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综合评价与自适应复原方法研究_王荣彬
- 格式:pdf
- 大小:65.37 KB
- 文档页数:1
遥感影像融合评价方法1. 融合数据实验采用了北京1号32米多光谱数据(绿波段:523nm-605nm ;红波段:630nm-690nm ;近红外波段:774nm-900nm )和CBERS 全色2.36米数据(波段范围:500-800nm )。
2. 配准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二次多项式法进行配准,选择20个控制点,配准精度达到0.266像素3. 融合方法原理目前遥感领域常用的影像融合方法有:比值变换(Brovey )融合、乘积变换(Multiplicative )融合、主分量变换(Principal Component )融合、小波变换(Wavelet )融合等多种方法。
主分量变换融合是将多光谱影像各波段的相同信息变换为第一主分量,各波段的独有信息被分配到其他波段,然后将高分辨率图像拉伸至与主分量有相近的均值和方差,最后将高分辨率图像替换主成分第一分量进行主分量逆变换完成图像融合。
乘积变换融合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融合方法,其方法即将两幅影像(多光谱和高分辨率影像)的对应像素相乘,得到最终的融合影像。
公式为:newBn D B n _=⨯公式中变量含义与上个公式相同。
该变换得到的结果使融合后图像的亮度值显著提高,但不受波段个数的限制。
Brovey 融合是较为简单实用的一种融合方法,其原理是将原有多光谱波段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与全色波段相乘得到新的融合波段,公式如下:[]new B D B B B B n _/1211=⨯+++[]new Bn D B B B Bn n _/21=⨯+++其中Bn (n=1,2,3…)为多光谱波段,D 为高分辨率波段,Bn_new 为融合后波段。
对RGB 影像来说,比值变换融合只能用三个波段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影像进行融合,因此受一定限制。
小波变换融合是将多光谱影像的各波段和高分辨率影像均进行小波分解,得到LL (低频部分),HL (水平方向的小波系数),LH (垂直方向的小波系数)和HH (对角方向的小波系数),然后根据具体需要和保持多光谱色调的程度,将分解后的两影像LL 、HL 、LH 、HH 部分分别融合,最后将融合后的LL ,HL ,LH 和HH 反变换重建影像,达到影像融合的目的。
基于融合技术的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陈喜林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38)5
【摘要】为准确提取遥感图像边缘,研究一种基于融合技术的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考虑到遥感图像中存在乘性噪声,该算法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遥感图像去噪算法,通过自适应滤波器有效去除遥感图像中噪声点;对去噪后的遥感图像,再基于融合技术的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通过滑动窗口技术、模糊增强方法增强去噪后遥感图像边缘,采用模糊形态学算法检测遥感图像边缘。
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去噪后的遥感图像信噪比、峰值信噪比较高,去噪效果极好;边缘检测结果与遥感图像实际边缘位置之间误差较小,检测精度较高,且遥感图像数量的增多,对该算法的检测速度不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总页数】6页(P17-21)
【作者】陈喜林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51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融合技术的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2.基于边缘检测和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3.基于双搜索蜂群算法的四元数彩色遥感图像边缘检测
4.基于动态分
块阈值去噪和改进的GDNI边缘连接的溢油遥感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5.基于多方向模糊形态学的彩色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域的自适应MTFC遥感图像复原算法基于空域的自适应MTFC遥感图像复原算法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域的自适应MTFC遥感图像复原算法。
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噪声判别,然后根据噪声强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平滑滤波器,以达到最佳的去噪效果。
接着,利用MTFC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通过计算分块内像素点的局部方差,得到分块内噪声强度的估计值,并根据估计值对每个分块内的像素点进行自适应平滑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了边缘信息和细节特征,具有较好的复原效果。
关键词:遥感图像;噪声判别;平滑滤波器;MTFC算法;自适应平滑处理。
一、引言遥感图像是以空间电磁波辐射作为信息采集源的一种特殊的数字图像。
由于遥感图像拍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干扰因素,如云层、大气、地形、降水等,使得遥感图像的质量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复原处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各种领域中。
传统的图像复原算法有均值滤波法、中值滤波法、高斯滤波法等,但它们对于不同强度的噪声处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算法原理本文提出的自适应MTFC遥感图像复原算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噪声判别:通过计算图像灰度值的标准差来估计噪声强度,如果噪声强度小于一个预设的阈值,则采用中值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否则采用高斯滤波器或双边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
2. MTFC分块处理: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小块,并对每个分块进行变换域分析,得到每个分块内像素值的方差。
3.噪声强度估计:根据每个分块内像素点的局部方差,得到分块内噪声强度的估计值。
4.自适应平滑处理:根据估计值对每个分块内的像素点进行自适应平滑处理,以达到最佳的去噪和保留细节特征的效果。
三、实验结果本文在现有的四幅遥感图像上进行了实验,比较了本算法与传统的高斯滤波法、双边滤波法以及MTFC算法的复原效果。
实验使用的评价指标有峰值信噪比(PSNR)、平均结构相似性(MSSIM)、主观视觉效果等。
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不同强度的噪声下都能够较好地去除噪声,同时保留了边缘信息和细节特征。
基于ENVI的遥感影像分类
陈佳玲;王昶
【期刊名称】《北京测绘》
【年(卷),期】2018(032)008
【摘要】传统的遥感影像是依据地物的波谱信息来进行分类的.这往往会产生"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的问题,使得分类精度和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C4.5法,利用地物的波谱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主成分分析等特征构建决策树,与监督分类中的支持向量机法、最小距离法去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几种分类方法中,决策树法分类法的分类规则易于理解,准确率较好,所需分类时间短,总体分类效果最为理想,验证了决策树法在遥感影像分类领域的优势.
