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场免疫注射技术操作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养猪场中猪的科学免疫程序一、种公猪免疫程序⑴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⑵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⑷每年在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每年4-5月注射一次乙型脑炎弱毒苗;⑹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⑺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二、种母猪免疫程序⑴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蔓猪肺疫两联苗;⑵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⑷每年在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每年4-5月注射一次猪乙型脑炎弱毒苗;⑹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⑺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⑻妊娠母猪于产前40-42天和产前15-20天各注射一次仔猪下痢菌苗以预防仔猪黄痢;⑼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各注射一次红痢菌苗以预防仔猪红痢。
三、仔猪免疫程序⑴20日龄和70日龄各肌肉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或在初生未吃初乳前立即接种一次;⑵断乳时(30-35日龄)和70日龄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断乳时(30-35日龄)口服或肌肉注射一次仔猪副伤寒疫苗;⑷7-15日龄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60日龄肌肉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⑹70日龄肌肉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四、后备猪免疫程序⑴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猪瘟肺疫两联苗一次,选出做种猪时再接种一次。
⑵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病疫苗;⑶后备母猪4-5月和配种前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乙型脑炎弱毒苗;⑷60日龄肌注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选做种猪时再肌注一次。
以上免疫程序,对于规模经营的猪场和养殖户必须接种的疫苗是猪瘟猪肺疫两联苗,猪丹毒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仔猪下痢菌苗、红痢菌苗、猪口蹄疫灭活疫苗、而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猪喘气病疫苗;猪乙型肺炎弱毒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仅在该场或当地流行过此类疾病时才接种;仅少量养殖的农户只需接种猪瘟猪肺疫两联苗、仔猪副伤寒疫苗。
仔猪、培育猪疫苗注射时间1.猪瘟:首免为20-25日龄,应用猪瘟组织活疫苗(又称猪瘟免化弱毒苗)或猪瘟细胞活疫苗(必须用猪瘟单联苗,并最好用猪瘟组织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1 毫升稀释后肌注。
二次免疫为55-60日龄用猪瘟、丹毒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或0.2%亚硒酸钠2毫升稀释后肌注.2.猪丹毒:可用60日龄与猪瘟活疫苗同时免疫接种,临床上常采用猪瘟丹毒疫苗肌注。
3.猪肺疫:猪肺疫苗1头份,用20%氢氧化铝凝胶1毫升稀释后肌注,注射时间为断乳或转群(60-70日龄).也可用猪瘟、丹毒、肺疫活疫苗肌注。
4.猪气喘病(又称猪霉形体肺炎):应用猪气喘病活疫苗1头份,用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给15-25日龄哺乳仔猪胸腔注射,方法是左侧横卧,于右侧肩甲骨后缘1.5-2。
0cm处,用16G的针垂直刺入1-1。
5cm深,缓缓注入药液,注射时必须把猪的头部和后躯固定好,避免猪挣扎乱动,以免针头划破肺组织,注射药液前后一周停止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5.仔猪副伤寒:应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1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溶液1毫升稀释后给30日龄仔猪肌注。
6.仔猪伪狂犬病:应用伪狂犬病活疫苗1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
注射时间为出生后一周实施首免,30-35日龄再实施二免。
7.猪链球菌病:应用链球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
注射时间为30-35日龄。
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14天后产生强大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8.猪口蹄疫病:应用猪“Ⅱ”型口蹄疫灭活苗2毫升肌注。
注射时间首免为30日龄;二免为60 日龄。
养猪场中疫苗合理使用的八个关键点猪病疫苗的合理使用是关系到免疫成败的关键。
疫苗接种前,要认真阅读瓶签及使用说明书,不得任意变更;养猪户应按照以下方法合理使用疫苗。
1。
注射病毒性活疫苗的前后各4天内不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等,两种病毒性活疫苗一般不要同时接种,应间隔7~10天,以免产生相互干扰。
2。
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使用,分别肌注,注射活菌疫苗前后7天不要使用抗生素,两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时使用,分别肌注。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1.疫苗的类型(1)传统疫苗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
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①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
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
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
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
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
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免疫注意事项一、前言家禽家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蛋类和奶类等食品。
随着疾病的传播,家禽家畜的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家禽家畜的健康,我们需要给它们进行免疫接种。
