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 格式:docx
- 大小:12.60 KB
- 文档页数:1
宋庆龄故居有感走进宋庆龄故居,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啊。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是那种打心底里冒出来的情感,跟平时逛街看风景完全不一样。
这地方,满满当当都是故事,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在历史的车轮印上。
一进门,就觉得这院子透着一股子雅致,跟那种暴发户的大豪宅不同,这里的一切看着都那么自然,那么有格调。
院子里绿树成荫,花儿争奇斗艳,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
听说这些树都是有些年头了,跟宋庆龄女士一样,见证了不少风风雨雨。
走进大厅,一股子庄重感扑面而来。
墙上挂着宋庆龄女士的画像,那叫一个端庄大气,眼睛里透出来的光芒,像是能洞察人心似的。
我站在画像前,心里默默念叨:“宋奶奶,您老人家可好啊?”虽然知道她听不见,但总觉得这样一说,心里就踏实了不少。
大厅里的家具摆设,简单却不失华贵,每一件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亲自挑选的,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我听得那叫一个入迷,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亲眼见证着那些不平凡的日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宋庆龄女士的书房。
那里面堆满了书籍,还有她亲笔写的笔记和信件。
我翻看着那些泛黄的纸张,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藏似的。
想想看,这可是宋庆龄女士亲手摸过、写过的东西啊,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呢?书房里还有一张书桌,桌上摆着一盏台灯。
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宋庆龄女士经常在这里工作到深夜,为国家大事操碎了心。
我望着那张书桌,心里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敬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宋庆龄女士这样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走出书房,我来到了后院。
那里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有一个秋千。
导游姐姐笑着说:“这可是宋庆龄女士最喜欢的地方,她经常在这里陪着孩子们一起玩耍。
”我望着那个秋千,眼前仿佛出现了宋庆龄女士和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场景。
那一刻,我觉得她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更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参观完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宋庆龄女士的一生,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又是那么的坎坷不平。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高高的围墙,黑色的大门,每次经过门口,我都看到门口等着准备参观的游客。
趁这个寒假,妈妈也带我一起参观了这个红色基地,宋庆龄奶奶的家。
她的家有两栋小洋房和一个花园所组成,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主要场所。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了一尊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宋庆龄雕像,坐落在广场中央,用一副慈祥的面孔和蔼可亲地笑着,好像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宋奶奶的身边有许多白鸽飞来飞去,洁白的羽毛象征着和平,它们“咕咕”的叫声陪伴着宋奶奶每一天。
走过洋房中间的小路,我看到了一片碧绿的大草坪,每一颗小草仿佛就像宋奶奶呵护的每一位孩子,周围的28棵香樟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如同被她哺育成人的孩子。
宋奶奶是大家心目中的“国母”。
她曾经为儿童创
办了中国福利儿童基金会,还为新中国的事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
她一直照顾流浪儿童,定期邀请他们来自己家里开茶话会,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通过这次参观,我才知道,我出生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也是由宋庆龄创办的,这是她出资捐赠的第一家医院。
每次经过这里,妈妈总指给我看我出生的大楼,今天,我真正了解了这所医院的历史,也为自己能在这里出生而感到骄傲。
故居里的每一件家具摆设和一草一木使我看到了当年宋奶奶整洁又豪华的家,她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精选5篇)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篇1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
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
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桥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
然后从侧门进去,仔细的参观图片以及一件件文物。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型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名贵花卉,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室内存放着一架钢琴。
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庆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他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誉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
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宋庆龄,她像“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好事善事。
故居,绿草如茵,虽毗邻淮海路,但闹中取静,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风范。
宋庆龄汉口故居观后感
宋庆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中的名人之一。
而宋庆龄汉口故居则是她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有她的足迹而显得更有价值。
我参观宋庆龄汉口故居,首先感受到的是那里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在这里,我可以了解到宋庆龄的生活,工作和思想,以及她为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故居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她的文字,照片和各种历史文物,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她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和重要性。
在故居里,我还经常看到一些关于她的故事和经历的展板,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和坚定信仰的力量。
同时,通过参观故居,我也了解到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关于角色和事件的历史背景,这些对我的认识和理解都有很大帮助。