【总页数】5页(P933-937)
【作者】陈佳玲;王昶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
【相关文献】
1.基于ENVI的CART自动决策树多源遥感影像分类——以北京市为例 [J], 马鑫;汪西原;胡博
2.基于ENVI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J], 刘一粟
3.基于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以武汉地区遥感影像分类为例 [J], 李登朝;吴健;许凯
4.基于WOA和DPR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算法 [J], 谢福鼎;张莹
5.基于栈式自动编码器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 [J], 宋晓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恢复效果评估的遥感方法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有效地评估生态恢复的成效,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而遥感技术正是其中一种强大且实用的工具。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获取其信息的技术。
它就像是我们从高空俯瞰大地的“眼睛”,能够捕捉到大面积的地表特征和变化。
那么,遥感技术是如何在生态恢复效果评估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可以通过监测植被的覆盖情况来提供关键信息。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面积和生长状况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密度和分布,从而让我们了解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的恢复情况。
在评估生态恢复效果时,植被的光谱特征也是遥感技术关注的重点。
不同的植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反射和吸收的光谱是有所差异的。
通过对这些光谱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植被的生长状态、健康程度以及物种组成的变化。
例如,健康的植被在特定波段的反射率会相对稳定,而受到病虫害或者生长环境不佳影响的植被,其光谱特征则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除了植被,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也是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土地利用的转变情况,例如原本的荒地是否逐渐变成了绿地,或者受损的森林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技术还能帮助我们监测水体的变化。
对于生态恢复项目来说,周边水体的质量和面积也是需要关注的因素。
遥感可以监测水体的面积、水质状况以及水岸线的变化。
比如,通过分析水体的反射光谱,可以判断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从而了解生态恢复措施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改善效果。
此外,遥感技术在评估生态恢复效果时还具有高效、全面和可重复性等优点。
与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相比,遥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于遥感图像品质的若干问题
陈世平
【期刊名称】《航天返回与遥感》
【年(卷),期】2009(030)002
【摘要】遥感图像是遥感数据获取系统的输出,遥感图像的品质表现为遥感图像在完成遥感任务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遥感图像品质的概念和表征予以介绍,对遥感图
像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遥感图像品质的有关问题,包括遥感数据获取系统的性能、成像条件和运行状态等加以说明,对如何提高遥感图像品质提出了若干建议.
