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A Over IP技术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Audio—over—IP,2014年专业音频领域最强音作者:吴涛来源:《信息化视听》2015年第02期对于2014年的专业音频领域来说,“IP化”无疑仍是最炙手可热的趋势和话题。
向IP化“迁移”IP化的音频系统利用TCP/IP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功能管理,可极大提升系统操控和管理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IP化之后,音频信号的传输以网络为渠道,将不受建筑结构的局限,并且可以极大简化安装部署流程。
以一大型商场的公共广播应用为例,IP化后只需要在商场的每层楼的交换机上分一根网线到解码终端,就可以完成布线工作。
而这样做除了可以简化施工难度之外,对于后续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将所有楼层的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由于IPv6的推进,未来每一只扬声器终端都有可能配备独立的IP 地址,这将使操作管理及个性化设定等变得无比便捷。
相信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带宽的不断提高,音频IP化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向IP化“迁移”,以寻求市场先机。
其中,由博世主导建立的OMNEO平台便是其实现产品线IP化的重要一环。
OMNEO是以公共标准为基础的开放媒体网络架构,由一个基于Dante的音频程序传输协议组件以及一个控制协议套件构成,提供低延迟高品质的多声道音频数据流交换,同时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控制。
据博世安防通讯系统会议广播产品经理许培明透露,目前博世整个通讯产品线,包括专业音响、公共广播、会议系统以及重要通讯系统,都在陆续往OMNEO平台迁移。
不同协议间的兼容问题、灵活性、开放性、音频传输的品质、安全性等都被列入OMNEO 平台解决的范畴。
由此,许培明先生指出,“届时,无需音频线,只需交换机、路由器和网线就可以搭建一套会议系统或者专业音响系统,彼此间通讯也只需要一根网线即可完成传输。
”对此,南鹏科技总经理陈嘉炜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音视频信号传输正在快速IP化,相应的控制、处理也都将基于IP。
爱立信CM PM文件一、发展战略爱立信拥有先进的无线技术、强大的网络系统以及互联网协议(IP)方面的丰富技术成果,为实现未来的战略和巩固其在新电信世界中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立信认为,只有将技术、产品和服务三方面融为一体才能地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爱立信在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领域已具有领先地位,在建设安全可靠的网络方面邮局拥有丰富的经验。
现在,爱立信正在加强IP技术方面的研究,以保持在未来的通信领域中继续保持其他领先地位。
爱立信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在每一领域都获得高速成增长,并且建立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和企业文化,以长期保持其高于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即年增长不低于20%。
二、研究与开发爱立信一贯重视新技术和未来系统及产品的开发,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超过了同行业其它公司。
近年来,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均占公司全年销售额的15%-20%。
1998年,爱立信的研发投入为3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销售额的16%。
目前,爱立信共有2.3万多人分别在23个国家从事研究一开发工作。
1998年,爱立信还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爱立信研究部,负责超前的研究工作。
三、组织结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爱立信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了一个以客户为中心和导向的灵活组织结构。
新的组织计划于1998年9月30日出台,并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
爱立信的整体运营分成三个业务部门,分别服务于三个不同的客户领域,即网络营运商与服务供应商、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通信产品。
每个部门都由一位身兼企业执委会成员的执行副总裁领导并负责本部门的盈亏。
为了更加突出客户和市场的地位,爱立信在各地区和全球两个层次上建立了客户负责制度。
另外,企业执委会成员还分别就任于国内的斯德哥尔摩和国外的伦敦、达拉斯、迈阿密和香港的一个总部办公室,以便更有利地吸纳国际人才。
四、产品和技术进展1、网络营运商和服务供应商爱立信既为移动和固定网络提供全面彻底的解决方案,也为在电信和数据通信、固定和移动服务融合大趋势下正在形成的市场提供解决方案。
PBX技术概述从1892年美国人史瑞乔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台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到当今基于VoIP 技术的电话交换机,交换机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史。
在技术上走过了从步进制交换机,到纵横制交换机,再到空分交换机,直到70年代初,数字交换机诞生的发展历程。
此后的30年时间,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全数字时分复用(TDM)交换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局用交换机相比,PBX的发展虽然稍慢半拍,但在各项技术上也不甘于人后。
硬件方面如PBX的处理器芯片,交换网络芯片,接口芯片,印制电路板,机架机柜等都向集成化,小型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软件方面如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也都在模块化,多任务,图形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而,PBX的稳定性,交换处理能力,功能和可维护管理性能等都日趋完善。
