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

摘要:

王维19岁取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作为一个诗人,他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空灵幽邈,耐人寻味。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和诗境的美妙意向,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正文:

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留下来的诗作有400多篇首。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论文讨论的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其语言特色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两期。前期所作的山水诗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不同。王维早年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壮丽的河山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描写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体现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此时的山水诗,则多描绘山石草木溪流,百姓

的生活,同时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倦。如《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孙子……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2.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十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和动静,用细腻的文字写出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早行山中,忽然觉得衣裳湿了。以为下雨了,细看原来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岚依稀在目.它翠得太嫩了,太润了,仿佛沾湿了自己的衣裳。诗人对山水的色彩感觉细微而又富有诗意。再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却有人说话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反照的阳光,穿过林枝,斜照在青苔之上。诗人用字准确传神,选择视角恰如其分,对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动态的表现细致入微,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独特的禅意意境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志向远大,但随着张九龄罢相、朝政日益昏暗与仕途上的不顺利,王维渐渐倾向于逃避世事,归隐田园.当然这与他一生信奉佛教也有关系。王维自小便受到家庭信仰的熏陶与影响,随后一生习禅,被誉为“诗佛"。禅宗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禅宗理论并不注重于探讨客观世界,而更多地注重表现自心的倾向,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进一步与中国传统学术和士大夫生活习性相调和。在这种情况下,禅悟观念和禅宗也就深刻影响于文学,而王维对佛教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王维对禅宗的明心见性有着

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以一种不喜不忧,保持内在平静,宠辱偕忘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使诗歌的字字句句都透着禅意,独具特色.

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体现为远离尘嚣、空与寂的的境界,时常通过描绘自然来表现。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夜,深山空旷,万籁无声,诗人感觉到细微的桂花从枝上飘落的声息。忽然,一轮月破云而出,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山鸟,时而啼鸣于深涧之中.诗人以动态反衬静态,桂花轻轻飞落、山鸟时不时的鸣叫声更显出春涧的幽深。整首诗灵动而又静谧,表现出诗人不着一物的空静心境。《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花初发红萼,宛如芙蓉,生于人迹鲜至的山涧中,自开自落,不悲生死。落花啼鸟,人事纷纭,在王维看来都是空虚,是他所领悟到的世间万物的禅意之美.

从小,我们就开始学习许多诗歌,但我对王维的诗似乎总有一种莫名的偏爱,背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声音尤然在耳.小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明白这诗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境,随着成长与阅历的增加,对诗也有了新的理解。而写本文的过程使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王维的生平与他为人处世态度,继而对他的诗歌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王维一生遭遇了很多挫折,在痛定思痛之后,他不仅能冷静地面对现实,而且还妥善地处理了仕与隐的矛盾。应该说为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隐逸则满足了其归隐田园与修身养性的美好愿望。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别林斯基说:“诗的思想,不是三段论法,不是定理,不是规则,这是活的感表,是澎湃的热情。”王维的这些田园诗就是他“感物吟志”,是他“活感情”的体现。

而我所谓莫名的偏爱,也就是与他诗歌意境所表达感情的一种共鸣。融儒、道、佛于一体的王维,以他卓异的才情、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与他自性清净的追求,写出了一首首清逸脱俗的传世之作。他淡泊的山水文字透出一种恬然自适与清远空灵的风采,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处处有禅机的境界。