那么,如何进行免疫接种呢?免疫接种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二、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1. 注射法注射法是最常见的免疫接种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将疫苗直接注入家禽家畜的肌肉或者皮下组织中。
注射法的优点是疫苗可以快速地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不过,注射法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容易引起家禽家畜的应激反应,影响它们的健康。
2. 喷雾法喷雾法是将疫苗喷洒在家禽家畜的呼吸道、消化道或者眼睛等部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疫苗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家禽家畜的身体各个部位,从而提高免疫的效果。
不过,喷雾法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疫苗的保存期限较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3. 口服法口服法是将疫苗混入家禽家畜的食物中,让它们在进食的过程中摄入疫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家禽家畜不会感到疼痛,而且疫苗可以在肠道内被吸收。
不过,口服法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疫苗的吸收率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免疫的效果。
三、畜禽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疫苗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因此,在给家禽家畜进行免疫接种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它们所患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对应的疫苗。
我们还需要注意疫苗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保使用的疫苗是新鲜有效的。
2. 控制疫苗的剂量疫苗的剂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免疫的效果。
因此,在使用疫苗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家禽家畜的体重、年龄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疫苗剂量。
我们还需要注意疫苗的稀释比例,以免造成浪费或者影响免疫的效果。
3. 注意观察家禽家畜的反应在给家禽家畜进行免疫接种之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它们的身体状况。
如果发现家禽家畜出现了异常的反应,比如发热、呕吐等症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养殖场免疫程序(猪场)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猪场免疫程序一、常见猪病的推荐免疫程序(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1、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2、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3、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兰耳病弱毒苗;4、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5、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6、3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7、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菌苗;8、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9、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二倍量肌注。
10、生长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1.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2.配种前20-30天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3.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口蹄疫、兰耳病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1.空怀期: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2.初产猪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可不注;3.头三年,每年3-4 月份肌注一次乙脑苗,三年后可不注;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5.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6.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7.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8.产前30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9.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10.产前16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四)配种公猪免疫程序1、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2、每年3-4月份肌肉注射1次乙脑苗;3、每年肌肉注射2次气喘病灭活菌苗;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免疫注意事项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免疫注意事项。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预防胜于治疗”,所以我们要让畜禽们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免受疾病的困扰。
那么,我们该如何给畜禽们做免疫接种呢?又有哪些免疫注意事项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1. 注射法注射法是最常见的免疫接种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把疫苗打入畜禽的肌肉或者皮下组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疫苗吸收快,效果好。
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说容易引起疼痛,影响畜禽的生活质量。
2. 喷雾法喷雾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免疫接种方法。
我们可以把疫苗喷洒在畜禽的口腔、鼻腔或者眼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针头,不会让畜禽感到疼痛。
但是,它的缺点是疫苗吸收较慢,效果不如注射法。
3. 口服法口服法是将疫苗混入饲料中,让畜禽通过食物摄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不需要额外的操作。