总之,在宋庆龄汉口故居,我除了增长了知识和见识,也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通过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我更加珍视我们的时代和现在的生活,同时也更加理解和尊重那些曾经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先辈们。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综合业务党支部组织大家踏着和煦的春风,来到了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实实在在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党性修养、廉洁奉公的深刻教育。
在故居专业讲解员的详尽介绍下,全面、深入的进行了参观学习。
先后参观了宋庆龄生平展序厅、鸽子房、宋庆龄生前所居住的客厅、书房、卧室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厅。
序厅分别从“求学立志”、“风雨同舟”、“继承遗志”、“团结抗日”、“迎接曙光”、“杰出领袖”、“心系人民”、“国之瑰宝”八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事迹,生动地呈现了宋庆龄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不息的辉煌一生。
我深深地被宋庆龄同志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救国救民的慷慨奉献精神所感染,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
作为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
起居室、卧室等的生活用品也极尽简朴。
特别是在参观《天下为公,共进大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孙中山、宋庆龄共进大同的光辉思想和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历史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两位伟人为民鞠躬尽瘁,廉洁自律的一幕幕。
今天,在党着力开展“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实地感受伟人情怀,接受爱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开展支部经常性的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更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
感受伟人情怀,知晓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鲜明的对比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改正的问题。
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展现个人价值;增强奉献精神,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满腔热血和岗位职责化作励志图强、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才能不枉负青春,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育。
参访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宋庆龄故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49号,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我近日有幸参访了宋庆龄故居,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感受和体会。
宋庆龄故居分为内外两个院落,分别为前院和后院。
前院是个独立的园林式小院,以
绿色植物和琳琅满目的花卉为装饰,以及一座被誉为“粉墙黛瓦”的新中式建筑,门口还
有一架富丽堂皇的汽车,这些都展现了一个人物的尊贵和地位的象征。
故居内部保存着许
多宋庆龄的物品和家具,其精致细腻的工艺和讲究明清文化的特点,展示出宋庆龄身份和
品位的高贵。
走进后院,感受到一种恬静和宁静的气氛。
院内有清秀流畅的溪流穿过,古朴静谧的
小桥,在纤细柔软的枝叶间起舞,水声潺潺回荡耳畔,令人心旷神怡。
在园林内,有一座
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亭,在这里,我看到了宋庆龄曾经居住的环境,并深入地感受到
了她的人文精神。
在参观中,我发现宋庆龄故居中的每一处都体现着她的思想。
如她的书斋里摆放着很
多书籍和文件,都说明她是一位博学多才,勇于思考和探索的人。
她密密麻麻的日记和手
稿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人生历程和她为民族复兴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对母亲的爱,对家国的
怀念和对妇女权益的倡导,无不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总的来说,参访宋庆龄故居,收获颇丰。
自从现代化建筑盛行后,保护历史建筑就显
得尤其重要。
通过参观宋庆龄故居,我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及其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珍藏历史,重视保护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院是王府花园的布局及风格,有五百多年的凤凰过淮河上百年的西府海棠,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
最近我有幸随什刹海工会参观了这里,通过参观使我了解到: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1914年任孙中山秘书,1915年10月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从此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并一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并坚决支持维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在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她与国民党左派及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等联合发表了《讨蒋通电》,宣布同背判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人决裂,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她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痛心疾首,发表了《宋庆龄宣言》无情揭露了蒋介石政府的本性及他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投降活动,并深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他密切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联合进步人士,掩护和营救许多被国民党迫害的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并组织海外侨胞及妇女为抗日募集钱款和医疗物资,并把它们运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投身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并参与了大量的国务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后她的生命终结前的37年里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来卓越的贡献。
她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
她一生热爱妇女的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
1981年5月15日,宋庆龄同志被接纳为中国国共产党党员,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游上海宋庆龄故居作文
《游上海宋庆龄故居》
哇塞,终于有机会去上海宋庆龄故居游玩啦!一走进那大门,我就感觉好像踏入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你知道吗,我一进去就被那棵大树吸引住了。
哎呀呀,那棵树可真是又高又大呀,感觉它得有好多年的历史了吧!我就站在那树下,仰着头看呀看,脖子都酸了。
