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悬架-第五节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2
悬架历史: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产即安全又舒适的高性能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方向。
而作为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的悬架,其性能的优越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因此,悬架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被动悬架、主动悬架的演变过程。
然而,由于被动悬架本身结构的限制,其性能相对较差;主动悬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在商业上也没能得到广泛应用。
后来,人们提出了介于前两种悬架之间的半主动悬架,它既有被动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又有主动悬架的优越性能,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组成: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连接和传力装置的总称。
主要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组成。
悬架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轮弹性的连接起来。
因此,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其总体结构如图1.1所示。
f-r悬架按导向机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不同,可分成不同的悬架类型。
以阻尼元件为例,按阻尼元件的不同,可以分成固定阻尼系数的悬架和可变阻尼系数的半主动悬架两种。
本文就是以可变阻尼系数的半主动悬架为例进行研究的。
按其发展过程来讲,悬架先后经历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三种悬架的发展历程。
迄今为止,被动悬架发展历史最悠久,性能比较稳定、技术相对成熟,更兼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仍在各种车辆上广泛应用。
但其弹性和阻尼不能随外部工况变化而变化,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传感器、微处理器及液、电控元件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可控悬架在车辆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半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是指悬架弹性元件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之一或两者均可根据需要进行捌节的悬架。
由于半主动悬架在控制品质上接近于主动悬架,且结构简单,能量损耗小,成本低,因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半主动悬架技术发展现状根据悬架的阻尼和刚度是否随着行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可将悬架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是用一个有自身能源的力发生器来代替被动悬架中的弹簧和减振器。
根据作动器响应带宽的不同,主动悬架又分为宽带主动悬架和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也被叫做全主动悬架和慢主动悬架。
全主动悬架系统所采用的作动器具有较宽的响应频带,以便对车轮的高频共振也加以控制。
作动器多采用电液或液气伺服系统,控制带宽一般应至少覆盖0〜15Hz,有的作动器响应带宽甚至高达100Hz。
结构示意图见上图。
从减少能量消耗的角度考虑,也可保留一个与作动器并联的传统弹簧,以用来支持车身静载。
主动悬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要求作动器所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跟踪任何力控制信号。
因此,它为控制律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设计空间,即如何确定控制律以使系统能够让车辆达到最佳的总体性能。
近二十年来,有大量关于主动悬架的研究论文及专题回顾文献发表。
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悬架能够在不同路面情况及行驶条件下显著地提高车辆性能。
主动悬架的研制工作起始于八十年代。
Lotus 制造了第一辆装有主动悬架的样车。
其系统的响应可达30Hz,它可使乘坐舒适性和转弯及制动时的车身姿态控制提高约35%还有一些主动悬架实施的例子,如Lotus Turbo Esprit 、Damlar Benz的试验样机系统、BMW和Ford等。
然而,由于这些主动悬架系统具有的高成本、高能耗、增加的重量及复杂程度,使主动悬架仅限于样车及一些赛车等有限的应用上。
结构上,有限带宽主动悬架通常由作动器与一个普通弹簧串联后,再与一个被动阻尼器并联构成,见上图。
这种系统在低频时(一般小于5 或6 赫兹)采用主动控制,而高于这个频率时,控制阀不再响应,系统特性相当于传统的被动悬架,而被动悬架在高频时的效果也比较好。
由于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作动器仅需在一窄带频率范围内工作,所以它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及复杂程度,比全主动悬架便宜得多。
尽管如此,它的主动控制仍然覆盖了主要的车身振动,包括纵向、俯仰、侧倾以及转向控制等要求的频率范围,改善了车身共振频率附近的行驶性能,提高了对车身姿态的控制,性能可达到与全主动系统很接近的程度。
第六章悬架设计悬架设计§1 概述§2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3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4 弹性元件的计算§5 主动与半主动悬架系统§1 概述一主要作用传递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缓和、抑制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和振动;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性。
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二对悬架提出的设计要求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2)具有合适的衰减振动能力。
