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30.47 KB
- 文档页数:6
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1第一章应用写作概述第一节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于分类1、应用文的含义: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或私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__。
2、应用文的特点:(1)实用性(2)模式性(3)真实性(4)时效性(5)针对性(6)简明性3、应用文的作用(1)法规、准绳作用(2)指挥、管理作用(3)联系、协调作用(4)宣传、教育作用(5)凭证、依据作用4、应用文的种类实用: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史传文体、应用文体(公务、私务)文体【公务:通用(法定公文、事务文书)、专用(经济文书、科技文书、法律文书、礼仪社交文书)非实用第二节应用写作发展沿革1、应用文雏形: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也称“甲骨文书”2、商周时期订立的契约式我国最早的私务文书、3、先秦时期的《尚书》目前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的一部__总集,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文集。
4、经济方面的文书,最早见于《周礼》5、汉代时,建立了严密的文书写作及管理制度。
上行文:“章、表、奏、议、策、疏”等下行文:“诏、令、诰、制、敕、谕”等6、汉代出现的行政公文: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上书谏猎》、7、“公文”这一称谓,在汉代出现。
8、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时期陆机的《文赋》、晋代挚虞的《__流别论》。
9齐梁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和应用文理论汇集,应用写作由此进入到一个有一定理论指导的自觉阶段。
第三节应用文的内容要素1、应用文的主旨: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主题观点主旨2、应用文的主旨分类:看法、观点型主旨、要求、主张型主旨、综合型主旨3、主旨的要求:正确、单一、鲜明、针对性强4、主旨的表现:(1)标题显旨(2)开篇现旨(3)文尾现旨(4)呼应显旨(5)转换揭旨(6)小标题显旨5、应用文的材料题材——指以素材为基础,经过加工、改造、提炼写进作品中的,用以表现文艺作品主题的材料。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第一篇: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应用写作基础知识ϖ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为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意愿所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体。
ϖ应用文写作的作用:1)管理、指导作用2)沟通、协调作用3)宣传、教育作用ϖ 4)凭证资料作用.ϖ.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材料比作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ϖ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应用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说明。
ϖ求职信:求职信是个人向单位,部门谋求工作,请求聘用时使用的一种专用文书,用书信的方式介绍和推销自己.区别:求职信是在不知道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聘人的情况下自荐求职, 应聘信是在获知用人单位公开招聘职位的情况下自荐求职。
ϖ写一封求职信.ϖ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机关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上级部署的任务和实际情况,为了完成某些或某项工作任务而事先拟定明确目标,制定出具体措施和行动步骤的一种书面文件。
ϖ.计划正文的前言:背景、目的、指导思想、总目标。
ϖ主体:任务要求、方法措施。
ϖ结尾:发出号召,表示决心。
ϖ计划是一个大的概念,规划,纲要,打算,安排,设想,方案,要点等都属于计划的范畴,主要体现在适用时间的长短、适用范围的大小和内容详略上的要求不同。
ϖ打算/安排的异同:同,时间短异,打算内容粗略,安排具体部署.ϖ设想/规划的异同:同,时间长异,设想只是想法,不一定实现.规划,定方向,定规模,目标明确,会一步步实现.ϖ方案:内容单一,任务单一ϖ计划的作用:1、明确目标,指明方向2.提高效率,保证成功ϖ3、加强管理,规范制度4.衡量成绩,检验工作ϖ.ϖ工作计划的特点: 预见性、指导性、可行性.ϖ工作计划的标题由1、单位 + 时间 + 内容 + 文种组成.ϖ2、时间 + 内容 + 文种ϖ3、内容 + 文种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把计划改为规划.ϖ××大学二○一二年招生工作规划.把二○一二年改为2012,规划改为计划.ϖ第一季度××公司关于销售计划.改为:××公司第一季度销售方案.ϖ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人们对某一时期或某个方面的工作加以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经验、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将工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掌握工作规律,用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应用文.。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应用文是用于处理事务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文章。
应用文具有实用性、真实性、时间性、格式固定、语言朴素等特点。
一、应用文写作的基本问题一是写什么,工作需要什么就写什么;二是怎样写,要表达得清楚、恰当。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提高应用写作能力,除了掌握写作理论、写作技巧外,还要提高思想水平,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多阅读,多练习。
三、应用文种类、格式与行文规则(一)公文种类1.《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国发〔2000〕23号)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4)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需要周知的事项。
(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7)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8)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0)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1)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2)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3)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办发〔1996〕14号)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1)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应用写作》课程笔记第一章认识应用写作1.1 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一、概念应用文是一种以实用为目的,针对特定的对象和问题,采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语言,传达信息、处理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书面文字。
二、特点1. 实用性:应用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它直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 针对性:应用文写作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针对性强,内容具体。
3. 规范性:应用文有固定的格式和写作规范,包括结构、语言、标点等。
4. 简洁性:应用文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修饰,以便快速传达信息。
5. 逻辑性:应用文的内容组织要求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便于理解和执行。
三、分类1. 按照内容分类:(1)日常应用文书:包括启事、倡议书、求职信、简历、自荐信等。
(2)公务应用文书:包括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等。
(3)经济应用文书:包括合同、协议、招标书、投标书、审计报告等。
(4)科技应用文书:包括学术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件、产品说明书等。
(5)法律应用文书:包括起诉状、答辩状、判决书、调解书等。
2. 按照形式分类:(1)文字类:以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如各类报告、书信、说明书等。
(2)图表类:以图表为主要表达方式,如统计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等。
(3)图文类:结合文字和图表的表达方式,如宣传册、广告文案、海报等。
1.2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一、产生应用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初,最初的形式是为了记录和传递信息,如甲骨文、竹简等。