我就想呀,这棵树是不是宋庆龄女士当年也经常看着它呢,说不定她还在树下乘过凉呢!然后我还围着那大树转了好几圈,想仔细瞅瞅它身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痕迹。
哈哈,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的样子还挺逗的。
故居里的房间都布置得好精致呀,有很多宋庆龄女士用过的东西。
我在一个房间里看到了她的书桌,特别有年代感。
我就忍不住想象她当年在这书桌上写信呀、看书呀的情景,感觉特别神奇。
还有那些老照片,看着照片里的宋庆龄女士,真的好优雅好高贵呀。
逛着逛着我都忘记了时间,等回过神来已经在里面待了好久好久啦。
离开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看那故居,心里默默想着,这次的游览真的好有趣
呀,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这里就像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宝库,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次次去探索呢。
这就是我游上海宋庆龄故居的经历,一段特别难忘的记忆呀!。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篇一: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组织感想昨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宋庆龄故居,寻访伟人足迹,了解宋庆龄同志奋斗的一生。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了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她大量的遗物,如她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
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双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宋庆龄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
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并且她也是一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舞台,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誉的社会活动家。
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她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宋庆龄同志的一生,是为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不停战斗奋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认识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紧随着时代脚步不断前进的一生。
她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由宋庆龄的光辉事迹,我想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由先辈们用心血创造出来的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里,我们不用像先辈们那样去革命,去战斗,但也有着自己的使命。
那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使国家越来越和谐、富强。
我们大学生一方面应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则要铭记历史,关注时事,付出实践。
等将来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我们也应努力工作,关注社会,为国家的和谐强大做出自己的努力,当国家社会需要我们有所作为、行动时我们要及时站出来。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最后,我们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这里陈列了宋庆龄奶奶一生的各种物品,小到一份亲笔书信,大到当年坐过的汽车。
物品虽珍贵,但更珍贵的是这里保留下了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如何在当时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是如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这次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触动。
宋庆龄奶奶传奇的一生此时此刻已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深深的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
我们都由衷地感到,宋庆龄奶奶不愧被称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实在太多太多,再多的景仰与爱戴,再多的赞誉和热爱都不足以表达人们对她的崇敬之情。
在宋庆龄奶奶的雕像前,同学们驻足了很久,也许他们此刻正在心中向他们敬爱的宋奶奶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您! 也许他们此刻正暗下决心,要像宋奶奶一样,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甘于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同学们都没说话,但他们渐渐坚定的眼神,早已说明了一切,也许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归途中,我的脑海里还不断回响着宋奶奶的名言: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成果。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
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历史加速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二)08年是宋庆龄诞辰115周年,08年的最后一天来北京找同学过元旦,去后海逛了一下,顺路参观了一下宋庆龄故居。
45年前,宋庆龄70寿诞时迁入此院,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9年。
小学课本上曾有宋庆龄故居的故事,不过那是上海的宋庆龄故居。
记得里面写了故居里的樟树,北京的虽然没有樟树,但是却也有宋庆龄喜爱的国槐和海棠,站在凤凰国槐和西府海棠前不由的肃然起敬,流连往返。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前年到北京出差之余,参观了位于后海的宋庆龄故居。
故居原是好像是溥仪父亲载沣的王府,后由政府划拨改建,宋庆龄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九年。
故居里,绿树掩映着一座座青砖红墙的宅子,楚楚亭台楼榭,风景秀丽。
时值深秋,故居内举办了菊展。
菊花象征着高洁,与主人的品格相配。
故居里有一座楼,是宋庆龄日常起居、办公、接待客人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起居室也成了抢救室。
故居还有一个纪念馆,用图片展示了宋庆龄的一生。
小学时我读过一本书,叫《宋氏家族第一人》,讲他的父亲宋耀如的奋斗经历;高中时读过《宋庆龄评传》,后来还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宋家王朝》,对这个传奇家族和故居的主人多少有点了解,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图片,很容易耐着性子一张一张的看下去,对图片下面的介绍文字,能一字一句的读下去。
在所有介绍中,令我难忘的一组图片和实物是讲她在病重弥留之际,全国各地的群众写来的慰问信,信封上的地址有的简单到:“北京,人大常委会,宋副委员长(收)”。
有的信寄来了祖传的药方。
在那段时间,人民日报每天在头版向全国发布关于宋庆龄的病情公告,这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些内容让我感到震撼,立刻理解到“爱戴”两字的内涵,体会到何香凝先生用“国之瑰宝”形容她的用意所在。
不知道这样的事情,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