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9.05 MB
- 文档页数:157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1计算机的分代与分类1946年2月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
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根据用途可把计算机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
通用机的特点是通用性强,具有很强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
专用机则功能单一,配有解决特定问题的软、硬件,但能够高速、可靠地解决特定问题。
根据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储存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等。
1.巨型机巨型机也称为超级计算机,是指目前速度最快、处理能力最强的计算机,目前已达到每秒几万甚至十几万亿次浮点运算。
2.大型机大型机的特点是大型、通用,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和较强的处理能力。
3.小型机4.工作站5.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6.网络计算机1.1.2 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这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电子商务4.过程控制5.CAD/CAM/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就是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
~ 1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就是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
除了CAD/CAM之外,计算机辅助系统还有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育(CBE)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C)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与产品开发制造的新一代制造系统,是CAD、CAPP、CAM、CAE、CAQ、PDMS、管理与决策、网络与数据库及质量保证体系等子系统的技术集成。
6.多媒体技术7.虚拟现实8.人工智能1.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系统又称为裸机。
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AC计算机对后来的计算机在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重大影响。
1.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2.1进制及其转换所谓进位计数制,是指用进位的方法进行计数的数制,简称进制。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用十进制来表示数。
在生活中我们也采用其他进制,例如用六十进制来进行计时,满六十秒就是1分钟,满六十分钟就是1小时。
在计算机中采用不同的数制表示数据。
在计算机内所有的数据都是用二进制来表示的,但是在输出或显示时,我们仍习惯用十进制。
在计算机编程中,有时我们还采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这样就存在同一个数可用不同的数制表示及他们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
首先来介绍一下数制中的几个名词术语: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例如:1、2、3、A、B、C等。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称为“基数”或“基”,常用“R”,表示,称为R进制。
例如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基数为10。
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权值称为位权。
在进位计数制中,处于不同数位的数码代表的数值不同。
例如十进制数222,个位数上的2的权值为100,则此处的2代表2*即2,十位上的2的权值为101,则此处的2代表2*101即20,百位上的2的权值为102,则此处的2代表2*102即200。
1.常用的进位计数制1)十进制(Decimal System)十进制由0、1、2、3、4、5、6、7、8、9这10个数码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基数是10。
十进制的特点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十进制各位的权是以10为底的幂。
2)二进制(Binary System)二进制由0、1这2个数码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基数是2。
二进制的特点是:逢二进一,借一当二。
二进制各位的权是以2为底的幂。
3)八进制(Octal System)八进制由0、1、2、3、4、5、6、7这8个数码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基数是8。
八进制的特点是:逢八进一,借一当八。
八进制各位的权是以8为底的幂。
4)十六进制(Hexadecimal System)十六进制由0、1、2、3、4、5、6、7、8、9、A、B、C、D、E、F这16个数码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基数是16。
第一章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3、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4、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
2、传递性。
3、教育性。
4、深刻性。
5、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6、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
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7、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9、计算机的分类:(1)按处理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
(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
(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巨型机:勇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
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大型主机:硬件配置高档,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大的存储容量。
用于金融、证券等大中型企业数据处理或用作网络服务器。
小型计算机:适合用作中小企业、学校等单位的服务器。
计算机文化基础复习课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15日,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1946年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DVAC)即冯·诺依曼型计算机2、计算机发展阶段:按基本逻辑元器件划分:第一代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第二代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第三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第四代采用大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重要标志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诞生;3、计算机的基本特征:主要特征是运算速度快。
4、计算机的应用:实际的应用范围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人工智能(AI);网络应用: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其中重要看:主机、CPU的组成;内、外存储器的划分;哪些软件属于应用软件、哪些是系统软件;P29 语言处理程序:源程序、目标程序、编译和解释等概念;P34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非过程化的语言、智能性语言2、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原理即冯·诺依曼原理 P383、计算机数制:转换、区分合法的进制数、进制数简写:二进制(B)、十(D)、八进制(O)、十六进制(H)。
转换:①非十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二到十:1011.01=1*20+1*21+0*22+1*23+0*2八到十:456.23=6*80+5*81+4*82+2*8-1+3*8十六到十:A2.1D=2*160+10*161+1*16-1+13*16②十进制数转化为N进制数:将138.04转化为十六进制:整数部分:除N取余数的方法138÷16=8 (10)8÷16=0 (8)小数部分:0.04*16=0.64 00.64*16=10.24 (10)0.24*16=3.84 (3)则138.0410=8A.0A3164、计算机中信息编码:字符编码(ASCII)、汉字编码(国标码)5、汉字的字型码:16*16点阵与字节的转换方法(16*16/8=32字节)6、计算机中数据存储单位:位(bit)、字节(byte)、KB、MB、GB 第三章 PC机与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应用1、PC机的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2、286、386、PentiumII等为微处理器芯片;后面数字如:533MHZ、1GHZ为时钟频率(主频)3、内存:ROM和RAM的特点;4、外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等(注意P56,软盘容量的计算)5、总线的结构特性: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地址总线(AB)6、最常见的输入设备:键盘(101键或104键)、鼠标(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7、最常见的输出设备0:显示器(CRT阴极射线管和LCD液晶显示器)、打印机(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8、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9、媒体的主要特点:集成性、可控性、交互性、实时性和数字化10、计算机病毒:①特点:传染性、隐蔽性、激发性、破坏性②传播途径:硬盘、软盘、光盘、网络③感染病毒后计算机表现异常有:(1)速度变慢,容易死机(2)系统不能正常启动(3)程序工作异常,如打不开等(4)磁盘空间或内存空间变小(5)屏幕出现不正常画面(6)文件莫名其妙突然丢失(7)工作时,有不正常反应;喇叭有怪声。
计算机文化基础(一级)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信息技术一、单选题1. “蠕虫”往往是通过_____进入其它计算机系统。
CA.网关 B.系统 C.网络 D.防火墙2.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_____、转换、加工,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地存储。
AA.识别 B.存储 C.反馈 D.控制3.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存储技术有_____、移动存储技术、网络存储技术。
CA.闪存卡B.移动硬盘C.直接存储技术 D.微电子技术4. 不间断电源系统又称_____。
CA.USB B.PUS C.UPS D.SSL5. _____是一种非法访问时间共享系统的计算机犯罪。
BA.金融犯罪B.线路窃听C.网络共享 D.软件盗版6. 我国的印刷术起源于_____和印章。
C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C.石刻印刷 D.铅字印刷7. 贝尔在1876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_____。
DA.计算机B.无线收发报机 C.有线电报D.电磁式电话8. _____集引导型和文件型特性于一身。
CA.系统型病毒B.文件型病毒C.混合型病毒D.宏病毒9. 病毒是_____年开始出现的。
CA.1980 B.1976 C.1981 D.196710. 以下不属于信息基本特征的是_____。
DA.普遍性B.可识别性 C.存储性D.反馈性11. 检测病毒方法有:特征代码法、校验法、行为监测法、_____。
BA.程序监测法B.软件模拟法C.系统监测法D.以上答案均错12. 常见计算机病毒有引导型、文件型、复合型、宏病毒等,这种分类是根据病毒_____来划分的。
AA.寄生的部位B.破坏的对象C.传播的途径D.破坏的程度13. 信息安全的四大隐患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_____和计算机设备的物理性破坏。
CA.自然灾害 B.网络盗窃C.误操作D.软件盗版14. 美国科学家莫尔思成功发明了有线电报和莫尔斯电码,拉开了_____信息技术发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