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20-03 沥青胶结料性能分级标准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6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8.2 指标石料压碎值不大于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吸水率不大于坚固性不大于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 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 不大于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软石含量不大于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3单位%%3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表面层26 28 2.60 2.0 12 15 12 18 1 3 其他层次28 30 2.50 3.0 12 18 15 20 1 5 其他等级公路30 35 2.45 3.0 -20 --1 5 试验方法T 0316 T 0317 T 0304 T 0304 T 0314 T 0312 T 0310 T 0320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 %%%%%%%4.8.3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4.8.3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表4.8.3 规格公称粒径名称(mm) S1 40~75 S2 40~60 S3 30~60 S4 25~50 S5 20~40 S6 15~30 S7 10~30 S8 10~25 S9 10~20 S10 10~15 S11 5~15 S12 5~10 S13 3~10 S14 3~5 106 75 100 90-100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63 - 53 37.5 31.5 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 - - 0-15 0-15 - - - - 0-15 - - 0-5 0-5 - 0-15 - - - 0-5 - 0-15 - - - 0-5 - 0-15 - 0-15 - 0-5 - 0-15 - 0-1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3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0-15 100 90-100 40-70 0-15 100 90-100 0-15 100 90-100 40-70 0-20 100 90-100 0-15 4.8.4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
浅谈沥青性能分级体系路面等级也应当与交通特点结合考虑,对于高等级道路,考虑充分的安全储备和路面维护等因素,选择合理等级的沥青,对于SUPerPaVe分级体系中,随着标号增加,其高温、低温和常温性能逐渐改善。
沥青分级体系质量评价1.绪言沥青作为一种非晶体高分子混合物,应用于路面胶结料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沥青的分类可以按来源、加工方法、用途和形态划分。
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和焦油沥青三大类,按形态分为黏稠沥青和液体沥青。
一般石油沥青分为四大类:道路沥青类、建筑沥青类、专用沥青类和乳化沥青类。
改性沥青作为改良的胶结料应用于道路建设、建筑防水等方面。
PG分级体系要求沥青路面在最高设计温度时能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不产生过量的车辙;在路面最低设计温度时能满足低温性能的要求,避免或减少低温开裂;在常温范围内控制疲劳开裂,考虑了沥青材料在使用期全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对于沥青材料的质量评价和选择,较针入度分级和黏度分级有了很大改进。
2.沥青性能分级方法针入度分级体系和黏度分级体系的分级方法主要是依据25C针入度和60℃黏度指标,这两种分级方法参考的指标也不相同,而第三种按路用性能分级的出发点是根据沥青表现出的路用性能划定适用温度,与前两种都不一样。
针入度分级体系历史最长,使用的国家也最多。
我国道路沥青基本按针入度分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中按连续针入度(40〜140)分为5个标号;《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修订了沥青等级划分方法,沥青基本按连续20(0.0Imm)针入度梯度进行划分,分为7种,在这个标准中,沥青等级划分是以沥青路面的气候条件为依据,同一个气候分区内,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特点再将沥青分为1~3个不同的针入度等级。
技术指标中增加了针入度指60℃动力黏度以及IOe延度指标评价沥青的感温性、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根据沥青中的蜡含量分为A、B、C三个等级,各个等级的技术指标要求逐级降低。
黏度分级体系是按连续黏度进行分级,以美国AASHTO以黏度分级的黏稠沥青技术标准为例,沥青的标号为连续60℃黏度区间的中值,区间大小递增,分为5个等级,135C的黏度不作为划分等级的依据。
1.道路石油沥青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确定。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采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即重交通石油沥青。
国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特点是:沥青含蜡低,高温粘度大,低温延伸性好,抗老化性能强,能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可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要求。
具体指标见下表。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1注:沥青标号由针入度值划分。
此外还有中、轻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液体石油沥青技术标准,乳化沥青技术标准,详见规范。
2.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可单独或符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
制造改性沥青的改性剂能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规范。
改性沥青对粘度、贮存稳定性等有严格要求,见规范。
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胶乳类改性剂可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3. 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钢渣、矿渣等,但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
粗集料必须用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
粗集料必须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不含杂质,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沥青混合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并不得含有土块,杂物等。
对用于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应该选用坚硬、耐磨、韧性好的碎石或碎砾石,因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对粗集料的磨耗值有严格的要求,详见下表。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决定着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其指标见下表。
