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某高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析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年第4期•47••院校管理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状况及教育路径的调查与分析陈潘,张超-(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摘要]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整体认知率较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率在专业上存在差异,但在性别、婚姻状况、出生地、年级上无明显差异;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需求较高,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H IV病毒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据联 合国AIDS规划署统计,全球约有5700例/d新发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其中约32.54%为青少年(15〜24 岁高校大学生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已成为发生性 行为的活跃群体之一。
本文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 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性行为的现状以及对性健康教育的 需求,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提升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效果。
一、调查设计本研究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中关于青年学生的调查项目及“国八条”知晓率基础上,制 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其中艾滋病基 本知识的题目直接沿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中关于青年学生的调查项目,其他内容根据实际 设计。
研究组向广东省3所高校(其中医科类本科高校1所、非医类本科高校1所、非医类高职院校1所)随机发放 问卷43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 99.1%。
在参与调査的人员中,男生197名,女生229名;医学生203名,非医学生223名;已婚3名,未婚423名;一年级学生86名,二年级学生87名,三年级学生76名,四年级学生95名,五年级学生82名;家住城市的学生163 名,家住城镇的学生104名,家住农村的学生159名。
二、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状态及教育现状分析(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认知的整体状况较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场精彩的辩论赛。
然而对方辩友在侃侃而谈时却犯了以下概念错误,逻辑错误。
首先,对方辩友将艾滋病极度妖魔化了,艾滋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而只有人有社会,对方辩友说是社会问题,又把非人类动物至于何地?没错艾滋病传播途径涉及很多方面,但乙肝,梅毒等其他传染病也是可以用相同的途径传播的,所以对方辩友单单把艾滋病作特殊处理,未免太有失偏颇。
第二,对方辩友一直重复艾滋病的社会影响,是的,但是发生在社会中的事都有社会影响,却不都是社会问题。
艾滋病的传播的确涉及到一些社会病,但这些社会病的根源并不是艾滋病。
艾滋病只是被这些社会病加速了传播。
再说,哪怕没有艾滋病,这些行为仍然存在。
其本身怎么回事一个社会问题呢?对方辩友的言论显然是在偷换概念。
第三,对方辩友反复强调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待遇问题,这点非常好,但对方辩友恰好做了舍本逐末的傻事。
事实上,正是因为把艾滋病看做社会问题的这种观点,才导致了很多艾滋病患者不敢去医院治疗,社会歧视等,最终扩大了艾滋病的传染危害。
所以我们只有正确地看清艾滋病的本质,科学地认识到它是一个医学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它。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再次重申我方观点。
首先,艾滋病的本质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它又称为猴免疫病毒,最初是从猩猩身上传染给人类的。
人畜都会患的同样的艾滋病,对方辩友难道认为猩猩身上的艾滋病也是社会问题吗?所以艾滋病是医学问题。
第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治疗艾滋病的有效药物,但是我们已经确定了该病的治疗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载量。
曾经也有无数肆虐的疾病让我们束手无策,还记得夺取无数生命的天花,肺结核等这些我们曾经认为的绝症,最终不都被医学攻克了吗?所以,只有医学的治疗才可能从根本身上解决艾滋病。
第三,医学包括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社会医学。
而对方辩友反复提及的滥交,吸毒等有关于预防和防治等措施的问题,是预防医学的内容,社会的影响作用正好属于社会医学的范畴。
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下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下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
方法选取某学院2019级-2022级1000名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并采取健康教育对策,分析应用效果。
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总体认知程度较高,且男生认知合格率高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级认知合格率高于2020级高于2021级高于2022级,差异显著(P<0.05)。
结论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下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总体认知程度较高,但不同性别、年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校预防;艾滋病;认知程度;健康教育一些调查表明,在艾滋病报告病例当中,青年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观念上正处在走向更成熟的时期,比较喜欢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1]。
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这是防治艾滋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大学生亦有正面的影响、在通过同伴教育对其他人产生影响时具有显着作用,发挥更加有效地宣传,防范作用。
为此,本文对该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进行了调查,为后续的防治策略及宣教计划的制订提供了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学院2019级-2022级1000名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00名,女性500名,最小19岁,最大22岁,平均年龄为(21.12±1.14)岁;2022级、2021级、2020级、2019级人数分别为250名。
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2方法1.2.1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以集体现场扫二维码自填形式进行,调查对象完成调查问卷。
(2)调查员以前都受过统一的训练,并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指导,对调查对象解释问卷调查及其结果、评优等没有关系,没有倾向性地解释问卷的回答等等,同时,问卷全部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手机扫码填写,填的时候班主任避而不见,才能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20世纪开始流行的不治之症。
人类从古到今都面临着疾的威胁,并会引起死亡,医学就是因此产生的,它可以治疗疾病。
如不可以治的话,它可以用医疗的方法来预防。
艾滋病就是这样的疾病,它造成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医学问题上产生的。
下面有我具体论述一下我方观点:第一,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看,什么是艾滋病呢?它是先天免疫缺乏综合症的简称。
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给艾滋病下的定义是一种严重的综合症,其特点是先天免疫性受到特殊损害造成的。
艾滋病的病人易患其它多种多样罕见的疾病,而这些疾病一般不会发生在免疫系统未受损害的人身上,即使发生也不会改变问题的,也不会有致命问题的。
对于这些医学常识,对方辩友能说它不是一个医学问题吗?艾滋病不是社会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归根结底,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感染引起的。
无论社会是富甲天下,还是一贫如洗,无论是政通人和,还是战火连绵,哪里有艾滋病毒,哪里就有艾滋病。
