解析》原著,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正确理解管理和树立正确的管理观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我当年写《中国管理10大解析》主要源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听到很多质疑,说管理理论没有用,说理论跟实践的差距太大。西方组织跟中国组织差距很大,虽然他们的很多理论讲得都很对,但是没办法用。我教《组织行为学》这门课16年了,一直听到以上这种论调。管理理论在西方被证明是对的,经过300多年的企业发展史,他们创造出全世界最庞大的财富,他们的人均产出效率是极高的。大家认为西方的理论拿到中国来不好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在管理行为上是错误的,我们要解决在中国怎样应用这些理论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我一直认为中国企业、中国员工,包括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很努力地工作,我自己的工作时间就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我们很多员工也长达十几个小时,每个人都很疲惫,可是这么辛苦地工作,我个人认为我们产出结果并不理想。2006年我看到一组数字,中国人均劳动力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4%,只有德国的5.5%。我们是一群非常勤奋的人,有学习力,又很有智慧,但是我们的产出跟别人比较起来却非常低。原因到底在哪里?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管理的效率太低,我们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真正的有效产出大概只有3—4个小时,其他 8—9个小时是无效的,是浪费的。所以,我

下决心,一定要找出我们管理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正确理解管理

要研究和解决管理的有效性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地理解管理本身。

如何正确地理解管理,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个层面是定义的理解,管理最奇特的地方在于,把同样的人和同样的资源交给不同的管理者,你会看到他们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我分别给10个人10万块钱,你会发现他们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奥秘所在,也是管理之所以重要的原因。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让人和资源结合在一起产生最大效果,对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就是他有没有能力让事情是有效的。你能不能够让所有人、所有资源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效?这是管理最有技巧的地方,也是他最有价值的地方。当你从事管理的时候,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是你决定这群人的价值,所以彼得·德鲁克在定义什么叫管理者的时候,他讲得非常清楚:管理者本身是没有绩效的,他的绩效取决于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属。当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属都有绩效的时候,管理者就有了绩效。

管理者就是决策的制定者,如果对这点理解不透彻,我们做管理决策的时候就一定有困难。大家一定要非常清楚地理解,管理者做决策的时候,他最主要的是要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我要来判断一个人力资源总监的管理做得好不好,我的方法非常简单,我会先问人力资源总监,你下面几个人力资源经理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我记下他的答案,然后我就找人力资源经理,问他你认为你这个岗位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如果这个总监和经理两个人所说的是一致的,那么人力资源总监就是合格的,如果不一致,那么这个人力资源总监就是不合格的。

刚才大家讲执行,我非常同意,但是只有上下认为重要的事情是一致的,才会有执行力。如果上下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并不一致,那就一定不会有执行力。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做的就是告诉下属,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管理并没有大的事情,就是对一个一个细节的安排,然后让这些细节上下达成一致。

对管理第二个层面的理解是,管理是一门学问,它是有规律的。所谓学问就是你能够找到它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你学会了100个概念,能够倒背如流,

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还不能够说是有学问,只能叫做“有概念”。你可能只记得一个概念,其他的都不记得,但是你能够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并能触类旁通,不断地复制,那么这个人就是有学问。

我们一定要找到管理的规律。比如说人力资源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所有人辞职的真正原因都不是辞职本人所说的原因,这就是规律,你做人力资源就要懂这个规律,就不要对辞职的人做很多离职的研究,然后根据他离职的原因做改进,那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真正的原因他根本不会告诉你,他告诉你的原因都不是他辞职的真正原因。你很努力地分析离职的原因,但一定还是有很多人会辞职。你要是懂得这个规律,就不要过分去分析辞职的原因,而是分析员工能够留下来的原因,并加以改善和巩固。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

我倡导的管理观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管理是一种分配,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针对“管理只对绩效负责”这一点,我发现我们在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误区,未能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是功劳和苦劳。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我有苦劳就行了,还说什么我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我有苦劳,我没有苦劳我还有疲劳,我实在没有疲劳我最后还有肺痨,我把病都给你了。大家要清楚,当这种逻辑存在的时候,组织的绩效就被伤害了。我告诉各位,苦劳不会产生绩效,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强调苦劳。

第二是态度与能力。现在很多人在管理当中喜欢看态度,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我很郑重地告诉各位,态度的确是决定一切,但是如果态度不能转化为能力,态度就没有任何意义。态度是很重要,但是真正产生绩效的实际是能力,光态度好但没有能力,那没有用。我个人觉得中国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看态度太多,看能力太少。甚至常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这个家伙是有能耐,可是我不喜欢他的态度,然后就把他干掉,这是严重违背“管理为绩效负责”原则的。我很希望各位端正态度,但是更要贡献能力,产生绩效。

第三是德与才。德和才,你到底要哪一个?我每次问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