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92 KB
- 文档页数:7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二!桂枝加根汤: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二十!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二十一!桂枝人参汤: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根汤类方歌(三首)一!根汤:根桂枝加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 二!根加半夏汤: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根黄芩黄连汤: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根用至八钱好"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三!栀子生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汤:栀子干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陷胸汤类方歌(六首)一!大陷胸丸: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方歌(六首)一!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芩连,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泻心汤:生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五!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 参草枣半夏予,赭轻重方奏功"甘草汤类方歌(四首)一!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枣,清酒与水煎法奇"三!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汤:甘草干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汤):茯苓甘草与桂,胃中停水悸为殃"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一!黄芩汤: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 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汤:黄芩原方加夏,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黄连汤参连草,桂半夏和大枣"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白虎汤类方歌(三首)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承气汤类方歌(六首)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胆汁调醋灌肠,虚家便秘见效奇"柴胡汤类方歌(七首)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五!柴胡桂枝干汤:柴胡桂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桂草粉蛎"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一!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三!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汤:当归四逆加萸,清酒烹来效始彰" 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干汤类方歌(三首)一!干附子汤:干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 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 二!干黄芩黄连人参汤:干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 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 三!理中丸(汤):理中白术与人参,干炙草四药亲" 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赤石脂汤类方(二首)一!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 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 二!桃花汤:桃花石脂米干,少阴下利脓血方" 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四逆汤类方(九首)一!四逆汤:四逆生附老干,炙草将将有专长" 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二!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 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三!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 补阳生附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四!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草附,加重剂量另名方" 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 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六!真武汤: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 附术苓芍生共,惕心悸小便难"七!白通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八!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九!附子汤: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 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杂方类方歌(十一首)一!厚朴生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夏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 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二!茵蒿汤:茵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 三!猪肤汤:猪肤斤许用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 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阴咽痛利且烦" 四!桔梗汤: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 阴中伏热结於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五!苦酒汤:半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 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 六!半夏散及汤:半夏研散或用汤,少阴咽痛效最彰" 半夏桂甘煎少与,微冷慢呷不用忙"七!乌梅丸:乌梅丸治蛔厥证,连柏干参归用" 川椒桂辛与附子,乌梅三百力始胜" 八!白头翁汤:白头翁汤下利寻,黄连黄柏白头" 识得欲饮属热,下重难通此方珍" 九!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暖胃肝,呕吐涎水痛在巅" 萸人参与大枣,温中降逆治阴寒" 十!烧散:近阴裆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 同气相求疗二易,无法不翘翘"十一!牡蛎泽泻汤:牡蛎泽泻治如何,下肢肿胀病未瘥" 商陆葶苈泻水结,蜀漆海藻破坚邪。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
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
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
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
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
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知识运用# 1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