【总页数】8页(P10-17)
【作者】陈世平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
【相关文献】
1.景物和成像条件对遥感图像品质的影响 [J], 陈世平
2.关于航天遥感图像分辨率及其野外测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J], 张三光
3.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若干问题分析 [J], 娄纯柱;邢少杰;宋拥军
4.必须坚持走品质发展之路——关于品质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J],
5.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
决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谱和成象分辨率图像康复预处理评估结果总结在遥感领域中,光谱和成像分辨率图像康复预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和优化的重要步骤。
这些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减少噪声和伪影,并提取出更为准确的地物信息。
本文将对光谱和成像分辨率图像康复预处理的评估结果进行总结,以便得出结论和对未来研究的改进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对光谱图像康复预处理方法进行了评估。
根据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我们从多个方面对结果进行了评价。
首先,我们注意到光谱图像康复预处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图像的噪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分类不同地物,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地物信息。
此外,光谱图像康复预处理还可以有效减少阴影和光照不均等现象的影响,保留地物的纹理和细节信息。
其次,对于成像分辨率图像康复预处理方法的评估,我们注意到这些方法能够在地物分类和目标检测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提升。
成像分辨率图像康复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区分不同地物,并捕捉到地物的细微变化。
此外,这些方法还能够减轻线性和非线性失真,改善图像的几何校正和配准效果,从而提高地物定量分析的精度。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光谱和成像分辨率图像康复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地物信息的准确性。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改进。
首先,一些预处理方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可能存在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和提高计算效率。
其次,在处理低信噪比图像时,部分预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入一些伪影或图像退化的问题,需要增加后处理步骤来修复这些问题。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对比评估。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首先,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提出新的光谱和成像分辨率图像康复预处理方法,以应对不同地物和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的特点。
其次,可以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提高预处理方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图像处理效果。
遥感图像质量检测综述摘要:质量检测是遥感图像信息可用性的重要保证,且贯穿于遥感数据应用的整个阶段。
本文主要针对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中的原始图像接收、图像预处理、图像信息提取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检测的研究。
同时具体分析了最后一阶段质量检测中常用的四种检测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遥感;处理流程;不确定性;精度评价;质量检测1.绪论随着遥感卫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图像的获取取到越来越多、获取速度越来越快捷,现在半天的数据获取量就达到了过去将近一年的获取量。
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劣质数据也随之而来,数据可用性受到严重影响。
众所周知,数据的质量决定了信息的可用性,因此对遥感图像的质量检测就越发显得重要[1]。
任何信息产品最终都要服务于社会发展,遥感图像更不例外。
遥感图像从获取需到可应用的专题图中间主要还包括原始图像获取、预处理和信息提取3个方面。
遥感图像的质量检测是贯穿于这整个过程,只有每一步都保证其相应的质量后才可能生成一幅可用的专题产品。
其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简要介绍如下:(1)原始的遥感图像主要针对其辐射质量的检测,具体面临的质量问题是噪声过多和云量。
噪声的存在降低了图像的质量,有时甚至会完全掩盖数字图像中真正的光谱信息。
在光学遥感中,云覆盖是造成遥感数据可用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云量的存在则直接遮掩了地物的光谱信息,导致一景图像失去其可用性。
因此云量检测是遥感影像辐射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2)图像的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几何校正、图像融合、剪裁镶嵌等操作。
几何校正是为了使两幅或多幅图像的几何坐标相对应,是后续一系列的图像处理的基础,校正的质量将会影响后续所有过程集产品。
如果校正不准确轻则导致图像质量降低,重则导致图像间的操作不能进行。
图像融合是为了获取更丰富的图像信息以便于图像分类、信息提取等操作,一般由低分辨率多光谱信息的影像与高分辨率低光谱信息的影像融合,紧随几何校正进行。
如果融合效果较差会使图像中包涵的可用信息降低,不利于信息提取等最终操作。
一种离焦模糊图像的复原方法
武彬
【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卷),期】2008(018)001
【摘要】图像复原是一种去除或减轻在获取数字图像过程中发生的图像质量下降的方法.为了获得更好的离焦图像复原质量,在通过对离焦模糊图像复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纳滤波频域的复原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改善图像复原效果和较快的速度.图像散焦信息的干扰得到有效排除,噪声得到有效抑制,信噪比得到明显改善.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武彬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一种离焦模糊图像的约束复原方法 [J], 韩宏伟;张晓晖;葛卫龙
2.一种离焦模糊图像客观检测的新方法 [J], 王正友;伍世虔;徐升华;万常选;方志军;肖文;曾卫明
3.一种离焦模糊图像的盲复原方法 [J], 孔英蕾;王新宇
4.一种离焦模糊图像边缘检测新方法 [J], 黄隆华;陈志辉;彭小宁;叶青;王正友
5.一种用于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快速参数预测方法① [J], 周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自适应学习率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作者:王研,段琳琳,杨玲来源:《计算机时代》2022年第06期摘要:在對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识别处理时,深度学习技术容易陷于局部最优,模型参数往往需要手动调整。
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自适应学习率方法,并建立层叠去噪自动编码器模型。
给模型添加一定学习率比例,以实现学习率在迭代中自动改变。
通过对比实验以及曲面拟合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可靠性。