在病源上,艾滋病均源自艾滋病毒,这能说是社会问题吗?其次,从问题的根本性质来看,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艾滋病不是相思病,只会导致情绪波动。
得了艾滋病,是不会像相思病那样浪漫的。
艾滋病之所以被视为避犹不及的瘟神,之所以成为人们谈虎色变的超级癌症,原因是艾滋病毒造成了人体免疫机能的全面崩溃,难道它不是医学问题,倒是社会问题吗?第三,从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看,艾滋病也是一个医学问题。
如果艾滋病是一个社会问题,那么人们只要给艾滋病人多一点人权、多一点美金、多一点温柔,问题就解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对症下药,在医学上找出杀死艾滋病毒的良方,找到抵御艾滋病毒的疫苗。
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医急乱下药。
得了艾滋病,不去找医生,整天纸上谈“病”,实在过于可笑!正确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认识到艾滋病是医学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克敌制胜。
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和秀娟发布时间:2023-06-19T05:37:18.19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和秀娟[导读] 目的:探讨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
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从某高校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对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00名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6.40%,其中男女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学生对于艾滋病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的知晓率均较高;对性传播的知晓率不够理想,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82.00%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59.00%的学生认为预防艾滋病和自己无关;关于艾滋病知识获取渠道以网络电视为主,占31.60%。
结论: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视,以提升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
丽江市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丽江市古城区健康教育所)云南丽江 674100摘要:目的:探讨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
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从某高校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对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00名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6.40%,其中男女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学生对于艾滋病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的知晓率均较高;对性传播的知晓率不够理想,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82.00%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59.00%的学生认为预防艾滋病和自己无关;关于艾滋病知识获取渠道以网络电视为主,占31.60%。
结论: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视,以提升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艾滋病;认知程度;大学生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1]。
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参赛选手: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关于艾滋病是否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争议。
我们反方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医学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
首先,艾滋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是由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治疗和控制的。
虽然艾滋病与某些社会现象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不能用社会问题的概念来解释和治疗医学问题。
其次,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需要进行艾滋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医学领域得到培训和学习才能掌握。
最后,虽然艾滋病与某些社会现象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
艾滋病的传播和治疗不仅与社会因素有关系,还与医学因素有关系。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归为社会问题,而应该从医学角度出发去解决它。
因此,我们反方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医学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
谢谢!二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参赛选手:我们反方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医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首先,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虽然艾滋病与某些社会现象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应该从医学角度出发来解决它。
其次,艾滋病的治疗和控制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需要进行艾滋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医学领域得到培训和学习才能掌握。
最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艾滋病归为社会问题。
尽管艾滋病与某些社会因素有关,但它的传播和治疗不仅与社会因素有关系,还与医学因素有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从医学角度出发来解决它。
综上所述,我们反方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医学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
谢谢!三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参赛选手:我们反方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医学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
首先,艾滋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是由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治疗和控制的。
艾滋病是医学还是社会问题,不是社会还是医学问题?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们:我代表反方一辩,就“艾滋病是医学还是社会问题”这一议题发表我的观点。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艾滋病是一个既涉及医学领域又涉及社会领域的问题。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单一领域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医学、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
从医学角度来看,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它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来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医学界的研究和创新对于控制和治愈艾滋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歧视、排斥和社会孤立的问题。
这种歧视不仅对患者本身造成了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解决艾滋病问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宣传教育、减少歧视、提供支持和关爱等。
此外,艾滋病还涉及到心理健康问题。
