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孔的结构及运动

  • 格式:docx
  • 大小:34.61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孔的结构及运动

气孔是植物叶表皮组织上的小孔,为气体出入的门户,气孔在叶的上下表皮都有,但一般在下表皮分布较多,花序,果实,尚未木质化的茎,叶柄等也有气孔存在。气孔的大小随植物的种类和器官而异,一般长约20~40um,宽约5~10um.每平方厘米叶面上约有气孔2000~4000个。

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的缝隙,保卫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中,呈肾形;另一类存在于禾本科与莎草科等单子叶植物中,呈哑铃形,与其他表皮细胞不同,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和磷酸化酶,保卫细胞与叶肉细胞也不同,前者叶绿体较小,数目较少,片层结构发育不良,且无基粒存在,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内外壁厚度不同,内壁厚,外壁薄,当液泡内溶质增多,细胞水势下降,吸收邻近细胞的水分而膨胀,这时较薄的外壁易于伸长;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就张开。反之,当溶质减少,保卫细胞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内壁伸长互相靠拢,导致气孔关闭。这种自主运动可以根据体内水分的多少自动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气孔总面积只占叶面积的1%~2%,但当气孔全部开放时,其失水量可高达与叶面积同样大小的自由水面蒸发量的80%~90%,为什么气孔散失水分有这样高的效率呢?当水分从较大的面积上蒸发时,其蒸发速率与蒸发面积成正比;但从很小的面积上蒸发时,其蒸发速率与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穿过小孔时,边缘的分子比中央的分子扩散速度较大,由于气孔很小,符合小孔扩散原理,所以气孔蒸腾散失的水量比同面积的自由水面蒸发的水量大得多。

如上所述,气孔运动是保卫细胞内膨压改变的结果。这是通过改变保卫细胞的水是而造成的。人们早知道气孔的开闭与昼夜交替有关。在温度合适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到光照下,保卫细胞的水势下降而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在黑夜时,保卫细胞因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使气孔关闭。

是什么原因引起保卫细胞水势的下降与上升呢?目前存在以下学说:

1,淀粉—糖转化学说,

光合作用是气孔开放所必需的。黄化叶的保卫细胞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的影响下,气孔运动不发生。很早以前已观察到,pH影响磷酸化酶反应(在pH6.1~7.3时,促进淀粉水解;在pH2.9~6.1时,促进淀粉合成):淀粉-糖转化学说认为,植物在光下,保卫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导致CO2浓度的下降,引起pH升高(约由5变为7),淀粉磷酸化酶促使淀粉转化为葡萄糖-1-P,细胞里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或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开放。黑暗时,光合作用停止,由于呼吸积累CO2和H2CO3,使pH降低,淀粉磷酸化酶促使糖转化为淀粉,保卫细胞里葡萄糖浓度低,于是水势升高,水分从保卫细胞排出,气孔关闭。试验证明,叶片浮在pH值高的溶液中,可引起气孔张开;反之,则引起气孔关闭。但是,事实上保卫细胞中淀粉与糖的转化是相当缓慢的,因而难以解释气孔的快速开闭。试验表明,早上气孔刚开放时,淀粉明显消失而葡萄糖并没有相应增多;傍晚,气孔关闭后,淀粉确实重新增多,但葡萄糖含量也相当高。另外,有的植物(如葱)保卫细胞中没有淀粉。因此,用淀粉-糖转化学说解释气孔的开关在某些方面未能令人信服。

3,苹果酸生成学说

人们认为,苹果酸代谢影响着气孔的开闭。在光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由淀粉转化的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作用,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同时保卫细胞的CO2浓度减少,pH上升,剩下的CO2大部分转变成碳酸氢盐(HCO3),在PEP羧化酶作用下,HCO3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还原为苹果酸。苹果酸会产生H+,ATP使H-K交换泵开动,质子进入副卫细胞或表皮细胞,而K进入保卫细胞,于是保卫细胞水势下降,气孔就张开。此外,气孔的开闭与脱落酸(ABA)有关。当将极低浓度的ABA施于叶片时,气孔就关闭。后来发现,当叶片缺水时,叶组织中ABA浓度升高,随后气孔关闭。

气孔运动是由保卫细胞水势变化而引起的,当保卫细胞吸水所产生的膨压大于表皮细胞膨压时,气孔处于开放状态,反之,气孔关闭。气孔运动的方式虽然简单,却蕴涵着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涉及保卫细胞对内外环境的感受、信号传导、离子的跨膜运输等一系列过程,掌握其中的规律是人们探索生命的现象和本质的途径之一。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各种重要的生理生化活动都与气孔运动息息相关,因而研究植物气孔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在气孔运动的机制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气孔运动过程中保卫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是相关研究的重点。这个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刺激与感受-信号转导-反应。由此,人们对于植物叶片气孔运动机制研究也主要涉及:气孔运动的上游调控因素,即哪些因素能够调控气孔开关;调控因素的感受,即细胞中有哪些负责接受信号刺激的受体;跨膜信号转导,即第二信使的产生和膜上的一些生理变化;下游生理反应,包括渗透压变化,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基因表达的变化等。

1上游调控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光/暗:

光/暗是调节气孔运动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一般情况下,气孔在光照下打开,在黑暗中关闭,少数进行景天酸代谢的肉质植物的气孔通常在夜间张开,白天关闭。气孔开关的程度与光照强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一般使气孔张开的光照强度是全日光的1/1000~1/30,恰好可以引起一定程度的净光合作用。光质对气孔运动的影响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似,即蓝光和红光最有效。暗可以诱导光激活的质子泵H+-ATPase失活,保卫细胞K+外流增加,导致气孔关闭。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了光/暗与胞质游离Ca2+浓度之间的关系,光照能够诱导胞质Ca2+的减少,暗可以逆转此效应,暗诱导的胞质Ca2+上升可视为激活暗呼吸的一种机制,光诱导的胞质Ca2+减少可能与叶绿素的光吸收有关而不与光敏色素和蓝光受体有关。光/暗调控下保卫细胞内ABA水平也与气孔运动有关。佘小平等人研究光暗调控的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途径,证明了暗不仅诱导产生H2O2,也可以诱导保卫细胞NO水平上升,且这两种信号分子是暗诱导气孔关闭所必需的组分;研究还发现H2O2和NO在参与光暗调控的气孔运动中存在着对话(Crosstalk-ing)。郭林英在研究光暗调控气孔运动时,不但验证了H2O2和NO参与光/暗调控的气孔运动,而且证明Ca2+也参与气孔运动且在H2O2和NO下游起作用,蛋白激酶(PK)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