参考书目

1、《王维诗选》陈贻焮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陈允吉著,《文艺论丛》第十辑

4、《佛教与中国文学》第2版孙昌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维 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王维论文: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摘要:在众多唐代著名诗人中,对王维的接受经历了曲折和复杂的历史变迁,这或许是因为王维自身的人生经历和诗乐画共通的艺术才情。本文通过梳理唐的社会思潮以及分析王维接受的思想脉络。进一步揭示出王维诗歌中所蕴含的具体的禅学思想,最后,简要的说明禅宗思想的渗入对其山水田园诗的诗歌意境上的重大影响。从王维诗歌“自然”品评的接受出发,指出王维及其诗歌接受在清除的转变——逐渐摆脱单纯的以佛家诗论品评的思想观念。通过分析,试图对王维接受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而推进王维接受研究的深入。找出王维诗中的禅意。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自然;禅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兼画家,多才多艺,在当时文坛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后也受到历代文论家和诗画家的广泛关注以及众多读者的青睐。王维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思想上的复杂性造成了后人接受王维的多样性。 王维笃志信佛,这对他的诗歌创作,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间接的影响,即佛学思想影响了王维的人生态度、世界观,从而也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其作品表现为:佛礼的影响。在诗中寄寓了禅理。 胡应麟《诗薮》内边卷六云:“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使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找出禅理。古人大多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在《辋川集》、《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终南别业》等作品中,表现最为明晰。例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来自《辛夷坞》。 关于此诗的禅意,我认为并没有真正揭露自然界运动变化而展现的蓬勃生机,它所写的动,不过是像诗人自己所说的那种空虚的聚散生灭……作者描写这种动景的目的,正是为了表现自己不受这种纷藉现象的尘染,借以烘托他所认识的自然界。它真正的面貌应该是毕竟空寂的。我认为王维看到了不离幻象,所以他看到了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因为道无不在,所以他在花开花落中,似乎看到了无上的妙谛:“辛夷花纷纷落,既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有,这是何等的任运自在!王维因花悟道,似乎看到了真如的永恒存在,就是万物皆有的自然本性。 王维的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作为其释放情感的载体,广泛的展现了“空”的思想。诚然,这些山水田园诗歌大多写景,并无太多直接抒情或议论。而王维的匠心独运恰恰表现在这儿,他将禅学对“空”的阐释,信手描绘成一幅幅寓意深广的山水画卷,化抽象的哲理为具体可感的画面,诗心与禅道有机交融,创作出众多富含理趣的诗歌。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初读这首诗就感到一种清冷孤寂,再细品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禅学思想。首句“空”字,总领全诗,既描摹出山的空旷,又暗示心境的无波澜。“人语响”是有声,“返景”是有色,诗人以有声有色写空山,充分体现了禅家“一切声色皆虚妄”的教义。空山寂寥,人声飘渺,返景映苍苔,这是诗人所见到的山林,也是禅定后所达到的宁静的境界。拂除一切内心之象,所有声色化作心外之物渐渐隐没,收获心灵的彻底空明。由万法之空体会本性之空,而本性之空又印证万法之空。 禅定获得心灵的宁静之后,诗人超脱出现实的名缰利锁,在常人难以达到的虚空境界里谛听“万法皆空”的真谛。“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身处至空的境界中,所以能慧心独具察觉常人所忽略的声响。再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这些潜藏在自然界中的微妙声响与异动都被赋予了禅学的宇宙本源的特性:山果“与”“草虫”的选择,使物象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诗人来说,山中习静的世界与内心的宁静暗合,所以,诗人达到了无物无我,体察宇宙真相的境界。也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异动声响都未能逃出诗人的绵密的心绪。可以说这是一种对性空之学有深刻体味之后才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汉语言文学专业 @@@@ 指导教师 @@@@ 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既体现了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诗人还从禅宗那里撷取精华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做到了诗中有禅、诗中有我,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意;禅意 On Wang's Idylls of the paintings and Zen 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uYupeng Tutor JiaoFumin Abstract : Wang Idylls poem paintings, poetry lover, embodies the composition, color and shape beauty, also integrate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artist's feelings, so that his poems, god of high-prized vivid. Moreover, Wang is a Buddhist who is familiar with the Buddhists, popular Zen, Most poems are empty Meditation Ling met with the mentality of landscapes, created to mark the Kuang short, quite favorites. Zen deep moods have been left to the reader leaves ample room for imagination. Keywords : Wang; Idylls; Paintings; Zen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都做过司马。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也称王右丞。

浅谈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3

论文序号:159 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陶渊明·孟浩然·王维 山水田园诗之间精神追求的异同 论文作者:何建慧 准考证号:010*********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教师:刘浈 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3 年 5 月