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
5)有良好的隔声能力。
6)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
7)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满足零部件质量要小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2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一、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悬架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两类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1 非独立悬架优点纵置钢板弹簧为弹性元件兼作导向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维修方便 工作可靠缺点汽车平顺性较差高速行驶时操稳性差轿车不利于发动机、行李舱的布置应用:货车、大客车的前、后悬架以及某些轿车的后悬架2 独立悬架优点 簧下质量小;悬架占用的空间小;可以用刚度小的弹簧,改善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由于有可能降低发动机的位置高度,使整车的质心高度下降,又改善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各自独立运动互不影响,可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同时在起伏的路面上能获得良好的地面附着能力。
缺点 结构复杂 成本较高 维修困难应用:轿车和部分轻型货车、客车及越野车二、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析分类 双横臂式 单横臂式、 双纵臂式 单纵臂式 单斜臂式麦弗逊式和扭转梁随动臂式1 评价指标:1)侧倾中心高度侧倾中心位置高,它到车身质心的距离缩短,可使侧倾力臂及侧倾力矩小些,车身的侧倾角也会减小。
半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对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以及舒适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半主动悬挂(semi-active suspension)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悬挂系统之一,它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和车速实时调整悬挂刚度,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半主动悬挂的工作原理。
半主动悬挂在工作原理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传感器系统
2. 控制系统
3. 操作执行器
传感器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组成,它能够实时采集车体的运动和路面的情况,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算法计算出适合当前路面情况的悬挂刚度和阻尼系数等参数,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操作执行器,完成悬挂系统的调整。
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
它通过不同的控制算法实现对悬挂行程的调整,以达到较好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对于小幅震动,悬挂系统可根据路况信息来对悬挂进行快速调节,而对于大幅度震动甚至是跳跃,悬挂系统则会通过电磁阀和伺服电机等执行器进行反应性补偿来增强行驶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速行驶、刹车和加速等紧急情况下,悬挂系统需要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反应。
操作执行器是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来实现悬挂的动态调整。
常见的操作执行器主要有两种:电磁阀和伺服电机。
电磁阀通过调节油液的流量来调整悬挂行程,而伺服电机则通过电流的变化来调节悬挂刚度。
总的来说,半主动悬挂系统弥补了传统悬挂系统的缺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提高了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悬挂技术之一。
§7 悬架
§7.5 主动悬架和菲主动悬架
上面讲述的传统式悬架特点是:刚度、阻尼是根据经验或优化方法确定,依此而设计的悬架结构,性能不变。
不能调节——被动悬架。
主动悬架:刚度、阻尼动态自适应调节,是悬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包含动力源的主动悬架系统称为全主动悬架或有源主动悬架;不包含动力源的主动悬架系统称为半主动悬架或无源主动悬架。
1.全主动悬架(简称主动悬架)
定义:主动悬架是在被动悬架系统(弹性元件、减振
器、导向装置)中附加一个可控制作用力的装置。
组成:执行机构、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4
部分组成。
执行机构的作用:是执行控制系统的指令,一般为力发生器
或转矩发生器(液压缸、气缸、伺服电动机、电磁阀等)。
测量系统的作用:是测量系统各种状态,为控制系统提供依
据,包括各种传感器。
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和发出各种控制指令,其核心
部件是电子计算机。
能源系统的作用:是为以上各部分提供能量。
(1)主动油气悬架系统
特点是通过调节油气弹簧的刚度达到主动调节目的。
(2)主动空气悬架系统
特点是通过调节空气弹簧的刚度达到调节目的。
2.半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区别是,半主动悬架用可控
阻尼的减振器取代了执行器。
因此它不考虑改变悬架的刚
度,而只考虑改变悬架的阻尼。
半主动悬架无动力源,由
可控的阻尼元件(减振器)和弹簧组成。
(1)有级式半主动悬架
将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分成两级、三级或更多级,可由
驾驶员选择或根据传感器信号自动进行选择所需要的阻
尼级。
(2)无级式半主动悬架
特点是可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条件和行驶状态,对悬架系统的阻尼在几毫秒内由最小变到最大进行无级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