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国学经典检测试卷100分四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2013_2014学年度国学主题阅读试卷国学素养一、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1、物有(),事有()。
A、本末B、先后C、始终D、道矣2、自天子以至于(),一是皆以()为本。
A 、修身B、贫民C、君王D、庶人3、富润屋,()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A、十目所视B、十手所指C、德润身D、其严乎4、心不在焉,()。
A、听而不闻B、食而不知其味C、视而不见D、在正其心5、见先而不能举,(),命也。
A、举而不能先B、退而不能远C、必忠信以得之D6、致中和,天地位焉,()。
A、谓之和B、和也者C、万物育焉D、天之大道7、《诗》云:“(),鱼跃于渊。
”A、君子之道B、鸢飞戾天C、察乎天地D、及其至也8、素富贵,()。
A、行乎贫贱B、行乎夷狄C、行乎患难D、行乎富贵9、(),下不尤人。
A、在上位不陵下B、在下位不援上C、上不怨天D、行乎患难10、博学之,(),慎思之。
A、审问之B、笃行之C、弗错也D、有弗行11、(),为能尽其性。
A、能进其性 B 、能尽人之性C、唯天下至诚D、能尽物之性12、《诗》曰:“既明且哲,()”,其此之谓与。
A、是故居上不骄B、为下不倍C、以保其身D、敦厚以崇礼13、唯天下至圣,(),足以有临也。
A、宽裕温柔B、足以有容也C、发强刚毅D、为能聪明睿知14、(),言而民莫不信。
A、见而民莫不敬B、行而民莫不说C、听而民莫不信15、天之所覆,()。
A、舟车所至B、地之所载C、日月所照D、霜露所队二、填空1、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严乎!”3、一家仁,______________;一家让,_______________;一人贪利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4、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有土此有财,有财次有用。
5、生财一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财恒足矣。
四年级第一学期国学期末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走近汉字。
(共16分)你能认识这些甲骨文吗?二、古诗撷英。
(共14分,每空2分)1、挽弓当挽强,。
射人先射马,。
杀人亦有限,。
苟能制侵陵,!2、人生几回伤往事,。
3、天上碧桃和露种,,芙蓉生在秋江上,。
三、日积月累。
(共34分,每空2分)1、西汉末年,凭借“符命”,以天命难违为借口,废黜汉朝皇帝,建立了朝。
2、“尸位素餐”这个成语,专指的人。
3、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成就了霸业,他就是。
4、李存勖沉迷于音乐和歌舞,招致亡国之祸,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对此,宋朝的欧阳修感慨地说:“忧劳,逸豫。
”5、成语“,”指如果做事分不清本末,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学者,他认为天的规律是春夏秋冬,君主行使政令,也应该与此相符。
所以,庆祝、赏赐、、等,都要安排在春夏秋冬进行,这种把刑赏与寒暑对应的思想,叫“”。
四、经典阅读。
(共27分,每空2分)1、《大学》中的八条目是、、、、、、、。
2、在上位不陵下,,则无怨。
上不怨天,。
故君子,小人。
3、大学之道,在,在,在。
知之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虑而后能得。
物有,事有,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博学之,,,,。
5、君子之道。
……《诗》云:“鸢飞戾天,。
”言其上下察也。
6、富润屋,,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五、畅所欲言。
(共9分)王浚凯旋。
不料谗言四起。
王浚听了朋友的劝告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四年级国学考试题四年级古诗词考级试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填空题(2*10=20分后)1、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依旧笑春风。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根据情景填写诗句(4*5=20分)1、走进瀑布脚下,捧着纯净的泉水,难受极了。
俯视瀑布飞溅而下,丢掷飞流,喷发在岩石的角上,飞溅起至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到“______。
”2、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_______”。
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__________,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4、当我们走进枫叶似火的香山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_________”荡漾在我心间。
5、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5*5=25分)1、本学期,我们研习了国学_________,感受到四声的旋律、押韵的奇妙、押韵的奇妙。
四年级上册国学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 ,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则近道矣。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_ _为本。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_ _。
5.十目所视,__,其严乎!6.心不在焉,___,__,食而不知其味。
7.上不怨天,____。
8.诚之者,_ _。
9. _ _,天下之大本也。
10.南方之强也,_ _。
二、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古今隐逸者诗人之宗”。
A、陶渊明B、李白C、杜甫2、成语“我心有主”是关于()的故事。
A、李存勖B、许衡C、陈蕃3、正心的意思是()。
A、正直的心B、正义的心C、端正心态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
A、《论语》B、《中庸》C、《大学》5、“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出自()。
A、《仁人君子》B、《论语》C、《中庸》三.根据课文内容连线知止而后有定安而后能虑静而后能安定而后能静见贤而不能举必忠信以得之是故君子有大道举而不能先,命也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富润屋谓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德润身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国有道其默足以容国无道其言足以兴博学之笃行之明辨之审问之欲先齐其家先修其身宽柔以教不报无道袵金革死而不厌四、请用正楷认真抄写下面的一段话,看谁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向下面的同学一样,注意写字姿势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五、读完“扫一屋与扫天下”这个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一(一)经典国学再现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我是小助手显:显赫荣耀。
聿:发声助词。
修:学习,发扬。
厥:其,他们的。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敢让它们损坏受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声名到后世,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
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忠心对待君主,最终目标是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学习发扬先祖的美德啊!’”考考你的智慧1.孔子为什么说不敢让我们的身体发肤受到伤害呢?2.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在文章中是哪两句?3.推行孝道的三个阶段都是什么呢?在原文中用“”画出来。