浅谈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之间精神追求的异同 汉语言文学何建慧指导老师刘浈 内容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精神追求;异同 山水田园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诗歌淳朴,自然,富有韵味。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中来,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但是他善于发掘自然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情与景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他们歌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现在就他们的诗歌去分析精神追求的异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唐代田园诗派,一直影响到后代。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鸟鸣涧》等,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审美意蕴

目录 论文摘要…………………………………………………………………关键词…………………………………………………………………… 一、诗情画境——从诗歌的画面美谈王维山水诗的审美意蕴 二、禅心悠远——从诗歌的禅思意蕴谈王维山水诗的审美意蕴 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审美意蕴 论文摘要:王维用他诗歌的天才,音乐的天赋,画家的手笔,深厚的素养,人生的感悟,超凡脱俗、淡泊从容的禅心,敏锐独特细微的审美情趣,创作出一幅幅空灵轻盈、和谐静谧的山水画卷,创作出了物我两忘,心灵与自然相契合的美好意境。他为中国山水诗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并将中国山水诗这种审美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诗情画境禅心悠远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坛上,有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王维。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细丽精工传统,对陶渊明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并为山水诗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宗这样评价王维:“泉飞藻思,去散襟情。诗家者流,时论归美。诵于人口,久郁文房。歌以国风,宜登乐府。”①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品读王维的诗歌,在他简洁传神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波澜壮阔,河山的瑰丽,能感受到大漠的孤寂悲壮,英雄失泪,能感受到幽静空灵的竹林,月下的流泉,能感受到飘落的桂花,婉转的鸟鸣,他总能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令人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境界,令人徜徉其中,深深陶醉。他将山水诗这种审美艺术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一)诗情画境——从诗歌的画面美谈王维山水诗的审美意蕴 王维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诗歌的天才,而且诗书画都非常有名,音乐天赋也很高,且著有绘画著作,在当时有很大的名气。《旧唐书·王维传》中说:“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殷璠评价他的诗说:“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1】王维有着独特细致而敏锐的审美观察,高度的文化素养,独特的审美情趣,他的非凡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学素养,个人的气质修养,人生的经历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是他的山水诗富有优美的意境的不可或缺的原因。 王维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2】。诗歌情景交融,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时王维山水诗的一大特点。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妙笔生花,造诣独到。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大漠长河,小桥流水,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简洁传神,意境高远,富有诗情画意,总是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轻盈秀美、空灵清幽的美好境界。如王维隐居辋川早期写下的《山居秋暝》一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意_诗禅合一---漫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禅意浓浓,诗禅合一 漫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张亚 学校:平顶山广播电视大学年级:2007级春学号:071120152指导教师:吕忆兰职称:讲师 答辩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 答辩日期:200 年月日

禅意浓浓,诗禅合一 漫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张亚 2008年12月 摘要:王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诗人。他后期的作品,融入了禅学理念作为自己诗歌的指导思想。本文从禅意产生的原因;禅与山水诗的融合;禅意的现代意义三个方面漫谈王维那富含浓浓禅意,诗禅合一的山水田园诗。 关键词:王维禅意山水田园诗 走进中国古代浩瀚如烟的文学殿堂,你会发现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具有特殊贡献的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早在生前,他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①的名声;死后,更得到“诗佛”的称号。至宋代,有人明确指出:王维的写景作品,“岂直诗中有画哉”②,认为他的诗中包含着一种抽象的哲理。清人王士祯说:“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③……今人刘大杰先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④。而朱光潜则说得明白:“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属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⑤这都说明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佛教信仰和修行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尤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一、禅意的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的耳濡目染 王维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去世较早,母亲崔氏年轻守寡,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王维九岁时,母亲就开始跟随一代名僧大照普寂禅师学习佛法禅理,前后长达三十多年,这对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环境极为清幽的蓝田辋川山居就是他为了方便母亲宴坐经行修道而购置、营建的。《王右丞集》中尚有《为舜赭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一文,可见王维与大照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年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素食生活的淡安与平和,加之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中年丧妻后终身未娶,多年的独身生活也使他的意志多少消沉了一些,惟有到林泉中寻找精神寄托;因而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诗,就更增添了几分舒惬的雅韵与禅悟的意味。他的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在王维生 ①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 ②郭绍虞·《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版·第152页 ③王士桢·《香祖笔记》卷二·第24页 ④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8页 ⑤朱广潜·《诗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98页