到20世纪末,PBX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并且对于各行各业,PBX厂家都能提供一套专业性强又具有人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如酒店/医院应用解决方案,呼叫中心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解决方案等,可以说此时的PBX已经面面俱到了。
但是这时,人们突然发现PBX已经完美到在技术上已经很难再寻求突破了,相对于方兴未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PBX技术好象停滞不前了。
要走出如此尴尬的局面,除非换一个思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
于是,基于Voice Over IP(VoIP)技术的IP-PBX出现了并以超越传统PBX发展速度数倍的速度发展着。
当然,由于思路和投入的差别,各厂家推出的新一代IP-PBX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程度,VoIP的实现方法各不相同。
新一代IP-PBX可以大体分为三类:IP Enabled,Hybrid,,Pure IP。
IP Enabled类IP-PBX的核心交换还是基于64K的传统TDM交换网络,由一条传统TDM BUS进行控制,IP业务的支持需外接网关(可为内置插板或外置模块),其优点与传统TDM PBX完全相同,缺点是由于核心交换带宽的限制,无法实现与宽带数据网络的无缝集成,IP 业务支持有限,一般仅为IP Networking和一些简单IP桌面设备,而且网络的透明度和IP 桌面设备的功能都不太尽如人意。
SGSN 网元参数设置建议指导手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2009年7月目次一、范围 (1)二、SGSN网元功能参数 (2)1.网元功能 (2)1.12G/3G共接入功能 (2)1.1.1功能开关 (2)1.2ARD功能 (3)1.2.1功能开关(ARD忽略或者识别) (3)1.3XUDT功能 (5)1.3.1XUDT功能开关 (5)1.3.2XUDT长消息自动触发开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XUDT长消息触发长度设置 (5)1.43GPP V3 MAP (6)1.4.1MAP版本开关 (6)1.4.2针对不同map消息设置AC版本 (7)1.5ODB闭锁 (8)1.5.1ODB闭锁功能开关 (8)1.6Iu-Flex/Gb-Flex功能 (9)1.6.1功能开关 (9)1.7direct tunnel功能 (11)1.7.1功能开关 (11)1.7.2控制接入3G DT功能(分用户、RNC、GGSN) (13)1.8实现对GGSN的负荷分担功能 (14)1.8.1功能开关 (14)1.9路径管理功能 (15)1.9.1功能开关 (15)1.9.2路径控制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3echo消息尝试次数 (18)1.10P-TMSI和P-TMSI签名的分配 (19)1.10.1功能开关 (19)1.11支持HSPA功能 (20)1.11.1功能开关 (20)1.11.2HSPA控制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技术浅析黄勇军;朱永庆【摘要】在对互联网发展现状及主要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愿景架构;同时结合对新一代互联网特征的研究,对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3(029)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新一代互联网;网络虚拟化;网络智能化;网络安全;IP【作者】黄勇军;朱永庆【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信息需求、技术发展以及用户对业务体验的持续追求是互联网不断发展、演进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程的推进以及视频业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应用的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引发了互联网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由于互联网的“无尺度(scale-free)”特性,随着规模的持续扩展,互联网在效能、安全、扩展性与可控性等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由于终端与应用的高速发展,以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地址资源濒于枯竭。
为了应对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很多国家与组织纷纷提出未来互联网计划。
但直至目前,未来互联网仍缺乏统一的目标与定义。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尽管网络运营商对IPv6需求迫切,但未来互联网不只与IPv6相关,还需要从网络架构、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从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的愿景与特征,进而对其重点关注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2 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2.1 互联网发展现状社会信息化进程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首要因素。
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与信息密不可分。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信息的快速增长,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根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检测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达到1 800 Ebyte(1 E=1018)规模,并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爱立信LTE无线告警现场处理手册日常故障处理方法(1)--- Loss of Tracking➢告警解释:此告警是由于系统或者无线时钟失步导致,可能造成基站退服。