弘扬传统文化曹操割发代首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通过麦田,只要有践踏的,全部斩首。
”因此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
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按照规定处罚自己。
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这条规定我我亲自下的,现在我的马踩坏了麦田,我理应受到惩罚。
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便要自刎,他的手下连忙上前拦住了他。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 “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者。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杀呢?”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这样说,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
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
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测试满分:100分试卷整洁分:2分一、填空。
(23分)(一)古诗词填空。
(11分)1.从“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中,我了解到秦末有个西楚霸王,名字叫_______。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育我们。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和宋代诗人_________写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4.我的好朋友成绩优异,参加过《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现在他要转学了,我用唐代高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他送别。
5.《鹿柴》这首诗中以人声来衬托山林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俗语和名言警句填空。
(12分)1.尺有所短,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时不再来。
3. ______________,谬以千里。
4. ______________,祸从口出。
5. ______________,驷马难追。
6.比上不足,______________。
7.博学之,_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9.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充10.好问则裕,____________。
——《尚书》二、选择题。
(32分)1.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A.山水田园诗B.边塞诗C.赠友送别诗D.思乡诗2.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A.送别诗B.边塞诗C.山水田园诗D.怀古诗3.下面各项中不是唐代诗人的诗作是()A.《暮江吟》B.《题西林壁》C.《出塞》D.《凉州词》4.边塞诗大都围绕三大主题,下面不是边塞诗主题的是()A.塞外风光B.卫国豪情C.征战之苦D.田园风光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A.王昌龄《出塞》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杜牧《江南春》D.李白《静夜思》6.下面对于《凉州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一诗描写了边防将士出征举行酒宴的情景。
四年级国学第1页(共2页)四年级国学试题(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补充诗句。
(每空2.5分,共4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霁光浮瓦碧参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
3.阴阴溪曲绿交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鸭不知春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麦花雪白菜花稀。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蜻蜓蛱蝶飞。
9.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家洗砚池头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把春来报。
13.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云独去闲。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16.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道题1.5分,共15分。
1、白居易的号是( )A 、易安居士B 、 青莲居士C 香山居士 2、“三曹”指( )A 、曹操 曹丕 曹植B 、 苏轼 苏洵 苏辙 3、《囊萤夜读》选自( )A 、《山海经.北经》B 、《晋书·车胤传》 4、李白的字是( ) A 、太白 B 、子美 5、李白被称为( ) A.诗圣 B 、诗佛 C 、诗仙 6、杜甫的诗被称为“( )” A 、诗史 B 、 诗卷 7、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 (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儿童节 8、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著名爱国诗人 ( )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杜甫四年级国学第2页(共2页)9、王冕是我国()代的画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经典国学常识100题(附答案)四年级语文经典国学常识100题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集中体现,学习国学,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爸妈们可以收藏起来,有空时和孩子一起学学,给孩子拓展知识面~1. 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2.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3.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4. 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5. 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6. 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7.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8. 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9. 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10. "美"字最初的含义是: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远方茂盛的森林11. 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12. 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A、范仲淹B、文天祥13. 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干B、戈14. 