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 格式:doc
- 大小:807.00 KB
- 文档页数:10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一.科技发展成就(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导弹: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计算机: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4、南极考察:1984年11月20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乘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首次向南极进发;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凯旋而归。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其他: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2006年全线长1142 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1.第一步:无人、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无人上天;神五至神六:载人上天)2.第二步:空间交汇对接(神七航天员空间出舱,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3.第三步:空间试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元勋”——邓稼先★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7、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p94~96)1、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
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
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
一、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文革后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60年代初1964年1964年1965年1970年近程导弹原子弹导弹研制开始中近程导弹独立研制世界第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第一全合成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世界第五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1973年1983年200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1成功水稻杂交第一人计算机“银河一号”2解决世界饥饿问题1居于世界前列,2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世界第三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60年代初1964年1964年1965年1970年近程导弹原子弹导弹研制开始中近程导弹独立研制世界第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第一全合成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世界第五1)50年代开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封锁、经济孤立和军事威胁。
2)50年代末中苏关系交恶,中国再次面临核威胁。
3)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强大的军事为它护驾保航。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据上图,阅读《学思之窗》,回答右侧问题。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据上图,阅读《学思之窗》,回答右侧问题。
•1)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七十年代外交局面的开拓奠定了军事基础。
•2)为我国九十年代发展航空航天奠定了科技基础。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阅读95页《学习延伸》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学者金辉、曹树基、王维志的计算结果,认定死亡人数约为三千六百万。
这也只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材料二: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以史为鉴,肩负未来。
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1973年1983年200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1成功水稻杂交第一人计算机“银河一号”2解决世界饥饿问题1居于世界前列,2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世界第三•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材整理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目的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深度点拨] 正确理解“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和氢弹。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教材整理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评价
(1)地位: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误区警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我们可以否定十年“文化大革命”,但不能否定十年历史。
这十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内取得的一些成就是科学家和人民群众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促进的。
教材整理3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银河-Ⅰ号”。
③199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的“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③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探究点一“两弹一星”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提示】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历史意义: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为后来和平利用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
【史论拓展】“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
(2)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
(3)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探究点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提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
系。
【提示】科技进步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促进。
【史论拓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
(1)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水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2)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
由于常规稻的产量、抗病性、各种综合性状都比不上杂交水稻,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
(3)它也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
研究和种植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上粮食不足的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是()
【导学号:71640034】A.增强了国防力量B.打破了美苏两极对峙局面
C.加速了信息化发展D.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解题模板】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C.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答案】 A
2.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B.“神舟”
C.“嫦娥”D.“银河”
【答案】 A
3.(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的主要成就是()
A.培育出杂交水稻
B.研制了“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D.设计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答案】 A
4.某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成就展。
下列成就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答案】 D
5.科技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走向富强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方向的调整。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
【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
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②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与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