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
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
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知识运用# 213、干姜甘草汤干姜甘草14、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漫;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瘦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欲不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称,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右五味,口父咀三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1伤寒论方歌二画1. 十枣汤F70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三画2. 大青龙汤F3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3. 大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4. 大柴胡汤F143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明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5. 大陷胸汤F62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6. 大陷胸丸L 大陷胸丸法最超, 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 大黄甘遂下之消S119 7.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8. 三物白散W 9. 土瓜根(方阙)10. 干姜附子汤S911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S275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12. 小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13. 小建中汤F129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14. 小青龙汤F80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15. 小柴胡汤F80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16. 小陷胸汤F329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四画17. 五苓散F30418. 文蛤散W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文蛤散文蛤五两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19. 乌梅丸11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30. 白通汤W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白通汤为干姜附,加葱四茎分再服五画31. 白通加猪胆汁汤W白通加胆汁一合,尿五合同白通汤20. 甘草汤S26232. 生姜泻心汤S125 21. 甘草泻心汤方88生姜+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33. 瓜蒂散方354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瓜蒂散中赤小豆,豆鼓汁调酸苦凑22. 甘草干姜汤S95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23. 甘草附子汤L34. 半夏泻心汤方88甘草附子汤四味, 桂枝白术药方备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骨节掣痛不可近, 恶风短气阳虚最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24. 四逆散方8435. 半夏散及汤W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半夏散及夏桂草,等分合寸匕日三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六画25. 四逆汤S241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36. 芍药甘草汤S95 26. 四逆加人参汤S30937. 芍药甘草附子汤S97四逆汤+人参38. 当归四逆汤F136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27. 白虎汤F92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血虚寒厥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苔燥退39.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S280 28. 白虎加人参汤F92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白虎汤+人参40. 竹叶石膏汤F93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珍29. 白头翁汤F111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七画v1.0 可编辑可修改41. 赤石脂禹余粮汤S13151. 枳实栀子豉汤S315赤石脂+太一禹余粮52. 栀子豉汤S6842. 吴茱萸汤F13053. 栀子甘草豉汤S68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54. 栀子生姜豉汤S68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55. 栀子厚朴汤S70 43. 附子汤C栀子+厚朴+枳实附子汤生附二枚,术宜四两主斯方56. 栀子干姜汤S72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57. 栀子柏皮汤F295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44. 附子泻心汤S121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附子+大黄黄连泻心汤45. 牡蛎泽泻散58. 茯苓四逆汤S92牡泽散漆栝楼根,葶苈商陆海藻均茯苓+四逆汤+人参八画59. 茯苓甘草汤Z茯苓甘草汤桂姜46. 抵当汤C6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S83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6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S85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62. 茵陈蒿汤F295 47. 抵当丸C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抵当丸即抵当汤, 捣药成丸煮水浆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连渣服之只一颗, 缓攻瘀血正不伤十画48. 苦酒汤总结+C苦酒汤鸡子一枚,夏十四枚加苦酒63. 桂枝汤F36刀环棒壳煎三沸,咽痛频呑绝妙哉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49. 炙甘草汤F163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64. 桂枝人参汤C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人参汤即理中汤,九画桂枝+理中汤(参姜术草)干姜50.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S8765. 桂枝加芍药汤同桂枝汤,芍药由三两改为六两S231桂枝附子汤去桂枝+白术80. 桂枝麻黄各半汤S5466. 桂枝加大黄汤S231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大黄71. 桂枝二麻黄一汤S56 67.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人参S3782. 桂枝二越婢一汤S58 68. 桂枝加附子汤S33桂枝汤+越婢汤桂枝汤+附子越婢麻石姜草枣Z6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S3183. 桃花汤Z桂枝汤+厚朴+杏仁桃花汤米赤石姜(无桃花)70. 桂枝加桂汤S8284. 桃核承气汤F243同桂枝汤,桂枝由三两改为五两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71. 桂枝加葛根汤S35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桂枝汤+葛根85. 