《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A、花旦B、青衣15 《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1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17. 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D 、张仲景18. 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19.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21.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A、老子B、荀子22. 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阴文印B、阳文印23.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24.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25. 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李商隐B、骆宾王26.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A、鼓B、锣27.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28. 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29.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30.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酒窝B、眼睛C、嘴角D、腮帮4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亮B、周瑜C、曹操42. "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雨露希望小学四年级上册迎新年测试题国 学一、填空。
(每空3分,共30分)1、黎明即起, ,要内外整洁。
2、一粥一饭, 。
3、幽对显,寂对( )。
柳岸对( )。
4、祖宗虽远, 。
5、江东子弟多才俊, 。
6、歌对舞,德对( )。
犬马对鸡豚。
7、我自横刀向天笑, 。
8、不是花中偏爱菊, 。
9、寒对署,湿对( ),鲁隐对齐桓。
二、选择题。
(每空2分,共20分)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掘井”中“缪”字读( )。
A.mi ù B.m óu C.mi ǎo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作者是( )。
A.杜牧 B.李白 C.杜甫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中“勿”的意思是( )。
A.没有 B.切忌 C.不要4、儿对女,子对孙。
药圃对( )。
A.花村 B.药店 C.花园5、“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的“恤”字读( )。
A.xu é B.x ìn C.x ù6、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的成语是( )。
A .拾人牙慧 B.空中楼阁 C.捕风捉影7、“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出自朱子家训·( )。
A.少言B.自尊C.孝亲 8、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 )。
A.凤辇 B.龙蟠 C.青鸾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出自( )。
A.赠别 B.所见 C.海棠10、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的成语是( )。
A.人心所向 B. 晨钟暮鼓 C.同病相怜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每空2分,共20分) 1、“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检点”中“门户”指门窗。
( ) 2、“豁然开朗”泛指送别之曲。
( ) 3、“空中楼阁”比喻远大志向。
( ) 4、“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中“珍馐”指珍奇名贵的食物。
( ) 5、“鸿鹄之志”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合实际的计划。
四年级上册国学部分测验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采桑子·重阳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⑵重阳。
今又重阳⑶,战地⑷黄花⑸分外⑹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⑺,不似⑻春光。
胜似春光⑼,寥廓⑽江天⑾万里霜。
清平乐·会昌⑴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⑵。
踏遍青山人未老⑶,风景这边独好⑷。
会昌城外高峰⑸,颠连直接东溟⑹。
战士指看南粤⑺,更加郁郁葱葱。
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四年级上册国学部分测验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冬则温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子道亏物虽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德有伤亲爱我孝何难孝方贤亲有过怡吾色谏不入号泣随亲有疾药先尝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丧尽礼事死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辅三秦,风烟望五。
与君离别意,同是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若比邻。
无为在路,儿女共巾。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
春草年年绿,。
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
君言不得意,。
但去莫复问,。
采桑子·重阳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⑵重阳。
今又重阳⑶,。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测试题第一篇: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测试题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1、唐诗的形式很多,其基本形式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绝句、、。
2、唐朝有很多诗人写下了无数描写边塞军事的诗歌,这些诗人被称为“”。
其中,和成就最高,两人并称为“高、3、“三苏”是指、、。
4、“春蚕到死丝方尽。
”原来是描写爱情的诗句,现在多用来赞美。
二、选择题1、《旧唐书》中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这表达了在边塞诗中的地位。
A王维B李白C高适D欧阳修2、《塞上听吹笛》是一首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友情诗D写景诗3、唐朝诗人中,李白人称,杜甫人称,李贺人称。
A诗鬼B诗圣C 诗仙D七绝圣手4、下面诗人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欧阳修、苏轼B李白、苏轼C苏轼、杜甫D欧阳修、李商隐三、连线题可怜日暮嫣香落柳暗花明又一村黄鹤楼中吹玉笛风吹一夜满关山纸上得来终觉浅江城五月落梅花借问梅花何处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王师北定中原日绝知此事要躬行山重水复疑无路家祭无忘告乃翁第二篇:四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测试题四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期末测试班级姓名学号一、考考你的记忆力(20分)1、。
闰余成岁,露结为霜。
2、尺璧非宝。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忠则尽命。
3,望极天涯不见家。