患者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需要心理咨询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困境。
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资源和支持来解决。
综上所述,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类为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医学、社会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解决这一问题。
谢谢!反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们:我是反方二辩,我将继续为大家阐述“艾滋病是医学还是社会问题”的观点。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艾滋病的根源是医学问题。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它的传播途径、病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都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来进行研究和应对。
医学界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艾滋病。
虽然艾滋病在社会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因素引起的问题,而艾滋病的传播和治疗并非是由社会因素直接导致的。
相反,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生物学问题,需要医学手段来解决。
武汉地区女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李十月;左丹;徐德龙;卢祖洵【期刊名称】《中国学校卫生》【年(卷),期】2007(28)5【摘要】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武汉地区的高校中,分层整群抽取2365名女大学生,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女大学生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60%以上,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33%。
除对同性恋知晓率较低外,女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为72.18%。
有33.49%的女生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仅占0.89%,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也仅占26.72%。
结论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总页数】2页(P410-411)【关键词】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学生【作者】李十月;左丹;徐德龙;卢祖洵【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省计划生育科技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9;R512.91【相关文献】1.深圳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J], 刘宾益;武俊青;黄西戎;陶林2.深圳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黄西戎;武俊青;王瑞平;姜综敏;叶江枫;李娜;杨青敏;石凯;余圣保3.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周颖;石凯;刘萍;武俊青;李玉艳;刘宾益4.武汉地区女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调查 [J], 左丹;武慧多;李十月;许迅宇;李汝霖5.武汉市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性病与艾滋病知识调查 [J], 许迅宇;毛宗福;肖燕;李十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00名高校新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目的:调查研究高校新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加强高校关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方法:在2012年9月到2013年6月期间,选取某高校共500名新生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新生对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高校新生中男性对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1.14%,女性为82.79%,性别不同的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组间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校对新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性别、成长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有层次地推进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新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增强在校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标签:高校新生;艾滋病预防;知晓率;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远离传播艾滋病的各种危险行为,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1]。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新生关于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而艾滋病相关知识结构难以让学生对该疾病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们选取某高校共500名新生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和预防意识,现将此次研究做如下报告。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在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选取某高校共500名新生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50名,女生250名,年龄最小18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19.5±2.5)岁;城市户口为280名,农村户口为220名。
1.2 方法在500名新生中采用问卷形式对预防艾滋病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由专门研究人员设计和安排,并在调查活动组织人员的主持下有序进行。
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现场问卷由调查人员发放,新生独立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卷。
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张敬贻;尹娟【摘要】Understanding the awareness rate about AIDS knowledge for college students, so that health edu- c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pertinenc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s used among the fresh- men and sophomores in the college, and then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by cluster sampling. The results turn out to be 94% of the partners know the AIDS can be spread by blood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88% of them know that sex can also do the same thing, 90.7% of them know that AIDS cannot be cured at present, but can be controlled with some medicines, 58.1% of them know that people can get freeconsul- tation service if he or she wants, 40.5% of them know that methadone can be used to help drug takers far away from drugs, and prevent the spread of AIDS. The education of AIDS preven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ust be strengthened, and more knowledge about AIDS must be involved in the health education.%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