个人论文《王维的山水诗》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王维的山水诗 姓名:常莹 指导教师:高淑文副教授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2级 类别:专升本 学习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05年 4月17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教育学院 论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在他众多的诗篇中,山水田园诗尤为见长,且多为五言诗。王维以极为洗练、简洁的文字,给人们细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卷。宋代苏东坡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也有人评价他诗画交映之外,还有音乐揉合其中。王维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动乱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作为一代官吏,他自然对当代社会有自己的评判。他描绘山水田园的目的是宣扬佛教禅理和隐逸生活,他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十分精细,充满传神色彩,这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写了在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文章阐释了盛唐时独具特色的伟大诗人王维的诗歌、书画。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他诗歌的代表。作者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标签: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意境美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最高峰。王维生于盛唐前期,他高唱盛唐清音,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王维的诗艺术风格独特,他的山水田园诗尤为人称道,代表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最高艺术成就。 王维诗、书、乐、画兼擅,艺术造诣精湛。他能以诗人的敏感,抓住契合主观感情和意趣的景物;以画家的眼光,运用虚实相间的笔法,明暗互衬的色彩,精心构图;以音乐家的感悟,捕捉大自然的声音,将这些组合成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有声画。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轼的话确切地概括出了王维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将诗歌的绘画美与音乐美非常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也被人称为“诗佛”。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禅学,是影响王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王维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空灵,充满禅趣,创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耐人寻味。动而俞静,静而极动,即静美之境。这种动静相衬、互相对比形成的意境美,也是王维诗歌艺术上不同于别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本文试图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和意境美四个角度来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 诗画相通的说法在中外文论中均有表述。“在欧洲,很早就有‘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说法”(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237页)。中国宋代文人张舜民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王维不仅是一个大诗人,而且是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水墨笔法作画,创作了水墨山水画,并自成一家。王维因此也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鼻祖。王维的山水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谈》引张彦远语)这也是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的原因。他在绘画中追求神似,使得其画有了诗的神韵,即画中有诗。王维又善于用绘画的眼光去凝视自然,欣赏山水,必然使他的诗中就有了画的神韵,即诗中有画。 王维的风景类诗善于运用白描笔法,粗线勾勒,气魄雄伟,意境开阔。同时,

美若辛夷—浅谈王维的自然观_山水诗

美若辛夷—浅谈王维的自然观_山水诗 论文导读::在山水诗中,诗人的自然观无疑在根本上决定着作品的风格和境界。直接由诗人的自然观来切入作品,无疑可以更直观地窥见诗人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领解其自然诗歌的无限韵味和精神内涵。本文将王维自然观的构成分为三个方面:还自然以本然的面目,以自然为知己和皈依,从自然中体悟生命本真。论文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自然观 王维诗歌题材众多,且各种题材均多佳作,但是其美学思想、艺术成就及深远影响主要集中在山水诗中,在山水诗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贡献和意义。其山水诗歌历来为心倾自然的人们所盛赞,今人李泽厚亦叹赏道:“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了。”①那么,创作了如此卓越而隽永的诗歌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在那至美的自然之境的深处,又涵纳着诗人怎样的一颗自然之心呢?这些问题无不令古今读者油然赞叹的同时,更想要真切地走近诗人的精神世界…… 从总体上看,学术界对于诗人王维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潮至今,已经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方面,主要可分为编年、版本、作品、文化研究四大类。众多关于诗人道家和佛禅思想的论述,在某种角度上都与诗人的自然诗