4、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填空题(30分)1、中国古代启蒙教育资源异常丰富,最流行的便是“三百千”。
他们分别指的是:()、()、()。
2、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
其中()因为历尽数次大地震,仍巍然不动,被人们称为“千年不倒翁”。
3、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耸立着多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和数不清的塔桥楼阁。
其中湖北的()湖南的()江西的(),江苏的()最为有名,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4、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
他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四年级经典诵读测试题(国学)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鲜矣: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一则()。
”3、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
至于犬马,();不敬,何以别乎?4、子曰:“巧言(),鲜矣仁。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知者乐,()。
”6、子曰:“人而(),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7、子曰:“居上不宽,(),临丧不哀,吾以观之哉?”二:选择。
(共10分)1、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A 已所不欲B 勿施于人C 吾亦欲无加诸人2、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半句是()A、浩荡离愁白日斜B、吟鞭东指即天涯C、化作春泥更护花3、下面哪个不是关于诚实守信的成语()A、一诺千金B、风和日丽C、一言九鼎4、《伤田家》作者是()A、李白B、王维C、聂夷中5、《论语》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A、儒家B、道家三:连线。
(共20分)(一)(共10)江水三千里岂因祸福避趋之安得广夏千万间化作光明烛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愿君王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苟利国家生死以色家书十五行(二)(共10分)一诺玉言金口有信言而如一表里千金一言九鼎巧言道远任重令色当仁后已推已不让死而及人四:回家问题。
(共20分)(一)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你认为生活中,有哪些人值得我们交往,哪些人需要我们远离呢?(二)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体现“仁”的精神。
(二)我爱古诗文一、填空。
(每空2分,共10分。
)1.知否?知否?应是_____。
2.自在飞花____,无边丝雨____。
3.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
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
二、选择题。
(每空2分,共10分。
)1、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
A.黄藤酒B.黄叶地C.寒声碎D.恨西园2.山映斜阳天接水,(),更在斜阳外。
A.夜夜除非B.酒入愁肠C.芳草无情D.秋色连波3.(),也无人惜从教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经典国学常识100题(附答案)四年级语文经典国学常识100题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集中体现,学习国学,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爸妈们可以收藏起来,有空时和孩子一起学学,给孩子拓展知识面~1. 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2.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3.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4. 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5. 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6. 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7.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8. 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9. 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10. "美"字最初的含义是: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远方茂盛的森林11. 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12. 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A、范仲淹B、文天祥13. 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干B、戈14. 《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A、花旦B、青衣15 《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1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17. 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D 、张仲景18. 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19.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21.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A、老子B、荀子22. 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阴文印B、阳文印23.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24.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25. 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李商隐B、骆宾王26.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A、鼓B、锣27.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28. 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29.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30.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酒窝B、眼睛C、嘴角D、腮帮4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亮B、周瑜C、曹操42. "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语文期末测试题学校:班级:姓名:一、耳聪目明。
认真听两遍短文,完成填空。
1. 驼鸟一般重,是世界上。
2. 驼鸟有两条,一步能走,每小时能跑。
二、规范书写。
(一)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打“√”或“×”。
1.“撇”字共有14笔,其中第8笔是竖。
()2.“亲”“尘”“羊”“舌”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
()(二)抄写,要求正确、美观,标点占格正确。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明媚而读书。