该方法能自动调整学习率参数且能够避免局部最优解,分类精度和效率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模拟退火算法; 分类; 自适应; 学习率; 层叠去噪自动编码器中图分类号:TP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2)06-27-05A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learning rateWang Yan1, Duan Linlin2, Yang Ling1(1.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China; 2. No.1 Senior High School of Xiangcheng)Abstract: When classifying and identify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deep learning technologies are easy to fall into a local optimum, and model parameters are often adjusted manually.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adaptive learning rate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and a stacked denoising auto encoder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learning rate is given aproportion so that it can change automatically in the iteration. The effectiveness, practic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above algorithm are verified 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and surface fitting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learning rate and avoid local optimal solutions, which improves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nd efficiency.Key words: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classification; adaptive; learning rate; stacked denoising auto encoder0 引言在遥感影像分类领域,模型构建和参数取值对实验结果有着很大影响。
第45卷 第12期测 绘 学 报
Vol.45,No.12
2
016年12月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
hica Sinica December,2016
引文格式:王荣彬.遥感影像综合评价与自适应复原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2016,45(12):1496.DOI:10.11947/j
.AGCS.2016.20160386.WANG Rongbin.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daptive Restor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s[J].Acta Geodaetica etCartographica Sinica,2016,45(12):1496.DOI:10.11947/j
.AGCS.2016.20160386.遥感影像综合评价与自适应复原方法研究
王荣彬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daptive Restor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sWANG Rong
bin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Beijing
100035,China 遥感数据在获取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导致观测影像质量降低,为后续的数据应用造成困难。
为了缓解以上问题,一方面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在现有条件下选择质量更优的遥感影像,同时过滤质量太差而无法使用的数据;另一方面,在没有高质量影像的条件下,
通常需要对低质量的遥感影像进行复原处理,以提升影像的应用潜力。
因此,影像评价与影像复原是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中的重要基础环节。
虽然遥感影像评价与复原问题在学术与应用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仍然不能满足处理与应用需求。
如何考虑多种辐射指标对遥感影像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如何针对不同影像的特征进行自适应复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围绕遥感影像的评价与复原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现有遥感影像噪声与调制传递函数MTF评价方法自动化程度不足、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提出了最优评价区域的自动选取与评价方法。
在噪声评价方面,
提出了一种迭代优化的匀质区选择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中影像匀质区自动选择困难的难题,并通过设计基于卷积运算的评价指标实现对噪声水平的稳健估计。
在影像MTF评价方面,针对传统方法往往需要人工选取刃边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影像边缘并提取最优刃边的方法,从而实现MTF的自动计算。
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自动化评价方法准确有效,可以极大地提高遥感影像噪声和模糊评价的自动化程度。
(2
)在系统总结、改进现有遥感影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遥感影像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
综合考虑了灰度分布、
信息量、清晰度、分辨率、噪声、云量、无效像元等指标,并融入了基于参考影像的评价指标,在大量数据测试的基础上,确定了每项指标对应优、良、中、差的最优阈值。
同时进一步从模糊理论出发,通过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对多种单指标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建立了对遥感影像辐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准确评价遥感影像的综
合质量,
与人眼主观评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3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非局部正则化的遥感影像噪声去除方法。
针对传统去噪方法仅利用邻域信息、不能高效去除噪声的缺点,本文在非局部计算框架下开展去噪方法的研究,并重点解决去噪参数的自适应选取问题。
为了对不同区域施加不同的去噪强度,通过计算局部噪声强度和标准差,
并以此构建非局部模型的权值函数,从而建立了自适应的非局部总变分去噪模型。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针对影像的不同结构区域自适应调节去噪强度,
可以在去除遥感影像噪声的同时,有效保护影像的边缘、纹理等细节信息。
(4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交替迭代的遥感影像盲去模糊方法。
基于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理论框架,建立对遥感影像与模糊函数进行联合求解的去模糊模型,
并采用交替迭代的方法对影像和模糊函数进行求解;
在影像求解的迭代过程中,充分利用中间复原影像求解数据一致性项和正则化项的函数值,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求解准则,自适应求解影像与模糊函数的正则化参数。
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盲复原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模糊函数,
并根据不同的影像特征实现自适应的影像去模糊处理,可有效提高处理精度与效率。
中图分类号:TP75:P237 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1-1595(2016)12-1496-
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530);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12002)收稿日期:2016-08-
08作者简介:王荣彬(1976—),男,高级工程师,2014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李平湘教授),研究方向为遥感信息处理。
Author:WANG Rongbin(1976—),male,received hisdoctoral degree from Wuhan University on June 2014,majorsin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E-mail:wangrongbin@mail.clspi.org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