歌特色的形成紧密相关,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卓越山水诗人的自然观构成的专门性研究,笔者认为是很欠缺的。自然观,简而言之就是人对自然界以及自身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认识。在山水诗中,诗人的自然观无疑在根本上决定着作品的风格和境界。直接由诗人的自然观来切入作品,无疑可以更直观地窥见诗人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领解其自然诗歌的无限韵味和精神内涵。 体现在诗作中的王维自然观,其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还自然以本然的面目,以自然为知己和皈依,从自然中体悟生命本真。 一、以本然之目静观自然 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的有限,不仅是受制于客观因素,更不乏主观因素的“自缚”。这“自缚”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自我的“成心”或偏执。人情的是非好恶和以“我”为主的衡量标准,不仅会给万物以有形无形的干扰,同时也会使自己感到外物的牵挂、滞碍,被困于“自我的封界”②,而看不到外物的自然之性。从观世的角度上说,庄子所言的“逍遥”就是驱逐了“成心”之缚,而使自心无挂无碍、外物自然而然的精神境界。欲得此“逍遥”,则“莫若以明”,首先所要凭借的便是一个本然的观世视角,一双赤子之目,以消除人主观的成心和武断的偏见,消解自我中心主义,解除人对万物的立法权。而这“本然”,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诗人

浅析王维李白山水田园诗意象的不同

浅析王维李白山水田园诗意象的不同王维和李白是唐代两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在仙山、山 水之间、田园生活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诗意象。下面我们来对 比分析王维和李白在创作山水田园诗中的不同诗意象。 1. 思维方式的不同 王维喜欢用清远、悠长的笔力表现自然之美,把田园、山水以 及季节变化与人生、情感联系在一起,呼吁着读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比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首诗里,王维先描绘出空山、新雨、秋天 等自然元素,然后通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生动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并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而李白则喜欢奔放、激情的抒发方式。他爆发出作品内在的情 感与启示,尤其是对神秘和未解之谜的好奇心和渴求,这些都在 其山水田园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将进酒》:“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 如青丝暮成雪。”诗中所表达的是志向远大、意气风发的豪迈情感。 2. 类比形式的不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虽然带有个人主义口吻,但是他常常使用 “类比”形式,端正艺术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比如,他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山回路转不见君,雾重烟消难入楼。”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被战争分割的世界,风灾、轮回、紧张、困苦、不干胶、新世界,猎人的马嘶、狗吠、老虎的嘶吼声告诉 我们:一切都是一场人生大戏,时时刻刻要有警觉性和力量。 而李白的山水田园诗则喜欢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效果展现出 神秘超脱的美感。比如,《将进酒》:“臣自懿公以来,爵秩重于 泰山,禄高于海波。常以国事咨望,不入愚谷府。/ 瞻望阙门独和悦,茫茫岁月人事静。/ 岁月可催珠箔变,红颜易老旧貌轻。”这 首诗自然主义的诗句既充满唐朝特有的对自然的畏惧和敬仰,又 向人类早期的东方神秘学和世界观致敬,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 感和思考的力量。 3. 艺术性的不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性比较高,阳刚、深沉、内敛、绵密、清爽,无不表现出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平衡感。他的诗句富有 律动感,也富有浑厚的韵律感。比如,《画》:“远看山有色,近 听水无声。春去草还生,秋来叶又黄。”这句话流畅悠长的平淡语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之一,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王 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还以此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 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首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自然景色为素材,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他 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语言,将自然景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山居秋暝》中,他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 句简短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雁群南归的景象。王 维的描写细致入微,常常注重细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现真实的情感 和思考。 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注重意境的营造。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了自己 的情感和对人生、艺术的思考,使诗作具有深层次的意境。例如,在《送别》中,他写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通过对江南秋天的描绘和对美丽的玉人吹箫的想象, 王维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让读者在读诗中感受到一种 深沉的意境。 再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典型的唐诗气质为特点。他的诗作常常使 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以其简洁明快、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感而著称。他 的诗作流露出淡远恬静的情怀,大气磅礴的山水和宁静祥和的田园常常成 为他表达这种情感的媒介。例如,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他写道:“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里逢迎总是雁,分明怕得行人半。”这首诗通过淡雅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期待 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强调行为的自然和随意。他的诗作不以宏大 的议题和铺陈的文辞为追求,更注重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真实表达。他追 求的是一种超脱尘嚣的自由和宁静的生活境界。例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他用“无辞言别意”来表达诗人个人淡泊名利和不受世俗拘束的态度。这种艺术特点使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含蓄深沉的哲学意味。 总结起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细腻的描写、意境的营造、唐诗的风 格和自然随意的态度为特点。他的诗作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又表达了 诗人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入的哲学视角使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 的影响。