桔梗汤S26272. 桂枝甘草汤S78桔梗+甘草7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S7986. 真武汤F31174. 桂枝去芍药汤S35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桂枝汤去芍药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7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S368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Z桂枝汤去芍药+附子柴胡龙骨牡蛎汤,半夏柴芩合大黄76.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S81桂苓参枣并生姜,再加龙牡与铅丹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88. 柴胡加芒硝汤S2167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S142小柴胡汤+芒硝桂枝汤去桂枝+茯苓+白术89. 柴胡桂枝汤S210 78. 桂枝附子汤P36小柴胡汤+桂枝汤桂枝去芍药+附子90. 柴胡桂枝干姜汤L 79.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S146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小便不利胸胁痛,寒热心烦服之康91. 调胃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92. 通脉四逆汤S242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9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S307四逆汤+猪胆汁水亏火炽烦不卧,滋阴降火自然康100. 猪肤汤C 猪肤斤许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101. 猪苓汤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102. 猪胆汁方C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F30694. 烧裈散kūn S313 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广中医《伤寒论》原文、方歌背诵整理版(2014.10.22)----by守城的花耳注:蓝色字体为必背条文原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jī怀着)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
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元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侯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太阳病辩证纲要【太阳病脉证提纲】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论113 首方歌(刘渡舟整理)1.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1.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7.桂枝去芍药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经方歌诀120首《伤寒论》是最好用的临床法宝之一。
此“伤寒七言诗”涵盖120多首经方,方药适用范围、禁忌症、加减法等都写的很清楚。
太阳病篇(上)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
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
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
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
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
若兼太阳经不舒,桂加葛根汤为主。
喘时患者实难忍,桂加厚朴与杏仁。
阳虚汗漏表不解,桂加附子不须敛。
胸阳不振因误下,桂枝去芍可克伐。
误下若是伤胸阳,桂去芍加附子汤。
发汗太过伤气营,可用桂枝新加汤。
伤寒表实麻黄汤,麻黄八证不可忘。
喘而胸满合阳明,不可下宜用麻黄。
麻黄十禁要记清,诸虚用药心中明。
若兼太阳经不舒,葛根汤下疾如拿。
阳明合病自下利,不利但呕加半夏。
表寒里热大青龙,里停水饮小青龙。
太阳病篇(中)表郁轻证各半汤,桂二麻一微汗畅。
太阳邪郁里热轻,桂枝二越婢一汤。
热扰胸膈栀豉汤,若兼呕者加生姜。
少气要加炙甘草,热郁胸中气不畅。
火郁气血又不利,心中结痛用栀豉。
栀子厚朴兼腹满,中寒下利栀干姜。
如若病人旧微溏,不可与服栀豉汤。
汗下邪热壅肺喘,可与麻杏甘石汤。
阳明热胜气阴伤,白虎又加人参汤。
里热挟表协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少合病自下利,清热止利黄芩汤,呕时可加半生姜,万世治痢之祖方。
损伤心阳桂甘汤,烦躁桂甘龙牡汤,以火劫汗亡心阳,惊狂龙牡救逆汤。
奔豚桂枝加桂汤,欲作苓桂草枣汤。
脾胃气虚水气冲,可与苓桂术甘汤。
水气内停经不舒,桂枝去桂加苓术。
太阳病篇(下)脾虚气滞腹胀证,朴姜半夏草人参。
里虚伤寒心悸烦,小建中汤疾可安。
表里皆寒协热利,桂枝人参汤祛疾。
肾阳虚衰烦躁证,干姜附子病不危。
阴阳俱虚致烦躁,茯苓四逆效果好。
阳虚水泛真武汤,甘草干姜先复阳。
复阴芍药甘草汤,阴阳两虚加附汤。
阴阳两虚在心脏,动悸结代炙草汤。
蓄水证用五苓散,中焦不渴苓草安。
蓄血轻证桃承气,重证抵当汤可医。
缓证抵当丸药图,峻药缓攻疾可除。
热实结胸大陷胸,结胸三证记心中。
辨太陽病脉證并治(上)1、太陽之爲病,脉浮,頭項强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脉緩者,名爲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脉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
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脉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脉數急者,爲傳也。
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爲不傳也。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風溫爲病,脉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痸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
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
發于陽,七日愈。
發于陰,六日愈。
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欲不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項强頭痛汗憎風,桂芍生薑三兩穪,棗十二枚甘二兩,解肌還藉粥之功。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甘草二兩(炙,味甘平)生薑三兩(切,味辛溫)大棗十二枚(擘,味甘溫)右五味,口父咀三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
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
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伤寒论方歌整理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出。
桂枝汤以治表虚,加来此味妙相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未解又复下,气陷于里喘饮发。
桂枝汤入为解表,再加杏朴效可夸。
桂枝附子汤太阳过汗漏漫漫,肢急常愁屈伸难。
尚有尿难又恶风,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去芍药方,解肌散邪又温阳。
胸阳不足证宜用,胸闷胸满气短良。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汤,温阳并同解表良。
胸阳虚弱亦堪治,临床证用在变通。
桂枝新加汤汗后身疼脉沉迟,痛本阴凝气不支。
姜芍人参三味入,桂枝新加建奇功。
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葛根汤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大青龙汤表寒里热大青龙,麻桂杏甘姜枣同。
再加石膏除烦热,解表清里有奇功。
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建奇功。
桂枝麻黄各半汤面热身痒感虽轻,小汗轻施顾卫营。
麻杏桂芍姜枣草,减之各半定方名。
桂枝二麻黄一汤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桂枝二越婢一汤热多寒少脉微弱,略除寒兮多治热。