但是,它的缺点是疫苗吸收较慢,效果不如注射法和喷雾法。
三、畜禽免疫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疫苗我们在给畜禽做免疫接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疫苗。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疫苗,而且还要根据畜禽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疫苗。
2. 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疫苗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其有效性。
所以,我们在给畜禽做免疫接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疫苗的质量。
3. 观察畜禽的反应在给畜禽做免疫接种的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它们的反应。
如果发现畜禽出现异常症状,如高热、呕吐、腹泻等,要及时联系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4. 遵循兽医的建议我们在给畜禽做免疫接种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兽医的建议。
兽医会根据畜禽的具体情况,为我们推荐合适的免疫接种方案。
我们要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来进行免疫接种,以确保畜禽的健康。
四、结语给畜禽做免疫接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免疫注意事项大家好,我是一名行业专家,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免疫注意事项。
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给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那就是为了预防疾病,保障家禽家畜的健康。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畜禽的免疫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免疫接种方法1.1 注射法注射法是畜禽免疫接种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适用于大部分病原体。
注射疫苗时,需要先对疫苗进行稀释,然后用注射器将疫苗注入家禽家畜的肌肉或者皮下组织。
注射后,家禽家畜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疫苗能够有效产生免疫力。
1.2 喷雾法喷雾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免疫接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空气传播的病原体进行预防,如流感病毒等。
喷雾疫苗可以直接喷洒在空气中,使家禽家畜在呼吸过程中接触到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喷雾疫苗的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1.3 饮水法饮水法是将疫苗加入水中,让家禽家畜自由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需要注射或喷雾的疫苗,如口蹄疫病毒等。
饮水疫苗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家禽家畜容易接受,但缺点是疫苗的保存和运输较为困难。
二、免疫注意事项2.1 疫苗选择在给畜禽进行免疫接种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疫苗。
不同的病原体需要使用不同的疫苗,而且同一病原体的疫苗也需要根据家禽家畜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选择。
还要关注疫苗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保使用的疫苗是新鲜有效的。
2.2 疫苗稀释在使用疫苗时,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
稀释比例过高会导致疫苗失效,稀释比例过低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一般来说,注射疫苗的稀释比例为1:1000-1:2000,喷雾和饮水疫苗的稀释比例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 疫苗注射部位不同的免疫接种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
注射疫苗时,要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避免感染。
一般来说,注射疫苗的部位有肌肉、皮下组织和腹腔等。
具体选择哪个部位,需要根据疫苗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来决定。
养殖户快来看,规模化养猪场推荐免疫程序大全很多养猪的友在公众号里留言,问关于猪防疫问题,其实疫苗也是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来定的,不过还是给大家提供一个通用版的吧,咱们再根据自己情况,来决定如何实施防疫。
一、种公猪的防疫:1、猪瘟单苗:每6个月肌注一次,4头份;2、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每4个月肌注一次,3头份;3、口蹄疫苗:每4个月肌注一次,3头份;4、链球菌苗:每年肌注1次,3头份;5、乙脑疫苗:每年4月底5月初一次,1头份(2ml),间隔一个月再免疫1次;6、细小病毒疫苗:每年肌注一次,1头份(2ml);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每6个月肌注一次,1头份(根据本猪场情况选择应用)。
二、空怀母猪的防疫:1、猪瘟单苗:产后20天或每6个月肌注一次,4头份;2、口蹄疫苗:每4个月肌注一次,4头份;3、乙脑疫苗:每年4月底5月初一次,1头份(2ml),间隔一个月再免疫1次;4、链球菌苗:每年肌注1次,3头份;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空怀期肌注1头份(根据本猪场情况选择应用)。
三、妊娠母猪的免疫:1、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怀孕的6080天期间或每6个月肌注2头份;2、口蹄疫苗:每4个月肌注一次,4头份;3、产前30天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选择性应用;4、产前20天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选择性应用。
四、哺乳母猪的免疫:1、猪瘟单苗:产后20天或每6个月肌注一次,4头份;2、细小病毒疫苗:产后1012天肌注一次,1头份(2ml)。
五、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的防疫:1日龄:伪狂犬疫苗1头份滴鼻(此方案根据本猪场情况选择应用);7日龄:猪喘气病灭活疫苗肌注2ml;20日龄:猪瘟弱毒疫苗1头份;25日龄:猪喘气病灭活疫苗肌注2ml,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选择性注射;28日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1头份(根据本猪场情况选择应用);30日龄:链球菌苗肌注1次,2头份;40日龄:口蹄疫苗:肌注一次,3头份;55日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肌注2头份;60日龄:猪瘟单苗:肌注一次,4头份;70日龄:口蹄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选择性注射。