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范围。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沥青等级A级沥青C级沥青自检频率抽检频率沥青标号1次/400T 1次/200T 9010℃延度cm A ≥3015℃延度cm A ≥100自检频率抽检频率60-80自检频率抽检频率≥601次/400T 或每车1次/200T 或每车软化点(R&B)最小℃/≥-0.4延度5℃,5cm/min最小cm /35针入度(25°5S,100g)0.01mm /针入度指数PI/软化点(R&B)A ≥45聚合物改性沥青(SBS)指标单位等级要求针入度(25°5S,100g)0.01mm A 80-1003.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指标单位等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指标适用范围各个等级的公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针入度指数PIA -1.5+1.0B级沥青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一下的层次,二级及二级一下公路的各2.用做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视密度不小于(t/m 3)吸水率失不大于(%)粘附性不小于粗集料指标项目指标表面层(其他层次)碎石压碎值 不大于(%)15针片状不大于(%)500m 31000m 326(28)28(30)2.6(2.5)2.0(3.0)4级规格名称公称粒径S710-30S910-20S125-10S143-5规格名称公称粒径S160-3自检频率抽检频率自检频率抽检频率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名称机制砂料场筛片尺寸19-26.511-196-11细集料指标2000m 3800m 3项目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项目指标表观密度不小于(t/m3) 2.5矿粉指标坚固性不小于(%)12砂当量不小于(%)60外观亲水系数无团粒结块∠1含水量不大于(%)1通过率100500t 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200t 90-10075-100粗粒式AC-25C 下面层7CM中粒式AC-20C 中面层6CM中粒式AC-16C 上面层5CM90号140℃正常施工130℃低温施工140℃正常施工125℃低温施工135℃65℃75℃60℃SBS类150℃∠50MM 50-80MM ﹥80MM ∠50MM 50-80MM ﹥80MM不允许 不允许140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140135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14513813216515515014013513015815014513813212815314714313213012614714514113012512414514013997%渗水300ml/min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工程最大粒径的2.5-3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基质沥青)沥青加热温度150-160℃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5-1010-15矿料加热温度间歇式拌和机160-190℃混合料出料温度140-160℃开始碾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光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摊铺温度,不低于165-170℃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开放交通路表温度,不高于50℃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改性沥青)沥青加热温度160-165℃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集料加热温度190-22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开放交通路表温度,不高于50℃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下卧层表面温度℃不同摊铺厚度的最低摊铺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压实度∠515-2020-2525-30﹥30路的各个层次。
沥青混凝土标准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道路铺装材料,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沥青混凝土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沥青混凝土标准主要包括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内容。
在材料要求方面,标准通常规定了沥青、骨料、添加剂等材料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沥青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包括摊铺、压实、养护等环节,标准对这些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则是对沥青混凝土工程验收时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包括抗压强度、密实性、平整度等方面。
其次,沥青混凝土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保障道路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可以有效控制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工程验收,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保障行车安全。
因此,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最后,沥青混凝土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沥青混凝土材料、工艺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因此标准也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
只有不断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满足道路工程的需要,提高道路质量,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标准对于保障道路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深入理解和严格执行。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标准,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才能更好地保障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沥青材料沥青材料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氧、硫、氮)衍生物所组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的混合物,憎水性材料,结构致密,几乎完全不溶于水、不吸水,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因此广泛用于土木工程的防水、防潮和防渗;沥青属于有机胶凝材料,与砂、石等矿质混合料具有非常好的粘结能力,所制得的沥青混凝土是现代道路工程最重要的路面材料。