桂麻芍膏姜枣草,桂枝越婢善裁度。
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下后心烦又腹满,胃中有热卧不安。
苦寒栀子畅胸膈,枳实消痞厚朴宽。
栀子干姜汤误下阴阳两受伤,干姜栀子合成方。
苦能泄热解烦满,辛以驱寒并复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
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桂枝甘草汤温煦桂枝甘草汤,虚悸寻源在心阳。
心下悸动按之止,形寒脉弱服之康。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牡汤,虚烦恰因心阳伤。
心悸心烦与汗出,温补安神效显彰。
桂枝救逆汤火劫惊狂卧不安,心悸脉浮阳散乱。
桂枝去芍名救逆,蜀漆龙牡应效验。
伤寒论汤剂完整歌诀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的重要著作,其中的汤剂歌诀如下:
1.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2. 麻黄汤:麻黄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枚。
3. 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4. 理中丸:人参,甘草,干姜,白术。
5. 四逆汤:附子,甘草。
6. 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7.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8.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以上只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部分汤剂歌诀,实际上《伤寒杂病论》中的汤剂多达110多种。
《伤寒论》方歌括简介:本歌括是由田宜博(即我本人),一位民间中医原创,自认为还是比较琅琅上口的,很好记忆。
我把《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全编成了歌括,有每一味药的剂量和每一个方子的方名及煎服法,共两千余字。
我已经一一和原文校对过了,没有错误。
由于背诵的需要,许多字词为省略语,如:“麻黄”会省略为“麻”,“桂枝”会省略为“桂”,等等,请仔细参照伤寒论原文进行理解。
本歌括一律为七言,便于学习《伤寒论》的人学习。
本歌括我已经背完了,所以我敢说很好记忆,韵味十足,不是粗鄙之作。
本歌括又名《长沙方歌括(田版)》,不同于陈修园的歌括。
版权所在,翻版必究:本人郑重申明,任何人等不得剽窃我的著作权;可以使用,但不得将原创权据为己有,违者必究。
——公元二零一零年三月十四日正文:桂枝汤桂枝汤用草二两,桂芍姜三枣十二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用原方,加炮附一枚去皮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五两桂,原方桂枝添二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原方减,水七煮三温服一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汤,去芍汤加附一枚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加朴杏仁汤,原加朴二杏五十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芍六两,水七煮三温服一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黄黄二两,余同桂枝加芍汤小建中汤小建中汤为桂枝,加芍三两饴一升(上九个方子煎服法相同,但要注意小建中汤还是有点例外的,是其他药煎完后加胶饴的。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加芍姜参新加,芍姜各四参三两斗二煮三温服一桂枝甘草汤桂甘汤为桂四两,草二水三煮一升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甘大枣汤,桂四草二苓半斤枣十二入甘澜水,一斗减二三服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桂麻各半枣四枚,桂两十六杏廿四麻芍姜草各一两,五水升八合服六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杏十六,芍姜两六麻十六桂两十七枣五枚,草两二水五二一桂枝二越婢一汤桂二越一姜两二,麻芍桂草各十八石膏廿四枣四枚,五升水取二服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去桂加苓术汤,去桂加苓术三两水八煮三温服一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去芍加漆三两,牡蛎五两骨四两水斗二升减二升,纳诸煮三温服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甘龙骨牡蛎汤,桂一牡草骨二两水五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汤葛四两,桂芍减一水一斗减二取三温服一(煎服法同苓桂甘枣汤)麻黄汤麻黄汤中三两麻。
《伤寒论》歌诀《伤寒论》歌诀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刘渡舟先生总结的113首《伤寒论》方歌天医堂 2019-02-24本文是刘渡舟先生自己分类总结的《伤寒论》113首方歌,语言平实,意趣深远,反复朗诵,奥妙无穷。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伤寒论』《伤寒论》方歌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麻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二麻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加苓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杏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甘龙牡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大黄汤: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
1伤寒论方歌二画更用黄今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16.小陷胸汤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F3291.十枣汤F70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四画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17.五苓散F304三画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三三画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2.大青龙汤F33 18.文蛤散W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早石膏姜枣臧文蛤散文蛤五两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19.乌梅丸3.大承气汤F61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卜乂安蛔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4.大柴胡汤F143 五画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苓夏芍枣生姜20.甘草汤S262少阳明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21.甘草泻心汤方88 5.大陷胸汤F62 甘草泻心黄连今,干姜甘草与人参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22.甘草干姜汤S95 6.大陷胸丸L 23.甘草附子汤L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7.大黄黄连泻心汤S119 24.四逆散方84大黄+黄连+黄今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8.三物白散W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25.四逆汤S2419. 土瓜根(方阙)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10.干姜附子汤S91 26.四逆加人参汤S30911.干姜黄今黄连人参汤S275 四逆汤+人参干姜+黄今+黄连+人参27.白虎汤F92 12.小承气汤F61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苔燥退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28.白虎加人参汤F92 13.小建中汤F129 白虎汤+人参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29.