”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三、识文断字。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走进植物园,走在lín yīn dòo()上,太阳缓缓升起zhào yào()在大地上,突然我听见sīyǎ()的声音,原来是一只juéwàng()的小鸟在叫。
(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人山人海面如土色随遇而安摇头晃脑B.横七竖八手舞足蹈愤愤不平坑坑洼洼C. 山崩地裂无可奈何哄堂大笑奔流不息D. 腾云架雾不动声色重整旗鼓齐头并进(三)有趣的识字方法攀骤四、斟词酌句。
(一)写出带有下列生字的四字词或俗语。
穗鞭骗(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 )缘( )故②( )( )达理③哄( )大( ) ④不动( )( )⑤( )( )怨言⑥得心( )( )1.小明( )拍了一下桌子,坐在旁边的小妹妹吓坏了。
2.这道题很简单,小华做起来真是()。
(三)乱句重组。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五、过目成诵。
(一)按原文填空。
1.江流天地外,。
四年级上国学经典检测试卷四年级四年级国学经典检测试卷一、填空。
(13分)1.《论语》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要紧是记录了_ 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包括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原则等多方面内容。
2.孔子名,字,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南宋时期,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0分)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吾日三省吾身()5.士不能够不弘毅。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8分)(一)说明句中加粗的词。
(8分)1.有朋自远方来()2.人不知而不愠()3.思而不学则殆()4.传不习乎()(二)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10分)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3.诲女知之乎()4.知之为知之()5.是知也()四、翻译下列句子。
(25分)1.不亦乐乎:_。
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
4.任重道远:。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选择题。
(10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说明:其,他们。
之,第一个指优点,第二个指缺点。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应该指多个]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默写你喜爱的《论语》片段。
(10分)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四年级上册国学测试题答案一、填空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在止于至善。
2.身修而后(),()而后(),()而后()。
3.所谓修身在()。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不可教而能(),无之。
5.天命之谓性,()之谓道,()之谓教。
6.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居之。
7.诚者,();诚之者,()。
8.()之,()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9.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慎其独也。
10.故君子()而成教于国。
二、写出与下面的古文字字形相对应的现在字体三、选择题:1、本末始终选自()A.《论语》 B《大学·经》 C《孟子》 D《老子》2、扬汤止沸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采纳丞相晁错的建议,不断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汉武帝 B汉景帝 C光武帝 D唐太宗3、课文中修身的意思是()A.修改 B使身体健康 C提高身体素质 D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4、“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谁说的?()A.薛勤 B陈蕃 C陈仲 D陶渊明5、通假字“谦”是通()A.歉 B慊 C嫌 D謙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于()A.陶渊明 B韩愈 C欧阳修 D范仲淹7、“止”是()字?word可编辑A.形声字 B象形字 C会意字 D指事字8、王浚是哪个朝代的名将?()A.唐朝 B宋朝 C晋朝 D元朝9、“重耳大赦”中的“重耳”指的是谁?()A.颜回 B晋文公 C周武王 D齐桓公10、子路问强选自哪里?()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孟子》四、连线题1、物有本末天下之大本也欲治其国者强哉矫有所恐惧事有始终中也者先齐其家故君子和而不流则不得其正2、欲修其身者何以扫天下有所忧患先正其心视而不见则不得其正一屋不扫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之者听而不闻五、请用正楷认真抄写下面的一段话,看谁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向下面的同学一样,注意写字姿势哟!word可编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三危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四年级国学经典检测试卷
一、填空。
(13分)
1.《论语》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是记录了_ 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包括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原则等多方面内容。
2.孔子名,字,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南宋时期,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0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
4.吾日三省吾身()
5.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8分)
(一)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8分)
1.有朋自远方来()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4.传不习乎()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10分)
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3.诲女知之乎()
4.知之为知之()
5.是知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
(25分)
1.不亦乐乎:_ 。
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
4.任重道远:。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选择题。
(10分)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解释:其,他们。
之,第一个指优点,第二个指缺点。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应该指多个]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六、默写你喜欢的《论语》片段。
(10分)
七、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你懂得的些什么?举例说明。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