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1.元素组成石油沥青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及非金属(氧、硫、氮)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其元素组成主要是碳(80%~87%)、氢(10%~15%);其余是非烃元素,如氧、硫、氮等(<3%);此外,还含有一些微量的金属元素。
2.组分组成通常将沥青分离为化学性质相近、与其工程性能有一定联系的几个化学成分组,这些组就称为“组分”。
我国现行规程中有三组分分析法和四组分两种分析法两种。
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将石油沥青分离为油分、树脂和沥青质三个组分。
1)油分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赋予沥青流动性,油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难度。
我国国产沥青在油分中往往含有蜡,在分析时还应将油、蜡分离。
蜡的存在会使沥青材料在高温时变软,产生流淌现象;在低温时会使沥青变得脆硬,从而造成开裂。
由于蜡是有害成分,故常采用脱蜡的方法以改善沥青的性能。
2)树脂为红褐色粘稠半固体,温度敏感性高,熔点低于100℃,包括中性树脂和酸性树脂。
中性树脂使沥青具有一定塑性、可流动性和粘结性,其含量增加,沥青的粘结力和延伸性增加;酸性树脂含量不多,但活性大,可以改善沥青与其它材料的浸润性、提高沥青的可乳化性。
3)沥青质为深褐色固体微粒,加热不熔化,它决定着沥青的粘结力、粘度和温度稳定性,以及沥青的硬度、软化点等。
沥青质含量增加时,沥青的粘度和粘结力增加,硬度和温度稳定性提高。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1、粘滞性粘滞性是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各种石油沥青粘滞性的变化范围很大,与沥青组分和温度有关。
沥青等级的划分标准沥青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沥青材料需具备多种不同的性能指标。
以下是沥青等级划分的四个主要标准:1. 针入度等级针入度等级是衡量沥青软硬程度的标准。
针入度等级越低,沥青越硬;反之,针入度等级越高,沥青越软。
通常,针入度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从00到0号。
不同等级的沥青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场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粘度等级粘度等级是衡量沥青粘稠度的指标。
粘度等级越高,沥青的流动性越差;反之,粘度等级越低,沥青的流动性越好。
通常,粘度等级分为十个等级,从100到10号。
在选择沥青时,需要考虑其在使用温度下的粘度等级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3. 软化点等级软化点等级是衡量沥青在高温下软化程度的指标。
软化点等级越高,沥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越好;反之,软化点等级越低,沥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越差。
通常,软化点等级分为十个等级,从80到10号。
在选择沥青时,需要考虑其软化点等级是否能够满足工程的高温要求。
4. 闪点等级闪点等级是衡量沥青在高温下抗燃烧性能的指标。
闪点等级越高,沥青的抗燃烧性能越好;反之,闪点等级越低,沥青的抗燃烧性能越差。
通常,闪点等级分为二十个等级,从200到20号。
在选择沥青时,需要考虑其闪点等级是否符合工程的安全要求。
总之,为了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需要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其针入度、粘度、软化点和闪点等性能指标。
通过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和划分标准,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沥青材料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道路工程材料作业李诗琪12534321.沥青路面面层用集料技术要求(参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一.粗集料1.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
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
2.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4.8.2的规定。
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
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根据百度百科,查阅以上各个指标的定义:石料压碎值:压碎值是集料抵抗压碎的性能指标,它是按规定试验方法测得的被压碎碎屑的重量与试样总重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洛杉矶磨耗损失:是以洛杉矶磨耗机的磨耗指标表示碎石道碴抵抗冲击、磨耗和边缘剪切等联合作用能力的参数。
吸水率吸水率:是表示物体在正常大气压下吸水程度的物理量。
坚固性:砂、卵石与碎石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值应小于有关规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小于0.4的颗粒水洗法:将两类不同溶解性物质,同时通过水,其中一类能够溶解在水中,另外一类不能溶解,然后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层除去。
二.细集料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4.9.2的规定。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含泥量:指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微米的颗粒含量。
砂当量: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各种细集料中所含的粘性土或杂质的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
沥青材料沥青材料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氧、硫、氮)衍生物所组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的混合物,憎水性材料,结构致密,几乎完全不溶于水、不吸水,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因此广泛用于土木工程的防水、防潮和防渗;沥青属于有机胶凝材料,与砂、石等矿质混合料具有非常好的粘结能力,所制得的沥青混凝土是现代道路工程最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1.元素组成石油沥青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及非金属(氧、硫、氮)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其元素组成主要是碳(80%~87%)、氢(10%~15%);其余是非烃元素,如氧、硫、氮等(<3%);此外,还含有一些微量的金属元素。
2.组分组成通常将沥青分离为化学性质相近、与其工程性能有一定联系的几个化学成分组,这些组就称为“组分”。
我国现行规程中有三组分分析法和四组分两种分析法两种。
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将石油沥青分离为油分、树脂和沥青质三个组分。
1)油分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赋予沥青流动性,油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难度。
我国国产沥青在油分中往往含有蜡,在分析时还应将油、蜡分离。
蜡的存在会使沥青材料在高温时变软,产生流淌现象;在低温时会使沥青变得脆硬,从而造成开裂。
由于蜡是有害成分,故常采用脱蜡的方法以改善沥青的性能。
2)树脂为红褐色粘稠半固体,温度敏感性高,熔点低于100℃,包括中性树脂和酸性树脂。
中性树脂使沥青具有一定塑性、可流动性和粘结性,其含量增加,沥青的粘结力和延伸性增加;酸性树脂含量不多,但活性大,可以改善沥青与其它材料的浸润性、提高沥青的可乳化性。