白头翁汤F111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14.小青龙汤F80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30.白通汤W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冋白通汤为干姜附,加葱四茎分再服15.小柴胡汤F80 31.白通加猪胆汁汤W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白通加胆汁一合,尿五合冋白通汤1132.生姜泻心汤S125生姜+半夏泻心汤33.瓜蒂散瓜蒂散中赤小豆,豆鼓汁调酸苦凑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方35434.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苓,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方8835.半夏散及汤半夏散及夏桂草,等分合寸匕日三六画W36.芍药甘草汤S9537.芍药甘草附子汤S9738.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早与通草血虚寒厥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F13639.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S280 40.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珍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F93七画41.赤石脂禹余粮汤S131赤石脂+太一禹余粮42.吴茱萸汤F130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43.附子汤C 附子汤生附二枚,术宜四两主斯方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44.附子泻心汤S121附子+大黄黄连泻心汤45.牡蛎泽泻散牡泽散漆栝楼根,葶苈商陆海藻均八画46.抵当汤C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47.抵当丸C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48.苦酒汤总结+C 苦酒汤鸡子一枚,夏十四枚加苦酒刀环棒壳煎三沸,咽痛频呑绝妙哉49. 炙甘草汤F163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九画50.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S8751. 枳实栀子豉汤S31552. 栀子豉汤S6853. 栀子甘草豉汤S6854. 栀子生姜豉汤S6855. 栀子厚朴汤S70栀子+厚朴+枳实56. 栀子干姜汤S7257. 栀子柏皮汤F295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58. 茯苓四逆汤S92茯苓+四逆汤+人参59. 茯苓甘草汤Z 茯苓甘草汤桂姜6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S836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S8562. 茵陈蒿汤F295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十画63. 桂枝汤F36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64. 桂枝人参汤C 人参汤即理中汤,桂枝+理中汤(参姜术草)干姜65. 桂枝加芍药汤S231同桂枝汤,芍药由三两改为六两66. 桂枝加大黄汤S231桂枝汤+大黄67.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汤+人参S3768. 桂枝加附子汤S33桂枝汤+附子6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S31桂枝汤+厚朴+杏仁70. 桂枝加桂汤S82同桂枝汤,桂枝由三两改为五两71. 桂枝加葛根汤S35桂枝汤+葛根72. 桂枝甘草汤S787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S7974. 桂枝去芍药汤S35桂枝汤去芍药7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S36桂枝汤去芍药+附子76.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S81 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7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S142桂枝汤去桂枝+茯苓+白术78. 桂枝附子汤P36桂枝去芍药+附子79.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S146桂枝附子汤去桂枝+白术80. 桂枝麻黄各半汤S54麻黄汤+桂枝汤71.桂枝二麻黄一汤S56麻黄汤+桂枝汤82. 桂枝二越婢一汤S58桂枝汤+越婢汤越婢麻石姜草枣Z83. 桃花汤Z桃花汤米赤石姜(无桃花)84. 桃核承气汤F243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85. 桔梗汤S262桔梗+甘草86. 真武汤F311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8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Z柴胡龙骨牡蛎汤,半夏柴苓合大黄桂苓参枣并生姜,再加龙牡与铅丹88. 柴胡加芒硝汤S216小柴胡汤+芒硝89. 柴胡桂枝汤S210小柴胡汤+ 桂枝汤90. 柴胡桂枝干姜汤L 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苓草牡蛎襄小便不利胸胁痛,寒热心烦服之康91. 调胃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92. 通脉四逆汤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9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汤+猪胆汁94. 烧裈散k un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十一画95. 理中丸/理中汤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参姜术草(干姜)人参干姜白术甘草96. 黄苓汤黄苓汤用芍草枣97. 黄苓加半夏生姜汤黄苓汤+半夏+生姜98. 黄连汤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99. 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苓白芍合成方水亏火炽烦不卧,滋阴降火自然康100. 猪肤汤 C猪肤斤许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101. 猪苓汤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102. 猪胆汁方 C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103.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104.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S242S307S313F127ZS222LF208F306F67F32105. 麻黄升麻汤W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106. 麻黄附子甘草汤S255107. 麻黄细辛附子汤S254 108.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W麻黄连轺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后梓白皮可用桑白皮10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S73 110. 旋覆代赭汤F237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鞭噫气力能禁十二画111. 葛根汤C+改葛根四两麻三两,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112. 葛根加半夏汤C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113. 葛根黄苓黄连汤F140葛根黄苓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十四画114. 蜜煎导方C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1. 注:F方剂书L刘渡舟方歌C长沙方歌括S伤寒论书Z自造W网上搜2. 补充:潠s un 口中喷出水或液状物;喷文蛤散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3. 烧裈散:裈【拼音】:[k u n]【字义】:1.古代称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