猪瘟疫苗肌肉注射操作流程猪瘟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的疾病,为了控制和预防猪瘟的传播,猪瘟疫苗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瘟疫苗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疫苗注射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疫苗、注射器、针头等工具。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注射器和针头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最后,熟悉猪瘟疫苗的储存和使用要求,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二、选择注射部位猪瘟疫苗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有颈部、肩部和臀部。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注意选择肌肉发达、易于操作的部位。
通常情况下,选择颈部或肩部比较方便,因为这些部位的肌肉较为明显。
三、操作流程1. 将猪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确保注射时猪不会乱动,以免造成伤害或注射不准确。
2. 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注射部位,保持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取出疫苗,并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摇匀。
4. 拧开疫苗瓶盖,将注射器接上针头。
5. 抓住猪的注射部位,用一只手托住猪的身体,以稳定猪的姿势。
6. 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插入肌肉组织中,注射角度约为45度,缓慢注射疫苗。
7. 注射完成后,保持注射器在肌肉中的位置,以免疫苗回流。
8. 缓慢地将注射器拔出,用棉球或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
9. 将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猪瘟疫苗肌肉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注射器和针头必须保持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 注射部位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皮肤破损或感染。
3. 注射时要轻柔、稳定,避免造成猪的伤害。
4. 注射器的容量应根据猪的体重和疫苗剂量来选择,确保注射剂量准确。
5. 在注射过程中,要观察猪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咨询兽医。
6. 注射后,要及时清理注射工具,避免交叉感染和疫苗的变质。
猪瘟疫苗肌肉注射操作流程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和预防猪瘟的传播。
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篇1: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为保证免疫效果,特制订以下制度:(1)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选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2)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要留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需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
(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方案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需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帮助。
(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看疫苗瓶有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晰,稀释液是否清楚等,并登记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便备案。
(5)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病猪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
依据猪场状况,一猪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
您正在扫瞄的文章由.glwk8.om(管理文库)整理,版权归原、原出处全部。
(6)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7)免疫接种过程,必需留意消毒剂不要与疫苗接触。
(8)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需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9)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
(10)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前,要特殊留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需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11)兽医做好免疫方案并监督免疫实施状况及免疫效果,技术人员要仔细做好免疫记录。
篇2:养猪场建筑施工合同养猪场建筑施工合同发包方(下称甲方):承包方(下称乙方):依据《建筑法》、《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公平互利、公正合理、诚恳信用的原则下,经协商,就甲方建盖养猪场的建筑工程承包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一、工程承包方式:包工包料,由乙方负责购买施工所需材料、雇佣施工人员、组织施工等。
二、工程承包范围:乙方依据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房屋基础、土建、装饰、水电及附属配套工程施工。
详细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量、承包单价及工程造价(含平安施工费及其它各种费用在内,建筑面积按国家规定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计算)见下表:序号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量承包单价工程造价新建育肥猪舍2幢三、工程质量等级:达到施工规范规定的验收合格标准。
规模养猪场中常用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1.猪瘟弱毒疫苗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①仔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做第二免疫接种;②乳前免疫:初生仔猪在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1~2小时后再哺乳,在60日龄左右做第二次免疫接种。