二、发展1. 古代应用文:主要服务于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形式较为简单,以文言文为主。
2. 近现代应用文: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白话文的推广,应用文种类和格式逐渐丰富,开始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3. 当代应用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得应用文电子化、网络化,出现了电子邮件、网络文案等新形式。
1.3 应用文的基本要素一、主题主题是应用文的灵魂,它决定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写作方向。
第一章应用写作基础知识第一章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是人类生存中重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
可以说自从出现文字,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应用写作。
一、应用文的沿革和特点(一)沿革:我们这里所说的应用写作的沿革就是指应用文的沿革,即应用文发生、发展、变迁的过程。
“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拙轩集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一文:“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
”正式提出“应用文”这一名称的,是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文字。
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又下行。
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但应用文实际应用的历史却更为悠久,只是在历代的名称不同罢了。
早在殷周时期,可在甲骨上用于占卜的叫做“卜辞”;在《尚书》收录的商周文书则称为“诰”、“誓”、“命”;春秋时期用于外籍方面成为“辞”、“辞命”;后应用文不断发展,秦汉时代的诏制奏表,魏晋的令、书、颂、笺,被称为“文书”、“文案”等。
唐宋以来的图籍表册、碑碣志铭、法律条例,都是应用文;“公文”一词,出现在东汉末年。
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发展,趋于定型化。
私人书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对应用文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刘熙载的《艺概·文论》。
“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总体到“寻常往来文件”、“交涉文件”等。
辛亥革命以后,应用文从古体到今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21年,我党建立后即有自己的公文。
1942年规范《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1951年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后经多次完善,于2000年8月24日确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其他文种随社会需要应运而生。
普遍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文(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司法文书等),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管理社会事务及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目标的活动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工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定义1.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作了如下解释:应用文: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用的简易通俗文字,一般有固定的款式。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和作用应用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文体。
所谓“应用”,即指“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如传达指令、汇报情况、办理公务、传递信息、沟通联系、协调行动,等等。
可见,应用文的适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最密切,其功用也最为直接有效。
所以,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得写的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应用文的社会功用,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它是各级组织机构反映实际情况,表达自身意图的载体。
其二,它是密切联系,统一协调各级组织机构的纽带。
其三,它是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媒介。
其四,它是了解、认识、研究、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五,它是既往工作之利弊、得失、正误的真实反映,因而也可成为后人参政、借鉴的文献依据。
第二节应用文的基本特点一、应用文的目的——“用”应用文的写作,都有直接而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处理事务之“用”。
如发布指令、告知信息、交流经验、联络协调等。
应用文的每种文体,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每一篇应用文所提出的问题,也都有其付诸实施的特定指向。
二、应用文的内容——“真”应用文既以“用”为目的,则其内容,包括情况、时间、地点、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绝不允许杜撰、想像、讳饰、夸张。
三、应用文的形式——“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或因约定俗成,或因同一规定,不同的应用文均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体制格式,故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文体,并按该文体的需求去撰写。
四、应用文的风格——“质”应用文的语言必须质朴、平实、简洁、准确;应用文的表达需质直,布局清晰,首尾贯通,开门见山,不迂回,无赘言。
第三节应用文的主旨一、应用文主旨的含义和特点应用文的主旨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图。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一节立意立意的含义: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1、阐明写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
2、下达指示、传达政策、布置工作、通知事项。
3、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
应用文的主旨:应用文的主旨就是写作者(或个人单位)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
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
2、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观点。
3、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
应用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应用文的主旨。
立意是写作者酝酿、斟酌的过程,主旨就是立意的结果。
主旨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地位决定了立意的重要性。
立意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和成败。
立意的特点:1.客观性:立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确立的主旨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工作实践等客观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具体材料中产生的。
2.主观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虽然来自现实生活,出生于全部材料中,但它的形成又自始至终受作者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的产物。
3.观念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写作的核心意图。
4.时代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也是与人民群众所关心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分不开。
立意的要求:1.准确:是指应用文主旨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情况,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态度和要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并能经的起实践和实验。
2.深刻:是指应用文在主旨准正确的基础上,抓紧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内涵。
3.鲜明:是指文章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知识,对事物的评价,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应该清楚明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