➢可能原因:(1)GPS硬件故障;(2)基站进程吊死;(3)DU硬件故障;TD-LTE采用GPS进行同步。
其硬件以及连接方式如下:➢处理步骤:检查GPS信号接收器上的工作状态灯状态。
(1)灯不亮1. 检查GPS信号接收器和连接DU的RJ45网线,如有问题则进行更换。
2. 检查DU上的GPS端口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则更换DU。
(2)绿灯常亮1. 检查连接DU的RJ45网线,如有问题进行更换。
2. 通知后台重启基站3. 更换DU。
(3)绿灯闪1. 按照上面GPS硬件连接图按照从DU到GPS天线的顺序检查各个接口是否有虚接、各线缆是否有破损、各个单元硬件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则进行重接或者更换。
2. 通知后台重启基站3. 更换DU。
(2)---Network Synch Time from GPS Missing➢告警解释:此告警是由于GPS信号丢失导致,可能导致基站退服。
➢可能原因:(1)GPS硬件故障;(2)基站进程吊死;(3)DU硬件故障;➢处理步骤:请参考“Loss of Tracking”告警的处理步骤。
(3)---System Clock Quality Degradation➢ 告警解释:此告警表示系统或者无线时钟进入了“free-running ”模式,不能满足系统正常工作的需求。
该告警为伴生告警,其提示作用。
能够触发该告警的子告警为: ● Network Synch Time from GPS Missing● Loss of Tracking● TU Synch Reference Loss of Signal➢ 可能原因:由于该告警为伴生告警,可能原因请参见其伴生的子告警。
➢ 处理步骤:由于该告警为伴生告警,处理步骤请参见其伴生的子告警。
2A/33分集接收告警处理浅谈故障名称:RXOCF 2A/33RX diversity lost什么是分集接收,有哪些作用?分集是一种克服多径衰落的有效方法,即在若干支路上接收相互间衰落特性相对独立且携有相同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
那么就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度衰落的影响。
分集的方法有空间分集、时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等。
1. 查看网络中现存的告警.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RXMFP和ALLIP查看网络中目前存在的告警.有关RXMFP和ALLIP的命令格式请参考ALEX.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告警代码和RU提示,这和我们前面用OMT 在基站上监测的告警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对发现网络中大部分告警都是有效的.但对那些出现后又能自行消除的告警就不一定合适.因为有可能看不到这些告警,此时我们需要用另一种方法处理。
2.查看网络中的历史告警记录.使用RXELP 命令可以列出曾经出现过的告警的记录. 有关RXELP 的命令格式请参考ALEX. RXELP 的输出如下图.不是很直观,告警代码需要进行一些转换.转换方法如图所示:3.产生分集接收告警的条件The imbalance in signal strength between the receiver A- and B-side is supervised on a TRU basis. The fault arises when one or several TRUs have reported a signal strength imbalance of at least 12 dB during 50 minutes. This indicates that an RX path to one or several TRUs is faulty. The receiver sensitivity for these TRUs is reduced by about 3.5 dB.(基站的一个或若干个载频的2路接收信号A、B的强度相差至少为12 dB(即≥12 dB),并且持续50分钟以上,基站就会产生分集接收告警。
爱立信A Over IP技术探讨
作者:韦伟标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8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GSM网络IP化进程的关键环节A口IP化改造的实现原理和方式,并对实现以后的各种优势和典型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IP化;A接口;AOIP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和目标
A接口:BSC与MSC SERVER间接口。
A接口现状:A接口基于TDM承载:(1)BSC信令面通过信令网关SG(内置在MGW 中)连接MSC SERVER。
(2)BSC用户面连接MGW(TDM承载)。
A接口IP化:BSC信令面直连MSC SERVER;BSC用户面连接MGW(IP承载)。
2 AOIP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一:升级时,同一BSC同时支持AoIP和AoTDM;BSC保留现有的TDM传输硬件,仍旧支持AoTDM;通过软件升级和增加IP传输接口板,实现支持AoIP,简称双栈。
优点:TDM承载做为IP承载的备份和AoTDM到AoIP的平滑过渡。
关键技术二:TrFO。
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的缩写,是一种带外的协商机制,可通过MSC SERVER间信令进行协商,使网络可以在呼叫建立前对Codec的类型和模式进行协商,经协商后,移动用户之间的呼叫可以完全不经过TC转换。
优点:不需要TC资源,从而节省了TC资源及其带来的功耗;提高话音质量等。
A接口IP化之后,A接口支持压缩编码解码,就可以TrFO呼叫。
关键技术三:MGW多连接和MGW优选。
A接口IP承载时,可在不占用冗余传输资源的情况下,实现MGW用户面容灾。
3 A接口IP化组网情况
A接口IP化的组网方式:中国移动规范规定同局址业务系统的CS域接口应共用CE,不与PS域接口和CM-IMS系统共用CE,即BSC AoIP接口与Gb over IP接口物理分离,分别连
接CS CE和PS CE;IP专网通过统一的CS信令VPN和CS媒体VPN(即共用软交换信令VPN和媒体VPN)分别承载A、Iu-CS、Iur-g+、Nc、Mc、Nb接口的信令和媒体流量。
A接口IP化组网方案:对于BSC 与MSS 共机房的场景,采用原来MSS 的CE 进行A Over IP 的组网;对于BSC站点,新建CS CE用于A Over IP的组网,通过CMCC IP承载网与MSS站点进行信令、媒体互通;对于BSC站点,新建CS CE用于A Over IP的组网,通过CMCC IP承载网与MSS站点进行信令、媒体互通.