乳前免疫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因此,一般存在有仔猪猪瘟,特别是哺乳阶段易发生猪瘟和母猪带毒比较严重的猪场,建议采用这一免疫程序;③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再免疫1次;④繁殖母猪在哺乳仔猪断奶时进行免疫接种;⑤种公猪每年免疫接种2次。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应根据猪场猪瘟的流行与发生情况和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而制定。
同时,应加强环境、猪舍的消毒卫生,以减少或杜绝猪瘟强毒的污染。
2.猪伪狂犬病疫苗⑴灭活疫苗。
用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接种金黄地鼠肾成纤维细胞细胞单层,收获后,经甲醛溶液灭活,加油佐剂乳化制成的灭活疫苗。
该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
采用颈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育肥仔猪断奶时每头3毫升;②种用仔猪断奶时每头接种3毫升,间隔28~42日,加强免疫接种1次,每头5毫升。
以后每隔半年加强免疫接种1次;③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接种1次。
⑵弱毒活疫苗。
猪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是利用匈牙利的Barth-K61毒株或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毒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制成的冻干活疫苗。
国内外都有相应的产品。
采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繁殖母猪在产前1个月接种,注射2毫升;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在8~10周龄进行接种。
后备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再接种1次;③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
⑶基因缺失疫苗。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的优点是它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够区分免疫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它为该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传统的灭活疫苗用于体重为10~25公斤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3毫升;浓缩苗用于体重为10~25千克的猪,每头注射1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
猪场免疫程序《仅供参考》一、猪瘟1、种猪:每胎产后25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一次。
每次6头份。
2、仔猪:25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4头份,65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疫接种6头份;3、后备种猪:留种后,立即免疫接种一次6头份。
4.公猪每年免疫三次,每次注射6头份。
二、口蹄疫:高效灭活苗1、小猪,首免70-75日龄,次免90日龄,每次2毫升。
2、种猪,每年三次,每次后海穴注射3毫升。
3,后背种猪,留种后,接种一次后海穴注射3毫升。
4,公猪每年免疫三次,每次后海穴注射3毫升。
三、猪细小病毒病:1、种猪:每胎产后10日龄免疫一次,每次一头份。
2、后备种猪:配种前一个月免疫两次,每次一头份。
四、猪乙型脑炎:种猪、后备母猪每年4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一次。
五、猪伪狂犬病:1、种公母猪,每年免疫三次,每次1头份2,后背种猪,配种前免疫一次每次1头份。
六,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全场种猪,后备猪每年9月统一免疫一次,每次1头份。
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漏洞集约化畜牧业对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行业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及相应的应用技术研究与集约化发展速度很不匹配,很多所谓的生物安全措施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形式主义”。
一些做法也只能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
一、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畜禽就安全了,消毒不消毒并不重要。
实际上,免疫不是医治百病的干金良方。
免疫后机体应答产生了一定水平的抗体才可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而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水平会受到免疫时间及免疫方式、疫苗质量、疾病感染压力、动物健康水平、饲料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按设定的程序进行免疫只是畜牧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步骤之一。
二、消毒药定期轮换使用,才能避免抗药性的发生。
消毒药是否轮换使用取决于所使用消毒药的杀菌机理。
所选用的消毒药的杀菌机理是穿透性杀菌方式,则不会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穿透性杀菌方式下,消毒药直接穿透细菌或病毒的细胞膜,氧化细菌、病毒内的脂质、蛋白成分及DNA而杀灭细菌、病毒,一旦消毒药接触到细菌、病毒,即可完成杀灭过程。
猪群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2011-07-04 22:24 来源:三峡农业信息网
摘要:猪群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
疫苗需专人负责保管,活疫苗要求在低温冷冻的条件下运输和贮存,灭活苗需在4℃左右的普通冰箱内贮存。
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苗瓶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有效日期、使用方法、使用头份是否记载清楚,要有生产厂家、批准文号和检验号等,以便备查,避免伪劣产品。
免疫工作必须由兽医防疫人员执行,并对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进行清洗和煮沸消毒。
备有足够的碘酊棉球、稀释液、免疫记录本以及抗过敏药物。
免疫前应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对于精神不好、食欲欠佳、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的猪暂不接种。
凡要求肌肉接种的疫苗,其操作要点:用10毫升或20毫升金属注射器。
注射部位有颈部、臀部和后腿内侧等几处供选择(要求轮换选点,不在一点重复接种)。
吸入苗液,排出气泡,调节用量。
接种前对术部进行消毒。
接种时将注射器垂直刺入肌肉深处,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消毒、轻压术部。
对哺乳仔猪、保育猪进行免疫接种时,需要饲养员协助保定,保定时应做到轻抓轻放。