3)沥青质为深褐色固体微粒,加热不熔化,它决定着沥青的粘结力、粘度和温度稳定性,以及沥青的硬度、软化点等。
沥青质含量增加时,沥青的粘度和粘结力增加,硬度和温度稳定性提高。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1、粘滞性粘滞性是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各种石油沥青粘滞性的变化范围很大,与沥青组分和温度有关。
沥青沥青混合料技术全参数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含量可放宽到3%。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3)细集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4)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见表。
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见表。
表中要求。
4矿粉应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
当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50%。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素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存。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基层施工透层油或下封层后,应及时铺筑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路用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1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检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
2)沥青混合料所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范文最新推荐------------------------------------------------------[转]半年工作总结[[转]半年工作总结][转]半年工作总结(范文)尊敬的中队党支部:光阴似箭,时光好慢,度日如年,煎熬蔓延,[转]半年工作总结。
来到部队我快崩溃了。
每天过着同一天。
你说要不像90前的武警一样部队给了一个平台苦练杀敌本领。
练就一身真功夫,一挑四、五个。
要不就踏实干好工作,舒舒服服过着,拥有一个美好的环境。
你说我这苦命人,被分到了大西北,没天过的啥日子,孤独、寂寞、哀愁。
还老挨收拾,好不容易放次假,过个星期六(天)还过不好,比如端午节三天假,跟民工一样苦干了三天(还训练)这叫放假吗?还不如平时,工作总结《[转]半年工作总结》。
最后换来了啥都不是,还说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就是整你们。
我就晕了,我的理念就是,平时怎么来都行,不管训练,劳动、上哨、还是外出执勤,我都不怕,就是该休息的时候不能耽误大家休息时间。
这个连队就不行。
在部队,每天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点夸张)就是每天睡不了个好觉,每天上哨,整天瞌睡。
来到部队我感觉也就那样,学到点东西,失去两年青春。
可我还是没有抛弃、放弃,不管是在训练、政治、作风都还可以,也受过奖。
如今就等待复原,(还有五个月)就要离开部队这个大家庭。
还是有一定感情,要珍惜最后几个月,努力工作。
这就是我17,18岁的青春。
此致军礼3 / 3。
T314-02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质标准测试方法1适用范围1.1本方法叙述了用直接拉伸试验来测定沥青胶结料的破坏应变和破坏应力的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未老化或用T240(RTFOT)和R28(PAV)老化的材料。
用于试验的仪器的温度范围在+6~-36℃。
1.2本试验方法的使用对象限于具有小于250μm颗粒的沥青胶结料。
1.3本方法对已超过脆性-延性范围的试件即破坏应变大于10%的试件不适用。
1.4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
本标准并不能强调关于使用时的所有安全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之前,使用者有责任采用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用的规则限制。
2参考文献2.1AASHTO标准M320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规范PP42确定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等级R28用压力老化容器(PAV)加速老化沥青胶结料T40沥青材料取样方法T240加热和空气对沥青旋转薄膜的影响2.2ASTM标准E1ASTM温度计E4试验机的荷载校验E77温度计的检查和校验E83延伸计的分类和校验2.3德国标准43760标定热电偶标准2.4MIL和ISO标准MIL STD-5545ISO10012-13术语3.1定义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从石油残留物中生产出来的沥青基胶结料,可以是具有或不具有添加颗粒尺寸小于250μm有机材料。
3.2本标准特定的术语3.2.1脆性(britt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破坏形式,指应力一应变曲线是以基本线性方式发展直至破坏点;试件横截面积在没有可察觉的减小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断裂破坏。
3.2.2脆性-延性(brittle-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延性破坏形式,指拉伸试验中应力一应变曲线是曲线性,而试件是突然断裂破坏。
断裂前试件横截面积发生有限的减小。
3.2.3延性(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延性破坏形式,指试件没有断裂,而是以大的应变的流值形式破坏。
沥青标号说明有哪些?沥青标号是划分沥青等级的一种方法。
沥青标号的划分,与同一个国家的道路石油沥青标准密切相关。
目前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入度分级;另一是60℃的粘度分级;再就是美国SHRP/SUPER.PAVE 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的PG分级。
(1)粘度分级美国的部分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采用此方法对沥青进行分级。
其分级指标主要是60℃的粘度,结合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指标、低温抗裂性指标、抗老化指标、质量均匀性指标、施工性能指标和安全性能指标等将沥青分成不同的等级标号,以便于施工设计时的选择。
(2)针入度分级自1918年首先提出后,已应用了近一个世纪,大多数国家均采用针入度分级标准。
该方法的主要分级指标多数为25℃的针人度,并像粘度分级一样,结合其他各项性能指标将沥青分成不同的等级标号以供选择。
(3)PG性能分级该分级方法是美国SHRP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的核心内容,它将沥青分为七个等级和21个亚级,七个等级为PG46、PG52、PG58、PG64、PG70、PG76、PG82,亚级从-10℃-46Y,每6℃一档。
PG是Performance Grade之词头,表示反映路用性能,分级直接采用设计使用温度表示使用范围。
SUPERPAVE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等级按当地的温度条件确定:设计最高温度:7d最高平均路面温度(采用路表下20mm深处的一年中温度最高的7d周期平均温度);设计最低温度:年极限最低温度,采用路表处最低温度。
同时,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确定保证率为95%或98%的20年的代表性。
如PG58-28,表示该即沥青适用于最高路面设计温度不超过58℃,最低路面设计温度不低于-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