论王维幽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

论王维幽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 提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 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 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 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就。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备相同 的风格和情调,存有气象壮丽、意境宽广者,也存有典雅温和、悠闲清幽者。无论写下何 处山水,他都能够精确、传神地整体表现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灵敏,观测十分认真,擅于抓取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写下中自己精细深刻的感觉。他很讨厌并擅于在诗中缔造静谧的意境。但他又不是以静写静,而是精妙地使用以声音写 静和以动态写下晴结合的艺术手法。他用诗人并任画家的眼光观测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 带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下得形象独特,色彩艳丽,画法精致,富有空 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烈。 一 王维,字赵孟,太原祁人。唐代知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孟浩然并说“王孟”。除李、杜外,他的诗就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大宗;有人表示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 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体表现 在山水诗上则就是挑选出壮丽雄伟的高山大川去予以描写,用来倾注他豪放开朗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同经济繁荣、政治专制、文化繁盛的开元盛世就是一致的。例如《华岳》: “西岳出来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 言乾坤闭合,天道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手发推收拢。天地忽启封,大河备注东溟。遂 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大君吸附有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效法,金天思请罪。人祗盼 车长,何独禅云亭。”诗人用神来之笔,写下华岳与天相连的壮丽气势,又以河神巨星的 传说上溯华山相对高度五峰的构成,充满著浪漫主义的奇妙想象。念此诗,不禁并使人产 生尼里“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给人一种雄心勃勃的崇高享用,并由华山的壮美进而深 感一种非常大的精神力量美,间接充分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早年就信奉佛教,又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后期过着一种 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擅长将自己独特的生活情趣和佛理融入诗中,借 用绘画线条、色彩技法,巧用朴实凝练的语言,采用白描等手法,创作了一首首恬淡秀美 的山水田园诗,营构出寂静幽清的意境,表现诗人闲适的生活和恬静的心境,具有很高的 艺术和审美价值。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他博学多才,既擅长写诗,又通晓音律,还精通绘画、书法。 王维的诗现存四百多首,他前期的诗富于进取精神,讥讽权贵纨绔,反映边塞生活,书写 游侠意气,多表现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后期由于张九龄被贬,王维对现实感到失望,加之中年丧妻和深受佛道影响,先隐居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并致力于山水田园诗写作。其诗将诗情、 画意、禅趣、和谐韵律有机地熔为一炉,意境寂静幽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喧闹幽清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一直是古代艺术家追求的艺术表现的最 高境界。明代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即意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无论是描绘秀山丽水,还是摹写茂林修竹、 村舍农事,都营构了一个远离尘嚣、空明洁净、物我神会的艺术境界,犹如世外桃源,空寂、幽静。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属于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秋雨初晴的黄昏美景。一场秋雨后,秋山幽净,清新宜人。皎洁的月光播 撒在清爽、青翠的松林间,清泉在扁平洁净的溪石上缓缓奔涌。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 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奋正直的男女。全系列诗融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的生 活美于一体,意境清爽、清幽、恬静、迷人,念去心旷神怡,令人神往。 王维山水田园诗寂静幽清的意境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他中年丧妻未再娶,生活上 清苦孤寂,张九龄罢相,政治上失去依傍而进退两难,对仕途感到厌倦,惟有将心神寄托 于山水林泉。“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维擅长极其传神地描摹山水田园状貌,并与他闲适的生活、恬静的心境有机地契合,达到物我合一。如《新晴野望》: 崭新云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摘要:?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关键字:魏晋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淡泊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都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大体分为四类:怀古诗歌、抒情诗歌、边塞诗歌、山水诗歌。山水诗歌以反映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流行于盛唐时期,以该诗派的代表人物命名则称为王孟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这一诗派的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形态。 一、山水田园诗的起源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

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总之,山水宦游已成为此时期的一种风气,一种时尚。这一风气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二、从王维看山水田园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