接种时要尽量减少应激。
免疫接种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个别疫苗需增加免疫剂量)。
种猪和紧急免疫接种时要求一头猪一个针头,哺乳仔猪和保育猪一圈换一个针头,注射部位先消毒后接种,用过的棉球和疫苗空瓶,回收集中处理。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选择可靠和适合本猪场的疫苗及相应的血清型后,同时还必须根据实际防疫的监测结果定期作适当调整。
1.疫苗使用前应检查其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明确其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要严格遵守,以免影响效果。
对过期、瓶塞松动、无批号、无详细说明书、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不明来源的疫苗均禁止使用。
2.预防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注射器、针头等器具应洗净煮沸30分钟后备用,一猪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吸苗时,绝不能用已给猪只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可注入
专用空瓶内进行消毒处理。
3.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且应有冷链保护。
用后要注意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使用前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并要清点猪头数,确保每头猪都进行了免
疫。
被免疫猪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易引起死亡并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5.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进针要
稳,拔针宜速,不得打“飞针”,以确保疫苗液真正足量地注射于肌肉内或皮下。
6.若是新增设的疫苗要先作小群试验;对于已确定的免疫程序上的疫苗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更换疫苗的生产厂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若必须更换的,最好也作一下小群
试验。
7.免疫接种完毕后,将所有用过的疫苗瓶及接触过疫苗液的瓶、皿、注射器等进行消毒
处理。
8.疫苗自稀释后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1小时内用完,最好是在不断
冷链的情况下(约8℃)2小时内用完。
9.防止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两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天,减少相互干扰。
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
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天严禁使用抗菌素,两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
时使用。
抗菌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
10.吸苗时注射器中空气的排除:用镊子夹取挤干的酒精棉球裹住针体,然后排除空气,
使疫苗液流入酒精棉球。
11.注射部位的消毒方法:先用5%的碘酊消毒,之后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燥后再
注射,以免影响免疫效果(乙脑免疫时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皮肤)。
12.免疫接种时要保证垂直进针,这样可保证疫苗液的注射深度,同时还可防止针头弯
折。
13.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油佐剂疫苗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全
身潮红或苍白等),所以每次接种疫苗时要带上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备用。
规模养猪场免疫注射技术操作要点
目前,许多规模养猪场免疫程序比较合理,猪病的诊断和用药也基本正确,但病猪的治疗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与注射技术不规范有很大影响。
现根据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多年的经验,将兽医注射操作要点总结如下:
1、注射器械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
(1)注射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玻管有无破损,活塞是否匹配,密封橡胶垫是否老化,松紧度调节是否适宜,对注射器进行正负压的试验有无漏气,调节螺旋是否滑动、能否固定,玻管内壁是否光滑,注射器凸嘴与针头座的接合是否严密。
(2)针头数量要充足、锐利、畅通,并能与注射器凸嘴紧密接合,弯针、堵塞针必须剔出,严禁使用。
2、注射器械使用必须严格煮沸消毒
金属注射器、止血钳、针头盒必须彻底清洗(针头应逐个冲洗,清洗后用清洁纱布包裹每具金属注射器械,针头应放在针头盒内),进行煮沸消毒灭菌。
要求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
3、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种猪,严格做到,1针1猪实践表明,经针头传染疾病的几率较高,所以畜禽注射药物时必须做到1针1猪,应按猪体大小及注射方法选择适宜的针头型号。
止血钳应备用2支,一支用于取装消毒灭菌针头,一支用于摘卸注射使用后的针头,两者不能混用。
抽吸药液后应排尽注射器内的气泡,若有大量微小气泡的要等片刻待泡沫消失后再提空,带有少量气泡或泡沫的注射器会使药液核定量不能注入机体,拔出针头时药液易从针头喷射出来,影响注射效果。
消毒灭菌后的注射器不能混杂交替使用,同时还应考虑药物配伍禁忌。
对于商品猪,起码做到一窝或者一圈一个针头。
(2)猪体保定问题凡体重在30千克以内的仔猪,必须采取保定措施,但中、大型猪应尽量少保定,以减少应激反应。
此外,还应注意不搞袭击注射、不打飞针。
(3)注射器及针头型号选择注射前应按猪的大小,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剂量及注射计划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及针头大小型号。
例如临产老母猪接种大肠杆菌苗时,宜选用10毫升注射器,16#×30毫米型针头;60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苗时,宜选用20毫升注射器,12#×20毫米型针头;初生仔猪3日龄补铁时宜选用7#、9#×10毫米型针头。
针眼大易渗出药液,针头太短药液达不到有效注射部位,过长过粗针头易伤及神经、筋膜、骨膜等。
(4)注射部位应根据被注射动物的肥瘦程度、清洁状况及有无肿胀硬块等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注射的深浅度。
(5)注射液的温度对机体的影响较大,冷藏药品和冷冻疫苗经稀释后,如果立刻注射则易引起冷应激,引起注射部位毛细血管收缩、微循环系统暂时受阻、吸收缓慢、药效不明显。
因此,寒冬季节,注射前应将冷藏药品或冷冻疫苗经稀释后加温至18~25℃。
夏秋季节,注射前将冷藏或冷冻疫苗、药品放室内片刻,无冰冷感觉后再使用。
疫苗稀释后还须在2小时内用完。
注射药物或疫苗时,还应注意自制苗的细度,大颗粒悬浮液或冻干苗稀释后未完全溶化就注射,会引起注射部位局部组织吸收困难,长期刺激则易引起器官的钙化或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