A接口IP化改造方式:新建BSC入网,现网MSC都已经组Pool;新建BSC以AoIP入网,直接以全连方式连接Pool内所有的MGW;容量分配上,初期仍采用传统的规划方式,新的BSC容量由新的MGW或扩容的MGW承担,原有MGW仍承担原有的TDM BSC容量,需要用到功能“MSC-SMGW的状态和容量进行MGW选择”,如果不使用该功能,BSC将以轮选的方式进行MGW的选择,不适合以Pool的方式全连MGW。
现网TDM BSC的改造:改造的BSC IP化之后,采用同样的方式,全连MGW;但仍由原有双连的MGW承担相应的容量,其它的MGW虽然有连接,但不承担话务;不同的MGW Group,可以设定不同的容量因子;这样做的原因是避免在IP化改造之前对MGW容量进行大的调整。
MGW容量的调整和容量因子的调整: Pool内所有或大部分BSC改造完成之后,BSC与MGW之间逻辑上已经是全连接,但容量分配上并不均衡;MGW容量调整,因为同一个Pool 内MGW入网有先后,容量不同,为了简化网络的管理,建议同一硬件类型的MGW GMPv3或GMPv4,容量调整为一样的;最后进行BSC接入MGW容量因子的调整,所有的BSC采用同一种容量因子,MGW负荷到达均衡状态。
以Pool为单位进行AoIP改造:新建BSC因为要承担不同覆盖区的话务量,会分布到不同的Pool中,所以AoIP的改造从一开始就会涉及全网的Pool;TDM BSC的改造建议以Pool 为单位进行,集中改造,可以缩短AoIP改造的中间过程,使的AoIP的各项优势可以较快在网上使用。
4 A接口IP化组网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设备软件版本:R12/BSS G10B起支持;MSC server需要升级到R14,CP50需要扩内存;MGW需要升级到R6.1.5.0版本。
时钟同步:AOIP后,系统参考时钟无法从中继取。
解决方案一:通过SDH疏通,从Abis 光口板引入,此方案需SDH支持及管理上允许;解决方案二:A接口保留2对光口;解决方案三:GPS功能。
QoS保证:GSM无线网中,对A接口传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都由比较高的要求,A 接口需要传送信令、语音等多种信息,它们对QoS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从协议对等、提高传输效率等角度看,需要承载网络能提供DiffServ等功能定义、区分数据优先级。
安全保证:需保证GSM无线接入网的安全性,IP网络数据相互隔离,保证数据传输安全、防止网络风暴。
组网可靠性:为保证A接口IP化的可靠性,传输承载应具有物理层、链路层、IP层的故障检测功能。
5 AoIP数据定义变化
作为IP化演进的一个重要环节,A接口从传统的基于TDM承载转变到基于IP承载,将会涉及A接口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两个方面的数据改造,而且目前的A接口涉及到3类型网络节点(BSC、MGW、MSC-S),IP化后,需要的数据配置相比TDM将会大大减少,甚至可能根本不需要配置。
爱立信BSC硬件上增加了支持BSC AoIP的相关硬件配置:
AoIP处理器-AGWB:每块处理900信道。
SLI(SIGTRAN LINK INTERFACE)-处理A接口IP信令。
IP接口卡-NWI-E,内置以太网接口板卡。
结语
通过以上对A接口IP化的实现方案,数据的定义以及组网时需注意问题的分析,结合厂家设备的支持能力,建议逐步同步核心网/承载网的IP化节奏,在技术及投资条件合适的时机,加快无线网A接口IP化的步伐,促进全网的IP化转型。
参考文献
[1]爱立信AOIP技术介绍[Z].
[2]ALEX[Z].
[3]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分析[Z].。